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用冷冻丙酮处理过的苹果渣制粉装柱(简称酶柱),用于处理不同高级醇的混合体系。以正己醇降解率表示酶活,在正己醇水溶液体系中研究酶粉对高级醇的降解机制。研究表明,酶粉能有效降低混合体系中的正己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同时形成新物质正己醛,并提高了体系中乙酸丙酯和反-2己烯醛的含量。处理过的高级醇体系的香气变得柔和。初始酶柱对正己醇(浓度为3 g/L)的降低率可达90%以上,处理液体系增大至理液达到4BV时,酶柱对体系中正己醇降解率降至12%。以灭活后酶柱为对照,酶柱对正己醇的降解作用60%来自酶的催化作用,40%来自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粱固态白酒发酵中菌类产生高级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正戊醇为高级醇代表,研究它们在酒精度8°的液体高粱培养基中的蒸出率,得出这5种醇各自的蒸出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从白酒固态发酵曲粉和酒醅中分离,并经初步鉴定的优势菌株产生高级醇的能力。结果是酵母菌33株(分属于8个属)均可产生异丁醇和异戊醇,而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则由不同的酵母菌株产生,芽孢菌11个种均产生正戊醇,只有个别菌种产生异戊醇。霉菌15株(分属于11个属)中大部分菌株不产高级醇,只有个别菌株产生少量的异丁醇和异戊醇。  相似文献   

3.
浅淡杂醇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精发酵 ,除生成乙醇外 ,还有甲醇和丙醇以上的高级醇类 ,是由蛋白质经过分解代谢途径 ,由氨基酸生成的产物。通常包括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 (浓香型白酒还包含有较多量的正丁醇 ,少量的己醇等 )、异丙醇、叔丁醇、正戊醇、仲戊醇 (即 2 -戊醇 )、叔戊醇、正己醇、异己醇、庚醇、正辛醇、仲辛醇 (2 -辛醇 )、异辛醇、丁二醇、2 ,3-丁二醇、丙三醇 (甘油 )、甘露醇 (即己六醇 )、赤藓醇、阿拉伯醇、环己六醇、十一醇、十二醇 (月桂醇 )、肉桂醇、糠醇、壬醇、癸醇、β -苯乙醇等。通常所说的高级醇是异丁醇和异戊醇 ,在水溶液中呈油状物 ,…  相似文献   

4.
浅谈杂醇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跃廷  刘琼  王佐民 《酿酒》2002,29(5):18-20
酒精发酵,除生成乙醇外,还有甲醇和丙醇以上的高级醇类,是由蛋白质经过分解代谢途径,由氨基酸生成的产物.通常包括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浓香型白酒还包含有较多量的正丁醇,少量的己醇等)、异丙醇、叔丁醇、正戊醇、仲戊醇(即2-戊醇)、叔戊醇、正己醇、异己醇、庚醇、正辛醇、仲辛醇(2-辛醇)、异辛醇、丁二醇、2,3-丁二醇、丙三醇(甘油)、甘露醇(即己六醇)、赤藓醇、阿拉伯醇、环己六醇、十一醇、十二醇(月桂醇)、肉桂醇、糠醇、壬醇、癸醇、β-苯乙醇等.通常所说的高级醇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在水溶液中呈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  相似文献   

5.
乳清酒中的醇类主要有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异戊醇,正丁醇含量(97.40mg/L)超过淡色啤酒的风味阚值(50mg/L)。种子培养基、碳源补加、蛋白质处理和混合菌种发酵对总高级醇和正丁醇的生成有较大的影响;初始pH、温度和装液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优化发酵条件可降低正丁醇含量86%,降低甲醇含量79%,使其他高级醇含量趋于协调,乳清酒更加清澈,口味更协调。  相似文献   

6.
啤酒中高级醇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级醇是酵母发酵主要副产物 ,主要有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等 ,可由发酵过程中的降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控制高级醇含量的措施有 :①选用产高级醇含量低的酵母菌株 ;②选用蛋白质溶解良好的麦芽 ;③调整工艺 ,控制麦汁含量6.0×10-6~8.0×10-6,降低主发酵温度 ;④控制糖化麦汁pH在5.2~5.4之间。(孙悟)  相似文献   

7.
啤酒中的高级醇是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由异戊醇、活性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等组成。高级醇类是啤酒中香味的一个来源,但它的副作用更大。本文着重论述了高级醇类给啤酒带来的危害、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工艺上所采取的措施。 1.高级醇的危害 (1)高级醇具有毒性,当啤酒中的高级醇超过50PPm时,就会  相似文献   

8.
王刚  王井玉 《酿酒》1999,(3):78-78
啤酒中的高级醇,是啤酒酿造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高级醇以异戊醇为主,其次是正丙醇和异丁醇,此外尚有其它的醇类。特别是异戊醇,其含量高时,饮后引起头痛,其阈值为110ppm,含量最好控制在醇27ppm~70ppm。高级酵的生成与酵母的氨基酸代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气相色谱法对新工艺及传统工艺黄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高级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β-苯乙醇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2种工艺黄酒在发酵过程中总高级醇含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前发酵阶段上升速率要明显高于后发酵.新工艺条件下黄酒中82%的高级醇在前发酵阶段形成,传统工艺下这个比例为73%,发酵结束时新工艺黄酒总高级醇含量比传统工艺黄酒高56.60mg/L.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组分间的比例——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近似为1∶2∶5∶1,这个比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且与新旧工艺路线无关.  相似文献   

10.
以大黄米为原料,高粱为对照,进行固态发酵,研究酿制白酒过程中高级醇的产生规律。结果表明,大黄米和高粱发酵所得白酒中均检测到仲丁醇、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异戊醇5种高级醇,其中大黄米酒中主要高级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的含量分别比高梁酒中的高6.10 mg/100 mL、5.93 mg/100 mL、6.89 mg/100 mL,且大黄米原料中与高级醇所对应的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分别比高粱中高0.048 g/100 g、0.126 g/100 g、0.267 g/100 g,表明原料中氨基酸含量对白酒中高级醇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大黄米三个轮次白酒中高级醇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大黄米白酒中高级醇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杂醇油是白酒中芳香成分之一,对风味和口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探索杂醇油生成规律,改善和调控生产工艺,固态发酵试验在2年时间内进行了30轮次,采用气相色谱对糟醅中生成的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和正丁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杂醇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异丁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丙醇(P<0.001)、正丁...  相似文献   

12.
李宗永  刘国林 《啤酒科技》2013,(11):25-27,30
1高级醇对啤酒风味的影响 高级醇主要包括有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活性戊醇、苯乙醇、辛醇等.啤酒中的高级醇是重要的风味物质,适量的高级醇,能赋予啤酒丰满的香味和风味,并增加酒体的协调性.优级啤酒高级醇含量通常控制在60-90mg/L,如果超过正常含量范围或各组分组成不合理,就容易使啤酒风味成分之间的平衡打破,使啤酒风味不协调.高级醇含量过高,会使啤酒有腻厚感,不同的醇类,对啤酒味感的影响不同,异戊醇含量高会使啤酒饮后有头痛感,俗称"上头";苯乙醇含量高,会产生一种郁闷的玫瑰花香;正丙醇使啤酒有刺激的酒精味.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的高级酿等物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引言啤酒作为一种发酵酒,其组成相当复杂。虽然它与白酒的生产工艺完全不同,但由于酵母发酵和其他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共性,产生的物质种类有些相同,只是含量不同而已。高级醇即是其中含量较多的一类微量物质。高级醇是含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醇类的统称,酒精和白酒中称之为杂醇油。啤酒中含量较大的高级醇主要是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高级醇是酵母发酵的副产物。原料中的蛋白质经酶水解成氨基酸,经过酵母菌的作用,氨基酸脱氨脱校即生成相应的高级醇,如亮氨酸、浙氨酸、苏氨酸可生成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除原料因素外,其生成…  相似文献   

14.
以山区特产大枣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生产红枣白兰地,研究了不同发酵层和不同取样时间对红枣白兰地中甲醇和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对甲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的影响显著,但对正丙醇含量影响不显著。其中,酒尾中甲醇含量与酒头、酒基中甲醇含量相比显著增加,而酒基与酒头中甲醇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酒头中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与酒基和酒尾中相比显著增加,而酒基与酒尾中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发酵层对甲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月 《食品科学》1992,13(11):63-63
啤酒中的杂醇油,即高级醇,主要成分为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苯乙醇等。高级醇是啤酒的重要风味物质,它能使酒体丰满、香气协调,并有刺激性。但是超过一定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白酒固液发酵,研究酒曲种类、粳高粱产地、加曲量、微生物与大曲共同发酵几方面对白酒中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发酵的大曲酒高级醇总含量比小曲酒高28.2%。用小曲进行液态发酵,东北粳高粱发酵1 d所产高级醇含量比山西粳高粱高3.5倍,总高级醇含量相差最大。小曲在山西高粱汁中进行液态发酵,曲料比在2%(质量分数,下同)时产高级醇含量最少,比在4%时(最高产量)低98.4%。大曲与微生物在山西粳高梁汁中液态发酵时,大曲、米曲霉Q-1、酿酒酵母N-1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J-1共同发酵时比3种菌株混合发酵时产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3.88%、47.77%和88.57%,比大曲、酿酒酵母N-1、异常威克汉姆酵母J-1混合发酵时的异戊醇和异丁醇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3.79%和60.30%,说明米曲霉Q-1在其中对高级醇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3种菌株(Q-1,N-1,J-1)混合发酵与2种酵母一起发酵相比,所产异戊醇、异丁醇分别降低了5.17%和4.20%,正丙醇增加了1.96%,说明米曲霉Q-1对2种酵母(N-1,J-1)混合发酵产高级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白地霉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的检测方法,对白地霉的细胞组分麦角固醇和氨基葡萄糖,能否作为菌体量检测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在白地霉细胞中的含量较为稳定,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中都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白地霉菌体量的检测指标;麦角固醇受培养时间和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较大,含量不稳定,不太适合作为白地霉菌体量的检测指标。用氨基葡萄糖法测得的白地霉生长曲线与用干重法测得的生长曲线变化一致,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白地霉菌体量变化。将此方法应用到白地霉固态发酵中,可快速得到白地霉固态发酵过程中的菌体量变化,为以后固态发酵菌体量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气相-内标标准曲线法同时测定白兰地中甲醇、乙酸乙酯、糠醛、高级醇(正丙醇+异戊醇+异丁醇+正丁醇+仲丁醇)含量的方法,样品添加内标后直接进样,经CP-Wax 57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用FID检测器进行分析。在所建立的最佳试验条件下,白兰地中各组分峰得到有效分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 60以上,回收率在94.9%~117.7%之间。该方法灵敏、易操作、准确可靠,能够对白兰地中甲醇、乙酸乙酯、糠醛、高级醇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浓香型白酒不同类别基酒中杂醇油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中不同类别的基础酒中主要杂醇油类物质进行了定量检测,运用SPSS软件对各杂醇油类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6类不同类别基酒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丁醇、3-甲基丁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和正戊醇与杂醇油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概述啤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醇,CO_2 和水,高级醇是酵母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它和双乙酰对啤酒风味影响较大,所以如何控制啤酒中高级醇含量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是我们技术人员应考虑的问题。高级醇俗称杂醇油,主要有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苯乙醇、色醇、酪醇等。如果它们在啤酒中适量存在能使啤酒酒体丰满圆润、香气协调。但含量过高,则给人以腐臭感,并有不愉快的苦涩味。在饮酒不多时,就会“上头”,引起头痛、头昏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