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坝变形监测网是大坝安全监测的坐标基准,包括垂直位移监测网和平面位移监测网。结合锅浪跷水电站大坝监测网复测工作和相关规范,阐述了一等监测网的外业观测、观测成果整理与计算、起算数据选取、约束平差以及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分析等问题,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亮  刘峰  柳志云  张有兴 《人民长江》2011,42(14):99-101
大岗山水电站监测控制网是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位精度要求较高。介绍了控制网的布置方案(包括平面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网点埋设方式和观测实施过程,并对监测控制网监测成果的精度进行了评价。对4次监测成果的分析表明,平面位移监测网最弱点位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垂直监测网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也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实践表明,稳定的网点埋设、先进的测绘设备、规范操作、对起算基准布置倒垂系统进行基准稳定性检测是获得高精度监测成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贵州东风电站平面监测网始建于1993年,最初为六点网,后扩展成八点网,到1997年,已积累了丸期观测成果。1998年,该网的两个网点遭损坏,直接影响到该网的使用。本文所述的是电站在修复该两点后,用以确定点位坐标的方法和步骤,并就其精度及监测效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贵州东风电站平面监测网始建于1993年,最初为六点网,后扩展成八点网,到1997年,已积累了九期观测成果。1998年,该网的两个网点遭损坏,直接影响到该网的使用。本文所述的是电站在修复该两点后,用以确定点位坐标的方法和步骤,并就其精度及监测效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需要,1996年在坝区布设了Ⅱ等施工控制网。为检测控制网的稳定性,分别于1997,1998年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复测资料均满足规定要。根据3a观测资料,对控制网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该网存在不稳定因素,问题主要有两点:(1)该网建立后1a时间内有变动,未进行一定时间的稳定期就进行首次值观测;(2)该网中第2点建立在山坡上,加上随后施工中的大面积开挖,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建立施工控制网应注意;(1)控制网点建立完毕后,应经过一定时期稳定后再进行首次值观测;(2)控制网点应选在稳定可靠具有良好基础条件的山体上,个别控制点被破坏后应能及时恢复。  相似文献   

6.
水电站边坡变形监测对于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控制网复测与点位稳定性分析是变形监测的基础。以浙江省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控制网复测与点位稳定性分析为例,介绍了一级边角网水平角、边长、天顶距观测技术和方法,对观测数据采用测站平差计算、水平角中误差计算、边长观测结果改正计算、三角高程概算等预处理,并检验了观测数据的粗差、控制网粗平差、精密三角高程网平差、平面控制网平差等以判定测量精度,采用平均间隙法和单点位移分量法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控制网采用的技术方法能够满足国家一等三角网精度指标,控制网点位误差和误差椭圆均符合精度要求;除TN01点未通过动点检验外,其余点均通过了稳定性检验,没有明显位移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水口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复测方法,以及为提高观测成果精度所采取的措施,并对控制网点的稳定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李家峡水电站平面安全监测控制网,精密水准控制网的方案设计,复测方法,并对观测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长期定期对两个控制网的复测,对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建立监测网是大坝安全监测与滑坡监测研究中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适应快速高精度获取观测体变形量的需要,研制了工程变形监测网优化及自动化系统。系统由工程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自动记录系统、信息通讯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四部份组成。第一部份解决了监测网起始数据误差及待定点位移测量精度关系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的三个有效方法——布网层次的优化设计、图形优化设计及特殊结构专用网的设计。实践表明,优化设计对提高监测网的设计精度与减少观测工作量有显著效果。后三个部份构成一个使观测数据从采集到处理由计算机实现的自动化系统。自动记录系统由WILD—T2000S电子经纬仪(含GRE3数据终端)和相应记录计算软件组成。信息通讯系统实现GRE3与PC1500之问的通讯及PC1500与相应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平面网平差计算与短边三维网平差计算两个软件系统。监测网观测数据可由程序控制自动进入GRE3,通过PC1500存贮于电子记录模块,并传输到相应计算机处理。自动化系统已正式使用于三峡工程区域跨断裂部份三维网的观测计算工作中,证明该系统使用方便、运行可靠、提高工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滑坡体监测网设计中 ,首先要确定必要的观测精度 ,监测网、监测点的设计原则及具体观测方案。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 ,现场踏勘与专家评判后 ,定为该水库库岸重要滑坡体的必要变形观测精度为 :监测网点坐标中误差为± 2~ 3mm ,滑坡体上监测点位移量中误差为±3~ 5mm。监测网是监测滑坡体变形的依据 ,监测网点的数量不宜多 ,但必须能控制整个滑坡范围。监测点是滑坡体的代表 ,监测点点位的移动 ,必须能够代表该处滑坡体的移动。监测网观测方法采用建立三维网来满足三维坐标精度要求。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方法选择以角后方交会法为主的联合交会法作为主要观测方法。监测点垂直位移观测方法是在比高不大的测区 ,可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法 ,在比高较大的测区可采用测距高程导线法 ,有时也可联合使用。通过对滑动体多年变形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达到了对滑坡体的安全性提供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南俄5水电站枢纽区的建筑物、地形地貌和通视条件等特点,经过比选设计高精度B级GPS监测网,经过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GPS监测网点的同(异)步环、复测基线检验、点位精度等指标达到规范要求,为保证边坡和大坝建筑物等监测对象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基准数据。  相似文献   

1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需要,1996年在坝区布设了Ⅱ等施工控制网.为检测控制网的稳定性,分别于1997、1998年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复测资料均满足规定要求.根据3 a观测资料,对控制网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该网存在不稳定因素,问题主要有两点:①该网建立后1 a时间内有变动,未进行一定时间的稳定期就进行首次值观测;②该网中第2点建立在山坡上,加上随后施工中的大面积开挖,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建立施工控制网应注意:①控制网点建立完毕后,应经过一定时期稳定后再进行首次值观测;②控制网点应选在稳定可靠具有良好基础条件的山体上,个别控制点被破坏后应能及时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监测变形水准网的监测精度,达到预期效果,着重就监测网的布设和外业观测进行了讨论,并对外业观测质量和监测网点精度作了评定。  相似文献   

14.
TCA2003全站仪在港口湾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介绍了TCA2003全站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港口湾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基准控制网复测中自动化应用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决监测站房防护玻璃折射对控制网测量的影响。其复测成果与以往测量成果做了初步比较分析,认为各基准点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水电站各水工建筑物变形水准网的监测精度,使其达到预期效果是水电厂重要的工作之一.着重就监测网的布设和外业观测进行了讨论,并对外业观测质量和监测网点精度作了评定.  相似文献   

16.
猴子岩水电站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外部变形监测工作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其核心作用是为给外部变形监测工作提供基准数据。从目前已观测的5次成果表明,平面、水准监测控制网平差计算后的各项限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全网最弱点中误差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水准每公里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也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多次复测总结,监测控制网能否达到高质量、高精度的监测成果,与网点埋设的稳定性、观测条件的合理性、高精度仪器设备的必要性,都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葛洲坝水利枢纽平面监测网进行过多期观测,实测效果并不理想,网形强度弱,可靠性因子和主要监测方向的灵敏度低。通过模型分析,在真空激光准直系统改造的基础上,探讨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改造旧网,进行网形优化,以提高枢纽平面监测网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水电站监测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中边长的对比分析、网点稳定性的分析,得出平面控制网网形放大的结论,并估算放大比例,以此对以前的大坝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测量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水库大坝外观的长期、连续、自动化监测中,其高精度是大坝变形分析的重要前提。虽然测量机器人的标称测角测距精度很高,但是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大大降低监测成果的可靠性。从测站点、观测路径及观测目标等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测量机器人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成果的主要因素,并在模拟分析和实际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消除或削弱相关因素的手段。结果表明:结合适当的观测值改正方法及观测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极坐标法有利于保证精度并节约成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两部分,其中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由坝顶高程联测而得。在大坝坝顶及大坝下游坝坡共布设4条视准线,观测大坝水平位移,采用交汇测量法观测。结果表明,大坝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各项观测误差均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限差,观测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可作为今后大坝表面变形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