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棉秆皮纤维在碱处理以及双氧水处理过程中,氢氧化钠用量和双氧水用量对其长度、细度、可挠度、残胶率、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由于纤维的长度、细度、可挠度、残胶率、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会影响纤维的可纺性能,又因棉秆皮纤维属于工艺长纤维,故纤维的长度可作为次要考虑因素,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可纺性能的因素得出,棉秆皮纤维单独碱处理时,氢氧化钠的用量取60~80 g/L为宜;双氧水对棉秆皮纤维的脱胶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其用量为15~20 mL/L时,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化学蒸煮为主的棉秆皮脱胶方法提取棉秆皮纤维时易产生碱废水污染环境的缺点,采用生物脱胶工艺提取棉秆皮纤维。运用正交试验对棉秆皮的果胶酶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果胶酶制剂的浓度、处理时间、温度、处理的pH值四个因素对生物脱胶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棉秆皮纤维脱胶优化工艺条件是酶制剂浓度12%(owf),温度40℃,时间30h,pH值4.4,浴比1∶30。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棉秆皮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对巴西剑麻纤维的生物酶脱胶工艺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剑麻原麻和脱胶后剑麻纤维的白度、细度、断裂强度和残胶率等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果胶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复配比为1∶4∶4,复合酶用量为100 g/L,酶处理液温度为50℃,酶处理时间为4 h时,残胶率最低,对剑麻白度、细度、断裂强度影响最小。剑麻脱胶后可纺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棉秆皮高温高压快速清洁脱胶工艺。介绍了具体的工艺流程,采用二次(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将影响棉秆皮脱胶效果的3个主要工艺因素:NaOH浓度、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优化,分析各工艺参数对棉秆皮纤维残胶率、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NaOH浓度、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棉秆皮残胶率和纤维断裂强度呈降低趋势;纤维断裂伸长率有所上升。认为:较理想的脱胶工艺为NaOH浓度1.57g/L,温度155℃,保温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5.
将温水沤制的胡麻纤维利用过氧化氢进行漂白处理,用测色配色仪、电子单线强力仪对漂白后的纤维进行表征,分析漂白时间、漂白液过氧化氢用量、硅酸钠用量、pH值、温度、浴比对胡麻白度、断裂强度及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纤维的最佳漂白工艺为:过氧化氢质量浓度8 g/L,硅酸钠质量浓度7 g/L,漂白温度90℃,渗透剂JFC质量浓度2 g/L,pH值10,漂白时间70 min,浴比1∶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胡麻进行漂白并测试纤维性能。漂白后胡麻纤维的性能为:白度30.07%,断裂强度18.73 c N/dtex,纤维残胶率2.67%,纤维木质素含量1.72%。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化学脱胶法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对纤维造成的损伤,研究了棉秆皮纤维的复配生物酶脱胶方法.采用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复配的方法对棉秆皮进行脱胶处理,通过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试验优化复配酶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复配酶浓度1.98%、脱胶时间15 h、温度54℃时,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可控制在6%左右,通过纤维性能指标测试测得棉秆皮纤维的细度为3.46 tex,断裂强度为50.8 cN/tex,主体长度70~130 mm,可以作为纺织纤维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珍珠纤维的功能特点,研究了双氧水对珍珠纤维的练漂前处理工艺。探讨了双氧水质量浓度、pH值、漂白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处理后纤维白度、断裂强度和珍珠粉碳酸钙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漂白工艺。试验结果得到最佳的漂白工艺条件为:双氧水质量浓度5 g/L,pH 9,温度70℃,时间40 min,练漂后珍珠纤维具有较好的白度和断裂强度,又保证了珍珠纤维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使用棉纺系统进行亚麻纺纱前需经过脱胶处理,为解决传统碱脱胶工艺得到的亚麻纤维白度低和氧化脱胶时纤维易氧化受损、木质素残留造成纤维断裂伸长率低的问题,采用N-羟基-3,4,5,6-四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的方法对亚麻落麻进行脱胶,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NHTPPI、助催化剂9,10-蒽醌、双氧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脱胶后亚麻纤维断裂强度以及白度的影响,得到了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亚麻脱胶的最佳工艺:pH值为10.5,反应温度为83.6℃,NHTPPI、 9,10-蒽醌、双氧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分别为0.6、 0.5、10.35、5.67 g/L,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亚麻纤维断裂强度为4.39 cN/dtex,白度为70.53%。将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高碘酸钠氧化脱胶以及传统碱脱胶与双氧水漂白3种工艺进行对比,发现3种工艺得到的纤维主体长度在28 mm左右,白度均在70%以上,但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得到的亚麻纤维断裂强度最高,处理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9.
羊毛漂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首先对比分析了羊毛过氧乙酸漂白和保险粉漂白工艺.结果表明,漂白液的pH值是影响漂白后纤维白度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是温度,采用过氧乙酸漂白可以获得较高的白度.对比分析了采用过氧化氢一柠檬酸漂白工艺和过氧化氢一尿素漂白工艺后羊毛纤维的白度和碱溶率.结果表明,漂白液的pH值是影响漂白后羊毛白度和碱溶率的主要因素,漂白温度次之.漂白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时漂白后纤维白度、碱溶率等指标更好,其中过氧化氢一柠檬酸漂白工艺对纤维的损伤较小,白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化学脱胶不仅损伤纤维且对环境污染严重,采用生物酶对菠萝纤维进行脱胶处理,纤维损伤小且环保.通过对生物酶脱胶后纤维的质量损失率、残胶率、木质素残余率、断裂强度和白度的测试比较,得到酶脱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脱胶酶浓度3 g/L,pH值9,脱胶温度55℃,时间3h.脱胶后菠萝纤维中木质素未完全去除,纤维中仍有胶质残留,断裂强度和白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龙  赵领航 《纺织学报》2013,34(2):13-17
通过对棉秸秆皮外观观察以及定量测定各段棉秆皮成分含量,确定棉秸秆脱胶提取纤维素纤维分为三段脱胶。对棉秸秆一煮法工艺提取纤维素纤维,采用正交实验,以提取纤维的细度、拉伸断裂强度、残胶率、纤维可挠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利用模糊正交法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段棉秸秆提取天然纤维素工艺进行研究。实验得到,第一段棉秆脱胶一煮法优化工艺为:NaOH浓度为35g/L,温度为100℃,时间为2.5h,双氧水浓度为10ml/L,第二段棉秆脱胶一煮法优化工艺为:NaOH浓度为30g/L,温度为100℃,时间为2.0h,双氧水浓度为10ml/L,第三段棉秆脱胶一煮法优化工艺为:NaOH浓度为30g/L,温度为90℃,时间为2.5h,双氧水浓度为8ml/L。通过JSM-6460LV扫描电镜观察了各段棉秸秆提取纤维素纤维的外观形态,提取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属工艺纤维,纤维表面不光滑,且纤维表观粗细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工艺对棉秆皮进行脱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的正交实验评价指标值,解决了两个评价指标优化条件不一致的问题,得出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浓度6%,pH值4.4,温度60℃,时间8h,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为8.09%,木质素残余率为9.64%。采用FTIR、SEM和XRD进行测试,讨论了棉秆皮纤维的化学结构、微观表面形态及纤维素结构的变化,为棉秆皮纤维的染色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碱煮法对新疆废弃长绒棉棉秸秆进行脱胶处理来制备棉秆皮纤维。利用扫描电镜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分析了棉秆皮纤维的纵向形态、聚集态结构、晶体结构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棉秆皮经过碱煮工艺处理后,木质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含量明显下降,棉秆皮纤维长度为68 mm,细度为31 dtex,断裂强度为19 cN/tex。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过氧化氢羊毛纤维漂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主要包括过氧化氢的用量、pH值、温度、时间及浴比的选择,测试了漂白后羊毛纤维的白度、黄度、单纤维强力及断裂伸长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30%的过氧化氢用量25 mL/L、pH值为6、温度80℃、时间70 min、浴比1∶50时,使用过氧化氢对羊毛纤维进行漂白的效果最好,白度值为65.968,白度提升率高达42.61%,黄度显著降低,单纤维强力及断裂伸长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5.
高温脱胶对棉秆皮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棉秆皮纤维高温脱胶技术,讨论高温时NaOH用量对棉秆皮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通过SEM、FT-IR、XRD对棉秆皮纤维高温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脱胶后的黑液残碱量表明反应是否充分。对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进行断裂强力测试和热性能分析,从中得出脱胶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下降明显,纤维素含量提高到接近93%;棉秆皮纤维的断裂强力和热稳定性与碱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漂白工艺进行研究,分别选定过氧化氢和保险粉为漂白剂,采用氧化漂白、还原漂白法分别对织物进行漂白;重点运用正交试验优化双氧水和保险粉对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漂白工艺;并将确定的最优工艺进行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双氧水30 g/L,pH值为8,温度90℃,时间60min;保险粉8 g/L,pH值为9,温度90℃,时间60 min时对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漂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H_2O_2-TAED活化漂白体系对羊绒纤维进行低温漂白研究。以漂白后纤维的白度和断裂强力为评价指标,探讨了H_2O_2用量、TAED用量、pH值、温度和时间对羊绒纤维漂白效果的影响,开发了在近中性和较低温度下的羊绒氧漂工艺。结果表明,在30%H2O2用量60%~80%、TAED用量0.5 g/L、pH值8、温度60℃、时间50 min的条件下漂白羊绒可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与常规工艺相比,TAED的加入能有效提升羊绒纤维的白度,减少强力损伤,降低漂白温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双氧水漂白珍珠纳米颗粒/粘胶共混纤维织物(简称珍珠纤维织物)的工艺,分析了漂白液的pH值、温度、时间、双氧水用量、稳定剂硅酸钠用量对珍珠纤维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双氧水漂白珍珠纤维织物的优化条件:H2O2(100%)8 g/L,硅酸钠1 g/L,80℃处理40 min,漂液pH值为11.漂白后织物白度提高55.24%,但强力下降12.9%.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部分羊毛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对白度的较高要求及解决羊毛制品储存过程中易产生黄变的问题,考虑到环保政策对化学试剂的使用限制,实验通过研究新型无磷活化剂2103在羊毛漂白工艺中的应用,探讨了活化剂2103用量、双氧水用量、漂白温度、漂白时间以及pH值对羊毛白度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羊毛漂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双氧水体积浓度l5 mL/L,活化剂2103质量浓度2 g/L,漂白温度70℃,漂白时间40 min,pH值6,浴比1∶40;最优工艺条件下羊毛白度为61.084%,白度增长率为25.16%,断裂强度为3.00 cN/dtex,强降率为7.69%;在此基础上加入羊毛保护剂,羊毛白度可以达到64.545%。  相似文献   

20.
棉秆皮纤维是从棉杆表皮中可以获得的天然纤维素纤维,棉秆皮纤维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棉花作物的价值。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采用棉秆皮高压快速脱胶方法提取纤维,研究高压蒸煮过程中不同碱浓度、蒸煮时间和助剂用量对棉秆皮进行处理时棉秆皮纤维脱胶效果和对纤维基本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结果:用高压脱胶的方式,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7g/L,煮练时间80min,助剂用量1g的条件下,得出棉秆皮脱胶的残胶率为7.07%,由棉杆皮脱胶的残胶率、回潮率、含水率和力学性能都能反映出脱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