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灰度关联法分析冰温贮藏对鲜枸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贮藏方式下鲜枸杞果实的品质差异,探索冰温贮藏对鲜枸杞品质的调控效果,为鲜枸杞的贮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鲜枸杞为实验材料,将其置于冰温((?0.5±0.3)℃)与低温((2±1)℃)环境下贮藏,研究果实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采用灰度关联法分析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及主要差异指标与不同处理间的关联度.结果 冰温贮藏能有效抑制果实感官评分和硬度的下降,延缓果实腐烂率、褐变度、质量损失率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同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显著低于低温贮藏,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明显.通过变异系数法权重分析可知,2个处理组的主要差异指标为腐烂率、相对电导率和呼吸强度,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冰温贮藏与主要差异指标的关联度高于低温贮藏.结论 与低温贮藏相比,采用冰温贮藏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鲜枸杞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热水处理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迎娟  樊彩虹  张敏 《包装工程》2014,35(17):1-5,32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60℃热水对预包装鲜切马铃薯进行处理,时间分别为0.5,1.0,1.5 min。测定贮藏中的亮度L*值,颜色饱和度C*值,细胞膜透性,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感官品质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温度为4℃的保存条件下,60℃热水处理1 min能较好地维持鲜切马铃薯的白度,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PPO和POD的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的褐变。结论热水处理可以改善鲜切马铃薯的品质,1 min热水处理组贮藏至第6天时仍具有良好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收成熟度盖县李果实贮藏品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度盖县李果实的低温(温度±0.5℃,相对湿度80%~90%)贮藏品质,以及各指标与李果实贮藏品质关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以盖县李果实为材料,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贮藏过程中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p H值、可滴定酸、失重率、出汁率、褐变度、总酚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褐变是影响李果实低温贮藏品质较大的劣变因子,它与果实p H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是SSC和可滴定酸,它们作为内在品质因子对果实食用品质和风味特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高熟李果实综合得分在采收时最大;低熟、中熟盖县李果实采后品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贮藏2~4周时综合品质达到最佳,在贮藏10周时果实失水及褐变严重,失去食用价值。结论通过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盖县李果实低温贮藏品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明确了其合理的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不同品种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耐贮性,筛选最适贮藏的杏果实品种。方法 以新疆主栽的14个杏果实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相对电导率、总酚、类黄酮、叶绿素和腐烂率10个指标。结果 在贮藏末期,“小红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Vc含量、相对电导率、腐烂率均与初始值相比差异显著;“和田明星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TA均与初始值相比变化较小。“小红杏”的呼吸峰值比其余峰值高15.07%~37.17%,而“和田明星杏”的峰值比其余峰值低22.62%~40.42%,低于其他峰值。库车小白杏叶绿素下降最慢,伊利吊干杏下降最快。贮藏期间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78.936%,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和田明星杏”的贮藏性优于其他品种。文中研究可...  相似文献   

5.
乔永祥  谢晶  雷昊  张栓栓 《包装工程》2017,38(11):11-16
目的研究复合清洗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为新型清洗消毒方式在鲜切蔬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鲜切散叶生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在4℃贮藏条件下,自来水、次氯酸钠、酸性电解水结合次氯酸钠、臭氧结合次氯酸钠等4种清洗方式对其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臭氧结合次氯酸钠处理的鲜切生菜感官评分最高,可以有效保持维生素C和叶绿素的含量,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第12天其质量损失率仍低于5%,具有食用价值。结论经臭氧结合次氯酸钠浸泡10 min处理的鲜切散叶生菜,有很好的感官品质,其货架期也得到了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善气调贮藏双孢菇的技术方法,延长其货架期。方法分析比较贮藏于4℃的不同气体成分下双孢菇的贮藏品质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处理组双孢菇在贮藏期间的色泽值、硬度、褐变程度、丙二醛(MDA)含量、呼吸强度及感官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O_2,CO_2,N_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9.6%,6.9%,83.5%时的低氧气调下,双孢菇各项指标品质劣变趋势最为缓慢,较适用于双孢菇的贮藏;L*值、硬度值与感官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ΔE和MDA含量与感官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均可作为反映双孢菇品质的重要指标。结论 O_2,CO_2,N_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9.6%,6.9%,83.5%时,该气体比例下的双孢菇气调贮藏效果最佳,L*值、ΔE、硬度和MDA含量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传统冷库温度波动大,易导致冷害、冻害的难题,以新鲜胡萝卜为材料,研究在2个贮藏温度(4、15 ℃)下精准控温(±0.1)℃对鲜切胡萝卜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 将鲜切胡萝卜分别置于4 ℃和15 ℃的普通冰箱和精准恒温箱中进行为期15 d和9 d的贮藏,测定贮藏过程中鲜切胡萝卜的外观品质、感官品质、风味物质(鲜切胡萝卜和熟胡萝卜片)、白化指数、硬度、脆性、呼吸强度、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微生物生长情况。结果 在2种温度条件下贮藏,与15 ℃相比,在4 ℃下贮藏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与冰箱相比,采用恒温箱贮藏能显著(P<0.05)抑制鲜切胡萝卜的白化、呼吸强度及微生物生长,延缓其硬度和脆性的下降,并显著(P<0.05)提高了总酚含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延缓了鲜切胡萝卜在贮藏过程中或经高温水煮后风味的劣变进程,保持了样品较高的感官品质。结论 与15 ℃相比,在4 ℃下贮藏有利于保持鲜切胡萝卜的品质,采用精准控温贮藏对鲜切胡萝卜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真空包装下鲜切胡萝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胡萝卜切片后采用真空包装,分别置于4、8和20℃下贮藏3、12和25 d。分析贮藏期间鲜切胡萝卜的感官品质、色差、气味、硬度、呼吸强度、菌落总数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测定。结果 与8℃和20℃下贮藏相比,4℃低温贮藏显著抑了制微生物生长,降低了表面白化现象发生的概率,保持了鲜切胡萝卜的硬度。不同温度下短期贮藏的鲜切胡萝卜气味变化无明显差异,但长期贮藏后会导致甲基类、氮氧化合物、醇类和醛酮类等化合物的释放。4℃条件下样品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8℃和20℃。结论 较短时间的高温贮藏可以促进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而低温结合真空包装可以保持鲜切胡萝卜的品质以及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究复合保鲜剂对鲜切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为鲜切天麻采后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鲜切天麻为实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考察茶多酚、柠檬酸、抗坏血酸、壳聚糖复配对鲜切天麻感官评价的影响,以鲜切天麻感官评价为控制指标,筛选出适宜鲜切天麻的复合保鲜剂配方。结果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茶多酚质量分数1.25%,柠檬酸质量分数0.50%,抗坏血酸质量分数0.20%,壳聚糖质量分数0.90%。与采用清水处理相比较,该复合保鲜剂在4℃下贮藏15d,能有效维持鲜切天麻的硬度和色差L*值,延缓其天麻素和多糖含量的下降,保持鲜切天麻PPO活性和POD活性。结论复合保鲜剂能有效地保持鲜切天麻的商品价值,可用于鲜切天麻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0.
涂膜处理对氩气气调包装的鲜切香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春霞  胡蓉  冯丽萍  张敏 《包装工程》2013,34(5):14-19,33
采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涂膜处理并结合氩气气调,对鲜切香菇进行包装,检测了鲜切香菇在贮藏中的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白度、PPO 活性以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研究了不同配比复合液对鲜切香菇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0. 5% 壳聚糖+1. 5% 海藻酸钠处理组,能有效地抑制鲜切香菇的呼吸速率和失重率,并维持最高的硬度值,且在贮藏后期,其白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更易让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水蜜桃大小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探索合理的分级方法,为优质水蜜桃的分级、贮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水蜜桃为实验材料,测定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水蜜桃大小指标(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与品质指标(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相关性不显著;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因子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401%,较好地代替原有指标来综合评价水蜜桃的品质,再通过聚类分析将桃分成4个等级,各等级桃果的品质指标均呈现梯度变化。结论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水蜜桃方法能按照桃果的综合品质进行分级,符合生产实际和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抑制鲜切苹果发生酶促褐变,改善其口感,延长其保质期。方法以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研究质量分数不同(0%,0.1%,0.5%,1%,5%)的海藻糖涂膜剂处理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并测定褐变指数、Vc含量、SS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MDA含量等指标。结果采用海藻糖涂膜剂处理鲜切苹果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可显著提高其品质。经质量分数为1%的海藻糖处理鲜切苹果后,其色泽口感俱佳,褐变抑制作用较强,明显降低了褐变指数和MDA的增长率,延缓了Vc、SSC和可滴定酸等含量的下降。结论海藻糖涂膜处理不仅可以抑制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褐变进程,而且还可以赋予其更好的风味,提高产品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对鲜切果蔬的保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桃的各种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综述,选择适合的贮藏方法,为我国桃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探讨桃果实采后生理变化、采后品质的影响因素,以及在桃贮藏保鲜中所应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保鲜技术。结果将保鲜技术应用于桃果实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的货架期,降低了贮藏过程中的腐败率,拓宽了桃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结论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碰撞破损和腐败变质等,其中温度和贮藏方式是影响桃品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多种保鲜技术,其中物理保鲜技术应用最广,但能源消耗较大,化学保鲜技术效果明显,但无法保障绝对的安全性,生物保鲜技术应用较少,尚需研究,因此要建立一个综合有效的保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究微孔气调包装(MMAP)对鲜切菠萝蜜的保鲜效果,明确O2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和打孔数的最佳处理条件。方法 本研究以菠萝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冷藏期间MMAP对鲜切菠萝蜜品质(菌落总数、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TSS)、色差、可滴定酸(TA)、硬度、VC含量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相比,MMAP抑制了微生物生长,维持了较高TSS、TA和VC含量,减少了MDA的积累,提高了鲜切菠萝蜜的整体品质,延长货架期至少6 d。筛选出MMAP最佳处理条件:O2体积分数为5%,CO2体积分数为6%,216 cm2的打孔数为15个。结论 MMAP是一种安全、低廉、简单的保鲜技术,可有效抑制鲜切菠萝蜜在贮藏过程中组织软化、营养损失、风味变化等品质裂变问题,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柠檬酸改性薄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柠檬酸改性薄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市售红富士苹果为材料,进行鲜切处理,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柠檬酸改性的聚乙烯醇薄膜密封包装。以不含柠檬酸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为对照,在室温下贮藏6 d,研究添加柠檬酸的聚乙烯醇薄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贮藏到第6天时,C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对维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及感官评定有明显作用。结论质量分数为2%的柠檬酸改性的薄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主客观评价角度出发,针对竞品车急加速进气噪声建立了声品质物理评价模型。通过测试竞品车急加速进气噪声,对获取的声音样本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与典型声品质客观参量的计算。利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获取的主客观指标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并分别以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为输入建立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客观参量存在信息的重叠时,主成分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声音样本指标间的关联性,实现简化神经网络输入并保证预测精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不同电商物流包装,不同产区夏黑葡萄的运输品质构建规范化评分模型,进一步完善运输过程中葡萄的品质评价体系,同时为不同运输包装的组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云南、江苏、天津等地的5个产区的夏黑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典型电商包装进行48 h实物寄递试验。运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夏黑葡萄的电商物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的电商包装方式,并进一步分析运输过程中造成品质差异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 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096%,对3个主成分得分进行权重相加和建立果实品质评分(Y)模型:Y=0.562Y1+0.186Y2+0.143Y3。结果表明处理组1(瓦楞纸箱/泡沫箱/冰袋/袋中袋)内夏黑运输品质最优且更稳定,其他3个处理组品质波动较大。通过分析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及振动的变化,发现EPS泡沫箱保温性能最好,冰袋辅助降温可以有效降低包装箱内温度,提高葡萄商品性;提高包装量是削弱Z轴振动对产品影响的有效手段。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综合性的果实品质评分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夏黑...  相似文献   

18.
零件的质量评定是柔性智能制造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现有的自动化识别装置一般采用非人工接触的光学检测系统,但由于工况环境复杂,诸多干扰因素均会影响零件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准确性。另外,工业现场的连续作业对工控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光学检测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以及质量评定算法的预测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的零件综合质量评定方法。首先,借助机器视觉技术完成被测零件图像的实时采集与处理,并利用灰度匹配算法与几何匹配算法对零件的图像与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加工图进行比较,求解得到灰度匹配分数与几何匹配分数这2个几何特征参数。然后,针对零件表面的缺陷(如划伤、磨损、边缘缺料及锈蚀等),在图像预处理(灰度化、图像增强、高斯降噪和二值化)的基础上,求解得到图像灰度的均值和标准差这2个表面缺陷特征参数。最后,借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零件的四维特征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并利用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算法对降维后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预测,完成零件综合质量评定;在此基础上,比较KNN算法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和特异度等指标,以验证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光学检测与处理系统在不同光源条件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6.15%以上;当相机的快门时间设定为100 μs时,该系统的图像处理速度达到45.2 帧/s。所提出的零件综合质量评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处理速度,适用于复杂工况下零件的综合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