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情感模型没有很好地考虑个性因素的影响问题,提出一种性格、心情和情感的多层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情感的因素和人情感状态的变迁过程,建立性格、心情与情感的映射,并研究性格与情感、心情衰减的关系,构建心情和情感衰减函数.通过心理学实验得到情感状态波动时各种情感相互影响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相应规律生成情感影响因子矩阵,融入性格和心情变化、情感激活阈值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建立多层情感模型.最后通过所设计的情感预测系统和人对相应图像情感理解的比较,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情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秀艳  王志良 《计算机科学》2008,35(12):178-182
如何赋予机器情感智力以实现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是人工情感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中情感建模是研究重点和难点.基于心理学的基本情绪论和人格特质论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情感模型.在模型中首先定义了情绪空间、心境空间和个性空间,确定了心境、个性对情绪的影响关系矩阵;其次采用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来模拟人类情感状态的变化;最后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体现了人类情绪的非线性特点,符合人类情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情感建模是研究情感机器人的热点问题。文中以情感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模拟具有不同个性的情感机器人在外界刺激作用下情感动态变化的过程,研究个性和外界刺激对情感转移过程的影响。采用基于状态空间的情感空间模型来描述机器人的情感状态,并用HMM过程来模拟情感状态的转移过程。但HMM过程只能求得当前情感状态的概率,为得到具体的情感状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与概率空间映射的极大相似度匹配的情感转移模型。首先利用HMM过程计算出当前情感概率,然后通过极大相似度匹配来得到转移后具体的情感状态。通过调节模型参数来模拟不同个性和外界刺激,该模型能有效模拟情感状态变化过程。实验结果验证模型模拟的情感变化过程符合人类情感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牛国臣  胡丹丹  高庆吉 《机器人》2011,(6):706-711,718
为了使人机交流更加自然,提出一种基于个性的机器人情感生成机制和情感决策模型,建立了从个性到情感空间、从情感空间到多种行为输出的映射.对个性空问和情感空间进行描述,通过PAD (pleasure-arousal-dominance)空间建立二者之间的映射关系,给出了基于融入个性精神集注模型的情感更新方程,得到机器人实时情...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情感计算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义了情感的两种状态及其两个基本的变化转移过程,并应用马尔可夫链构造了一个情感概率空间,建立模拟情感变化的情感模型,给出了情感能量、情感强度和情感熵等概念,用以描述情感特征与情感状态。通过Matlab的仿真计算,验证此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情感状态自发转移的动态过程,可用于情感机器人的情感模拟计算。为情感计算和情感自动生成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情感计算数学模型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良  解仓  董平 《计算机工程》2004,30(21):33-34,167
针对计算机如何进行情感计算,提出一种情感空间的概率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构造状态的概率转移矩阵,得到每个情感状态的概率分布,从而计算出情感的熵值。情感的熵值,表达出所构造的情感的细腻程度。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情感模型是符合人类情感规律的——不确定性同时又具有统计规律。最后通过不同参数的仿真,说明此模型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活动,为情感机器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情感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面向观众的个性化电影情感内容表示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地表示和自动识别电影情感内容,解决电影情感语义理解中存在的"情感鸿沟"难题,提出一种面向观众的个性化电影情感空间建模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划分诱力-激励情感空间,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定义划分得到的模糊情感子空间的情感隶属度函数,使得模糊情感子空间的中心、边界、形状和密度可以真实地反映观众欣赏视频节目时的个性化信息;设计并提取了2组电影情感特征向量,采用多层感知机和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它们的情感坐标.基于情感坐标和情感隶属度函数引入"最大隶属原则"和"阈值原则",以便表示和识别观众观影过程中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表示和识别个性化电影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8.
周江  李锋  蔡臻 《信息与电脑》2023,(2):104-107
传统的情感模型仅仅关注学生学习表情与对应的学习情感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不同学习情感之间的关系,因而导致学生学习表情识别准确率相对较低。基于此,建立学生学习表情三维状态空间情感模型,并在其中引入Maxout神经元,从而构建优化的三维状态空间情感模型,进一步解决三维梯度弥散问题,更好地优化系统的训练过程,在本模型中还引入了情感分类器的概念,实现对学生学习表情情感状态的有效分类,从而进一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另外,建立了愉悦、困惑、惊讶、中性和疲倦5种情感状态的模型,并依据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际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后的三维状态空间情感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识别准确率提升了1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对注意资源的合理管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注意切换是Agent的一项重要机能。现有的注意控制方法侧重于强调智能的认知方面,较少考虑智能的情感方面。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感和个性的注意控制模型,对情感机制和认知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以管理Agent的注意资源和切换注意等。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在情感机制有效调节下,Agent的行为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能量思想的人工情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工情感建模的需要出发,根据动力心理学关于心理能量的理论,提出了情感能量的概念以及基于情感能量的情感状态的数学描述方法,建立了情感状态的能量分布描述空间和情感状态的概率描述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情绪状态的变化过程,并提出了情绪状态自发转移过程的马尔可夫链模型以及情绪状态刺激转移过程的隐马尔可夫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个性和OCC的机器人情感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机器人不仅要具有简单的机械作业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应当具有类似人类的情感能力.本文将个性与情绪、情感、理解、表达相结合,采用OCC模型作为评价标准,建立了符合人类情感规律的、可用于情感机器人的情感模型。通过一个应用上述模型的虚拟人情感交互系统.验证了此模型可以很好的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仿真.可以应用于情感机器人和人性化计算机、游戏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引入能够使人机交流更加自然和谐.因此,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的建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情感能量理论基础,首先,提出了心境自发转移和刺激转移模型.其次,结合情绪自发转移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和刺激转移的HMM模型,将心境和情绪的自发和刺激转移过程统一在一个框架下.最后,将完整的人工情感模型软件化并应用于儿童玩伴机器人上,在接受非结构化环境与用户的信息输入后,个性化的情感软件模块产生输出,实现针对儿童用户的玩伴机器人个性化交互,通过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BBN情感模型的和谐人机交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将个性、情感、情绪分层表示的思想,并且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情感建模,通过虚拟人脸的面部表情来反映情绪的变化,旨在赋予机器类人的情感,达到更加真实和谐的人机交互。最后将此情感模型应用于情感虚拟人交互系统,实验证明,该模型简单、稳定,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视频情感语义分析——类型-强度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戈  平西建 《计算机应用》2010,30(6):1704-1707
提出一种视频情感语义分析方法,利用强度和类型两个独立分量构造的二维空间来建立人类情感模型,通过多模态的听觉、视觉特征,分别构造连续型的情感强度时序曲线和离散型的情感类型时序曲线,从而建立低层特征空间与情感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视频内容的情感注释和分析。类型-强度分解曲线可客观、真实地描述视频情感内容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图像中所蕴涵的丰富语义仅用若干低级物理特征是不能进行完整描述的,而且在语义映射时也会有信息丢失,因而产成“语义鸿沟”是在所难免的。将多特征融合,建立情感语义模型,分析情感的概念解析功能对提高智能信息检索的精度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论文讨论了图像的颜色、纹理等特征的提取与表示,低阶图像可视化特征到高阶图像语义特征的映射过程,图像的情感语义分类,建立了情感语义模型,实现对基于情感语义图像的检索。对由2500幅数字图像组成的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部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而且提高了基于内容图像检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基本情感理论建立了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情感状态概率空间模型,并应用马尔可夫链的特性,建立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情感计算模型.详细地阐述了该情感计算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以及估算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情感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情感状态的自发转移,以及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的情感转移.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机器人的情感经外部刺激作用或者自发演变,最终趋于稳定状态,这个稳定状态与情感转移概率矩阵有关,而与机器人所处的初始情感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解决图像有效情感标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综合的图像模糊情感注释方法。该方法在讨论图像中的可视化特征(颜色、纹理和形状)与图像情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和修正合适的算法提取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并将其作为模糊输入量;提出一种情感空间表示法量化情感;利用模糊集的近似推理理论完成对图像的情感注释。对100幅自然图像进行模糊情感标注,将其结果和20名自愿者对图像的情感感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标识图像情感语义,证实了所采用的情感空间表示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装璜、电子教学、图像检索和情感计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心理理论的情感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的智能不仅表现为正常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应表现为正常的情感能力。本文在阐述情感交互系统结构和情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MM的情感模型,并采用情绪熵与情感熵的概念约束模型的初始值,从而使该模型适应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情感识别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ITS)在情感方面的缺失,提出了基于情感识别技术的ITS模型.该系统模型在传统的教学系统上新增情感识别模块,利用人脸表情识别以及文本识别等技术所构建,可以获取和识别学生的学习情感,并根据学习情感进行相应的情感激励策略,实现情感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