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在高温高湿的储粮环境下,虫害极易发生并难于防治,通过应用充氮气调储粮技术,使锈赤扁谷盗杀虫率达到100%,有效解决高抗性害虫防治和虫害交叉感染问题,确保储粮安全。同时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是绿色储粮发展方向,全面实施气调储粮,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提高粮食"免熏率",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粮食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充氮气调储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氮气调储粮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绿色储粮技术,在粮食储藏等多种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充氮气调储粮系统和充氮气调技术在粮库安全储粮等方面的应用,包括该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粮食微生物抑制、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并分析了其在数字化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充氮气调技术在数字化智能粮库建设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湿地区30 m堆高浅圆仓氮气气调缺乏报道。通过对华南地区30 m堆高浅圆仓进行氮气气调试验,探索华南地区高堆浅圆仓充氮气调过程中的氮气浓度变化情况、杀虫效果及能耗。试验结果表明:充氮过程中氮气浓度自下而上逐层上升并最终达到峰值;密闭过程中外圈及底层氮气浓度下降较快;氮气浓度全部在98%以上维持216 h,粮堆中上层及空间氮气浓度在98%以上维持552 h的条件下可有效杀死储粮害虫;吨粮成本约0.43元/t。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动虫害绿色防护技术发展,促进仓储工作高质量发展,针对浅圆仓采取下充上排式的二氧化碳气调工艺,通过考察试验仓内不同位置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大豆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和储粮害虫防治效果,研究二氧化碳气调技术对浅圆仓大豆储藏效果的影响,并与氮气气调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检测点二氧化碳浓度维持35%以上的时间超过15 d;对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和玉米象等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杀虫率达到100%;大豆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和水分等指标变化较小;与氮气气调技术相比,二氧化碳气体损失的速度较氮气快,因此二氧化碳气调对仓房气密性要求更高,气调成本也更高,但二氧化碳气调技术所需密闭期较短,前期一次性投资较低。综上所述,在仓房具备良好气密性能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调工艺杀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高氮气体直充储粮工艺的不足,通过主输气管环路设计和单仓控制阀门的合理设置,提出“边充边排、尾气利用”的新工艺。该工艺将充气仓房所排放的氮气体积分数大于85%的尾气送入下一待充仓房,而将氮气体积分数小于等于85%的尾气放空。试验表明,由于待充仓内的初始氮浓度大为提高,再充高浓度氮气时,与直充仓相比,充氮时间缩短了10 h,充氮费用降低了0.3元/t,达到降低气调储粮费用、节能降耗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储粮保管技术正由传统磷化物熏蒸向气调等绿色生态储粮方向发展,通过综述国内近几年低氧、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调绿色储粮技术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和基本原理等,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与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个试验仓的仓墙、仓门、通风口等易漏气部位进行气密性进行改造,粮堆采用“六面封”,实施氮气气调作业。采用负压法测定压力半衰期,检测粮堆氮气浓度,检查虫害致死情况,测算氮气储粮费用,对仓房气密性、氮气杀虫效果、储粮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改造后,仓房气密性达到气调储粮标准,甚至超过了一级气调标准;氮气浓度保持在98%以上的天数超过28 d,对磷化氢有抗性的储粮害虫可全部杀死,而有效浓度天数达不到的仓房,个别部位仍有谷蠹活动;仓房的气密性越好,储粮的成本越低,气密性超过一级气调标准的仓房,氮气储粮成本甚至低于磷化氢熏蒸,由此可见,气密性是决定氮气储粮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跟踪测定了氮气气调储粮仓和磷化氢熏蒸仓稻谷质量情况,研究了氮气气调储粮对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粮可以延缓稻谷的脂肪酸值变化,与磷化氢熏蒸保管的稻谷脂肪酸值变化有明显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9.
充氮气调储粮智能控制系统由前端仓房应用设备、网络信号控制系统、远程数据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自动充氮、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远程控制的特点。对成本效益和技术处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及方法,为充氮气调储粮智能控制的扩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次试验证明,采用自制富氮储粮机生产的氮气充入粮堆,经膜下循环回风网络,使粮堆氮气浓度达到95%以上,保持16~20天,可以有效杀死粮堆害虫.并能降低粮堆上层温度,保持储粮品质,可以实现绿色储粮,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机两廒氮气防治储粮害虫技术可减少设备用电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实仓储藏粳稻为原料,从储藏,加工外观,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等角度分析氮气气调启封后粳稻品质变化规律,并与常规储藏稻谷品质进行对比,以期为氮气气调启封后稻谷品质变化过程和规律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准低温实仓储藏条件中,气调启封后粳稻的脂肪酸值、新鲜度、发芽率、真菌孢子数等指标变化差异不明显,整精米率,垩白率、黄粒米率、糊化特性、硬度等品质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仓,其中垩白率和黄粒米率变化最为明显,启封储藏前后气调仓比对照仓分别多增加了1.63-10.38%和0.93-2.09%。通过主成分分析图,能清楚区分不同粮库和储藏时间的稻谷,但不能很好区分是否进行了氮气气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解籼稻氮气气调启封后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以实仓储藏籼稻为原料,以常规储藏作为对照,对气调储藏和气调杀虫两种工艺启封后籼稻的品质进行检测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准低温实仓储藏条件中,两种气调工艺启封后籼稻的含水量,脂肪酸值、新鲜度、发芽率、真菌孢子数和糊化特性等指标变化和常规储藏差异不明显。气调杀虫工艺在启封储藏前后籼稻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比对照仓多降低0.9%和0.2%,垩白率多增加0.73%;气调储藏工艺启封储藏前后籼稻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比对照仓多降低0.4%和0.34%,碎米率、垩白率、黄粒米率和硬度多增加 1.93%,2.34%,0.7%和3.5%。通过主成分分分析发现气调时间越长启封后稻谷品质变化更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不同储粮温度及储藏方法稻谷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等品质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储藏温度下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当储藏温度较低时,常规和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较为接近;而高温储藏时,气调储藏稻谷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常规储藏。因此,稻谷储藏时,低温储粮应是首选方案,当低温不易实现时,可选择气调储藏以减缓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绿色储粮技术的创新发展是粮食储藏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气调储粮是绿色储粮技术之一。开展了气调剂在第五储粮生态区域(中温高湿环境)对优质籼米保质保鲜储藏的实验研究,实时监测储藏环境氧气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对保质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气调剂气调技术可有效保持第五生态区域所储优质籼米的品质,并可适当延长保质储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气调剂实验组在5个月储藏期间,密闭储藏空间内氧气浓度维持在0.1%以下,相对湿度维持在70%;气调剂实验组优质籼米的水分含量比对照组高0.98%,脂肪酸值比对照组低1.34 mg (KOH)/100 g,新鲜度比对照组高7分。由此可知,气调剂气调技术可以按照需求调控密闭空间内氧气浓度和相对湿度,实现保质保鲜储粮目的,是一种绿色低碳保质的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粮食需求量迅速增加,粮食安全遭遇重要挑战,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气调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储粮技术,不仅可避免化学药剂对稻谷的污染,也能有效防治虫霉害对稻谷的影响,减缓稻谷品质的劣变。本文综述了我国现阶段气调储藏的技术要点,以及对稻谷在气调储藏中和启封后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稻谷绿色优质储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储粮技术逐步升级为以气调和低温储藏为主线的绿色储藏技术,为全面把握绿色储粮技术研究发展脉络,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并以此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通过对图谱分析得出,国内期刊的主要研究热点为储粮害虫、机械通风、储粮品质,注重害虫检测及生物与物理综合防治害虫的研究,如何控制粮食品质的变化是研究重点;国际期刊同样重视对虫害霉菌的防治,同时在更高储存效率前提下考虑经济成本,将大数据技术初步融入到绿色储粮技术中。最后,对绿色储粮主要的三种技术:气调、低温、生物与物理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细致的总结与归纳,为该领域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 CO_2作气调基质的气调储粮技术不但能有效地杀灭储粮害虫,突破我国粮食储藏长期依赖磷化氢等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局面,而且避免了化学药剂危害人体、污染粮食、腐蚀仓储设备和破坏环境,实现储粮化学药剂的"零排放",满足了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环保的需求,同时为抑制害虫抗性增长提供了新方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卫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保鲜模式对上海青贮藏品质的影响,在智能嵌入式气调试验台上,以上海青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低温、温湿双控、气调3种保鲜模式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在不同保鲜环境对上海青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时间2 d以内, 3种保鲜模式对上海青的品质无较大差异;贮藏时间6 d以内,气调、温湿双控2种保鲜模式无显著差异,但优于低温保鲜模式;贮藏时间6 d以上,气调保鲜模式相较于低温、温湿双控2种保鲜模式尤为明显,能有效防止上海青在贮藏时水分丢失,较好地抑制上海青叶片的黄化与腐烂,具有良好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包装方式对兔眼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兔眼蓝莓为试材,研究不同包装方式(0.02 mmPE膜、0.05 mmPE膜,X-1气调箱,X-2气调箱)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冷藏条件下,各包装处理对蓝莓蓝莓均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保鲜期可延长至50天;4种包装的通透性存在差异,对果实失重率、TSS含量变化、细胞膜透性及腐烂率等生理指标产生影响,其中X-2气调箱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