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噪声功率谱估计是语音增强算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在非平稳噪声环境下噪声功率谱估计不够准确的问题,采用了基于后验语音存在概率的噪声功率谱估计算法,并对其中的语音存在概率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语音信号的短时平稳性,在时域和频域上利用相邻帧和相邻频点的相关性估计当前帧的语音存在概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原始算法及改进的最小值控制递归平均噪声估计(IMCRA)算法相比,能够有效提升非稳态噪声环境下噪声功率谱估计准确度和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
邹霞  陈亮  张雄伟 《信号处理》2005,21(Z1):148-151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统计量控制递归平均噪声估计算法.算法采用递归平均进行噪声估计,其递归平均的平滑因子受语音存在概率控制,而语音存在概率的计算采用了两次平滑和最小统计量跟踪.与I.Cohen提出的IMCRA算法相比,本文采用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最小统计量跟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平稳噪声条件下,算法具有较好的噪声跟踪能力和较小的噪声估计误差,可以有效地提高语音增强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王鹏  曾毓敏  沈红丽 《通信技术》2009,42(12):153-155
对背景噪声的估计,关键是使算法能跟得上噪声变化,以及时更新噪声的估计值。为了增强对非平稳噪声的跟踪估计能力,在Imrc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前向和后向最小值搜索相结合的改进算法。验证实验内容包括:用改进算法、原Imrca算法,基本谱减法对含同种噪声不同信噪比的含噪语音处理后,恢复出来的语音的对比;以及在低输入信噪比情况下,对加入babble噪声的含噪语音经改进算法、原Imrca算法、基本谱减法处理后,所得到的平均分段信噪比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对含噪语音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原算法,对含有非平稳的噪声的含噪语音,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4.
非平稳环境下基于人耳听觉掩蔽特性的语音增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语音增强算法往往仅对平稳噪声或缓慢变化的噪声有效,且残留的音乐噪声较大。对此,本文研究了一种非平稳环境下基于听觉掩蔽效应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对传统谱减法的功率谱估计算法进行改进,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原则和语音信号的听觉掩蔽阈值调整功率谱估计的参数,并引入了基于最小值统计特性的噪声估计算法,使估计的噪声更好地跟踪噪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平稳和非平稳的噪声都得到较好的增强效果,且较好地抑制了音乐噪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端点检测在低信噪比(SNR)非平稳噪声下性能会失效,因此文章提出了将最优改进的对数谱幅度估计(OMLSA)以及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IMCRA)相结合的方法对包含噪声的语音指令进行去噪处理,提取PNCC的第一维静态特征作为特征参数。同时,文章在单参数双门限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自适应阈值,可以更好地跟踪预测实际语音的起始与终止端。Matlab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在各种非平稳噪声下比经典算法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6.
周健  赵力  陶亮  金赟 《信号处理》2010,26(12):1870-1876
传统变换域语音增强方法对语音做短时平稳性假设,这会造成对语音信号和噪声信号谱估计不准确,从而导致语音失真和残留噪声。本文提出一种从联合时频域进行语音增强的方法,该算法无需对语音做短时平稳假设。算法采用具有最佳能量聚集特性的高斯变换核函数,利用能快速实现的实值离散Gabor变换(RDGT)将语音信号变换到联合时频域,然后利用语音和噪声谱服从高斯分布的假设和无语音概率的思想进行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语音对数谱估计,采用改进的最小受控递归平均算法(IMCRA)进行噪声时频谱估计,在得到纯净语音的谱估计后利用实值离散Gabor逆变换获得纯净语音估计。实验表明,该算法相比频域变换算法具有较好的语音去噪度和较低的语音失真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引入延迟的语音增强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语音增强算法中,只采用当前帧和当前帧以前的信息对当前帧语音谱进行估计而造成变电平噪声和音乐噪声的问题,采用一种改进的引入延迟的语音增强算法。通过引入延迟,可以在对当前帧语音谱进行估计时使用当前帧以后帧的信息,在噪声估计中采用类似路径搜索的双向搜索方法消除变电平噪声的影响,在先验信噪比估计中采用改进的非因果先验信噪比估计算法,消除低信噪比平滑不足带来的音乐噪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语音增强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基本不受变电平噪声的影响,而且音乐噪声和残留背景噪声都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何玉文  鲍长春  夏丙寅 《电子学报》2014,42(10):1991-1997
针对单通道语音增强技术对非平稳噪声的跟踪不准确、噪声抑制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能量调整的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以归一化临界带能量为特征,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背景噪声进行分类,利用对应类型噪声的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Auto-Regressive Hidden Markov Model,AR-HMM)和纯净语音的AR-HMM,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估计语音和噪声的功率谱.考虑到非平稳环境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差异性,需在线调整语音模型和噪声模型中的能量,语音模型的能量调整采用迭代的期望最大化算法;噪声模型的能量调整则利用的是模型训练过程中的能量重估方法,并以最小值控制的递归平均算法确定噪声能量调整的初始值.在ITU-T G.160标准下对算法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非平稳噪声的跟踪效果较好,对噪声衰减量较大,收敛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语音增强是语音信号处理的重要课题。根据基于最小值追踪的谱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非平稳噪声环境下快速追踪噪声变化的方法,将其应用到改进后的谱减法中,以提升语音增强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谱减法能有效降低背景噪声,提高输出语音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Gamma语音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霞  陈亮  张雄伟 《通信学报》2006,27(10):118-123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amma语音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在假定语音和噪声的短时DCT系数分别服从Gamma和Gaussian分布的基础上,推导了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下的语音信号短时DCT系数估计;然后,根据语音存在概率估计,提出了语音信号短时DCT系数估计的修正因子。在增强算法中,提出了基于Gamma语音模型的改进最小统计量控制递归平均(IMCRA)噪声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在噪声抑制性能方面优于近两年国际上提出的几种基于Gaussian语音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而且在增强语音质量方面也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邹霞  吴其前  张雄伟 《信号处理》2007,23(2):195-19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aplacian语音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在假定语音和噪声的短时DCT系数分别服从Laplacian和Gaussian分布的基础上,推导了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下的语音信号短时DCT系数估计;然后,根据语音存在概率估计,提出了语音信号短时DCT系数估计的修正因子。在增强算法中,提出了面向判决的Laplacian语音模型参数估计和基于Laplacian语音模型的改进最小量控制递归平均(IMCRA)噪声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不仅在噪声抑制性能方面优于近两年国际上提出的几种基于Gaussian语音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而且在增强语音质量方面也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最小频带能量的变噪声电平语音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勇  方元 《电声技术》2006,(2):47-51
噪声估计是变噪声电平环境下语音增强的关键。针对传统搜索频谱最小值方法延迟较大的缺点,提出了最小频带能量算法,加快语音帧内大部分噪声的更新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电平随时间变化的噪声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语音增强存在较大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低时延语音增强算法。在传统的先验信噪比估计和噪声估计的基础上,对判决引导算法进行低时延的改进,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语音存在概率和语音激活检测相结合的噪声估计方法,本文的算法采用对数MMSE估计器结合语音存在概率。采用ITU-T P.826 PESQ、分段信噪比、总信噪比和对数谱失真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并与其他几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时延,可以很好的跟踪非平稳噪声,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小可以取得很好的增强效果,且音乐噪声和残留背景噪声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本的语音增强短时谱分析算法的原理.基于经典的谱减算法进行改进,引入了先验信噪比估计,以及时间回归平均法对噪声进行更新,以及一系列后处理改进方法,提高了降噪效果.在保持语音可懂度的基础上,增强了噪声衰减量.主、客观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汽车噪声一类的平稳噪声,算法效果出色;而对于街道、人声一类非稳态噪声,该算法性能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最小统计噪声估计谱减法在低信噪非平稳噪声环境下存在的噪声估计误差较大及搜索延迟较大的问题,对带噪语音进行频域平滑然后进行全局平滑,并且提出使用双向搜索的方法,减小了搜索延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语音增强,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通道能量差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在语音通信系统的噪声抑制技术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理论性能和局限性还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此,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双通道能量差后滤波语音增强算法的性能,分析了相干性、平滑因子及噪声估计误差对算法的影响。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噪声估计误差和平滑因子严重影响该算法的降噪性能。依据此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平稳噪声估计和功率谱自适应平滑的双通道能量差后滤波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不增加语音失真的前提下,能更有效地抑制非平稳噪声,段信噪比提高(SegSNRI)和语音质量感知评估(PESQ)等客观评价指标都表明本文的算法优于其它几种经典的后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17.
从噪声背景中提取尽可能纯净的语音信号,增强有用信号,抑制、降低噪声干扰的技术称为语音增强技术。语音增强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算法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较纯净的原始语音信号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多年来很多经典的语音增强算法被提出,如谱减算法,子空间算法等。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语音增强方法,即基于非负低秩稀疏分解的原理在强噪声环境下实现语音增强。把语音信号和噪声信号看做是一个非负低秩稀疏分解问题并且不断的优化算法分离出语音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幅度谱。实验结果表明在强噪声环境下这种方法对比一些传统的语音增强方法效果更好,具有更少的噪声残余与较低的语音失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吕乾坤  高勇 《电声技术》2014,38(12):50-54
针对传统语音增强方法在非平稳噪声环境下增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约束的概率潜分量分析(PLCA)和谱掩蔽的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分为训练和增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用稀疏约束的PLCA(SPLCA)和无约束的PLCA分别对语音谱和噪声谱建模成意义清晰的边缘分布,并用期望最大(EM)算法求其最优边缘分布,得到语音字典和噪声字典。增强阶段固定训练的字典,利用SPLCA推导出对应的语音编码矩阵和噪声编码矩阵,初步重构出语音和噪声,最后利用谱掩蔽得到增强语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和减少语音失真方面要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DCT域的语音增强改进算法。该算法依据DCT域语音分量和噪声分量统计分布的不同,采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方法对语音分量进行精确估计,实现将语音信号从噪声环境中分离出来,从而有效地改善语音质量。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该算法可以有效降噪,且增强效果较频域增强算法更好。  相似文献   

20.
袁榕嵘  吴鸣  杨军 《电声技术》2011,35(5):50-54
结合基于传声器阵列和相位差的语音增强算法的优点,提出了可以在同时存在平稳噪声和干扰语音环境下使用的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对噪声估计技术进行了改进,利用相位差信息和幅度信息对语音存在概率进行估计,提高了噪声估计性能.其次用相位差信息对原谱减法的幅度增益函数进行改进.在普通房间使用间距为0.08m端射结构双传声器测试,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