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钢时进行脱氧的优点是能保证脱氧后足够的镇静时间,其缺点是脱氧产物Al2O3与悬浮在钢水中的炉渣生成Al-Ca-O系夹杂物,并且残留在钢中。这种夹杂物在轧制时比单一则对。夹杂物的变形能力小,易使罐用薄板产生“边裂”。用炉外精炼装置进行脱氧的优点是能保证渣钢分离,脱氧时不生成Al-Ca-O系夹杂物,其缺点是镇静时间得不到足够保证,夹杂物不能充分上浮分离而残留在钢中。为了利用这两种脱氧方法的优点,新日铁大分厂发明了一种脱氧方法,即:转炉出钢后,向钢包内钢水面上的炉渣中散布铝粉,使渣中Feo降到3%以下,然后从钢包底…  相似文献   

2.
日本一家钢铁公司发明了一种转炉出钢新技术———“密封出钢法”。密封设备主要是两个法兰盘 ,一个焊接在转炉出钢口上 ,另一个焊接在钢包盖上。法兰盘用钢板压制而成 ,并砌有耐火砖。出钢时两个法兰盘能密封合在一起 ,从而保证钢水从转炉出钢口流入钢包内。平时出钢口用挡渣塞堵住 ,出钢时打开挡渣塞 ,并从挡渣塞前端向钢包内吹入惰性气体、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以保证出钢时钢水不暴露在空气中 ,防止钢水中氮和氧的含量上升。该项新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 1)经过终脱氧的钢水在出钢过程中不增氮 ,即使要炼低氮钢也不必进行二次精炼 ,生产成…  相似文献   

3.
转炉出钢时带入钢包中的渣量直接影响钢水质量及炉外精炼时添加剂的加入量。为此,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开发了测量钢包渣层厚度的新系统(AMEPA),并用在贝克尔来特厂的2号转炉上。该系统的结构是在探测枪的头部装有传感器,用普通的硬厚纸板套套在传感器和枪的外部,避免其与钢水接触;传感器通过耐高温的电缆连接到前置放大器上,使电信号传  相似文献   

4.
转炉发明的初期,钢水是从炉口出钢,为了防止炉渣流入钢包,向渣中投加石灰,增加了炉前作业负荷。以后在转炉炉壁处设置了出钢口,使钢水从出钢口出钢,这样便于阻止炉渣从炉内流出。但是像AOD一类精炼炉,在脱炭后需向炉内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精炼,此时炉渣呈还原性,为了保证必要而充分的还原时间,在出钢时无必要挡渣,所以一般均从炉口出钢。以前,同一座转炉无  相似文献   

5.
日本钢管公司和福山共同机工公司合作发明了转炉“密封”出钢装置,其主要能起密封作用的二个法兰,一个焊接在转炉出钢口上,另一个焊接在钢包盖上。法兰由钢板压制成形并砌有耐火砖,出钢时二个法兰能够密合在一起,保证钢水从转炉出钢口流入钢包内。平时出钢口用挡渣塞堵住,出钢时打开挡渣塞,并从挡渣塞前端向钢包内吹入惰  相似文献   

6.
转炉出钢过程常伴有钢水回磷现象,导致钢水磷含量上升甚至出格,影响钢材成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为有效控制转炉出钢过程回磷,通过现场取样、数据采集、模拟试验及FactSage软件分析了出钢过程钢水回磷机理,研究探讨了渣中FeO、SiO2、出钢温度、钢包渣碱度对回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钢过程下渣,渣中FeO含量与出钢温度过高,钢包渣SiO2含量与碱度不在合适范围均会增大钢水回磷率,最高达41%。结合水钢生产实践,出钢温度控制为1 625~1 640 ℃、转炉终渣FeO质量分数为15%、钢包渣碱度为3.6~4.1、控制含硅合金加入、控制出钢过程下渣量的条件下,可高效调节出钢过程回磷,将回磷率降低至15%以下。通过控制出钢温度、终渣FeO、碱度等,可有效降低因下渣导致的回磷。  相似文献   

7.
肖茂元  王崇 《连铸》2016,35(4):18-22
通过对炼钢过程中钢包周转的优化控制,缩短了钢包周转周期,确定了合理的钢包使用数量,并且加快了空包运行速度,基本上能保证红包出钢。钢包周转的优化对降低转炉出钢温度,减少钢包炉衬损耗,减少炉后后吹,特别是稳定钢水温度、保证连铸工艺的顺行、提高钢水质量和降低吨钢成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LTV公司克利夫兰厂生产的带钢供给汽车制造厂等使用,这些用户对由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表面缺陷相当敏感,要提高钢水清洁度必须控制钢包内炉渣成份,其目的是:(1)使炉渣能吸收钢水中Al2O3夹杂,(2)炉渣对钢水不能起氧化作用,(3)为了延长钢包寿命,进行钢包精炼时,包内炉渣要能复盖闪烁的弧光。此外炉渣成份要与钢包及脱气装置的耐材相匹配。克利夫兰厂针对上述目标,开发了下述几种熔剂:(1)钢包用合成渣:CaO50%、C12A732%、白云石18%,这种合成渣能控制钢包内炉渣碱度,使炉渣含MgO饱和保护钢包内村,在转炉出钢初…  相似文献   

9.
钢水温度是炼钢-连铸工序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对保证连铸生产过程的顺行、提高铸坯质量、降低能耗和辅材的消耗具有重要影响。钢包作为盛放、运输和二次精炼钢水的容器,其周转运行的热状态直接影响到出钢和盛钢过程中钢水温度的变化。为降低钢水在钢包周转过程中的温降、保证连铸的开浇温度,通常采用出钢前强化钢包烘烤、提高钢包热周转、适当提高转炉出钢温度、钢水运输过程加保温剂和连铸过程加盖保温等方法。钢包全程加盖技术的产生,通过提高钢包保温性改变了原有钢包使用工艺流程,为钢铁企业降低吨钢成本、节能减排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转炉出钢时进行挡渣,以防止熔渣流入钢包,不仅直接影响钢水的质量,而且对提高收得率、防止回磷、减少钢包内衬材料的蚀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气动挡渣的效率,日本神户制钢公司加古川钢厂采用了一种电磁感应式转炉出钢熔渣流出自动检测装置,与气动挡渣技术相结合,使挡渣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转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唐钢一钢轧厂钢水温降大的实际情况,从提高钢包保温效果出发,采用保温材料,在不影响钢包容量和钢包永久层寿命的情况下,达到了减少钢水过程温度下降和钢包外壁温度下降的良好效果,为生产顺行提供了保障.钢包作为炼钢生产的主要工具,其保温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转炉出钢温度和和钢水浇注温度的控制水平.钢包内钢水温度的变化对炉外精炼和浇铸过程的影响较大,并最终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唐钢一钢轧厂一直以来使用无保温层的钢包运输钢水,温度损失较大,因此,如何提高钢包的保温性能,降低钢包周转的过程温降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防止炉渣随熔池涡流进入出钢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转炉出钢时的挡渣方法有:挡渣塞、挡渣球、气动挡渣塞和炉渣检测装置等。但是进行微观研究表明,对转炉出钢时炉渣流入钢包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刚开始出钢时有部分炉渣流入钢包,②由于熔地产生涡流,使炉渣随钢水一起流入钢包,③出钢结束转炉向垂直位置转动时,有部分炉渣流太钢包。各阶段流入钢包的炉渣量与转炉倾动速度、熔地面高低、出钢速度和档渣方法有关。尽管难于精确测定各阶段流入的渣量,但是大致上的比例关系为:15%、60%和25%。显然,熔池涡流使炉渣流入钢包的数量不仅大,而且难于控制。韩国光阳…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日铁公司大分厂为了防止转炉在出钢时炉渣漏入钢包,影响钢水的洁净度,结合该厂转炉少渣吹炼工艺,开发了一项转炉炉渣固化新技术,对进一步提高钢水质量,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无摇炉出钢式转炉日本川崎钢铁公司推出的无摇炉出钢式转炉主要用于以脱碳和脱磷为主的吹炼。水岛厂为消除转炉操作中兑铁水和出钢时摇炉所造成的炉衬耐火材料的加重损坏,以及出钢时钢渣易混入钢包,引起钢水回磷、增硫给二次精炼带来麻烦等问题,研究出的无摇炉出钢式转炉的构造是:将转炉的底部熔池部分向外突出设置出钢部位,在该出钢部位的底部设有可开闭的出钢口,在其上部设置用于封闭出钢口的抛砂口。在这种  相似文献   

15.
转炉挡渣是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转炉出钢时高氧化性终渣流入钢包,减少转炉下渣回磷,减少钢水中夹杂物含量,提高合金收得率,提高钢包寿命,改善精炼造渣工艺。安钢通过对悬挂式挡渣机构的工艺研究,对挡渣棒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作好挡渣机构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使挡渣机构的使用率达到995%,挡成率达到95%以上。能满足转炉出钢后挡渣的要求,并带来良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开展高纯净钢的精炼技术研究。作者通过对 LF-RH 生产工艺的研究证实,二次精炼技术可使磷降至40ppm 以下,氮降至30ppm以下。文中表明,采用不脱氧出钢、喷粉脱磷和钢包除渣等联合工艺措施,能较容易地生产出低磷钢。应用这种方法,同时使钢水中的表面活性元素硫的含量降到30ppm以下,就能有效地脱氮。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炉底出钢?有两个主要原因促使炉底出钢的开发其一:为了提高钢的质量,很多国家确定了电弧炉-钢包炉工艺,此工艺要求电弧炉能提供“无渣钢水”,各国在这方面曾做了不少努力,但都不够理想,而炉底出钢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其二:水冷炉壁是超高功率电炉必不可少的措施,对一般需倾动42至45度才能把钢水出完的电弧炉,为使钢水不接触水冷炉壁,在出钢槽侧钢水面以上400mm这一部份仍  相似文献   

18.
张启东  钟凯  贾培日  王崇  聂作禄 《连铸》2021,40(3):59-64
为了实现对京唐公司炼钢厂钢包位置和钢水温度等关键信息的实时调控,通过激光定位技术跟踪台车和天车的位置信息、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所有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优化模型,实现了配包、温度等优化管理,从而建立了一整套钢包智能管理系统。系统上线运行一年后,钢包的总周转时间由原来213.0缩短至191.4min,缩短了21.6min,降幅达10%,正常周转包比例从81%逐步上升到86%,转炉出钢温度降低了2℃,并提高了转炉冶炼终点炉后钢水温度命中率。  相似文献   

19.
刘志强 《热加工工艺》2014,(13):84-85,89
论述了SPHD钢性能特点和成分要求。针对SPHD钢生产中的Si含量偏高导致产品性能不合格的问题,通过钢包顶渣改质及控制,钢水精炼配渣模型优化,吹氩强度的控制,实现了SPHD钢冶炼的低Si控制。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Al2O3夹杂物是引起线材断裂、轴承钢抗疲劳性变差及用薄板制罐时开裂的原因。新日铁室兰厂内钢水中加入Mg-Al合金,能有效地防止Al2O3夹杂物聚集长大,使其以高度分散的形式存在于钢中,从而使钢材性能代化。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使Al2O3夹杂物改质成Al2O3·MgO夹杂物,Al2O3、Al2O3·Mgo与钢水的润湿性是不同的,Al2O3·MgO与钢水的界面能要比Al2O3与钢水的界面能小,所以Al2O3·MgO夹杂物不易聚集长大,以高度分散的形式存在于钢中。所使用的Mg-Al合金含Mg5%~70%,如果含有小于10%的Mn和St,则最为理想。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