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式氧气顶吹工艺(称为KTB),从而进一步拓宽了二次冶金的应用领域。 新式氧气顶吹技术用于真空炉脱碳。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钢碳含量可低于20 ppm。一般来说,传统的炼钢设备(如转炉)生产钢水的碳含量高于0.05%,因此当要求碳含量低于0.05%时,则在真空脱气时必须吹氧才能达到所要求的脱碳程度。KTB工艺的氧气是通过从脱气装置上部插入的水冷氧枪吹入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RH真空容器中,包括碳和氧在钢水中的质量传递在内的混合控制机制以及碳和氧通过循环由于脱碳吹氧是在0.01 MPa下进行,不需要增加真空原系统的能力。氧枪在吹氧后上提,此时通入少量的惰性气体以保持氧枪端部的清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提高抽气能力。 KTB工艺使操作成本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KTB技术是日本川崎钢铁公司于1988年开发成功的一种顶吹氧脱气椅炼技术,KTB是Kawasaki top Oxygen Blowing dega ssing method的英文字头的缩写。这种KTB技术通过使用一支顶吹氧枪和利用CO废气在RH装置的真空室内的二次燃烧,可以在不用加铝的条件下使钢水升温,同  相似文献   

4.
钢水精炼技术在武钢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三座钢厂钢水精炼装置和工艺技术水平;重点叙述了RH-KTB、WPB多功能真粉精炼技术的开发应用,钢水精炼过程深脱碳、深脱硫、脱氮、脱氢、脱氧和夹杂的控制,钙处理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在高牌号冷轧硅钢、超低碳IF钢、高性能管线钢和优质硬线钢等钢种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超低碳钢的生产实践,结合超低碳IF钢在RH-TB真空处理过程中的脱碳机理,分析了钢水温降、吹氧升温参数、钢包底吹氩流量和钢水取样器等工艺因素对RH精炼钢水脱碳效果的影响。实践表明,采取控制出钢温度、优化吹氧参数、RH处理过程钢包底吹氩和改进取样器措施后,RH-TB精炼时间缩短了5 min,精炼结束钢水碳含量0.002 0%以下的比例由71%提高至95%。  相似文献   

6.
超低碳钢的精炼条件对RH脱气装置脱碳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合控制(包括真空室钢液中碳、氧的质量传递和碳、氧的循环流传递)机理,为阐明氧浓度对脱碳速度的影响,开发了一种用于 RH 脱碳新的反应模型。此模型还能够预测用 KTB 法把氧吹到真空室钢液面上对脱碳速度的影响。在 RH 的若干试验中发现,当钢包中钢水的碳浓度 C_L>200ppm 时,脱碳速度对钢包内钢水的氧浓度 O_L 有很大的依赖关系,而当钢水的碳浓度 C_L<200ppm 时,脱碳速度与钢水的碳浓度明显地成正比,因此,它对氧浓度 O_L 的依赖性就很小。虽然,模型研究预测的脱碳速度对 O_L有依赖关系,但是,计算的脱碳速度和观测的速度之间仍有些差别。这种差别可能由一部分尚未确知通过何种途径进入真空室内钢液中的氧所引起的。这部分氧既可能是由于熔渣被吸入到真空室带来的,亦可能是大气中空气渗进的结果。还用最新的数据研究了(在<50ppm 超低碳范围内)RH 真空室内碳的传质容积系数 ak_c,研究表明,ak_c 对碳浓度 C_L 和循环流量 Q 有很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对含氮、氧、磷、硫和氢极低的高纯度钢的需求日益增加。RH真空脱气法的发明原系为了钢的脱氢,后来也用于钢的脱碳、脱氧和控制成分。进而发展了RH吹氧加热精炼法(即RH-OB法),容易生产超低碳钢,并通过熔剂精炼扩大到钢水的脱硫精炼。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功能的二次精炼法。 新日本钢铁公司新近开发的一种新工艺—RH-PB法,是在RH真空脱气装置上又增加了喷粉精炼功能,它在传统的RH-OB装置的真空室下部通过吹氧喷嘴进行喷粉精炼。因而既可对钢水真空脱气又能实现脱硫、脱磷精炼。RH-PB设备的主要规格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8.
80t单嘴真空精炼装置脱碳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嘴真空精炼装置是一种新型的炉外精炼设备。采用80t单嘴真空精炼装置进行了127炉脱碳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嘴真空精炼装置可以获得较好的脱碳效果,试验最低碳质量分数为10×10^-6。主要介绍了单嘴精炼装置的试验情况,分析了钢包底吹气体流量、钢包内渣层厚度、钢包自由空间高度、脱碳时间、钢水温度及成分对脱碳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采用RH-LF精炼法生产低碳钢QD08的工艺实践。通过对转炉出站钢水初始条件,RH真空脱碳原理和过程控制,后续LF冶炼3个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初始钢水控制条件为[C] 0.04%~0.10%,[0]>300×10-6,转炉终点出钢温度T≥1 650℃。随真空处理时间延长,真空度降低,真空室内PCO减少,碳氧浓度积呈降低的趋势,真空室内因发生碳氧反应进行脱碳,RH真空脱碳满足热力学条件;脱碳速率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脱碳速率有一定的规律;RH真空处理后的钢水需在LF完成脱硫、升温、合金化等操作,并且需保证终渣量20~23 kg/t,终渣(FeO)+(MnO)<1.2%,碱度R≥3.5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真空脱气(VD)和真空吹氧脱碳(VOD)是两种最主要的钢水精炼工艺。精炼中会产生大量的熔解气体、金属粉末相氧化粉尘,这就要求有坚固的大容量抽气设备。现有一种先进的干式机械真空抽吸系统要优于以前所采用的系统,能更好地处理粉尘,提高了抽吸速度,并降低了操作和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1.
RH精炼钢水温度预报模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RH精炼过程钢水传热的物理模型,提出了预报RH精炼过程钢水温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可以分别计算真空室内和钢包内钢水的温度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精炼初期2~3 min内,由于炉壁吸热,钢包内钢水温度迅速降低,随后真空室内钢水温度开始回升,4 min后,钢包和真空室内钢水温度趋于均匀.采用该模型预报实际真空脱碳终了温度,其中平均误差在±5 ℃以内的占72 %.  相似文献   

12.
围绕IF钢RH精炼高效深度脱碳与协同脱氧目标,从RH精炼碳氧热力学入手,分析了RH脱碳与协同脱氧的可行性和策略;从脱碳反应动力学入手,分析了不同脱碳阶段高效脱碳策略。同时,研究了RH强制脱碳、吹氧流量与枪位控制等高效脱碳与控氧协同技术,以及真空压降控制、循环流量优化、真空罐内部吹氩强化脱碳等RH精炼高效脱碳关键技术和RH精炼脱碳终点氧含量控制、顶渣氧化性控制等控氧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出通过上述技术集成应用实现RH高效深度脱碳与脱氧的协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钢水化学加热综合精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ANS-OB钢水化学加热综合精炼技术是炉外精练的一种新工艺,是在非真空状态下,经钢包底部透气砖吹氩搅拌钢水,使钢包钢水上面浮渣由中间排到边部,降浸渍罩实现浸渍罩内钢水与大气和渣层隔绝,为加铝吹氧提温或加废钢降温...  相似文献   

14.
刘良田 《炼钢》1989,5(4):14-19
本文介绍了 RH 真空脱碳碳氧平衡原理、脱碳条件、成分微调、温度及时间控制,总结了近10余年实践经验。结果表明,炉前终点提供含碳量为0.05%的未脱氧钢水,经 RH 真空脱碳后,可使钢水最低含碳量降到0.01%以下,最低可达0.003%,可以生产出超低碳钢。可供兄弟钢厂真空脱碳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钢第二炼钢厂1号真空处理应用RH—KTB技术后,对脱碳钢而言,降低了转炉出钢温度,提高了出钢w(C)。RH工序脱碳速度、过程温度均发生了变化。吹氧加铝升温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因成分、温度、节奏不合而造成回炉的钢水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迁钢公司RH精炼生产数据,研究了自然脱碳和TOP强制脱碳RH精炼处理IF钢的脱碳过程、钢水氧含量、真空室压力、废气流量、废气成分和钢水温降的变化。根据表观脱碳速率常数的不同,2种精炼方式下脱碳过程分别呈现“两段式”和“三段式”变化规律,均可以在20min内稳定生产碳含量低于15&#215;10^-6的IF钢;吹氧使得真空室压降平台处压力升高,平台持续时间延长,不利于提高脱碳速率,且吹氧过量导致脱碳终点氧含量大幅增加。采用RH—TOP吹氧时,CO二次燃烧产生的热补偿可以降低转炉出钢温度20—25℃。  相似文献   

17.
目前宝山钢铁集团梅山钢铁公司RH处理IF钢的生产操作,在真空脱碳、温度控制和微合金化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已基本稳定.结合真空脱碳和铝升温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该厂钢液RH真空处理常规脱碳和吹氧强化脱碳的生产实践,并根据钢水温度控制和微合金化的实际数据提出了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武钢技术》2009,(2):11-11
专利号:02147729.9 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水脱磷的真空处理方法,属真空精炼技术领域。本方法是在真空减压脱气条件下添加脱磷物质去除钢水中磷,即在真空减压的碳氧反应阶段内,  相似文献   

19.
RH真空室是RH真空精炼冶金反应的熔池,RH真空精炼脱碳反应的反应速度与RH真空精炼用顸枪枪头参数的设定有密切关系。借助商业软件GRAFTOOL3.0对R.H真空精炼用顶枪扩张角大小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张角角度下的射流状态,对R.H吹氧脱碳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验证了最佳扩张角角度。  相似文献   

20.
常规RH和RH-TOP工艺精炼IF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试验,研究了常规RH和RH-TOP精炼处理IF钢的脱碳过程、钢水氧含量、真空室压力、废气流量及成分、钢水温降的变化。根据表观脱碳速率常数的不同,两种精炼方式下脱碳过程分别呈现"两段式"和"三段式"变化规律,均可以在20 min内稳定生产碳质量分数低于15×10-6的IF钢;吹氧使得真空室压降平台处压力升高,平台时间延长,不利于提高脱碳速率,且吹氧过量导致脱碳终点氧含量大幅升高。采用RH-TOP吹氧时,CO的二次燃烧产生的热补偿可以降低转炉出钢温度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