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三维图形并行处理系统的设计,着重研究了三维图形处理系统体系结构问题,具体设计了一种并行处理结构,讨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描述了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PDM系统的安全架构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志  严晓光 《计算机工程》2006,32(14):154-156
运用了软件工程的方法和观点,从数据加密防护和阻止系统入侵两个不同的角度,对PDM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建立起PDM系统软件设计的安全架构,提出PDM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安全策略,重点讨论在确保PDM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安全的系统架构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防止系统入侵,从而提高PDM系统的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基于PeliCAN协议的AUV总线系统;文中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工作流程和基于报文滤波的数据通讯过程;重点介绍了在报文标志符中加入子设备地址的设计方法,在CAN总线原有的开放性基础上,使AUV系统的设备构成更加灵活自由,系统采用双冗余方法,备用总线使系统具有传输容错能力,监测记录系统作为主控计算机的备份,可代替发生故障的主机维持系统正常运转,提高了AUV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Flex、GDS、Spring和Hibernate框架,设计了全新的Web监控系统并应用于供热监控系统,简化了监控系统的开发.提高了项目开发进度克服了传统Web监控系统的页面刷新难题以及基于AJAX技术的安全难题和浏览器不兼容问题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时性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次压板在变电站系统中作为继电保护及其安全自动装置,保证其正常运行对变电站及电网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提高变电站二次防误系统工作中压板操作的正确性,结合目前变电站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智能变电站防误系统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防误系统。设计的防误系统通过双备份实现了变电站二次防误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在防误计算时,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寻求各种压板防误逻辑规则的最优解,提高了防误逻辑规则选择对象的精确性,突出了本技术方案设计的优点。本系统通过CAN总线通讯的方式实现了系统通讯的快速性和可靠性,解决了系统内通信通讯效率低,故障率高,可靠性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丰军  尹利国  赵煦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2):1614-1615,1628
大气数据测量系统是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行控制系统提供高度和速度等重要的信息源,设计了一种采用硅压阻传感器和DSP技术实现的大气数据测量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的组成方案,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和部分硬件电路图等,对系统的误差源进行了分析和消除,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具体实现;该系统已投入使用,实践表明,其测量精度高(气压高度精度可达5m)、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质量,而电动式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是当前转向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它不但具有传统转向系统的优点,还增强了转向灵活性、助力力矩调节灵活性,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EPS的系统动态性能好坏是该系统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指标,该文正是围绕EPS系统的动态性能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其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基于此在计算机上用Matlab工具实现了EPS系统模型的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 Services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增多,用户访问这些系统时,需记住多个口令,多次登录,降低了工作效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单点登录系统。文中介绍了当前几种单点登录技术,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了跨企业内部应用系统边界的单点登录。详细分析了内嵌于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机制.提供了安全的第三方接口,用户只需登录门户系统即可访问任何一个授权应用系统的实现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柯贤文  于全  朱凯 《计算机仿真》2007,24(1):111-114
旨在对基于IEEE802.16d技术的物理层OFDM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分析,文章首先对IEEE802.16d标准的发射机和接收垫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该系统物理层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基于LabVIEW系统仿真软件,构建了一个典型的Wireless MAN—OFDM系统仿真模型与框架,给出了系统性能的基本仿真结论。该系统仿真模型与框架可以用于对Wireless MAN—OFDM系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这对WiMAX系统的优化设计、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法手机短信息日益泛滥的问题,分析了短信息的发送机制,给出了短信息内容的审计监控方案,建立了审计系统的系统模型,详细论述了系统模块的功能,阐述了系统中创新算法的主要思想。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可实现文字短信和多媒体彩信的内容审计,有效阻止非法短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机车空调逆变电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机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该电源系统主要是由DC/DC的BOOST升压部分和DC/AC三相逆变部分两部分组成。DC/DC部分所得直流电压通过DC/AC部分逆变成三相交流电,供给空调机组工作。同时,为使电源系统能更可靠的运行,也设计了相应的故障检测、保护等辅助电路。  相似文献   

12.
VDI作为目前热门的虚拟化技术应用之一,在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集中调配、实现软件的快速部署实施与升级、提高桌面计算性能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由于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VDI还提供了高安全强度的数据安全.就VDI技术解决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进行VDI部署时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其他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安全计算机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双机热备、三取二、二乘二取二等冗余结构构成的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剖析了某引进高速动车组的自动防护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冗余结构,结果表明其采用二乘二取二冗余结构在可靠性特别是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于通信公司(比如中国电信)来说,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没有了安全与稳定,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本着从维护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出发,针对湖南电信ECI网管的数据安全,从操作系统的恢复和网管中通信设备的电路数据库的备份2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讨论了如何实现网管数据的全自动备份,并将代码编写成脚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采煤机齿轮箱试验台的分布和数据传输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多总线的采煤机齿轮箱试验台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拓扑结构和通信的实现。基于各种通信协议的特点,该系统采用Modbus,Profibus-DP,TCP/IP总线方式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传输到主控制器,实现了数据的远程监控;基于组态软件WinCC开发出系统的通信状态监测界面,实现了通信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系统的通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及气动效应的影响,使得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强耦合等特点,难于实现高精度控制,导致风电机组输出电能质量较差。为了改善系统在恒功率输出运行区域内的动态性能,分析了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现状,建立了整个风电机组模型,提出了优化的变桨距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变桨距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比统一变桨距好,实现了风力机各叶片的优化独立变桨距控制,优化了风力发电系统在超过额定风速时的恒功率控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石油钻井泵阀体高频淬火工艺要求,选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测量石油钻井泵阀体的淬火温度,采用8031单片机自动控制温度,并可随时打印温度值,工件计数值,该系统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敷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性质,结合其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特点,对该门课程的本科生教学进行了探索.分析该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对三维喷绘软件系统的设计,通过USB 2.0实现与喷绘主板的高速图像数据通信。基于ARM与MCX314的运动控制器实现实时三轴运动控制以及精确的喷头时序控制,论述USB驱动程序和ARM固件的开发。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设计简洁、成本低、可扩展性强和实用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ISCSI协议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SCSI是基于IP的网络存储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命令和数据可以在传统的IP网络上传输,基于通用的IP网络是iSCSI最显著的优点.通过介绍iSCSI协议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流程,并对ISCSI协议进行仿真,在对仿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ISCSI适合在高带宽网络环境下传输大量块数据,且网络带宽对ISCSI协议性能的影响会随着带宽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