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南四湖行洪工程实施前后的实测水文资料,从洪水水面比降变化、洪水落平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湖区行洪道工程实施前后湖区行洪能力的变化。湖区行洪道工程实施,不同程度改变了湖区各湖段的水面比降以及辛店、南阳、二级坝(下)洪峰水位落平时间。行洪工程的实施,使原来的阻水段行洪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湖区输水能力,降低了阻水段湖区的水位。该分析结论为南四湖的进一步治理,湖区行洪治理工程的立项以及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淄博市在解决马踏湖湿地萎缩、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时,通过建设条形网状生态水库,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引水补源和管护措施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建设湖区水生物多样性的水环境,保障了湖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起到极为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快湖区奔小康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召春 《治淮》2004,(8):17-18
山东省微山县地处湖区,地理位置特殊,既有滨湖洼地,也有两城、微山岛、韩庄部分山区丘陵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缺乏,加之沿湖水质污染严重,造成农村饮水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鄱阳湖区应对超标准洪水的能力,保障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在鄱阳湖区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防洪工程进行提质、升级改造,并实施湖区现有万亩圩堤单退化,增加了分蓄洪容积;与此同时,优化调整现有的国家蓄滞洪区运用方案,并合理拟定了各级分蓄洪水位,从而形成了有效应对超标准洪水的综合防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新增蓄滞洪区24处,使蓄滞洪区总数达到了225处;按照分级分序分洪的原则运用,有效增加了应对超标准洪水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量的多寡和质地的优劣,直接制约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 ,湖区人民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后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以下简称平垸行洪 )的英明决策。 1 998年度湖南省洞庭湖区实施的平垸行洪工程涉及到 2 3个县 (市、区、场 ) ,共 1 53个堤垸 ,51 333户、1 892 65人。平垸行洪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 ,进展顺利 ,大部分堤垸已按计划完成任务。本文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平垸行洪工程的效益进行了分析。1 经济效益分析1 1 费用计算工程费用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内各年实际投入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  相似文献   

7.
太湖湖盆泥沙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太湖湖岸、湖床的演变,湖流及湖区泥沙冲淤特性。研究表明,风浪在湖区沙量分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风成湖流是湖区泥沙输移的动力。本文还建立了简化的湖区泥沙冲淤模型。初步计算表明,平台山以南的沙埂系风成流沉积体。东太湖的泥沙淤积是风成流和吞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太湖湖周及新淤滩地沼泽化与泥沙组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大西海子下泄水量与湖面面积的关系,以及车尔臣河入湖水量,确定了台特玛湖湖区适宜的湖面面积。根据大西海子下泄水量及车尔臣河平枯年份下泄水量对台特玛湖湖面的影响,推荐台特玛湖湖区(包括车尔臣河下游湖区和台特玛湖)的适宜湖面面积为170~200km~2,并基于此提出了调控措施与建议,为台特玛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人工湖规划设计时,需在湖体水质恶化到一定程度引入新的水体进行调水置换,以确保湖区水环境质量,合理确定的引水条件将有效节约引水资源量。以石家庄市正定湖为例,基于EFDC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调水方案下湖区示踪粒子追踪模拟情况,根据示踪粒子追踪模拟结果,确定了湖区最优调水规模,并探明了湖区潜在的重污染区域和富营养化高发区,为切实保障湖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素称水乡泽国,水源丰富。但近十多年来,由于河湖淤积加剧,湖面缩小,湖床抬高,加之上游以及域内污染严重,湖区人民饮水发生了困难。为解除湖区人民长期饮水用水问题,1982年以来,南县、华容、安乡、汨罗、沅江等县水利部门采用打手摇真空泵井的办法,一个个村、组或联户、独户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光贵 《人民长江》2002,33(5):39-41
在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获得了退田还湖能扩大洞庭湖行蓄洪能力,改善湖区局部气候和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血吸虫病流行控制的有利结论。工程实施以后,洞庭湖行洪能力将增加10%以上,在特大洪水年,蓄洪垸和单退垸高水还可扩大湖面面积1343km^2,加上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km^2,可达3968km^2 ,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天然湖面积。同时指出了不仅工程和移民集镇建设占压部分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且可能会因环境基础设施的缺乏或建设滞后,乡镇工业“三废”,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带来安置区局部水质和土壤污染风险,并提出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江西省南新联圩防洪保护区在圩提溃决后洪水在区内的演进过程,根据南新联圩防洪保护区周围湖泊、河流及圩区情况,建立了模拟保护区内洪水演进的MIKE21模型。分别采用2010年和2012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在赣江50 a一遇洪水叠加湖口22.5 m洪水位(1954年型)的工况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防洪保护区内的淹没水深、流速和洪水演进过程等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南新联圩防洪保护区发生溃堤后的受灾发展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南新联圩防洪预警及时发布、转移财产、逃生避险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东洞庭湖区小型入湖河流、主洪道、主湖体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9月分别设置12个代表断面进行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及浮游植物调查。通过对氮磷营养盐形态结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的RDA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秋季东洞庭湖蓝藻水华发生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东洞庭湖ρ_(TN)为0.96~1.86 mg/L,平均1.58 mg/L,ρ_(TP)为0.065~0.137 mg/L,平均0.101 mg/L,其中入湖河流的ρ_(TN)、ρ_(TP)最低。水体氮磷以溶解态为主,ρ_(DTN)/ρ_(TN)为88.5%,ρ_(DTP)/ρ_(TP)为56.0%,其中ρ_(DIN)/ρ_(DTN)为75.4%,ρ_(PO34--P)/ρ_(DTP)为80.5%,ρ_(TN)/ρ_(TP)为16.9;其中东洞庭湖藻密度为9×10~4~325.2×10~4个/L,平均72.6×10~4个/L。(2)空间分布上,主湖体藻密度高于主洪道,主洪道及主湖体大部分水域优势属种为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 sp.),其中主湖体北部尾部水域大小西湖发生了蓝藻水华,其优势属种为蓝藻门的颤藻(Oscillatoria sp.)、鱼腥藻(Anabeana sp.)。(3)RDA分析表明TP与流速是影响东洞庭湖水体蓝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其它环境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4)主洪道、主湖体已轻度富营养,秋季藕池河断流时段,主湖体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较大,尤其大小西湖水域爆发蓝藻水华的风险极大,主洪道由于水体较为浑浊,流速较大,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单位面积洪峰流量接近全球雨洪河流的极限值,洪灾频繁。为了减少洪灾损失,对湄公河干流的水系特征、洪水特性和洪灾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分段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洪灾成因,总结了防洪特点,并结合国内外防汛实践,提出了防洪对策。结果表明:湄公河干流洪水峰高量大,历时较长,河道洪水来量与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洪水地区组成复杂,洪水来源以左岸支流为主,洪水类型以区域性洪水为主;湄公河三角洲漫滩、回流及潮流运动巨大,左右岸、河湖之间防洪关系非常复杂,宜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理原则和"以泄为主,泄蓄兼筹"的防洪方针,科学处理蓄泄关系和河湖关系,对上下游、干支流洪水治理做出全面规划,并以中下游、三角洲地区和洞里萨湖区为规划重点,在充分利用河网、湿地、湖泊蓄泄洪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堤防护岸、河道整治、防洪水库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体系;加强湄公河流域各国的防洪减灾合作,做到河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下游、干支流相协调相结合,保证重点防洪保护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得防洪减灾由被动防汛到主动迎汛,由单纯抵御洪水到安全管理洪水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洞庭湖区综合规划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第2大淡水湖,洞庭湖区既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水产等生产基地,也是调蓄长江洪水的重要场所.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运用、1998年大水后的防洪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区的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状况等都发生较大变化.为了构建健康洞庭、和谐洞庭,支撑与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开展洞庭湖区综合规划.基于对洞庭湖面临的新形势的分析,提出了洞庭湖区综合规划的一些认识与思路,供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11·3"白格堰塞体溃决造成下游河道数百千米内的超常规洪水过程,对其进行准确模拟是洪水预报和制定应对措施的基础。采用MIKE11和笔者开发的一维溃坝洪水模型(DBFM)对坝下洪水演进进行了对比模拟,两个模型均为求解圣维南方程组,其中MIKE11采用Abbott六点隐式差分方法,DBFM模型采用基于有限体积的HLL+MUSCL界面插值方法显式求解。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相比,两个模型模拟结果在洪水传播时间和洪峰衰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随后分析了河道基流、动量方程惯性、河道糙率、河道地形等因素对洪水模拟误差的影响,论证了采用滚动预报方法来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的可行性。最后对山区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模拟的难点和要求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防汛抗旱与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从退渔还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句容市泗庄湖退渔还湖规划设想,积极探索防汛抗旱与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洪水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仍缺少有关洪水涨落在湖泊中空间分布及其演进的运动特征研究,以1998年洞庭湖洪水事件为例,运用洞庭湖地区水系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成果,细致地分析了洞庭湖三大主要湖区的洪水分布形态和运动特征,并对江湖窜流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模拟成果表明:洞庭湖具有“低水河相、高水湖相”的特征;其东、南两个湖区在高洪水位时期湖相特征突出,湖区流向单一,流速不大于0.2 m/s;西洞庭湖区由于各股水流交汇、不同的洪水组合以及出口的制约,致使湖区产生流态复杂、流向不一以及洪峰叠加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鄂州市地位长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势低洼,属平原湖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较大洪涝灾害,解放后也经常发生外洪内涝.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1)内湖溃水不能及时排出;(2)降雨造成内湖水位上升;(3)江堤抗洪能力低;(4)湖堤防洪标准低;(5)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6)排涝标准低;(7)病险工程多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狠抓整治加固,提高长江干堤和重要湖堤的抗洪能力;制定合理调度方案,适当扩大调蓄面积,部分一级排涝站增容;加强防洪排涝工作的“软件”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徐晶  宋东辉 《人民长江》2011,42(19):18-20
针对防洪治涝工程设计规划中人工湖布局缺乏明确的技术依据问题,为了提高人工湖调蓄洪水的功效,优化城市防洪治涝体系,分析了人工湖对河道洪水过程的影响和防洪调蓄的功效。通过系统优化分析,提出了人工湖面积和布置位置的确定方法。实例说明,提出的人工湖优化设计方法简单有效,可供城市防洪治涝工程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