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LindauerDornier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剑杆织机配以积极式换纤系统,可以向涂层织物生产商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织物。这种高质量标准从美学角度考虑要求织物在涂层后其原组织结构清晰可见;从功能性角度考虑,则要求织物质量最高。经纬方向的任何疵点,都会影响涂层过程,甚至造成功能上的破坏,涂层过程中的潮湿和灰尘会穿透涂层渗入织物组织中,使织物逐渐失去强力,这样的织物就不能再用于一些特殊场合。有时也需要作基布的织物表面有一定的特性,可以不让涂层材料如PVC穿透到织物的背面。经纬向纱都没有捻度并且截面呈扁椭圆形就可防止…  相似文献   

2.
《印染》1986,(1)
苏联考纳斯工学院对评定棉织物丝光度的两种方法──X射线照相法和碘钡吸收法作了比较研究,揭示了这些方法用于检测连续丝光过程的可能性。在这同时,提出了一种称为“维阿尔”的新方法,其关键是确定已丝光和未丝光棉织物试样受拉条件下在无机酸中破坏的时间比。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碘钡吸收分析方法相符,但方法简便、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可用于流水线生产条件下确定织物丝光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统经轴染色过程浴比大、生产效率低、耗水量高、排污量大等技术瓶颈,通过研制立式经轴染缸设备及连续染色系统,开发经轴连续染色技术,介绍了经轴连续染色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对锦纶织物染色,测试连续10次染色织物的色差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经轴连续染色10次的锦纶织物均匀性和重现性较好,且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所生产的产品能满足质量要求;经轴连续染色废水可循环使用,大幅降低染色废水的排放,减轻了末端污水处理的负担,实现染色过程降低污染,同时提升生产效率,达到清洁生产和提质增效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唐洁 《江苏纺织》2011,(9):30-30
怎样消除织物不均匀外观 纱线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牵伸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确保纱线内的纤维数量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致,但即使是用最先进的纺纱系统,要确保到这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纱线的不规则性和不均匀性都会影响织物的外观。  相似文献   

5.
许多印染厂目前面临客户小批量、短周期的生产要求,新式的HenriksenHT真空卷染机(已申请专利)缩小了间断性和连续性织物染色的差异,从而满足了印染厂的要求。与连续生产过程相比,Henriksen真空卷染机成本低而产量高,并且有着适合现代需要的巨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HenriksenHT真空卷染机可用于100%涤纶机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对高强度、高透明度的尼龙织物进行染色亦效果极佳,颜色清晰度好,纤维透染程度高。Hedriksen真空卷染机在同一型号上可以对轻薄织物或厚重织物进行染色。此外,在漂清过程中应用真空槽和Henriksen…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聚类方法对仿毛织物风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对化纤仿毛织物的风格进行研究,分析了9种仿毛织物的面密度、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向织造缩率和织物的经纬密度,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分别测试织物的压缩性能、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可成形性、松弛收缩性能、湿膨胀性能以及回复性能。利用离差平方和法将这9类仿毛织物系统聚类成3种,探讨了这3类仿毛织物的设计特点和风格特征,并且根据此结论用来指导仿毛织物的生产及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7.
粘胶纤维变性的方法很多,在纤维成品(纤维、织物、薄膜)上进行接枝共聚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不仅国外有大量文献资料,国内亦有人进行过试验探讨。这种方法虽能赋予纤维一系列宝贵性能,但也存在重大的缺点,其主要是纤维的制备与它的变性分开进行,因此在接枝过程中增加消耗及设备。将粘胶纤维的成型及变性过程合一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这就是在粘胶纤维纺丝过程中进行接枝共聚变性,它不仅具有简化工序、节约设备、生产连续化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并且在成型过程中进行接枝共聚的同时或随后进行牵伸,有可能提高粘胶纤维的强力。  相似文献   

8.
帕维纳(Pavena)系统是立达公司1971年在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的。在这里看到了这些全部新型的机器,也看到了许多由帕维纳系统生产的染纱新型织物。本篇介绍的就是这种新工艺的简要情况。过去廿年来,部份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化,缩短了生产过程。卷装、牵伸和机器的产量都得到显着的增加,这虽然大大提高了棉纺织厂的生产效率,但仍然没有研究探索出一种崭新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9.
纱罗织物生产工艺复杂特殊,并且在织造过程中漏绞、横档稀密疵点比较突出。文章主要以高密纱罗织物的生产为例,研究探讨高密纱罗组织织物的生产要点和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上浆工艺的研究和织造工艺的优化,最终实现高密纱罗织物的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多轴向多层织物构成了生产复合材料基布的最有效的预制增强技术之一 ,并且也提供了改进的产品性能。比起应用最广泛的机织物 ,多轴向多层织物提供了更好的机械性能 (强力、杨氏模量 )。此外 ,通过设置编织系统 ,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节织物的悬垂度。采用多向多层织物能减少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这体现在各种专门的用途中 ,诸如城市大巴车体及摩托车轮缘的生产。目前的长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通常过于昂贵 ,而无法与传统材料系列化生产相竞争。生产复合材料的根本是原料 (增强纤维、树脂 ) ,而接下来的纺织加工是一样的 ,如 ,生产机织物 (…  相似文献   

11.
陈颖 《印染》1998,24(5):54-54,14
Barco公司推出一种实时的颜色检测系统,用于染整机组和织物监测器上,该系统称为“Eye Opener”。与其他根据测得结果来检测色差的联机系统不同,该系统可在整个织物幅宽上连续检测。 现有的大多数系统是使用测色仪在织物上往复移动,这只是不连续的记录,不是真正的连续记录,在机械上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毛绒织物经各种后整理加工后,破坏了原始的编织结构,给织物分析工作带来困难。本文根据分析织物是设计织物的还原过程这一规律,简要介绍了分析毛绒织物时必须了解的有关设计毛绒织物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物详细介绍了分析这类织物组织结构的具体方法和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带刃刀具刺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平纹织物的冲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准静态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给出布面刺破效果的数值仿真模拟,对织物刺穿过程中的纱线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分析,得到冲击系统的能量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指出:刀刺织物过程中,刀具的能量主要转化为织物的弹性应变能,其余为塑性耗散能和摩擦耗散能;纱线破坏以剪切断裂为主;平纹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能有助于抵抗刀具的冲击,增强其抗剪切性能是提高防刺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能消除织物不均匀的外观?纱线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牵伸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确保纱线内的纤维数量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致,但即使是用最先进的纺纱系统,要确保到这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纱线的不规则性和不均匀性都会影响织物的外观。因此,保证纱线不匀率能达到最低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不均匀的织物外观是布面上有过多的粗细节和棉结的结果。造成过多的常发性纱疵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针对竹节纱竹节分布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开发,详细介绍了在竹节分布模拟过程中各个影响参数在竹节分布计算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竹节纱织物的竹节分布逼真地再现于计算机之上。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地模拟竹节纱织物的竹节分布,可以指导实际生产,大大缩短竹节纱织物的生产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抗冲击三维正交机织物的破坏机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以三维正交机织物为靶体,在纱线尺度细观结构模型上计算其在不同初始速度球形弹体冲击下的渐进破坏过程。对不同初始速度下球形弹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历程、各纱线系统吸能比例、材料渐进破坏过程以及最终破坏形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直排列的纱线系统在吸收与耗散球形弹体冲击能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使能量以很快的应力波速扩展到三维正交机织物靶体的大面积区域,并提高吸能效果;球形弹体初始速度为100 m/s时,经、纬、Z纱系统可分别吸收总能量的39.6%、48.37%、12.03%,经、纬纱系统为三维正交机织物靶体抵抗冲击力过程中的主要承力部位;通过增加纱线层数、织物体积及织造密度等可提高三维正交机织物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尝试由纤维直接生产无捻织物而无需纺纱前处理的过程中,Kunit和Multiknit得到了发展.Multiknit这种新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编织纤维,能够生产带分离层的缝编织物和复合结构的织物,并且赋予织物以新的性能.随着编织工艺的不断革新,广为人知的复合针和闭口针被采用,人们不再使用粘合衬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价值工程经济观点,对纺织产品标准中织物断裂强力这一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由于它是一次拉伸的破坏检验,既不能反映纺织品在使用中的受力破坏实况,也不能表征绝大部分纺织品的使用功能,更不适应现代人们对纺织品舒适性与装饰性两方面需求观念的改变,其测试耗费又随着工厂生产织物品种增多和产品价值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绝大部分织物不应继续将织物断裂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产品质量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周纠 《丝绸》1997,(6):35-38
利用纹织CAD系统和电子提花机系统进行提花织物的设计和生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文章以实例介绍了装饰绸的生产过程,并重点介绍了织物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弹性经编织物的后整理必须特别注意,这是因为成品织物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织物的最优化生产,或正确的精练和染色条件,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在后整理过程中的弹性和延伸性。在后整理过程中,要分清是特里科经编机编织的弹性织物,还是拉舍尔机编织的弹性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