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湿地健康的理论思想,结合衡水湖湿地实际情况,构建衡水湖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衡水湖湿地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处于较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库营养状态识别未考虑指标权重及营养状态分级较少的不足,基于熵值法与概率神经网络(PNN)基本原理,提出熵值PNN湖库营养状态识别模型,以全国24个湖库营养状态识别为例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确定识别指标权重,依据我国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湖库营养状态划分为极贫营养一极重度富营养11个等级,提出基于改进的湖库营养状态识别等级标准,在等级标准域值间采用随机内插的方法生成样本对PNN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利用正确识别率和运行时间对PNN模型性能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两种方案对全国24个湖库营养状态进行识别。结果表明:@PNN模型对于随机生成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8.9%、98.6%(5次平均),模型用于湖库营养状态识别是合理可行的。②湖库识别结果存在差异。比较而言,基于指标权重考虑的识别结果更能科学、客观地反映湖库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依据我国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及方法,构建基于交叉验证(CV)的CV-SVM湖库营养状态识别模型,采用随机内插的方法在各分级标准阈值间生成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在达到预期识别精度后将模型运用于全国24个湖库营养状态的识别,并与投影寻踪法、评价指标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线性核函数的CV-SVM模型对于随机生成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7.8%和97.3%(5次平均),对全国24个湖库营养状态的识别结果与采用投影寻踪法、评价指标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的识别结果基本相同,模型具有泛化能力强、识别精度高、收敛速度快、不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衡水湖湿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衡水湖湿地水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硅藻组合与水质的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湖四季水质变化较大,冬季水质最好,为Ⅰ类水,夏秋较差,已超标,引起水质恶化和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TP、DO和TN;综合营养指数法分析结果确定衡水湖为中-富营养型湖泊。沉积硅藻组合显示,衡水湖是以附生种、浮游种和底栖兼浮游种多生态型硅藻组合为特点,且耐营养度较低指示污染水体的Achnanthes minutissima(20.90%)和Cymbella microcephala(18.83%)为优势种,可较好地反映衡水湖富营养状况,衡水湖湿地水质与沉积硅藻组合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水库当前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营养状态评价方法是识别湖库营养状态和水污染程度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采用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以北京市密云水库和昆明市滇池为例,对比分析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2种评价方法下的湖库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从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实例的评价结果差异归纳总结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的适用性特征,提出湖库水体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可为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运用等效数值评价法,建立湖库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的等效数值模型,以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为例,对滇池等湖泊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主成分分析法及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评价精度要求,是一种湖库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投影寻踪技术运用到河湖营养状态评价中,对评价样本的各因素进行线性投影,把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量作为评价依据,建立了河湖营养状态评价模型.选取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4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北京市河湖21个观测点的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投影寻踪模型能较好的对各河湖之间营养状态的比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浩  户超 《人民黄河》2012,(10):86-88
为加强对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对引黄调水前后衡水湖湿地的水质、水量数据进行了对比,采用Mann-Kendall检验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引黄调水后衡水湖水位呈现上升趋势,趋势不显著,年最高水位稳定在20 m以上;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趋势不显著,衡水湖湿地仍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引黄调水的入湖沙量对衡水湖生态健康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善水源条件维护衡水湖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海河流域重要的湿地,湿地存在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历史上,保护区上游基本处于自然状态,产生的径流经过几大洼地滞洪后进入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相继修建了多座大、中、小型水库,截取了保护区赖以生存的水源,使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受到严重影响,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化。为有效保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护衡水湖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充分发挥湿地的功能,促进衡水湖区域生态平衡和衡水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从多方面改善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条件。  相似文献   

10.
衡水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作为衡水市的唯一水源地衡水湖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衡水湖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开发利用衡水湖的观点:近期可以建设衡水湖东库北库区水源地,应急向衡水市市区供生活用水;远期只把东库作为衡水市的水源地和引江调蓄地;衡水湖西库保持湿地自然状态,按湿地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水温变化特性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供水水源主要以汛期上游来水和外流域调水为主,调水时段多为每年冬季,水源供给时间相对集中。衡水湖水体水温与其他湖泊有所不同,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多高于一般性湖泊。通过实测资料对衡水湖内水温及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河流湖泊水体进行对比,阐明了水温变化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为制定衡水湖生态系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水体氮磷变化规律及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富营养化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对衡水湖水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氮、磷的污染特征、来源、成因分析以及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表明衡水湖的水质状况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氮、磷的污染仍相当严重,污染程度冬春季较轻,夏秋季节较重,富营养化程度从中营养到轻度、中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3.
衡水湖水质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是河北省国家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是衡水市区生活用水、电厂工业用水及周围灌区的重要水源地,对衡水市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水质现状评价、水质趋势分析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衡水湖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衡水湖进行环境功能分区是解决引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在选取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衡水湖环境、社会和技术经济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备选方案进行遴选,确定了其最佳利用模式,可以为目前我国环境综合利用及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晓媛  江波  杨梦斐  毕雪 《人民长江》2018,49(17):24-30
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生态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单因子评价法分别对巢湖水位变化趋势、9个常规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及5个补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1)巢湖水位近年来显著抬升,且11月至次年6月水位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趋势。巢湖水位显著抬升能明显扩大湖泊环境容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促使江湖生物交换,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抑制湖区蓝藻暴发、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巢湖水质总体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TN、TP、氨氮。其中,氨氮超标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排污有关,TN和TP超标与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及城镇生活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排放有关。在对巢湖水位现状及变化趋势、水质及污染源现状、湿地资源现状及巢湖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巢湖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水面蒸发量是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水面观测仪器有20cm口径蒸发皿、80cm口径套盆蒸发器、E601型蒸发器等,其观测值与天然水面蒸发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实验资料分析,大水体水面蒸发资料接近于天然水面蒸发量。本文采用衡水试验站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进行同步计算.能真实地反映衡水湖水面蒸发情况。通过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衡水湖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939万m^3.水面蒸发量是水资源规划等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采用大水体观测资料分析计算水面蒸发量,较准确地计算出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利用及水量平衡计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灌江纳苗对涨渡湖湿地水质及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涨渡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围垦及江、河、湖泊人为阻隔,涨渡湖湖区逐渐淤积减小,水体流动性逐年变差,水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等湿地功能的丧失。本文对涨渡湖挖沟闸及湖区内灌江纳苗前后水质、泥沙浓度等进行了取样分析。实测资料分析显示:灌江纳苗后湖中心各离子含量变化较小,湖汊及挖沟闸内离子浓度明显减小;灌江纳苗在引入长江水的同时,也引入了大量泥沙并沉积在涨渡湖湖汊及主湖区中。  相似文献   

18.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表征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生理生态指标,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变化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鄱阳湖湿地上布设的3个断面,测定了典型植物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以及断面土壤组成,探究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的δ~(13)C值差异较为明显,变化范围为-14.302‰~-33.134‰,δ~(13)C值的大小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征指标;植物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鄱阳湖湿地内南荻的δ~(13)C值最大,属C4植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更容易生存下来,从而发育为鄱阳湖地区的优势植物种群。研究结论对变化环境下鄱阳湖湿地植被的演变趋势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年衡水湖水体溶解氧和氨氮浓度的实测数据对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计算结果进行的验证结果表明,EFDC模型可以应用于衡水湖的水环境模拟。该模型预测南水北调工程对衡水湖水环境影响的结果表明,水温受水深、大气温度和调水温度的影响,而溶解氧浓度主要受水温影响;调水期不同的调水方式对湖内的污染物浓度变化有一定影响,调水结束后扩散作用使湖内的污染物浓度趋于一致。为了能够容纳南水北调来水,增容势在必行。建议将衡水湖挖深,这样既可扩充湖的容量,也可将污染物含量高的底泥挖除,使水质不易变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