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拖曳声纳阵隔振模块性能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代反潜、海洋水文和资源勘探测量中,拖曳线列阵声纳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拖曳式声纳的工作性能,必须在声阵模块前、后插人性能优良的隔振模块。本文对隔振模块在水下的隔振性能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隔振模块的隔振性能与其长度、所受到的拉力及激振力的频率和幅值有关。其中隔振模块的长度和激振力的频率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隔振模块长度的增加,其隔振效果将变得越来越好。在长度、激振力相同的情况下,拉力小时隔振效果较好。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激励频率越大,隔振效果越好。在相同拉力和激振力作用下,隔振模块的隔振效果的起始频率随隔振模块的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拖曳声纳阵隔振模块性能计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反潜、海洋水文和资源勘探测量中,拖曳线列阵声纳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拖曳式声纳的工作性能,必须在声阵模块前、后插入性能优良的隔振模块。本文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隔振模块在水下的隔振性能。计算表明:隔振模块的隔振性能与其长度、阻尼、所受到的拉力和激振力有关。其中隔振模块的长度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隔振模块长度的增加,其隔振效果将变得越来越好。在长度、阻尼、激振力相同的情况下,拉力小时隔振效果较好。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激励频率越大,隔振效果越好;阻尼越大,隔振效果越好。在相同拉力和激振力作用下,隔振模块的隔振效果的起始频率随隔振模块的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预报拖曳线列阵隔振模块的隔振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拖曳线列阵隔振模块的二维参数化流固耦合模型,并考虑负载(声振模块)对隔振模块的影响,将伪并行改进遗传算法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相结合,实现对隔振模块主要性能参数的优化计算,得出激励频率为20 Hz和40 Hz时,隔振模块最优内部充油密度、护套弹性模量、隔振组件弹性模量和隔振量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斜置式隔振系统的最优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隔振技术是振动隔离与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许多机械设备由于采用了隔振技术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所谓隔振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的分布。如果系统的固有频率均低于最低的激振频率,那么隔振效果将是理想的。因此,对于一个隔振系统应通过合理地选取、布置隔振器,使其各振型的固有频率尽可能地集聚在一个较狭窄的频带内,从而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没有一个固有频率和激振频率相接近,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拖曳线列阵隔振系统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隔振系统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隔振系统中加入隔振组件和护套的接触单元,对隔振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隔振系统不同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分别计算了内外部流体、护套材料阻尼、护套弹性模量、尼龙绳弹性模量、隔振模块长度、护套厚度、隔振组件长度、隔振组件间距、充油密度等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并与不同直径的隔振模块隔振效果进行比较。参数计算分析为隔振模块系统中内部充油密度、护套弹性模量、隔振组件弹性模量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基础,对于提高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托曳线列阵隔振模块轴向隔振性能测试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隔振模块是拖曳线列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隔振性能测量的方法正处于摸索之中。目前国内研究偏向于模仿它的实际工作状态作模拟测量,而无人作过理论分析。本文先介绍和分析隔振模块的实际工作状况,然后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并将其完善成为能实现测量的振动模型。最后依照振动模型和隔振模型的实际工作状态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基础柔性的情况下,用由机械阻抗给出的评价参数来评价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无法直观地反映基础的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本文建立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力学模型,从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传递功率流率和插入功率流率五种隔振效果评价参数的定义推导并给出了它们的物理参数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基础的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并以一个双层隔振系统的实例,分别就基础刚度取值对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传递功率流率和插入功率流率随激振频率变化的规律的影响,得出结论:对于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五种隔振效果评价参数对隔振效果的评价结果,受基础刚度的影响各有不相同,用力传递率评价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小,用插入损失和插入功率流率评价的评价结果有一些差异,用振级落差和传递功率流率评价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大功率柴油机产生的宽频带振动,双层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高频隔振能力,已在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在中、高速柴油机的内燃机车等领域,国内对于双层隔振系统的应用研究很少。结合国内首次研制的某型内燃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对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识别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作用在柴油发电机组上的激振力(矩)特性;然后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求得了理论力传递率;最后进行了双层隔振系统力传递率测试,获得了双层隔振系统实际力传递率,其力传递率明显低于单层隔振系统。对于双层隔振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程机械驾驶室隔振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减振问题,设计驾驶室隔振装置,使系统固有频率避开主要激振力(发动机)频率,以达到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新科  邵鹄 《振动与冲击》2012,31(19):128-133
本文以双层隔振系统为分析对象,针对经典被动隔振技术存在局限性,在输入力的信号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寻找更好的隔振方法。运用推广的变分法原理,推导出最优阻尼曲线的方程。使用变分导数求解泛函的下降方向,利用梯度下降法求解泛函的极值,从而数值求解出优化的阻尼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优化阻尼隔振系统在单频正弦信号输入时,在低频段不隔振,但是接近最大被动阻尼隔振效果。在共振频率处使用最小被动阻尼控制方法会显著放大输出力振幅。当激振频率大于二阶共振峰频率时隔振效果明显,优化阻尼隔振输出力幅值远小于最优被动和最大被动隔振输出力幅值,接近最小被动阻尼隔振输出力幅值。  相似文献   

11.
12.
《Materials Today》2004,7(11):70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研究被动减振装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对经受稳态激励的振动系统提出了一个两步减振优化设计方法,以确定减振装置的最优安装位置和参数。该方法直接以对系统的振动量级要求为设计目标函数,避免对原始结构和附加减振结构组成的复杂系统进行重复的动态性能分析,因而可用于工程中复杂结构的减振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动力吸振器对飞轮振动的抑制效果,采用多变量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得到阻尼系统的吸振器最优参数,运用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的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最优吸振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检验吸振器的减振性能。分析表明,最优吸振器能够降低飞轮的振动响应,采用遗传算法能够高效的计算最优参数,仿真和实验验证吸振器对飞轮振动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机振动下蜂窝纸板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琴  王保升 《包装工程》2013,34(15):7-9,14
从理论上推导了随机振动条件下振动传递率的计算公式;试验研究了蜂窝纸板在不同加速度、频率和应力的随机振动下的振动传递特性,得到了振动传递率曲线和峰值频率。不同随机振动试验计算出的振动传递率几乎相同,与正弦扫频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这表明了利用随机振动试验分析蜂窝纸板的振动传递率是可行的,为蜂窝纸板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7.
拆除爆破中触地诱发震动的震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贵  卢文波 《爆破》2005,22(1):25-29
在高层建筑物爆破拆除中,塌落体触地冲击地面引起的震动往往成为拆除爆破负面效应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动力平衡方程出发,运用波动理论和动量守恒定理,建立了计算触地震动的等效集总单自由度震动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触地诱发震动的产生机理,反映了触地震动的衰减规律,与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吻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带阻尼吸振块梁的自由振动作了理论研究。首先根据吸振块与梁的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计算力学模型,用 Laplace 变换方法求得了任意安置 n 个不同吸振块简支梁的复频率和复模态。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动力吸振器对飞轮振动的抑制效果,采用多变量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调谐频率比和吸振器阻尼比,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阻尼系统最优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研究表达式的精度。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能够高效计算最优参数,且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参数表达式;在飞轮模拟振源激励下,最优吸振器明显降低主结构垂直方向的振动响应,且在其他两个方向也有一定的减振作用。参数分析的方法为卫星飞轮振动控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起重机系统电机变速过程引发的振动问题,应用单个动力减振器进行控制。建立一个实际系统的简化振动模型,基于振动测试数据估计参数。采用准稳态的分析方法,设计、计算和预测动力减振器控制效果。实际应用表明,恰当选择附加阻尼动力减振器的参数,在电机的变速范围可以有效地将振动幅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