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地产大豆成熟度低,非水化磷脂含量高,脱胶困难.在实践中针对非水化磷脂含量高的大豆油进行水化脱胶、酸法脱胶和特殊脱胶,脱胶效果不很理想.但对其进行酶法脱胶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油中的非水化磷脂,可以达到很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磷脂含量对大豆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磷脂添加量(2.5%、2.0%、1.5%、1.0%)的一级大豆油模拟磷脂含量不同的大豆油,在65℃条件下进行贮藏实验,检测贮藏过程中大豆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油在贮藏过程中折射率有一定上升;磷脂含量对大豆油酸值影响较小;磷脂含量高的大豆油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较慢。说明磷脂有抑制氧化酸败的作用,从贮藏角度考虑,大豆油脂中磷脂的存在对大豆油的贮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为对大豆油适度精炼和精准加工提供参考,对精炼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大豆油的返酸、返色程度以及一级大豆油中磷脂、残皂、不皂化物等组分对其返酸、返色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原油返酸和返色程度均最高,中和油最低;磷脂含量越高,大豆油返酸、返色程度越深;不皂化物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含皂量对大豆油返酸影响不显著,但会影响大豆油返色。综上,在大豆油生产中应控制磷脂含量和含皂量,减少不皂化物的损失,以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  相似文献   

4.
进口毛大豆油按常规经过水化脱磷、脱溶后,其质量指标符合国标要求,但在油炸食品时严重溢锅。讨论了在毛大豆油水化前加入少量磷酸,使β- 磷脂转化为α- 磷脂,再行水化,终于解决了大豆油的溢锅问题。  相似文献   

5.
微波处理大豆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微波对大豆进行加热处理,探讨了微波加热对浸出大豆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水化大豆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减少。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但其氧化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熟度国产大豆对大豆油脱胶工艺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同成熟度大豆会直接影响大豆油的脱胶工艺及油脂品质.实验采用不同成熟度的国产大豆(青豆、熟豆),经粉碎、石油醚浸泡得到毛油,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电解质(氢氧化钠、明矾、柠檬酸、磷酸、乙酸酐)在高温水化的脱胶条件下对该大豆毛油脱胶效果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磷酸、乙酸酐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毛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脱胶率为95%以上;脱胶后油脂的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相同的脱胶条件下,脱胶青大豆油的非水化磷脂的绝对含量远远超过了熟大豆油,这加重了后续加工的负担;另外,脱胶青大豆油的品质也劣于熟大豆油.  相似文献   

7.
在溶剂体系(正己烷)与无溶剂体系下对大豆油脱胶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溶剂体系下,对大豆油脱胶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油与溶剂比,其次是加水量,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影响较小.将含溶剂大豆油(大豆油与正己烷质量比4.0∶1)预热至60c℃,添加6%(占油质量)的水,10 000 r/min下均质1 min,搅拌反应30 min后获得的脱胶油磷脂含量可降至136.0 mg/kg(磷含量5.2 mg/kg),脱胶率达99.5%,脱胶油酸值降低,甘一酯基本消失.无溶剂体系下添加酸类脱胶剂时脱胶油磷脂含量可降至58.6 mg/kg.与无溶剂体系相比,溶剂体系下获得的脱胶副产物磷脂色泽更浅,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8.
左青 《中国油脂》2007,32(12):10-12
对大豆磷脂组成、性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脱胶工艺及降低非水化磷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磷脂在大豆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受脂肪氧化酶和磷脂酶的影响;可采用烘干钝化法、湿热钝化法和膨化钝化法钝化这些酶,采用中温水化法、酸碱水化法进行有效脱胶。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和脱胶。  相似文献   

9.
吕瑞 《中国油脂》2021,46(8):25-29
抗冻性是成品一级大豆油质量指标之一,评价方式为冷冻试验。受油料、原油品质以及加工情况等的影响,有时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大豆油抗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不同精炼工序大豆油的抗冻性;其次,选取5种市售一级大豆油,使其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比较分析结晶成分与非结晶成分的脂肪酸组成以及甘油酯组成差异,并分析其理化指标差异,考察大豆油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及理化指标对抗冻性的影响;另外,通过反添磷脂与白土探究其对一级大豆油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炼工序大豆油表现出不同的抗冻性,随着精炼程度的加深,大豆油抗冻性逐渐变差。一级大豆油中饱和脂肪酸、甘一酯、甘二酯含量为影响其抗冻性的重要因素;磷脂会提高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性,但磷脂含量过高,其抑制油脂结晶的效果降低;大豆油的抗冻性随着白土残余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脂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研究了正己烷体系中,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利用碘值和产率为指标,考察了酶的种类及用量、底物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大豆粉末磷脂与全氢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条件。发现在25%磷脂酶A1(以磷脂质量为基准)催化下,摩尔比4:1的全氢化大豆油和大豆粉末磷脂的正己烷溶液(磷脂浓度为0.20 g/mL),在50 ℃下反应24 h,得到产率为72.9%的改性磷脂。与原料磷脂相比,改性磷脂的碘值由89 g /100 g降至52 g /100 g,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大,硬脂酸含量约为原料磷脂的9倍,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了约一半,实现了大豆粉末磷脂的结构修饰。  相似文献   

11.
脱胶效果对油脂精炼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磷脂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非水化磷脂的形成,分析非水化磷脂对脱胶效果的影响。阐述非水化磷脂存在对二级成品油,及对油脂碱炼、脱色、脱臭、氢化、脱腊和分提脱脂等油脂加工过程影响;并提出在加工过程中防止非水分磷脂的形成和转化,及降低油脂中非水化磷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谷克仁 《中国油脂》2000,25(5):31-33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大豆磷脂,用于制取磷脂的毛油在水化之前应进行过滤除杂,蒸汽、水是水化脱胶的理想用水,合适的水量为相当于毛油中磷脂含量,很多脱胶剂对磷脂有不良作用,但乙酸酐除外,乙酸酐在水化时可与磷脂酰胆胺形成乙酰化磷脂,在水化脱胶时加磷酸使水化油脚在浓缩时磷脂焦化变黑,加无机盐影响磷脂的质量和性能,在实际离心分离损伤中,应注意离心压力差而不同被压。  相似文献   

13.
柱色谱法制备大豆脑磷脂和肌醇磷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柱色谱法相结合的工艺,从大豆油脚中制备肌醇磷脂,研究了不同洗脱剂对柱色谱分离脑磷脂和肌醇磷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脚先经脱水、脱油,再经95%乙醇浸提后粗分为粗卵磷脂和粗脑磷脂.以硅胶为吸附介质,以粗脑磷脂为原料用V(氯仿):V(甲醇)=2:1的混合溶剂等度洗脱,可获得纯度为80.1%的大豆脑磷脂和90.6%的肌醇磷脂产品.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级大豆油在寒冷期出现针状、粒状或云雾状微童结晶的现象,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冷冻试验.通过分析出现结晶的机理,说明非水化磷脂、甘二酯和反式酸是结晶产生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调整工艺参数延缓结晶的时间,提高油品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精炼大宗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等高含磷脂的油脂时,普遍采用了低温长混式的化学精炼或是超级脱胶式的物理精炼(简称化学精炼、物理精炼).鉴于物理精炼工艺主要适用于处理某些FFA含量高的油脂(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国内加工的菜籽油、大豆油因油料品种和前处理工艺的原因,一般含杂多、色泽深,尤其非水化磷脂(NHP)一般占50%以上,除按物理精炼工艺,在脱胶工段去除大部分磷脂外,尚有一部分磷脂要靠加大漂白土用量来吸附,脱臭(酸)段蒸汽用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大豆油中磷脂含量与280℃加热试验析出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进行判定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扦取3组不同磷脂含量的大豆油样,分别进行了280℃加热试验和磷脂含量的比较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280℃加热试验法,仅适用于浸出油厂跟班的定性检验;大豆油280℃加热试验项目,建议改为磷脂含量的定量检验,以此确定油品等级:一级大豆油磷脂含量≤0.20%;二级大豆油磷脂含量0.20%-0.25%;磷脂含量超过0.25%为不合格品。  相似文献   

17.
高桂林 《中国油脂》2004,29(10):23-25
讨论了三、四级大豆油脂在煎炸、烹饪和强力机械搅拌下形成泡沫的原因及其特征和稳定性,指出存在于油脂泡沫中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磷脂、非水化磷脂和甘一酯、甘二酯.并就油脂中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油料成熟度、大豆中未熟粒、冻伤粒、生霉粒及大豆油脂生产加工工艺、油脂储存条件、烹饪、煎炸等,是油脂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因素.提出在实际生产中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低泡沫的油脂产品.  相似文献   

18.
降低大豆油物理精炼含磷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预处理脱胶中,主要是含磷量对保证达到物理精炼大豆油品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大豆油中胶质的特性及对生产工艺和油品质的影响。介绍了包括直接对大豆和对毛豆油在内的酶法、ALCON法、Special和超级脱胶法等多种预处理方法及有关工艺操作条件,提出了在目前大豆油物理精炼方法较多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国情进行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非水化磷脂的变化对水化脱胶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非水化磷脂在大豆中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和钝化条件、在脱胶中对工艺设备和操作条件的要求 ;非水化磷脂的存在使脱胶油在 2 80℃加热试验中存在云雾 ,同时脱胶油脚的利用也受到影响。脱胶油脂作为精炼厂原料油 ,要求总含磷量为 2 0 0mg/kg。我们对食用和原料油分别采用 2 80℃加热试验和 2 0 0mg/kg含磷量双重标准 ,后者可以提高 0 2 6 %精炼率。另外在预处理软化中调整湿热及时间、利用膨化技术钝化磷脂酶 ,降低毛油非水化磷脂含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过程中,振摇方式、磷脂含量、碱炼工艺对样品大豆油掺伪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振摇方式和高含磷量油脂对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有影响;碱炼工艺能够除去菜籽油中对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具有干扰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