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链条炉排加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炉膛传热计算基本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链条炉排加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炉膛的物擀平衡方程和上下炉膛的烟气热平衡方程,方程中考虑了上下炉膛间的辐射换热。用直接计算辐射换热量的方法,推导了炉膛的辐射换热方程,这些方程联立求解,可进行该类型锅炉炉膛的传热计算。  相似文献   

2.
1前言在现代煤粉锅炉中,制粉系统是锅炉设备最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直吹式制粉系统与锅炉设备的联系尤为密切,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运行条件不但影响进入锅炉炉膛的热量大小和燃料进入炉膛的着火燃烧条件,而且还会影响流经空气预热器的空气量和出口热空气温度,导致空气预热器在尾部  相似文献   

3.
建立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热效率的正平衡和反平衡计算模型,定量分析负荷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锅炉实际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平衡模型相比正平衡模型更适用于非稳态工况的锅炉热效率实时计算。本案例的实际锅炉热效率低于设计值,且在高负荷下较大偏离设计值。实际锅炉热效率随负荷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负荷680 MW时取得极大值。在高负荷下排烟温度和剩余氧气体积百分含量均远高于设计值,导致排烟热损失增大。合理降低高负荷下的剩余氧气体积百分含量和排烟温度,能提高锅炉热效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与改进热力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锅炉运行参数基准值。计算中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飞灰含碳量的基准值,并根据锅炉运行负荷选取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计算公式,采用登山原理确定过量空气系数的方法确定关键运行参数基准值。最后,以一台HG1025/18.2-M锅炉为例,计算70%、50%负荷下该锅炉运行参数的基准值,得到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明显增加,飞灰含碳量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显著降低。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锅炉负荷、煤质特性参数改变对运行参数基准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提高锅炉的运行热效益、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q_3+q_4)和排烟损失(q_2),就必须优化锅炉的燃烧工况,调节风煤配比,控制炉膛出口空气过剩系数α”。α”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能够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而同时却增加了排烟损失。合理的α”应使(q_2_+q_3+q_4)最小,锅炉热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锅炉炉膛及烟道系统一般为负压运行,即平衡通风。炉膛和烟道的严密性,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漏风会直接导致排烟热损失增加和恶化燃烧,增加灰渣未完全燃烧损失;也会导致过热蒸汽超温等不  相似文献   

7.
一、改造前情况 我国分布着众多的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生活锅炉,由于设计、管理和操作等原因,使锅炉运行效率偏低,煤耗偏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节能高效锅炉不断开发和生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锅炉不可能适时更新,仍在继续应用。据了解,这些锅炉实际运行热效率一般在55%~65%左右,提高这些锅炉的运行热效率是当务之急。 我厂有两台 10t/h链条锅炉,分别是1977年和1982年的产品,实测运行热效率只有66%左右,与设计热效率75.81%和76.79%差距颇大。在设备方面的原因是锅炉布风不均和炉膛热强度偏低,导致运行过程中燃烧区出现数条“黑龙”并且严重穿孔,而在燃尽区却出现相应的“火龙”翻入出渣井。因而使排烟的空气过剩系数高达2.6左右,煤渣合碳量高达23%左右,炉膛温度较低,导致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及排烟显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例对65t/h抛煤链条炉的飞灰回燃技术的成功改造。通过改造,使原碳含量较高的飞灰重新返回炉膛再次燃料,从而减少了锅炉的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达5%,锅炉经济运行情况变好,发电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9.
电站锅炉实际运行状态下过量空气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站锅炉对烟气成分的不同测量手段,推导了电站锅炉在实际运行状态下过量空气系数的准确计算式,分析了传统计算炉膛过量空气系数的公式,由于没有考虑不完全燃烧及测量方法的差异而存在的计算误差,使锅炉燃烧调整及锅炉热平衡计算有了更可靠确定过量空气系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空气预热器漏风、炉膛出口段烟道漏风和炉膛底部漏风等锅炉漏风位置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锅炉和空预器漏风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树皮流化床-粉复合燃烧锅炉中流化床的热平衡,得到了树皮在流化床中燃烧份额的计算公式。以某75t/h树皮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为例,分析了流化床温度,汉化床出口名义过量空气系数,热空气温度,擀 管吸热份额及流化床未燃对皮所含水分蒸发耗热对燃烧份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广播  秦裕琨 《动力工程》2000,20(4):740-744,759
针对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的特点,在综合考虑流化床、火焰和受热面之间换热的基础上,推导了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炉膛传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得到了复合燃烧锅炉炉膛传热计算的零维模型半径验法。以某75t/h树皮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为例,进行了炉膛传热计算。图1表6参5  相似文献   

13.
80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概念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压循环流化床 (ACFB)燃烧技术是已经为国际上公认的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洁净煤技术 ,但在达到较高的供电效率方面并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超临界CFB作为下一代CFB技术 ,综合了超临界蒸汽循环高效率和循环流化床低成本 2方面的优势 ,而循环流化床条件下的热负荷分布规律使得超临界压力下水冷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 ,脱硫、脱硝投资及运行成本比烟气脱硫和催化还原NOx 低 ,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总结了国内外超临界CFB锅炉研究工作的一些进展 ,详细介绍了 80 0MWe超临界CFB锅炉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树皮、褐煤、I类烟煤为例,分析了沸腾层内未燃烧燃料中的水分蒸发吸热对埋管吸热份额和沸腾层温度的影响得到了高水分燃料的沸腾层烟气热平衡方程。计算和分析表明,对高水分燃料,沸腾层内未燃烧燃料中的水分蒸发吸热所需热量较大,在沸腾层烟气热平衡方程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煤粉炉的运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中小型煤粉炉的运行效率,控制其在最佳风煤比运行一直是个难题,原因是最佳风煤比是随炉况,负荷,煤种变化的,是非定常的。本文由计算锅炉效率的反平衡法出发,以炉膛出口温度和排烟温度为主导因素,论证得到寻求最佳风煤比的热效率判据。进而由自学习系统建立知识库,得到以负荷和煤种为参变量,以表征最佳风煤比的烟气含氧量为应变量的二维模糊决策表,解决了如何在线实时控制中小型煤粉炉高效运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350MW级用户热负荷持续时间图,结合链条炉、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成本与容量、效率与负荷率的关系,建立以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为目标的数学模型,依据能量平衡、燃烧稳定性和锅炉调节特性形成约束条件,对该数学模型采用等微增率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分别进行最优化求解,对于配置优化,等微增率算法给出一台容量为51MW的链条炉,一台容量为187MW煤粉炉,一台容量为130MW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给出一台容量为38MW的链条炉,一台容量为214MW煤粉炉,一台容量为108MW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比能源站规范设计三台180MW煤粉炉的配置,等微增率算法优化配置的投资成本减小17.6%,序列二次规划算法优化配置的投资成本减小21.2%。针对该用户侧连续14天共336个时间点的热负荷数据进行运行优化,相比于规范设计方法,等微增率法的运行成本降低10.4%,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运行成本降低15.7%。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达到锅炉的优化运行以保证煤粉气流及时着火和充分燃尽,采用IPSA两相流动模型和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在不同的一次风率和煤粉细度的工况下,对1台350MW锅炉煤粉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出口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分析了一次风率和煤粉细度对煤粉着火燃烧和飞灰含碳量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优化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一次风率对煤粉气流的着火影响较大,而对出口处烟气温度、氧量以及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煤粉细度对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以及燃尽均有较大影响。图8表2参9  相似文献   

18.
根据锅炉热力计算,导出了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系统热平衡变量的基本关系式,固体物料循环倍率计算关系式。带入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将导致炉膛出口烟温,灰浓度,及炉膛传热系数降低;从而降低炉膛吸热量,系统热量分配随之改变.因此,确定锅炉各部件吸热量允许变化范围,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是各项热力参数达到最佳值的基本条件。图4表1参3  相似文献   

19.
对贾汪发电厂的增压流化床锅炉作了简要介绍,包括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总体布置型式、负荷调节方式、各主要受热面的结构型式等。对试运行结果进行了指导,主要包括试运行过程中的炉膛温度分布、底渣及飞灰的含碳量、锅炉燃烧效率、脱硫效率及锅炉负荷变化特性等,并与设计参数及理化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