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沅江凹陷古近纪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洞庭湖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古新统桃源组及始新统沅江组、汉寿组及新河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首先可将古近纪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5个体系域,桃源组和沅江组构成层序I,汉寿组和新河口组构成层序Ⅱ。层序Ⅰ沉积于盆地断-坳期,与下伏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相沉积,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序Ⅱ形成于盆地坳陷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之后凹陷开始萎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层序Ⅰ中部的湖进体系域中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下部位置,并且集中在层序Ⅰ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和低水位体系域底部。凹陷深洼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及湖泊三角洲砂体储层,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一门新的交叉边缘学科,是进行沉积体系研究和储 层预测的有效工具,其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在陆相断陷盆地中应用较少。以南 堡凹陷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丰富的测井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滦平扇三角洲野外露头,运用地震沉积 学的研究方法,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陆相盆地扇三角洲三维地 质模型,并在南堡凹陷东营组识别出1 个二级层序、4 个三级层序、最大洪泛面以及初始洪泛面,进一步 将三级层序划分为高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其中,高位体系域砂体规模大,是最为有利的 储层发育段,低位体系域砂体规模较小,与湖扩体系域泥岩相互配置,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根据高柳断 层下降盘构造背景,以野外露头地质建模与井-震标定互动反馈为基本思路进行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为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发育多个分流河道,河道间充填相对稳定的薄层滨浅湖泥。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沙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东濮凹陷沙三3-4亚段可划分为两个Ⅲ级层序,每个Ⅲ级层序都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湖侵.湖退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扇沉积体系、千盐湖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体系、高位湖底扇浊积砂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浊积砂沉积体系.湖侵-湖退体系域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湖退-湖进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低位三角洲砂体、低位扇砂体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砂体,其次是高位三角洲砂体、高位湖底扇砂体、辫状河砂体、扇三角洲砂体.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沉积体系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t-SQn_2层序为断陷湖盆型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d_1- SQd_2层序为断坳期半深湖-深湖盆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浅湖和半深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贝西次凹中部洼陷带、贝西次凹西侧的反向同沉积断裂或古斜坡坡折的下斜坡带以及贝南次凹是后期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沉积体系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t-SQn2层序为断陷湖盆型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d-SQd2层序为断坳期半深湖-深湖盆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浅湖和半深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贝西次凹中部洼陷带、贝西次凹西侧的反向同沉积断裂或古斜坡坡折的下斜坡带以及贝南次凹是后期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下白垩统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将泰州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泰一段构成层序I1 和泰二段构成层序I2)和5个体系域,其中,层序I1沉积于盆地断陷期, 由于受仪征运动的影响该层序多与下伏浦口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层序界面,发育辫状河冲积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相沉积;层序I2形成于盆地拗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半深湖—深湖相沉积, 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指出海安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沉积层序I2中部湖侵体系域的泥灰岩段,该生油层本身又是良好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沉积层序Ⅰ1和I2顶部的高水位晚期;海安凹陷中心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砂体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古生物等资料,将车镇凹陷沙三—沙一段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体系域。各体系域时期分别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相类型。近岸水下扇多发育于北部陡坡带湖侵域、高位域和湖退域时期;扇三角洲在层序Ⅲ,Ⅳ时期分布较广;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侵域晚期及高位域等湖盆演化的中后期;湖底扇夹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中,各时期均有发育;滨浅湖滩坝多分布于湖泊边缘、湖湾及隆起周围缓坡侧的滨浅湖地区。对该时期凹陷内有利砂体进行了预测,提出了4种类型的10个有利区带,为在该区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据构造活动及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分析,昌图凹陷地层层序可以划分为裂陷(SSⅠ)、断陷(SSⅡ)和坳陷(SSⅢ)3个超层序,其中SSⅡ由SⅡ1、SⅡ2两个层序构成.层序SⅡ1、SⅡ2又可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盆扩张体系域、湖盆收缩体系域,发育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前扇三角洲-半深湖、浅湖-沼泽相沉积体系.由于凹陷的幕式伸展造盆作用影响,凹陷断陷充填期曾两度湖泛,相应地在湖盆扩张体系域发育期充填了两套暗色泥岩密集段,从而形成了凹陷上下叠置的阜新组(煤系烃源岩)及沙海-九佛堂组(湖相烃源岩)两个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10.
沙市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江陵凹陷古近系沙市组进行地层等时划分及对比,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认为沙市组是形成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浅湖陆源碎屑岩和盐湖沉积。主要的沉积体系包括河流一三角洲体系、滨浅湖一半深湖砂、泥质沉积和盐湖沉积等。低位体系域以发育低水位的下切河道、三角洲及干旱盐湖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沉积。高位、湖侵及低位体系域的演化表现为河流一三角洲体系的进退和干旱盐湖的交替发育。层序Sq3和Sq4高位域发育较厚的储集砂体,具有进积式的层序结构特点。储集砂体主要分布于高位域,其中层序sq1的高位域发育的河口坝和分流河道砂体为最重要的储集地层单元。图4参12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结合古地理、地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在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湖泊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9种主要的沉积相和若干沉积亚相.断陷初期和坳陷早期以发育冲积扇为主;断陷早中期以发育湖泊体系及水下扇-扇三角洲体系为主,湖泊体系中深-半深湖亚相及水下重力流水道相较为发育;断陷晚期水体略微变浅,以滨浅湖及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坳陷期形成两个大的水退、水进旋回,泉头组及姚家组以河流及浅水湖泊沉积为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则主要发育湖泊体系.  相似文献   

12.
滨南、利津地区古近系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营凹陷滨南、利津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自下向上的垂向演化序列为扇三角洲-半深湖相、深湖-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滨浅湖相。根据对80多口探井的岩性统计分析,认为主要的碎屑物供应时期为沙四段沉积期和沙三段沉积晚期,除沙四段沉积期外,古近纪其余阶段陈家庄凸起的物源供给能力远远大于滨县凸起。图5参5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宋站地区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沉积区。最新钻井资料显示,该类型断陷盆地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可作为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强烈断陷期小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部根据湖泛面又可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在沉积过程中,沙河子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以及火山碎屑岩沉积等4种沉积相类型。研究区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与大型的断陷盆地相比有所不同,表现为在强烈断陷早期,无论是在陡坡带还是在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不同构造部位上的沉积相带的分异特征才逐渐显现。但湖泊相带受短轴物源供给的影响分布较为局限,常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型滨浅湖沉积区,形成多个沉积中心,从而也导致了盆地不同区域沉积地层厚度差异极大的特征。据此,深入探讨了宋站地区沙河子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提出了陆相小型窄断陷湖盆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精度3D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建立了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沙四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沙三段、沙四段层序体系域构成特征属于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并分布在同沉积断裂坡折之下;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河流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发育四级层序;湖扩展体系域在坡折带之下发育深湖泥岩和油页岩,在坡折之上发育滨浅湖沉积。SSq3-1,层序(沙三中下亚段)和SSq2-1,层序(沙四段)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分布在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之下。这些砂体正好处于沙三段、沙四段超压带内,对形成岩性油气藏十分有利。斜坡区SSq2-1。层序、荣胜堡洼陷SSq2-1和SSq3-1。层序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低位域砂体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文昌组与恩平组2套烃源岩,湖盆沉积演化控制烃源岩的形成。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及深部钻井分析,认为白云主洼裂陷期发育轴向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断控扇三角洲体系、北缘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以及盆内滨浅湖—中深湖体系。裂陷早期,发育多组NE向断阶且呈现多隆洼的地貌特征,物源主要从东西轴向进入凹陷内,形成多点供源水系,发育多洼成烃;裂陷中期,由于拆离断层的伸展作用,湖盆扩张,北部番禺低隆起被强烈抬升,形成缓坡大规模的三角洲体系及大型湖盆;裂陷晚期,湖盆以拗陷作用为主,受华南物源及由南往北的海侵影响,发育煤型及海侵烃源岩。通过沉积相、地球化学指标可将白云凹陷烃源岩划分为3种类型:文昌组中深湖相Ⅰ—Ⅱ1型烃源岩、文昌组浅湖相Ⅱ2型烃源岩以及恩平组浅湖相Ⅱ2—Ⅲ型烃源岩,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有差异,以文昌组中深湖相最优。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湖盆成烃环境整体表现为淡水—微咸水、还原—强还原的水体环境,而古生物揭示湖盆生油母质为湖相浮游藻类及陆源植物,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以浮游藻类为主。总之,白云凹陷拆离断裂活动及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应用层序地层学,将沙三上段划分为1套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以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岩为主,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以薄层砂岩为主。不同体系域砂岩厚度及展布规模,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该认识可为断陷湖盆斜坡带的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等7种沉积相类型。从沉积相平面分布来看,沙三早、中期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相,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东西轴向发育东营三角洲和高青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半深湖—深湖环境内发育湖底扇相。沙三晚期湖盆萎缩,深湖、半深湖范围缩小,各类骨架砂体自盆缘向盆内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华北黄骅坳陷白水头-唐家河地区的沙河街组一段(Es1)-明化镇组(Nm)地层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从下向上依次为:层序Ⅰ(对应于沙河街组一段)、层序Ⅱ(对应于东营组)、层序Ⅲ(对应于馆陶组)、层序Ⅳ(对应于明化镇组)。其中层序Ⅰ和Ⅱ为湖泊相层序,分为低位(LST)、湖扩展(EST)和高位(HST)等3个沉积体系域;层序Ⅲ和Ⅳ为河流相层序,分为基准面上升和基准面下降等2个沉积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相和河流相层序的沉积特征,总结了本区层序地层的发育模式。最后指出,层序Ⅰ的HST,层序Ⅱ的LST,层序Ⅲ的基准面上升体系域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层段;层序Ⅳ主要发育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