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沅江凹陷古近纪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洞庭湖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古新统桃源组及始新统沅江组、汉寿组及新河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首先可将古近纪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5个体系域,桃源组和沅江组构成层序I,汉寿组和新河口组构成层序Ⅱ。层序Ⅰ沉积于盆地断-坳期,与下伏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相沉积,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序Ⅱ形成于盆地坳陷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之后凹陷开始萎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层序Ⅰ中部的湖进体系域中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下部位置,并且集中在层序Ⅰ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和低水位体系域底部。凹陷深洼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及湖泊三角洲砂体储层,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地层可分成4个层序10个体系域,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和古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着变化,早中侏罗世由南而北依次发育河流、沼泽和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由南而北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由南而北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沼泽相煤岩和较深湖相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河道砂体是物性较好的储层,湖相泥岩是有利的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地层可分成4个层序10个体系域,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和古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著变化,早中侏罗世由南而北依次发育河流、沼泽和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由南而北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由南而北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沼泽相煤岩和较深湖相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河道砂体是物性较好的储层,湖相泥岩是有利的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
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其内沉积构造丰富,侧积交错层理发育。湖泊相沉积体系也可划分为4个亚相,即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及湖底扇亚相。其中湖底扇亚相比较发育,特点是扇相砂体、砂砾岩体与深水泥岩页岩间互出现,垂向上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置、向上变厚变粗的层序。流沙港组自盆地中心至盆地边缘的沉积模式为湖底扇-深湖-半深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福山凹陷的南部。流沙港组二段发育一大套黑色泥岩,为主要生油岩层和盖层,流沙港组三段和一段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为储集性能较好的厚层砂体,从而使该组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因此流沙港组是福山凹陷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7.
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凯 《特种油气藏》2002,9(5):22-2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河西部凹陷西南地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该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I型三级层序,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组成,沉积作用以加积为主;湖侵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浅湖组成,以退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湖相组成,以进积为主。同时认为,低位体系域成藏条件好,是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进行井上高级别层序划分,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开展地震剖面上四级层序划分,使得沙河子组层序地层划分更加符合地质规律。将沙河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体系域)。沙河子组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莺山断陷的水进体系域晚期及水退体系域早期为湖泊发育面积最大时期,主要沉积半深湖—深湖相泥岩,为沙河子组主要的油气源岩。水进体系域早期及水退体系域在断陷盆地周缘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砾岩为沙河子组重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海安凹陷古近系沉积层序及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本文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以及沉积相识别,进而研究了层序沉积体系的分布配置关系,揭示了主要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从古近系泰州组到三垛组的盆地断陷阶段,海安凹陷经历了仪征、吴堡、真武和三垛等四次较大的构造抬升运动,形成了3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可分为7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其中主要的含油体系域包括SQ1-1低位体系域、SQ1-2低位体系域、SQ1-3高位体系域、SQ2-1湖侵体系域及SQ3-1低位体系域等;主要含油体系域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相等;层序地层格架内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及空间位置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有利生储盖配置:SQ1-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2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1-3高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2-1湖侵体系域生储盖组合、SQ3-1低位体系域生储盖组合等。  相似文献   

10.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区内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泰州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泰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早期为断陷湖盆发育时期,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为特征;晚期为拗陷湖盆发育时期,湖平面持续上升,湖水加深,沉积范围扩大,浅湖相或半深湖相发育,而后湖平面下降,沉积物粒度变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对辽河盆地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滩海地区共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滩坝以及湖底扇6种沉积类型。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湖平面变化。东营组三段沉积时期盆地沉降幅度大,为湖盆扩张早期,研究区沉积相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为主;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时期,但构造活动减弱,湖盆变浅,研究区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为主;东营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收缩期,除局部深凹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外,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辫状河道和辫状河泛滥平原较发育;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较发育。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物性的统计表明,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研究区中部的同口镇和辛桥村-旧城村一带发育紧邻泛滥平原泥质烃源岩的辫状河河道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研究区旧城村-西柳村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湖相沉积受盆缘冲积扇控制明显,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南北山前带向沉积中心依次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构成,分布在研究区西北库车坳陷附近。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期气候炎热干旱、湖盆水体浅,地层含砂率高。湖侵期,湖盆边缘沉积的地层厚度远大于湖盆中心区域沉积的厚度;湖退期,正好相反。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从湖侵到湖退,东北部仅受北侧古天山隆起单一陆源沉积物影响,南部仅受南侧东昆仑—阿尔金隆起影响,而中部地区由单一物源控制逐渐变为多物源影响。因此,湖退期在湖盆中部沉积的地层也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准南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露头与钻井、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 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 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 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2 个三级沉积层序, 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以层序为单位的岩相古地理图, 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沉积期间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沉积演化。其中, 紫泥泉子组沉积早期(层序一) 岩相古地理格局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共存; 紫泥泉子组沉积晚期(层序二) 湖泊扩张, 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16.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深入分析其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露头实测为基础,通过对各微相沉积特征和岩相类型进行分析,建立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前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3 个亚相,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远砂坝、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及沼泽等微相;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可识别出 8 种岩相类型,分别为粒序层理砾岩相、滞留砾岩相、不明显平行层理砾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砂岩相、水平层理粉砂岩相、水平层理泥岩相和水平层理炭质泥岩相;三工河组沉积时期沉积物堆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辫状河三角洲扇体向盆地方向不断推进并叠置在远端之上,自下而上呈现出反旋回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渐新世涠三段是该凹陷最主要的储集层,因此对其沉积体系发育规律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区钻井岩心精细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地震属性特征,确定了涠三段的沉积相并建立了断陷湖盆背景下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碟状—席状反射、前积反射、水道充填反射是涠三段最富砂的地震相。涠三段发育滨浅湖相、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4种沉积相类型。在滨浅湖背景下,受控于南缓北陡的半地堑湖盆结构,海中凹陷整体呈现出南北分异的沉积特征,表现为在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在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时坡折带、断裂样式、沟渠古地貌等因素控制着来自三大不同方向物源的三角洲,南部企西隆起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并受坡折带控制在平面上划分出平原与前缘,中部涠西南低凸起物源受断裂控制在西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西北部万山隆起物源的沉积物通过远距离搬运在研究区西北侧湖盆边缘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8.
为突破辽东湾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相的早期认识对该区油气勘探下一步进展的制约,以沉积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湖泊及浅水三角洲存在的地质背景和证据。通过辽河坳陷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的沉积模式及可可西里卓乃湖-库赛湖区的现代沉积比较,结合孢粉百分含量法和相对比值法的半定量分析方法所揭示的古湿度和古温度分析结果,认为馆陶组主要是亚热带且湿度逐渐增大的气候条件下,以冲积扇和辫状河为主,具有大平原小前缘特点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平原分为以冲积扇为主的上平原和以辫状河为主的下平原,三角洲前缘具有平面规模小、不稳定、河口坝和远砂坝不发育的特征。馆陶组下段封闭型湖泊面积小,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馆陶组上段湖域面积扩大,三角洲前缘更加发育,且次级洼陷之间由辫状河水系连通,呈敞流型湖泊特征。辽东湾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新认识使得前三角洲泥岩发育区可能成为区域性盖层,为下一步大型油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指导。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研究认为,泰一段沉积时期,以建湖隆起为界,苏北盆地分为东台坳陷和盐阜坳陷2个大盆,在这2个坳陷内的凸起控制着地层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鲁苏隆起和建湖隆起;而泰二段沉积时期,整个苏北盆地可能为一个大盆,东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为河流相与泛滥平原相,沉积物源来自通扬隆起和建湖隆起,但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