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目前航空框类零件加工中夹紧力的确定主要凭经验,加工变形难以控制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相应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揭示摩擦力及切屑去除对夹紧力确定的影响,以降低夹紧力对工件加工变形的影响.在有限元模型中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切屑去除;用弹簧和阻尼单元表示工件与夹具的接触,确定工件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夹紧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刀具位置不同,夹具与工件接触处反力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及减小工件的变形应根据刀具位置的不同及工件刚度的变化不断调整夹紧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航空框类零件加工中夹紧力的确定主要凭经验,加工变形难以控制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相应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揭示摩擦力及切屑去除对夹紧力确定的影响,以降低夹紧力对工件加工变形的影响.在有限元模型中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切屑去除;用弹簧和阻尼单元表示工件与夹具的接触,确定工件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夹紧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刀具位置不同,夹具与工件接触处反力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及减小工件的变形应根据刀具位置的不同及工件刚度的变化不断调整夹紧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薄壁结构件刚性差,加工中易变形的工艺难题,运用ANSYS结构静力学分析和正交优化分析的方法,模拟了夹紧点个数、夹紧点位置对加工中工件受力变形的影响,对装夹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采用六点夹紧是较优的,并给出了夹紧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某盘形工件的数控加工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条件,设计一套工序集中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针对工件圆周孔系加工特点,通过软件自动生成程序在FANUC系统加工中心机床上实现孔的高效、准确加工.结合工件侧面孔(c) 8H6和侧面槽加工的装夹问题,分析企业采用卧式夹具对工件装夹的弊端,分析一面两孔定位的误差,设计一套旋转气缸快速夹紧机构的立式夹具,从而保证了该件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从机械加工中共振的角度出发,研究细长轴车削加工时车床主轴转速与工件表面质量的关系;并以CA6140车床为例,讨论刚性主轴的临界转速,提出细长轴车削加工时车床主轴的最佳转速范围,避开共振区,从而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保证工件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合理地确定夹紧力是夹具设计过程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对工件处于稳定状态的约束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夹紧力的优化设计算法.首先,基于螺旋理论建立了工件稳定性模型.其次,基于最小范数原理,提出了夹紧力的优化设计模型.在摩擦锥线性转化以及变量非负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夹紧力的优化设计松弛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最后,以典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微机实时控制电解珩磨过程中工件表面的电解电场强度,从而调控各点的金属去除速度,获得工件要求的几何形状精度的新加工方法(可控电解珩磨).该方法在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同时,还具有纠正工件几何形状误差的能力,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复杂形状工件和难加工金属材料的精密加工.本研究采用不完全微分算法实现电解电流的闭环控制,并且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施电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讨论滑块式6自由度虚拟轴机床直线电机的推力补偿问题.在对给定位置信号响应的过程中,机床的6轴之间存在机械强耦合.这种耦合力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如何解决耦合问题成为提高虚拟轴机床性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采用一种新型神经网络对每个单轴伺服系统电机的耦合扰动力进行实时在线的补偿,使伺服电机在任何位置对于被加工工件均能施以合适的加工力矩,从而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克服了虚拟轴机床各杆间的耦合扰动,系统不但具有强的鲁棒性,而且提高了其它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件在偏心条件下加出的曲线为圆或心形线这一问题,对工件偏心对加工表面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在车削加工中,工件偏心将使加工表面(外圆或孔)产生与其它表面间同轴度位置误差和加工表面圆度,圆柱度形状误差;加工表面既不是一个圆,也不是心形线,从而为提高车削加工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偏心回转式抛磨加工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这种基本加工原理下的惯性力,磨块与工件之间的作用力。通过改变辅具的结构形状,可以改变这些力的方向与磨块与工件间的作用方式,从而可完成对不同形状、尺寸、加工要求零件的高效去笔刺和光整加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板壳理论建立叠层结构制孔简化模型;进而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预压紧力对叠层结构制孔层间间隙的影响,并以单层板的受力响应模型进行结果比对以验证模型正确,进而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叠层结构层间间隙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叠层结构钻削试验验证了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向预压紧力的逐渐增大,叠层板会经历层间间隙逐渐减小到贴合的过程,其转折点对应着预压紧力的临界值.加工过程中欲达到良好的毛刺抑制效果,预压紧力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Ⅰ)转折点对应的层间间隙D_B需小于未施加预压紧力情况下的层间毛刺高度;Ⅱ)其值需高于临界预压紧力F_B.此外,减小制孔轴向力或预压紧环直径可有效降低临界预压紧力及对应层间间隙;从提高预压紧力作用效果,减小层间间隙的角度考虑,叠层结构制孔时应将尺寸较厚、模量较高的板材置于叠层结构下层.  相似文献   

12.
以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一次装夹、多工种、多工序的复合加工方法,并以带空间相交孔的曲面体为实例,介绍了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在该类曲面体加工中的应用,拟出工艺解决方案,实现对各项加工精度的保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各项加工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有效地通过增大静态夹紧力来提高动力卡盘的极限转速,保证高速切削过程的安全性,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卡盘的使用参数、结构参数、润滑条件以及强度等方面,对楔式动力卡盘的静态夹紧力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楔心套与基爪的润滑条件对静态夹紧力的影响很大;在卡盘相邻2次夹持工件时,增加空行程次数可以有效减轻重复夹紧造成的润滑条件恶化;夹紧效率越高的结构,其静态夹紧力的稳定性越好,即由于润滑条件恶化造成的夹紧力损失越小;综合考虑静态夹紧力的大小和稳定性,楔式动力卡盘的楔角大小最好在10°~20°之间选择;卡盘的最大静态夹紧力由卡盘的强度决定,在生产中应该注意加强基爪楔形齿处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双四连杆机构增力的气动夹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采用四连杆机构增力的气动夹具装置,并详细地分析了增力机构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这种双四连杆夹紧机构对于夹紧部位空间较小而又需要较大夹紧力的情况特别适用,其压板夹紧力是气缸夹紧力的几十倍。  相似文献   

15.
以固定式无杆活塞缸为驱动,介绍铰杆式机构的气动夹紧装置,配合增力机构提高夹紧力,拓展了气动夹具的用途,在气动系统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代替容易产生污染的液压夹具。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机构学的方法对注射机五孔斜排双曲肘合模机构进行运动和力学特性分析,系统地建立运动及力学模型,它包括动模板行程、合模油缸行程、动模板移动速度、力的放大倍数、最大启模角、合模力、临界角、系统刚度、合模油缸推力等,为五孔斜排双曲肘合模机构的合理设计乃至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lamping device for leveling equipment mounted on offshore oil platform jacket,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eveling equipment clamping lifting force of more than 2000 tons.The main features are that lifting force transmits to clamp claw through wedge force amplifier,embed the teeth of claw into the pile,and the embedded depth increases with the lifting force,resulting in a gravitational self-locking function.This theoretical model of clamping device was established,and the force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were analyz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was verified by thin shell elastic-plastic stability theory and thin-walled structures theory.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of clamping device was produced to test gravity self-locking function and bearable leveling force.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proved that the embedded clamping devices have gravitational self-locking function and can meet the need of actual leveling equipment.  相似文献   

18.
铣削加工中薄壁件装夹方案优选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针对薄壁零件刚性差,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装夹变形的工艺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加工过程中的薄壁件装夹方案进行了优选.将工件视为弹性体,装夹/支撑作为刚体,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装夹位置、装夹顺序以及加载方式三个因素在装夹过程中对框类薄壁零件产生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夹具或支撑间距较大,先在刚性较差的表面上进行装夹,每个夹紧力均在一步内施加的方案是最佳装夹方案.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nchoring force of anchors f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tendons further, a new wedge-bond-type anchor for CFRP tendons was developed. The increment in anchoring force induced by the clamping segment of anchor was studied. Taking the deformation of all parts in clamping segment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he increment of anchoring forc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linear elastic hypotheses. The proposed model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and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at the anchoring force is influenced mainly by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clamping pieces, the length of clamping part and the thickness of bonding medium. Especially, the thickness of bonding medium should be lowered in design to improv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anch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