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3-氟苯甲酸为原料,通过硝化、酯化和还原反应,成功得到目标产物2-氨基-5-氟苯甲酸甲酯。通过比较不同的合成方法,确定了一条理想的合成反应路线:3-氟苯甲酸先与混酸进行硝化,再与甲醇酯化,最后经还原得2-氨基-5-氟苯甲酸甲酯。在给定的理想反应条件下,总收率达到81%。通过熔点测试、红外、核磁、质谱确定结构,产品含量GC99%,LC98.5%。该路线解决了工业上存在的批量小、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具有工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贺新  邱岳进  曹颖秋  聂华丽 《化学试剂》2013,(12):1143-1145
以2-氨基-5-氟苯甲酸为原料,经溴代、重氮化、还原合成中间体3-溴-5-氟苯甲酸,再以甲苯为溶剂,氯化亚砜氯化后通入氨气,所得酰胺和五氧化二磷共热蒸馏得标题化合物,总收率53.4%(以2-氨基-5-氟苯甲酸计)。  相似文献   

3.
在催化剂存在下,以对氟苯甲酸、3’-氯丙酸为原料合成了3’-氯-对氟苯丙酮,并考察了缩合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最适宜的工艺条件:缩合反应温度为165℃、缩合反应时间7 h;脱羧反应温度为290~295℃、脱羧反应时间0.5~1 h;n(3’-氯丙酸)∶n(对氟苯甲酸)=0.6∶0.1;催化剂的用量为2 g(对氟苯甲酸为0.1mol的情况下)。产物收率79.6%,产品纯度w(3’-氯-对氟苯丙酮)为99.0%。  相似文献   

4.
2-氯-4,5-二氟苯甲酸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新的医药中间体2 氯 4,5 二氟苯甲酸合成研究结果。以邻二氟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氧化三步反应及粗品精制工艺合成2 氯 4,5 二氟苯甲酸。氯化收率83%,酰化收率86%,酰化产品氧化和粗品精制收率60%。合成总收率为42.8%,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2-氨基-6-氟苯甲酸为原料,保护羧基后利用重氮化碘代反应引入—Ⅰ,再去保护合成标题化合物,含量99.82%(HPLC),产率54.51%。产物结构通过MS和及1HNMR验证。该法具有产品纯度高、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其生产方法目前已申请了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6.
以N-苯基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通过氟代、水解、脱羧、酯化、甲基化反应来制备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含量98.3%,总收率68.3%。该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收率高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2,6-二氟苯甲腈经甲氧基化、水解反应得2-氟-6-甲氧基苯甲酸,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每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基化时甲醇钠与2,6-二氟苯甲腈反应适宜的摩尔比为0.95:1.00,收率为85.4%;2-氟-6-甲氧基苯甲腈水解反应适宜的条件为:反应时间>1.5 h,盐酸酸化pH<5,此时收率79.2%;目标产品结...  相似文献   

8.
以2,6-二氯苯甲腈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采用分段升温法,与高活性无水氟化钾反应,制得2,6-二氟苯甲腈,收率87.6%。2,6-二氟苯甲腈通过控制不同的水解条件,制得2,6-二氟苯甲酰胺(收率89%)和2,6-二氟苯甲酸(收率90.5%)。  相似文献   

9.
黄书卷  李长春 《辽宁化工》2007,36(10):655-656
叙述了2,4-二氯-3-硝基-5-氟苯甲酸合成方法。以间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还原、重氮化、热解、氯化、氧化、硝化等六步反应制得2,4-二氯-3-硝基-5-氟苯甲酸,总收率28.8%。  相似文献   

10.
赵昊昱  周鹏鹏 《化学世界》2013,54(5):297-300
以2-氨基-6-氟苯腈为原料,经溴化、水解和重氮化脱氨基反应合成3-溴-2-氟苯甲酸,产物的含量为99.20%(HPLC),总摩尔产率约38%。产物结构通过MS和1 H NMR验证。其中溴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2-氨基-6-氟苯腈)∶n(NBS)=1∶1.05,n(2-氨基-6-氟苯腈)∶n(DMF)=1∶6,反应温度为5℃;水解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2-氨基-5-溴-6氟苯腈)∶n(NaOH)=1∶1.5,水解时间为8h,温度控制在回流状态下。该法具有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使用正相色谱柱 (ZORBAXRX SIL)和紫外检测器 ( 2 40nm)同时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和胺菊酯。流动相为正己烷 +乙酸乙酯 ( 93+7) ,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 0 .0 7%和 0 .0 9% ,变异系数为0 .69%和 0 .9% ,回收率为 99.1%~ 10 1.3%和 99.7%~ 10 1.2 %。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芦笋及其土壤中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芦笋及其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醚甲环唑添加量为0.02~1.5mg/kg范围内苯醚甲环唑在芦笋茎枝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7.47%~92.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58%。9.90%之间;在芦笋嫩茎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1.35%~98.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34%~7.05%之间;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1.64%~94.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02%~7.30%之间,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2.0×10^-11g,最小检测浓度为0.002mg/kg。采用本方法测定10%苯醚甲环唑WG在湖南长沙芦笋茎枝及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其消解方程分别为Y=19.199e^0.2708x和Y=0.1366e^-0.1054x,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2和0.9414,在芦笋茎枝中的半衰期为2.56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d。  相似文献   

13.
当混合溶剂乙酸丁酯/二甲苯质量比为1∶1,过氧化苯甲酰(BPO)为1%,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乙酯(HEA)(质量比)为62∶38,反应温度为133℃时,可获得转化率为95.3%、[η]为0.16dL/g的St-BA-HEA共聚物。该共聚物(HEA的结合量为2%~4%)在同一溶剂中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聚醚型二异氰酸酯(PEDI),当—NCO/—OH摩尔比为1.2~1.5∶1,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用量为0.3%~1.0%时,可于室温下交联,交联度为58.3%~59.1%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水(78+22),使用Hypersil C18不锈钢柱在235nm波长下同时测定乙草胺和乙氧氟草醚。该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019%和0.0017%,变异系数为0.81%和1.06%,回收率分别为99.83%~101.68%和97.27%~100.49%。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1,2-聚丁二烯对HNBR过氧化物硫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助交联剂液体乙烯基聚丁二烯对氢化丁腈橡胶(HNBR)硫化过程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用量为4份时,弹性扭矩最大,拉伸强度24.8MPa,拉断伸长率334%,分别比空白样提高13%和50%;表观交联密度适宜,压缩永久变形29%低于空白样的44%,6份时的47%和8份时的55%;热空气老化后仍保持较高的强伸性能。  相似文献   

16.
40%毒死蜱·三唑磷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毒死蜱·三唑磷水乳剂的配方组成:毒死蜱20%,三唑磷20%,油溶剂二甲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6%,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嵌段聚醚5.4%,乙二醇4%,正丁醇3%,自来水34%。产品热贮[(54±2)℃,14 d]分解率小于5%,经时稳定性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药600~750 mL,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了15%乙氧磺隆可分散粒剂防除甘蔗田杂草的效果,并观察了其对甘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15%L氧磺隆可分散粒剂6.75~15.75g(a.i)·hm^-2。对日本草、胜红蓟、小飞蓬、香附子等杂草的株防效分别为87.29%~97.16%、89.68%~98.75%、85.53%~95.47%及91.20%。99.73%,鲜重防效为89.62%~98.19%、88.76%~98.17%、87.38%~94.60%及92.30%~99.82%。经观察,该产品对甘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研制以肉桂油为溶剂的5%溴氰菊酯水乳剂配方,探究其最优加工工艺。以水乳剂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出5%溴氰菊酯水乳剂最优配方为5%溴氰菊酯、20%肉桂油、4%乳化剂33#、2%乳化剂601P、3%丙二醇、0.1%有机硅消泡剂,水补足至100%。以微量点滴法对5%溴氰菊酯水乳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其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LC50为3.982 mg/L。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JH-4548芳胺型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讨论了聚醚起始剂种类、配比及合成工艺对JH-4548芳胺型聚醚多元醇质量及其合成的聚氨酯仿木结构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芳胺化合物质量分数15%~20%,蔗糖5%~20%,山梨醇10%,甘油50%~70%制成复合起始剂;首批环氧丙烷(PO)加入量占总PO质量分数的25%时,与起始剂聚合所得聚醚的活性高,粘度适中,由它制备的聚氨酯仿木结构硬泡,可应用于汽车仪表盘骨架.  相似文献   

20.
将Soave改进的BWR方程(1999年)应用于饱和氢流体,通过实验数据对方程的参数进行了选择和优化.此方程可用于饱和氢溶液气液两相p-V-T关系、热力学性质以及气液平衡关系的预测.对于H2、D2、T2饱和流体,气相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9905%、0.28173%、0.001295%,最大偏差分别为-0.99511%、4.6664%、-0.0040385%;液相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5504%、0.33704%、0.04703%,最大偏差分别为3.2950%、-2.2629%、0.12126%,其准确性良好.可作为低温精馏分离氢同位素的一个严格的热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