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使用自主研制的复合剂调制了手动变速箱油。使用SRV试验机对油品的抗磨损性能及摩擦性能进行了考察,使用三维形貌仪对油品的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参比油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SSP180台架试验验证了参比油和研制油的摩擦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油品在选用的SRV试验条件下的摩擦特性与台架试验的同步耐久性对应性良好,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0.115以上)且保持平稳或上升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小的磨斑(平均磨斑直径小于0.45 mm)且磨斑形貌好的油品能够顺利通过SSP180同步耐久性台架试验(循环10万次)。  相似文献   

2.
周康  王玉玲  李灵威  李旭 《润滑油》2020,35(1):60-64
采用MRS-1J四球摩擦试验机、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考察了齿轮油在抗微点蚀试验前后油品摩擦学性能的变化,采用三维轮廓形貌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对比,采用EHD2油膜厚度测定仪考察了油品成膜能力的变化,采用VKA 110四球试验机测试了油品的温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微点蚀试验对齿轮油的组分和抗磨性能基本没有影响,但会造成油品摩擦系数、成膜厚度不同程度下降,同时试验后的油品温升也有一定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节约试验成本和台架试验前对油品进行初步筛选,利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与WS2001变速箱同步器台架考察了手动变速箱油与同步器适应性,并探讨了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油的SRV-Ⅳ摩擦因数大小及变化趋势、磨痕与WS2001变速箱同步器台架摩擦因数大小及变化趋势、磨损情况之间有对应关系,而与WS2001同步换挡寿命的关系不明显;通过试验油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的表现可对其在WS2001变速箱同步器台架的运行情况和失效形式做出判断。ASTM D6425法和变频法测得SRV-Ⅳ摩擦因数大于0.131,且后期保持稳定或上升趋势的油品,WS2001台架的摩擦因数也较高且运行稳定;摩擦因数初值大于0.110,但随频率增大而迅速下降到0.090附近的油品,WS2001变速箱同步器台架前期运行平稳,但后期易出现打齿现象。SRV-Ⅳ磨痕面积大于1.394 mm2,磨斑深度在4.43 μm以上,表现明显犁沟现象的油品,易引起同步器磨损失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考察了亚磷酸烷基酯、酸性磷酸酯胺盐和硫代磷酸酯3种含磷摩擦改进剂在150BS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三维轮廓形貌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MTM2型微牵引力试验机考察了油品的牵引因数,采用VKA 110四球试验机测试了油品的温升情况。结果表明:3种含磷剂均不同程度改善了150BS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其中酸性磷酸酯胺盐在150BS基础油中具有更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在承载能力、牵引因数和温升方面对油品具有更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种高碱值磺酸钙清净剂对手动变速箱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利用HFRR高频往复试验机、SRV摩擦磨损试验机、MPR抗微点蚀试验机以及Automax同步器台架试验机对摩擦因数、磨斑磨痕以及磨损量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种磺酸钙清净剂均具有减摩抗磨作用;在加入量(w)为1%时,3种清净剂中,钙含量和碱值最高的磺酸钙C对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改善效果最佳,摩擦因数、磨痕直径、MPR辊子宽度变化率最小,Automax同步环的轴向磨损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前评价发动机油燃油经济性的台架试验周期长,费用高,给节能型发动机油的研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四球试验机也不能满足车辆齿轮油减摩性能评定的要求.SRV-4型摩擦磨损试验机集点,线,面等多种摩擦副于一体,能较为真实地模拟多种台架试验评价润滑油及添加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因数,并自动绘制摩擦因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直观地反映...  相似文献   

7.
采用杠杆式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润滑油试验后的试验件钢球磨痕表面形貌和表面膜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润滑油的抗磨损机制.结果表明:1.黏度大且硫/磷比适中的油品四球抗磨损性能较好.2.汽油机油中钼盐减摩剂在四球磨斑试验中可以降低磨斑直径、改善磨斑形貌.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置沉降法研究石墨烯添加剂的分散性以及储存稳定性,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石墨烯的抗磨减摩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石墨烯可以降低基础油PAO10试验的摩擦因数和钢球的磨斑直径,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相对于PAO10基础油,添加石墨烯油样在相同摩擦测试条件下,摩擦因数降低13%,磨斑直径降低17%。石墨烯和基础油的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9.
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在MS程序ⅥB台架试验中各个阶段及不同温度下润滑油的摩擦因数。用摩擦因数和高温高剪切黏度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2种预测MS程序ⅥB台架试验燃油经济性的数学模型。2种数学模型与MS程序ⅥB台架试验1阶段节油率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分别为0.8819和0.9042。  相似文献   

10.
2 润滑剂的使用性能评定 润滑剂的使用性能通常用一些专用的台架试验设备来进行评定。常用的台架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四球试验机、梯姆肯极压试验机、法莱克斯试验机、SRV振动摩擦试验机和  相似文献   

11.
节能型汽油机油及有机钼减摩剂减摩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是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而提高内燃机燃油经济性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适当降低内燃机油粘度和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损耗来实现。文章借助从德国OPTIMOL公司引进的SRV@4型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满足ASTMD6425方法的球-盘摩擦副,利用SRV@4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试验参数可实现动态控制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模拟试验条件,模拟内燃机“边界-混合”润滑状态,测定确定条件下油品的摩擦系数,该方法对程序ⅥB台架试验的通过油和失败油有较好的区分,且对油溶性有机钼减摩剂减摩效果的评价具有良好的区分性。  相似文献   

12.
以舰用汽轮机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球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和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不同“四球法”标准试验方法和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定性分析和Pearson系数回归方法,研究舰用汽轮机油“四球法”摩擦学性能与“FZG法”和“SRV法”评定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四球法”评价舰用汽轮机油的抗磨性时,试验载荷和试验机转速是影响油品抗磨性表现的关键因素;定性分析和Pearson系数回归显示,按SH/T 0189—2017标准方法进行四球试验,当试验载荷为147 N、试验机转速为1 200 r/min时,测定试验油的摩擦学性能与ASTM D4172—94、ГОСТ 9490—75呈高度线性正相关,与SH/T 0847—2010(SRV试验)呈极强线性正相关。同时,采用GB/T 3142—2019试验方法(四球法)测定试验油的承载能力与FZG试验结果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方建华  陈波水  董凌 《润滑油》2007,22(1):26-30
对菜籽油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一类氮氧型改性菜籽油添加剂(NOR),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鉴定。分别通过四球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以菜籽油为基础油,以NOR为添加剂时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铝摩擦副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钢球磨斑表面的形貌,同时通过对铝合金磨痕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氮氧型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以氮氧型改性菜籽油为添加剂,以菜籽油为基础油时,钢-钢摩擦副和钢-铝摩擦副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菜籽油分子的载体作用、氮的高反应活性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在金属摩擦表面形成了含氮、氧及碳等元素的表面保护膜。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无灰型苯并三氮唑衍生物BDA和BOA,利用四球机评价了其在加氢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并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SRV考察了BDA在SL 5W-30成品油中的减摩性能。结果显示2,种添加剂都可以明显降低基础油的摩擦系数,BDA在成品油中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蓖麻油(CO)分子中引入硼,制备了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BCO),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表征。通过四球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以菜籽油为基础油、以BCO为添加剂时对钢-钢摩擦副和钢-镁摩擦副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钢球磨斑表面的形貌,同时通过对镁合金磨痕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BCO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BCO添加剂在菜籽油中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蓖麻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硼的缺电子性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与摩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6.
低ZDDP添加量对含Mo润滑油体系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ALA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SRV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低ZDDP添加量对含Mo润滑油体系抗磨性、减摩性以及极压性的影响,并采用SEM、XPS分析磨斑形貌和磨痕表面元素种类、价态以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含Mo润滑油体系中磨斑直径随ZDDP含量的降低变化不明显,而摩擦系数变化显著,PB值随ZDDP含量的降低明显下降。因此在低ZDDP含量润滑油体系中,主要是解决体系PB值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