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长江河口整治中于北支内堵坝(建闸活堵),对泄洪和附近河段的防汛产生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带来恶劣后果?这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北支的泄洪能力着手;根据长江河口最高潮位的成因,说明洪水对长江口潮水位的抬高,作用不显著;同时分析了北支堵坝对附近河段潮汐所造成的影响;供长江河口整治总体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计算水情和水闸调度运行方案的基础上,采用3种尺度的河网模型对黄浦江河口建闸的挡潮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调度参数(起关潮位和关闸历时)对挡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遭遇千年一遇风暴潮时通过合理调度黄浦江河口闸门可将进潮量减少约80%,闸内干流段高潮位降低1.7~2.4m,能有效提高上海市区的防汛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保障防汛抗旱及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国务院颁布了《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和水利工程调度权限,强化了流域洪水和水资源统一调度,为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沿海地区的河流及其入海口、海岸海防工程规划设计中,由于存在海潮对河流洪水的顶托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洪潮遭遇分析.计算了某流域河口处设计潮位和设计洪水,并按以洪水为主和以潮水为主分析了洪潮遭遇组合情况,用图示法表示了河口地区洪水和潮水遭遇的相关性,辅助确定河口洪(潮)水位.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规定:“有防汛任务的地方,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制定洪水调度方案。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海河流域的永定河、大清河、漳卫南运河和北三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和太湖流域的洪水调度方案,由有关流域机构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批准。  相似文献   

6.
吕小帅  沈小勤 《水力发电》2022,(7):13-15+21
椒(灵)江感潮河段的水情受上游洪水和河口潮水共同影响,水情情况复杂。为较合理提出感潮河段设计高水位,保障临海、台州的防洪安全,利用椒(灵)江洪水及潮位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从洪潮频率遭遇、洪潮错峰时间遭遇两方面,分析椒江洪潮遭遇规律。考虑设计高水位时,分析结果推荐,当椒(灵)江干流发生20年、50年一遇洪水时,遭遇海门站5年一遇高潮位;当发生20年、50年一遇潮位时,遭遇5年一遇洪水;发生10年一遇以下洪水时,遭遇同频率高潮位;且洪、潮遭遇时间推荐为海门站潮峰早于三江村洪峰至少15.4 h以上。分析成果可为流域防洪排涝、河道整治规划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Sa分潮调和常数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为1 a的长周期分潮Sa主要由气象因素的变化引起。基于长江河口段5个潮位站多年水位资料,分析了长江河口段潮汐的分潮组成、潮汐类型和变形、主要天文分潮和气象分潮Sa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各分潮时空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多为非正规半日潮,潮汐变形显著;由口门向内陆上溯,天文分潮振幅减小、迟角增大,而气象分潮Sa振幅增大、迟角趋小;Sa分潮振幅年际变化与大通站最大日距平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河口段的Sa分潮受径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大辽河感潮段及河口潮汐的潮位、传播规律、流速等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丹东潮位站位于鸭绿江下游,控制河段水流型态较为复杂,其潮位既受自上而下的天然径流控制,又受自下而上的潮汐顶托影响。文中依据历史实测系列资料,综合考虑上游不同来水、下游不同潮汐变化期等影响因素,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丹东站洪峰水位预报,潮水位预报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及时准确提前预报出丹东站不同洪水情况下的潮(洪)水位,为丹东地区防汛、抗灾、减灾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滨海城市(地区)的洪水位除少数只受潮汐单一影响外,一般同时受潮汐和上游河道来水二者的综合影响,该地区即通称的潮、淡交汇区。关于潮、淡交汇区设计洪水位的确定问题,就个人了解,以往曾习用以下方法:(1)以每年最高潮位作频率计算,根据一定的设计标准,求出相应的潮位作为设计洪水位。此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由于其中的天文潮位受月、日运行影响,有一定规律与周期性,也一并作为随机现象处理,不甚合理。(2)以河口历史最高潮位与河道历史最大洪水相遭遇,通过河道洪水演算的办法,求  相似文献   

11.
感潮河段水位与上游洪水和河口潮位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感潮河段水位过程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两岸易涝区涝水的外排进程,对感潮河段水位与上游洪水和河口潮位进行关联性分析,旨在为感潮河段两岸易涝区治涝合理选取设计潮位过程提供依据。本文构建的感潮河段水位与上游洪水、河口潮位的关联性分析模型,首先采用Copula函数分别构建感潮河段年最高水位与上游相应洪水和河口相应潮位的联合分布,再基于联合分布提出关联性分析模型。选取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的竹银站来分析其水位与上游马口站洪水和河口三灶站潮位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对任一重现期竹银站最高潮位,与马口站流量遭遇的概率显著低于与同一重现期的三灶站高潮位遭遇的概率,即竹银站出现高潮位时,受河口潮位影响的概率要大得多;(2)对一确定重现期竹银站最高潮位,与马口站流量组合的风险并不一定低于与同一重现期三灶站高潮位组合的风险,当重现期较大时,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根据东武仕水库流域面积小、河道坡降大、汇流时间短、洪水来势猛、不容易进行复杂化洪水预报调度的现实,在 1996年水库防汛中,东武仕水库管理处组织科技人员结合水库工程具体情况和水库流域内土壤及植被情况,在总结分析水库多年来水资料及防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出《东武仕水库抗洪能力图表》。在东武仕水库“ 96· 8”洪水调度中,利用该表并结合中短期天气预报,适时地对水库的抗洪能力进行了测算,为管理处对“ 96· 8”洪水进行科学调度、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二、图表的作用及…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阐述黄浦江历史演变、水文特性和历年风暴潮灾害的基础上,回顾了黄浦江河口建闸研究历程及相关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浦江河口建闸是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上海永久防洪(潮)问题的必然选择;挡潮闸的基本功能是挡风暴潮、适应通航,合理调度挡潮闸对洪、潮共同作用引起的流域超标准高水位具有较大控制作用;挡潮闸设防标准建议为100年使用期末可防御千年一遇潮位,且闸孔单孔总净宽超过300 m,对行洪、航运、河势影响较小且能控制闸室淤积。下一步研究重点为弯道建闸对河势、航运的影响,关闸时机和频次对挡潮效果、航运的影响,挡潮闸闸型对功能、关闸时长、河道淤积的适应性以及突破跨度对受力的影响等。鉴于河口建闸并不能完全解决中上游堤防的防洪能力提标,建议同步实施中上游堤防加高加固,并在两项工作完成前做好防汛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河口是强潮河口,流域来水过大、下游潮位过高,沿江即可能造成非常高水位.半个世纪以来,上游兴修水库,流域洪水已得到部分控制.河口地区大规模围涂,河道趋于稳定.同时,沿江对洪水、潮汐的响应特性有一定程度变化.上游水库拦蓄了一些小洪水,汛前河道容积因此减小;大规模围涂缩窄了河道,加强潮波反射,影响波及杭州湾湾口;河道过水断面减小,杭州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高潮位比80年代高近50cm,70年代开始,年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次数几乎每10年增加1倍.  相似文献   

15.
大凌河口没有长期的潮汐观测资料,本文通过与临近测站营口站比较分析,大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及大凌河口潮汐过程非常接近。在此基础上,文中分析计算了大凌河设计潮高,并分析了以洪水为主和以潮水为主的洪潮遭遇组合情况,从而确定大凌河河口地区洪水和潮水遭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防汛抗旱》2012,(1):25-25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但防洪、供水、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突出。为此,太湖局按照国家防办要求,组织流域两省一市开展了《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以下称《方案》)编制工作。《方案》综合考虑了防洪、水资源、水环境等问题,通过强化洪水与水量统一调度,统筹防洪与供水、流域与区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方案》体现了新形势下防汛抗旱调度理念的转变和升华,是“两个转变”的实践载体,是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重要依据,对保障流域“三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主要由流域水情遥测系统和流域防汛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构成。流域水情遥测系统则1个局中心、7个分中心、9个中继站和76个遥测站组成。流域防汛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主要是在流域内的7个分中心设置接收水情遥测数据的专用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和交换,将信息传输给有关防汛部门,为流域洪水调度和防洪抢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8.
瓯江口内外潮汐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瓯江口内外2005 年6—7 月多个潮位站15 d 的实测潮位资料分析,利用3 种方法研究了瓯江口 潮汐不对称现象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与机理. 研究认为,在理论上传统地采用M2 与M4 分潮的相对振幅判 断潮汐不对称的方法不完善,潮汐不对称不仅受到相对振幅的影响,而且受到其相对位相的影响,同时其他分 潮的相互作用也是导致河口、近岸潮汐不对称的重要因素. 瓯江口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潮汐不对称的产生主要 是由于M2 分潮及其倍潮M4 的相互作用. 潮汐不对称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在沿河道的纵向上,即潮汐在纵向上 由口外向上游不对称逐渐增强. 在横向上,口门外由于地形开阔,水深较大,潮汐不对称不明显且无明显变化趋 势. 在时间上,潮汐不对称在大-小潮期间具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大潮期最为明显,远大于小潮期. 因此可以认为 潮汐不对称在大-小潮期间的变化是低频分潮Msf 分潮所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水河流域洪水预报预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预警一体化技术研究。提出了红水河流域洪水预报、调度、预警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创新集成广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首次建立了红水河流域洪水预报调度预警一体化平台。形成了基于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的降雨和洪水预报技术、流域洪水模拟演进技术、流域淹没敏感点预报方案和淹没敏感点淹没指标的防汛洪水调度技术。  相似文献   

20.
潘云良 《治淮》1991,(12):26-27
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抗旱、洪水预报调度的基础工作。1982年10月,我局全体水情人员参加由淮委水情处主持的沂沭泗流域临沂、大官庄、运河镇、骆马湖等重要控制站的洪水校核预报,历时6个月,于1983年4月完成《沂沭泗流域洪水预报图表》。同年汛前又完成水情报汛站网布设,并委托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共128个测站,汛期向管理局拍报水情。1984年开始,水情工作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1985年前,洪水预报及调洪演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