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Ni(AcAc)_2~8-Al(C_2H_5)_3-P(OC_6H_5)_3为催化体系,将C_4馏分中的丁二烯进行了环化二聚。研究结果表明:含35%丁二烯的C_4馏分,丁二烯的转化率不<95%。产品收率:1,5-环辛二烯为80%~85%,4-乙烯基环己烯为8%,1,5,9-环十二碳三烯为0%~10%。催化体系的催化效率为5000g丁二烯/g Ni,当C_4馏分中丁二烯的含量提高到60%时,其催化效率为15000g丁二烯/g Ni。 (*Ni(AcAc)_2——乙酰丙酮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四氯化钛:一氯二乙基铝为原料制取β-型三氯化钛的工艺过程;介绍了乙烯在β-TiCl_3-Al(C_2H5_)_2Cl和β-TiCl_3-Al(C_2H_5)_2Cl-TiCl_4催化体系中进行超高分子量和常用分子量产品聚合的试验情况及其在 Al(C_2H_5)_2Cl—TiCl_4体系催化剂中的对照聚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化工》2017,(2):62-64
采用催化剂(NH_4)_(10)W_(12)O_(41)·6H_2O/γ-Al_2O_3催化脂肪醇脱水制C_(10)α-烯烃,考察了催化剂活性成分含量和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负载(NH_4)_(10)W_(12)O_(41)·6H_2O质量分数为14%,空速为0.3h~(-1),反应温度为220℃。在此条件下,脂肪醇脱水转化率达到最高值90%,C_(10)α-烯烃的收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体系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剂两相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其主要优点是产物与催化剂易分离,克服了均相催化体系的主要困难。实验比较了四种催化剂母体[Rh(C_8H_(12))cl]_2、[Rh(C_(10)H_(12))Cl]_2、Rh(acac)(CO)_2和RhCl_3·3H_2O与配体Ph_2P(m-C_6H_4SO_3Na)组成的水溶性铑膦络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观察了温度、膦配体浓度和H_2/CO分压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原位”红外分析法发现,不同的催化剂母体在氢甲酰化条件下可以生成相同的活性物种,并在水相中存在着相同的络合平衡。  相似文献   

5.
超稳Y沸石的制备条件改进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NH_4)_2SiF_6脱铝补硅制备超稳Y沸石的制备条件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改进了制备条件和产品的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脱铝通常比补硅速度快;用价廉易得的NH_3·H_2O或NH_3·H_2O-(NH_4)_2SO_4替代NH_4Ac缓冲剂同样可制得优质超稳Y产品;制备中加入硅溶胶可提高最终产品的水热稳定性。改进的超稳Y沸石的活性和动态活性均高于传统的USY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二苯基二氯化硅对共振磨制得的MgCl_2-C_6H_5COOC_2H_5-TiCl_4-(C_6H_5)_2SiCl_2丙烯高效催化剂聚合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_6H_5)_2SiCl_2参与了活性中心的生成,使活性中心的衰减级数由2级变成1级,因而有效地降低了初期聚合速率(可达36%),使整个聚合过程比较平稳,并不影响产品的等规度。  相似文献   

7.
用氧气氧化乙烯生成坏氧乙烷,是当前工业生产环氧乙烷的主要方法。在银催化剂的存在下,乙烯被氧气氧化的过程中发生如下的反应: 2C_2H_4+O_2—→2C_2H_4O+△H_1 (1) C_2H_4+3O_2—→2CO_2+2H_2O+△H_2 (2)  相似文献   

8.
铜系低碳醇催化剂中钾的添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Zn)_6·Al_2·(OH)_(16)·CO_3·4H_2O分解所得的催化剂,在合成甲醇中具有较高的活性。钾对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验,发现用浸渍法添加钾时,如干燥条件温和,钾在催化剂上分布不均,但在激烈的干燥条件下,钾的分布则趋于均一。所得的加钾催化剂,对高碳醇(本文中系指C_6以下的高于甲醇的醇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此外,还观察到反应器中的CO_2不利于高碳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季铵盐催化剂,并用于环氧环己烷水解制备反式-1,2-环己二醇,通过溶解度测定,确定了重结晶的较佳溶剂为1,2-二氯乙烷。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较佳水解条件为(以0.1 mol环氧环己烷计):催化剂用量2.4%,n(H_2O):n(C_6H_(10)O)=4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0 min,收率大于93%。在该条件下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解-沉积法,选择乙醇胺为沉淀剂,分别以添加La质量分数为0.1%、0.5%、1%、2%和4%制备了5种负载型La-Ni O/γ-Al_2O_3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BET、XRD、H_2-TPR和TG-DTG表征,评价了其CH_4/CO_2重整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La的质量分数为1%的催化剂效果最好,CH_4转化率≥95%,CO_2转化率≥97%,H_2收率≥75%。该催化剂还原温度为800℃,且存在结晶态Ni O和尖晶石Ni Al_(26)O_(40)两种镍物种,还原后获得的Ni晶粒尺寸最小,仅为7.71nm。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连续法实验技术测定以VOCl_3-Al_2Et_3Cl_3为催化剂,己烷为溶剂的乙烯-丙烯二元共聚的竞聚率,并运用线性的最小二乘法(简称YBR法)和迭代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简称TM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乙烯-丙烯二元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和竞聚率乘积: YBR法:r_(C_2H_4)=11.0±0.5,r_(C_3H_6)=0.017±0.001, r_(C_2H_4)r_(C_3H_6)=0.18+0.01; TM法:r_(C_2H_4)=11.0(95%可信度,9.4—12.9), r_(C_3H_6)=0.017(95%可信度,0.014—0.020), r_(C_2H_4)r_(C_3H_6)=0.19±0.05。  相似文献   

12.
国外动态     
<正> 由CO_2合成C_2-C_5脂肪烃的新工艺Appl。Catalysis,31[1],13(1987).日本东京大学开发成功由 CO_2合成 C_2—C_5脂肪烃的新工艺。新工艺的关键是杂化催化剂,它由 Cu-Zn 甲醇合成催化剂与高硅分子筛 DAY(SiO_2/Al_2O_3=11)化合而成。将此催化剂装入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为320℃、反应压力为21大气压、H_2/CO_2=2(摩尔比)的反应条件下,由CO_2和H_2可选择合成C_2—C_5脂肪烃。其选择性高达90%以上,产物组成分布主要  相似文献   

13.
在乙炔羰基化合成丙烯酸丁酯(BA)的一系列非卤素镍盐的筛选中,发现Ni(acac)_2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Ni(acac)_2中添加不同乙酰丙酮类盐,发现加入一定量Naacac·H_2O后反应活性明显提高。考察了催化剂配比,正丁醇用量,乙炔和CO初始分压,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最优的工艺条件为:n(Naacac·H_2O)∶n(Ni(acac)_2)=1∶3、反应温度230℃、初始压力4.7MPa,n(乙炔)∶n(正丁醇)∶n(CO)=1∶1.4∶2.1,反应时间1h。该反应条件下丙烯酸丁酯收率为64.4%,选择性为99.2%。此催化剂体系对设备腐蚀性较低,工业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压力连续微反色谱装置上,用无硫正已烷(n-C_6)、含硫0.05(m%)和0.5(m%)的n-C_6作原料,在用阳离子交换、脱铝和交换上0.5(m%)Pd的几种Pd-HZSM-5催化剂上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同时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催化剂的总酸、B酸和L酸.试验结果表明,不含Pd的HZSM-5在无硫n-C_6的反应中具有最高的活性和裂化选择性,但在含硫的n-C_6的反应中具有最低的活性和裂化选择性:几种Pd-HZSM-5催化剂中,总酸和B酸较强的PZ-3和PZ-4具有较高的硫稳定性,同时用电子转移理论讨论了酸性和硫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工业加氢裂化催化剂R-100活性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异构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对C_7-C_8、C_8-C_(10)和C_7-C_(10)α-烯烃在庚烷溶液中,以TiCl_3-Al(C_2H_5)_2Cl为催化剂的共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气相色谱法测出了共聚单体的配料比和反应中各组份单体的消耗量,根据Fineman-Ross公式:R-R/ρ=(R~2/ρ)γ_1—γ_2,算出了各组份单体的竞聚率。1-辛烯(M_1)-1-庚烯(M_2):γ_1=0.85,γ_2=1.0;1-癸烯(M_1)-1-辛烯(M_2):γ_1=0.72,γ_2=1.0;1-癸烯(M_1)-1-庚烯(M_2):γ_1=0.94,γ_2=1.3。获得的竞聚率用三元共聚方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γ-Al2O3、SiO2、无定型硅铝粉(SiO2-Al2O3)、Y型分子筛(HY)和加入硅和硼的磷铝分子筛(SiBAPO-5)为载体,用浸渍方法制备出不同载体的负载型氮化镍钨催化剂,利用BET、NH3-TPD、XRD等方法对载体和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原位TG-DTA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氮化合成过程。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氮化镍钨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活性金属组分在载体γ-Al2O3和HY上有较好的分散性,不同载体影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以HY为载体的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连续升温X-射线衍射法为手段,研究水合氧化铝和Ni(NO_3)_2·6H_2O生成镍铝尖晶石的固相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开始生成NiO·Al_2O_3物相的温度是350—450℃。水合氧化铝结构不同,则生成温度有差异。高温灼烧实验证实了连续升温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使用催化剂MgCl_2/C_4H_4(COOC_4H_9)_2/TiCl_4和混合烷基金属助催化剂MgBu_2/AlEt_2Cl在30—80℃,系统压力为1.04×10~5Pa(绝对)的条件下进行了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讨论了[Al]/[Ti]和[Mg]/[Al]对催化活性、聚合物的等规度以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烷基金属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速度的影响仍可用Langmuir-Hinsbelwood机制来描绘。研究了温度与隹化活性和等规度的关系,表明超过50℃活性降低,接近50℃时等规度出现最大值。随着聚合温度的增加聚丙烯的分子量变小,尤其当温度高于60℃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2016,45(8):925
通过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实现了无定形硅铝复合氧化物(ASA)对Y型分子筛的均匀包覆,制备了复合材料Y/ASA,并以Y/ASA为载体制备了Ni W/USY/ASA催化剂;采用XRD、N_2吸附-脱附、SEM、TEM、NH_3-TPD、FTIR及吡啶吸附FTIR等方法对复合材料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癸烷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Y/ASA表面光滑,ASA在Y型分子筛表面分布均匀,具有规则且均匀分布的介孔孔道结构,Y型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保留率较高。加氢裂化反应结果表明,与未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得的Ni W/USY/ASA_(non)催化剂相比,Ni W/USY/ASA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两者的正癸烷转化率分别为95.03%和98.78%,中间产物C_(5~9)收率分别为71.84%和67.41%。  相似文献   

20.
用气体扩散法测定炼厂气的相对密度误差大,操作麻烦,而用色谱仪测得的气体组分体积分数来直接计算相对密度,不但简化了分析手续,而且结果准确可靠.简介如下: 1 计算公式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30A+44B+28C+2D+16E+30F+28G+44H+42I+58J+56K+72L+34N)/100……(1) 气体密度: ρ_气=(PM)/(RT)=(1×M)/(82.053×273.15)=4.462×10~(-5)M(g/cm~3)=4.462×10~(-2)M(kg/m~3) 对空气的相对密度: d=(ρ_气)/(ρ_空)=(4.462×10~(-2)M)/1.293=3.451×10~(-2)M 式(1)中英文字母表示气体中组分:空气、CO_2、CO、H_2、CH_4、C_2H_6、C_2H_4、C_3H_6、C_3H_6、C_4H_(16)、C_4H_8、C_5H_(12)、H_2S的体积分数,字母前数字表示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