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一种带安装孔的单端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由封孔塞、温度传感基体、光纤光栅、塑料封装体、安装孔、尾纤和光纤绝缘保护管构成。可利用一根扎带穿过安装孔,将传感器牢靠固定在待测物体上,并使传感器安装面紧贴在待测物体上。这样,待测物体的温度变化,通过温度传感基体传导给光纤光栅,通过探测光纤光栅的中心反射波长的移动量,即可  相似文献   

2.
彭健  周宇  杨郭 《广州化工》2010,38(5):17-19
石英光纤表面金属化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化学镀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石英光纤表面金属化的研究概况,对用化学镀以及电镀的方法对光纤表面进行金属化的光纤表面预处理过程、化学镀镀液组成、电镀的镀液组成及镀覆条件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大豆蛋白复合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大豆蛋白-PF、大豆蛋白-UF胶黏剂和大豆蛋白-丙烯酸酯复合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及大豆蛋白复合胶黏剂制备中大豆蛋白表面的改性,着重对目前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和偶氮类化合物两种修饰方法进行了介绍。还介绍了大豆蛋白复合胶黏剂在人造板、造纸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智  游敏  孔凡荣 《化学与粘合》2006,28(5):299-301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制劈裂接头上胶层中部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分布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分析。分别考察了由弹性模量相差较大的丙烯酸酯胶和环氧树脂胶黏剂时制备的单一胶或处于不同部位的两种胶黏剂所得到的混合胶层与45钢形成的劈裂接头中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于由单一胶形成的劈裂接头来说,采用弹性模量较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所形成的接头中的正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而混合胶所形成的劈裂接头的应力集中程度通常高于单一胶。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性胶黏剂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降低水性胶黏剂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动态表面张力的.讨论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动态和静态表面张力;泡沫问题和它们对高速上胶工艺的影响;表面张力的测定技术;其他消除胶层表面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环氧树脂涂层厚度对渗入铁心深度、铁心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薄环氧涂层工艺技术。开发了低应力柔性胶黏剂涂覆工艺技术,有利于减小涂层固化收缩应力,改善铁心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2017,(8)
<正>什么是胶黏剂1.胶黏剂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可以把一切有粘附性的物质划入胶黏剂的范畴。凡能把同种的或不同种的固体材料表面连接在一起的媒介统称胶黏剂,又称粘合剂。通过胶黏剂粘接力使固体表面连接的方法叫粘结或胶接,被粘合的固体材料称被粘物。2.胶黏剂的分类胶黏剂的品种较多,组成不一,有简单、又复杂,但粘料是胶黏剂的主要组分,再配合一种或多种的其他组分。  相似文献   

8.
《河南化工》2013,(17):61-61
住友3M于近日开始销售工业用水性胶黏剂新产品"3M速干性水性黏合剂FT1000NF"。新产品具有与有机溶剂胶黏剂一样的快黏性。把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垫子、隔热材料、内装材料、木材等相互黏合起来,或是固定到树脂等材料上时,单面涂覆该胶就能迅速获得黏合力,而且,由于是水性胶黏剂,因此不会产生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工厂的黏合工序  相似文献   

9.
为监测高温压力管道表面应变的快速变化,在制作耐300℃高温光纤光栅基础上,设计了1种适于高温环境下压力管道表面应变检测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片,该光纤光栅应变片选用3只聚酰亚胺涂覆层光纤布拉格光栅和高温恒弹合金基底,经高温粘接工艺进行封装,适用于压力管道二维表面高温应变检测。采用等强度悬臂梁方法,对封装好的高温光纤光栅应变片进行了高温性能和应变性能实验测试,验证了高温光纤光栅应变片的工作性能,给出了高温管道光纤光栅应变片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胶接件的表面处理以及胶黏剂的配制、涂胶、晾置、黏合和固化等因素对粘接强度的影响。表面处理介绍了常用方法,重点描述表面粗糙度与粘接强度的关系。胶黏剂的配制介绍了温度平衡、组分调整与预混、混合调配和配制顺序。涂胶介绍了涂胶方法和注意事项。晾置介绍了不同种类胶黏剂的晾置时间。黏合介绍了粘合方法和时机。固化介绍了固化方式、方法和固化条件三要素,重点描述固化温度、时间和压力与粘接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毕胜山  史琳 《化工学报》2008,59(Z2):104-108
对纳米制冷剂TiO2/HFC134a在水平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01、0.025和0.05 g&#8226;L-1,并与纯质HFC134a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TiO2/HFC134a工质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得到一定的强化,强化程度与颗粒浓度有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纳米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解与酶解处理秸秆并对菌株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以软X射线诱变选育乙酸及乳酸代谢阻断突变株,并围绕HMP与EMP流量比调控H还原力以及围绕木酮糖激酶实施五、六碳糖共代谢调控。结果表明200 g秸秆水解得57 g葡萄糖和11 g木糖,出发株代谢流量显示丁二酸、乳酸及乙酸流量分别为2.547、0.726、0.611 mmol&#8226;g-1&#8226;h-1。乳酸脱氢酶突变株HF-1代谢分析显示,其乳酸流量降至0.0296 mmol&#8226;g-1&#8226;h-1,氟乙酸抗性突变株HF-2的代谢分析显示,其乙酸流量降至0.100 mmol&#8226;g-1&#8226;h-1,丁二酸流量有所下降。H还原力代谢平衡调控显示,少量柠檬酸盐的添加使HMP与EMP流量比从1.389∶0.389增至1.684∶0.330时,间接促进丁二酸代谢流量从3.005 mmol&#8226;g-1&#8226;h-1增至3.468 mmol&#8226;g-1&#8226;h-1。酶活调控显示,碳酸镁取代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促使木酮糖激酶酶活从76 U&#8226;mg-1增至560 U&#8226;mg-1,进而使木糖代谢流量从0.0444 mmol&#8226;g-1&#8226;h-1增至0.453 mmol&#8226;g-1&#8226;h-1,最终五、六碳糖共代谢产丁二酸达68.7 g&#8226;L-1。  相似文献   

13.
吉芳英  徐璇  范子红 《化工学报》2009,60(7):1680-1686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纳米CuO/TiO2光催化剂进行疏水改性,并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研究了疏水性CuO/TiO2对硝基苯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DS-CuO/TiO2催化剂具备完整的锐钛矿和CuO晶体衍射峰;SDS负载量变化对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吸收性能没有影响;催化剂表面的疏水位主要是长链烷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分别是:SDS负载量2.3 g&#8226;(2.5 g TiO2-1,初始浓度400~500 mg&#8226;L-1,催化剂用量0.2 g&#8226;L-1,pH 9,H2O2添加量6 ml&#8226;L-1。最佳条件下硝基苯2 h降解率为80%,4 h降解率为93%。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稳定的Span80-Tween80/异辛烷/AM-H2O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下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乙酸钠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TEM、AFM、DSC、激光纳米粒度仪等手段测定了聚合前后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度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HLB为5.4时,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较小,正丁醇浓度为25 g&#8226;L-1时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形成的微乳液较为稳定,而且增溶的水相也比较多.当氯化钠浓度为50 g&#8226;L-1或醋酸钠浓度为25 g&#8226;L-1时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对该体系聚合,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4×106、固含量为32%的聚合物乳液.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球形、单分散的准纳米材料,粒径(D)在140 nm左右.反相微乳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比表面积为21.684 m2&#8226;g-1,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3℃.  相似文献   

15.
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气液传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空气-水、液体石蜡-细颗粒黄沙、石英砂、催化剂构成三相体系,常压下在表观气速0.10×10-2~1.5×10-2cm&#8226;s-1 、固体浓度为0~0.34 g&#8226;ml-1溶剂、搅拌转速450~1500 r&#8226;min-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溶氧仪研究了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特性,考察了操作参数和液体性质、颗粒粒径及密度等物性因素对液相容积传质系数kLa的影响,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进行参数估值,得到kLa与上述因素的量纲1关联式,统计检验表明,所得量纲1关联式与实验值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后续搅拌反应釜中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过程分析与模拟提供传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模板法制备有序中孔炭材料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娜  王先友  李双双  杨顺毅  伍文 《化工学报》2008,59(12):3150-3157
以SBA-15为模板,蔗糖为炭源,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合成了不同比表面积的中孔炭材料。利用红外光谱(IR), 小角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TEM),N2吸脱附及循环伏安测试等技术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对中孔炭材料形貌、比表面积、孔体积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炭化温度为700℃,TEM观测表明,700℃炭化所制备的样品孔结构呈二维六角有序分布,N2吸脱附测试表明,该样品的孔体积为1.88 cm3&#8226;g-1,比表面积为1394 m2&#8226;g-1,具有典型的中孔结构和集中的中孔分布,它的最可几孔径为3.4 nm;采用循环伏安测试电极及电容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该样品单电极在6 mol&#8226;L-1的KOH电解液中,扫描速度为1 mV&#8226;s-1时,比电容可达212 F&#8226;g-1,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
海因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的酶催化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行筛选的兼有海因酶和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活性的Burkholderia cepecia 1003菌种,利用海因酶法大规模制备D-苯丙氨酸,对其中涉及的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苄基海因的消旋速率常数为3.975×10-3min-1;海因酶的米氏常数为16.7894 mmol&#8226;L-1,最大反应速率为0.6127 mmol&#8226;L-1&#8226;min-1;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的米氏常数为0.82688 mmol&#8226;L-1,最大反应速率为4.828×10-4 mmol&#8226;L-1&#8226;min-1.对DL-5-苄基海因的溶解、L-苄基海因的消旋、D-海因的水解开环及其中间产物(N-氨甲酰苯丙氨酸)的水解脱酰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参数显著性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这一级联酶转化反应,D-海因酶的水解反应是快速反应,而N-氨甲酰氨基酸脱氨甲酰的反应速率极小,是该过程的控制步骤.提高氨甲酰水解酶的活力将有助于提高总体的转化速率,而L-海因的消旋速率则是影响外消旋苄基海因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H2O2沉淀铝酸钠溶液法制备大孔容纳米γ-Al2O3纤维粒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化工学报》2004,55(12):1976-1981
采用H2O2沉淀铝酸钠溶液和乙醇分散并洗涤沉淀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制备出了大孔容纳米γ-Al2O3纤维.运用XRD、FT-IR、TG-DSC、TEM、BET和压汞法对比研究了水洗和乙醇分散并洗涤两种沉淀处理方式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织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洗涤产物γ-Al2O3纤维的直径约为10 nm,长度约在100 nm以上,孔容和比表面分别为2.23 ml&#8226;g-1和222.0 m2&#8226;g-1,而水洗γ-Al2O3的二次粒子无固定形状,孔容和比表面仅为0.37 ml&#8226;g-1和162.3 m2&#8226;g-1.乙醇洗涤时形成的CH3CH2O—基不仅使γ-Al2O3前驱物拟薄水铝石晶粒定向生长成纤维,还阻止了相邻颗粒表面之间因Al—O—Al键形成而产生的硬团聚.  相似文献   

19.
谢涛  方慧英  诸葛健 《化工学报》2005,56(12):2404-2409
甘油是一种重要的轻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牙膏、烟草、香精、水性油墨、印染纺织、涂料、合成树脂、皮革、造纸、制药、食品和国防等各个领域的1700多种产品.在我国,由于受合成洗涤剂的冲击,肥皂行业日渐萎缩,甘油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利用耐高渗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产业化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0.
快速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行为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对φ100mm×16m、FCC固体颗粒的快速流化床提升管内环-核流动区局部颗粒含量脉动行为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用Kolmogorov熵表征了其气固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olmogorov熵沿提升管环-核流动区径向有3个显著变化区域,以此为依据将提升管环-核流动区的气固流动行为沿径向分成3个流域:单颗粒随机运动控制的核心流域;单颗粒混沌控制的过渡流域;边壁控制的环形流域.同时,从颗粒对垂直气固流动系统中气固湍动程度影响的角度,解释了Kolmogorov熵的径向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动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