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钢中存在的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砷、锑、铋、硒、碲、锡等)都会对钢的性质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砷(类似于磷)会降低钢的延展性,砷含量过高,钢的脆性就增大。铋也有这种性质,如果钢中的铋含量超过0.0002%,在冷加工时就可能断裂。锑也会降低钢的延展性,不过在低合金钢中加入一定锑,便能提高钢对酸环境的抗腐蚀能力。硒(类似于硫)加入无合金易切削钢及合金钢中可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利用碲能有效稳定碳化  相似文献   

2.
通常所说的Al-si共晶合金的变质效果是合金在冷却速度和变质元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采用自制的冷速可控装置及扫瞄电镜、电子探针、差热分析等手段,较系统地研究了冷却速度对钠、锶、锑变质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钠、锶、锑均阻止初晶硅的非自发形核析出,促使α(Al)树枝晶产生。钠、锶使共晶硅由片状变为扭曲的密集分枝的纤维状,锑使散乱分布的片状共晶硅变为层片状,并使硅片变薄产生分枝,但锑的作用在高冷速下才明显,锑不能使片状共晶硅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究其原因是各变质元素的变质阈值不同,钠的变质阈值最低,锶其次而锑为无穷大。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Al-Si系铸造合金在工业中使用日益广泛,对于合金的变质方法、变质机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研究表明,除了钠以外,锶、锑、碲、钡等也具有有效的变质作用,其中锶、锑变质正在进入工业实用阶段。近几年,我们分别对钠、锶、锑的变质作  相似文献   

4.
本又讨论了磷、锡、锑和砷杂质元素加入量达0.04%的SCr435钢在回火加热后的冷却速度对回火脆性的影响。其脆化程度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而增加。比较了每单位重量(%)杂质元素对脆化程度的影响,磷的影响最显著。用经验公式计算了钢中含有不同数量杂质元素时的脆化程度。可以求得为将脆化程度控制在一定值以下,对含有任意杂质元素的铬钢所必需的回火后的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5.
硝基甲烷-铅合金组合式平面波透镜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柯  周显明  刘晓海  习锋 《含能材料》2005,13(2):121-123
设计了硝基甲烷作为主发炸药,铅锡锑合金作为整形器的简易平面波透镜。通过调节起爆点高度,调整平面波透镜输出波形。实验表明,硝基甲烷-铅锡锑合金组合式平面波透镜的输出波形差在φ50mm范围内小于20ns,并具有较好的轴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不含铅、钡、锑、氯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物质的新型小口径枪弹环保底火日前在重庆通过部级设计方案评审。 目前我国小口径枪弹底火主要有雷汞、无雷汞和无锈蚀三种。以上三种底火击发药都不同程度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铅、钡、锑、氯等物质。特别在坑道、掩体和室内射击时,底火撞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原析锈蚀击发药毒性成分的基础上,淘汰了有毒起爆药斯蒂芬酸铅、氧化剂硝酸钡、还原剂三硫化二锑.根据综合性能的对比,优选了有机起爆药、还原剂和低毒氧化剂.经过敏化剂、摩擦剂的合理配制,设计并优化了无铅无钡击发药配方.工厂应用试验表明:设计的配方与原无锈蚀击发药相比,机械感度和点火能力相当,但排放物中不含铅、钡或锑等重金属和硫等有毒物,对环境无危害,可用于手枪弹等小口径武器弹药中底火.  相似文献   

8.
由于长期贮存期间低温反应造成炸药的老化,引起其实用性能发生变化或意外爆炸。本文主要讨论炸药典型的老化机理,选择的低温反应试样是一种含有铅丹/硅铁/三硫化二锑的延期药;置于酸性混合液中的硝化纤维素和一种由硝酸铵、铝和GAP粘合剂组成的复合固体发射药。作为一种试验方法,加速老化的试验是在稍高于室温的温度下进行的。其结果如下:由于老化而使铅丹/硅铁/三硫化二锑延期药的燃烧速度降低,这与铅丹和三硫化二锑的低温反应有关。换句话说,由于水溶性中间体的形成,而使含有硝酸铵、铝和GAP粘合剂的复合固体发射药在老化之后燃烧速度增加。经过冗长的诱导期之后,酸性混合液中的硝化纤维素自动催化降解,这是由于活性中间体形成所引起的。根据老化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和机理,预测炸药在常温时的老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金属基体材料上镀上铅和铅合金的镀层,供在液氢中运转的高速滚珠轴承保持架使用。内径为40毫米的轴承在30000转/分、推力负荷为1780牛顿(400磅)的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通过轴承的液氢流量大约为0.0076米~3/分(2加仑/分)。用离子镀把铅、铅锑合金和铅铟合金的镀层镀到金属基体材料上。还采用了电镀的铅锡铜合金镀层。四种金属基体材料用的是铝青铜合金、硬铝青铜合金、铅青铜合金以及AISI(美国钢铁学会)的440C不锈钢。有五套轴承超过了运转10小时的指标。其中有四套轴承是采用铅锡铜合金电镀的保持架。采用50微米(0.002英寸)厚的镀层运转时间达到了22.5小时。试验了七套用离子镀把纯铅镀层镀到保持架上的轴承,镀层的厚度从10.2到40.6微米(0.0004到0.0016英寸)。这七套轴承只有一套镀层厚度为36微米(0.0014英寸)的轴承超过了10小时的运转时间。在铅中添加1%和3%的锑可改善镀层的耐磨性,即使是3%的合金对轴承外环也要磨蚀。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正> 本文根据应力释放脆裂和断裂,研究了22NiMoCr37压力容器钢的焊缝模拟试样和焊件的粗晶粒结构。焊缝模拟试样在应力释放温度下产生的低蠕变断裂延伸率与细小的针状Mo_2C析出物有关。原始奥氏体晶界分布有球状Fe_3C析出物,并有硫、氮、锡、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合金化-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MA-FAPAS)技术,快速合成Sc,Sb掺杂的Mg2Si基热电材料,并对其进行电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摩尔分数为0.47%Sb的Mg2Si试样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均优于未掺杂试样,其平均电功率因子约为后者的2.2~2.3倍;电导率比采用熔融-热压法制备的同类试样有所提高;在低温阶段,掺杂摩尔分数为0.43%Sc的Mg2Si试样Seebeck系数约为307 K,达未掺杂试样的2.03倍;电功率因子在温度低于550 K时高于未掺杂试样,最大值与Sb掺杂试样相当。  相似文献   

12.
Sb对Mg-6Al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腐蚀试验和组织分析,结合腐蚀速率计算和腐蚀形貌观察,研究Sb对Mg-6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Sb后,Mg-6Al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细化,腐蚀速率降低,腐蚀形貌改善,耐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选用钢结硬质合金为基体材料,在其表面进行化学镀钴磷合金,再进行热处理。在自制的热疲劳度试验机上进行热循环实验,研究所获的钴磷合金镀层及在热疲劳过程中组织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该合金表面所获得的钴磷合金镀层平整光滑,与基体材料结合良好;镀层在热处理过程发生α-Co→β-Co的同素异构转变;随着热循环温度的提高以及热循环次数的增加,镀层表面氧化腐蚀加剧,部分镀层剥落;镀后的热处理影响镀层表面的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磁污染的日益加重,吸波材料作为一种抵御电磁辐射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而具有特定参数的吸波剂是吸波材料的关键所在,新型吸波剂的研究开发至关重要。考察硫化锑的电磁参数,并分析其吸波机理。对硫化锑填充环氧树脂基吸波平板的吸波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硫化锑具有一定的吸波效果;通过对硫化锑吸波性能的模拟计算,在相同厚度不同硫化锑填充量或者相同硫化锑填充量不同厚度的情况下,随着硫化锑填充量的增加或者厚度的增加,吸收峰值逐渐向低频飘移。  相似文献   

15.
在30CrMnSlA钢中加入了不同量的砷(As)和锑(Sb),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俄歇能谱研究了这些元素对低温回火脆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钢的低温回火脆性是马氏体条间碳化物析出而产生准解理断裂所致,杂质元素的存在则会增加脆性的程度,且Sb的作用明显强于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冲击片雷管爆炸箔的制备与电爆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娜  唐洪佩  黄寅生  何义 《含能材料》2014,22(4):514-520
为了提高爆炸箔起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和皮秒激光微加工系统,制备了Cu、C u/Au、C u/Al/Ni三种爆炸箔,并利用自制起爆回路对其电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000,2500 V时,C u爆炸箔在电爆过程中能量利用率较高;在此电压下对三种爆炸箔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得到在相同的充电电压下Cu/Al/Ni、Cu/Au、C u爆炸箔的爆发电流C u/Al/NiC u/AuC u,且充电电压为2500 V时C u/Al/Ni爆发电流比C u增长了36%,2000 V下比C u增长了15%;在充电电压2500 V时利用高速摄影法对三种爆炸箔电爆时产生的等离子体羽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羽的尺寸Cu/Al/NiCu/AuCu。在相同的起爆条件下Cu/Al/Ni爆炸箔更利于爆炸箔起爆系统低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关江勇  韩卫清  王连军 《兵工学报》2013,34(11):1448-1453
为了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以Ti/Sn Sb电极为基础,采用刷涂热解法制备出掺杂Fe、Mn、Ni、Ru和Co等元素的钛基涂层电极。Sn、Sb和X(X代表掺杂元素)按照原子质量比为100∶10∶5的比例配制涂液,在475℃高温下煅烧。用SEM、XRD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性电极的表面形貌、析氧电位值和使用寿命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阳极表面活性涂层易产生“龟裂”现象,影响电极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与掺杂其他元素的改性电极相比,Ti/Sn Sb Mn电极的使用寿命最长,更难析出氧气,污染物更容易被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钛中痕量元素铁、铜,采用悬浮进样,样品不用消化,简化操作步骤,避免样品的沾污和损失。10 g/LN(iNO3)2作基体改进剂,提高铁的灰化温度,检测信号得到扩大。回收率Fe为103%,Cu为98%,相对标准偏差Fe为4.46%,Cu为3.24%。Fe的线性范围为2~80μg/L,Cu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L。Fe的特征质量浓度为0.47μg/L,Cu为0.63μg/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HMX/Cu复合粒子,利用SEM和XRD研究其大小、形貌和物相组成,并通过DSC对其热分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HMX/Cu复合粒子表面负载Cu的粒径约为80 nm,包覆比较均匀;负载的纳米Cu对HMX的固相分解有明显催化作用,前期分解热量百分比值从2.37%增加到97.29%,热分解峰向低温方向移动35.53 ℃,并且热分解放缓;当升温速率为15 ℃/min时 HMX/Cu的热分解变得非常剧烈;与HMX相比,HMX/Cu的表观活化能降低了33.16 kJ/mol;适量O2存在有利于纳米HMX/Cu的热分解。对纳米Cu的催化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催化剂的“空间分布效应”。  相似文献   

20.
等离子体点火中止后回收发射药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中止燃烧装置,对单基药、双基药、太根药及硝胺药等不同种类发射药进行常规方式和等离子体点火的比较研究。燃烧中止后,回收得到残存发射药。对这些回收发射药表面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以检测发射药表面由于等离子体带来的金属含量。15/19单基药和硝胺药表面的Cu沉积很少;沉积在太根药样品表面的Cu元素,经估算后其含量约为Pb元素的20%左右;而等离子体点火双芳-3的XRF谱图中,Cu元素所处的峰的强度明显增强,经估算后其含量约为Pb元素的50%左右。Cu元素在不同配方发射药表面沉积的相对含量与金属蒸汽罩模型的观点存在不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点火方式相比,等离子体点火燃烧中止后回收得到的发射药表面有金属Cu离子或原子沉积。Cu在发射药表面沉积的相对含量与等离子体发射药能量转移方式、发射药的配方及燃烧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