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提高工作流过程定义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用的工作流过程定义方法。文中讨论了构建和描述可复用资产——领域业务本体和工作流模板的方法,给出了基于领域业务本体检索工作流模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复用的过程定义工具PDTBR,并在实际使用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构件的地理工作流框架:一个方法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瑜  高勇  王映辉  邬伦  王立福 《软件学报》2005,16(8):1395-1406
软件框架为特定领域的软件复用带来了便利.众所周知,软件框架开发的难度要大于开发一个普通可复用构件.采用支持黑盒复用的基于构件的软件框架概念,探讨了地理工作流框架的开发过程.一个地理工作流应用是地理信息领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它可以通过复用地理工作流框架实现.从方法学的角度看,为了开发地理工作流框架,需要进行以下活动:领域分析、领域设计、框架设计和实现.其输出分别是识别了领域变化性的领域模型、领域特定的软件体系结构(DSSA)、软件框架产品.在地理工作流的上下文中,首先对领域变化性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包括空间数据类型、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操作、过程和空间数据表现5个方面的变化性,它们可以组织成树状视图.然后,为了处理上述变化性,设计了DSSA和框架的软件体系结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模板,而框架体系结构采用HMB风格.最后,对地理工作流框架构件的开发以及框架复用进行了简单描述.与其他地理工作流系统相比,其优势在于由于框架扩展能力带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胡俊  孙瑞志  向勇 《计算机科学》2010,37(11):141-144
业务流程的复用即利用已有的业务流程或者业务知识等建立新的流程模型,是工作流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业务流程的复用能够降低流程定义的复杂度,提高流程定义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流程复用,提出了相似流程的判定依据和一种面向复用的流程相似判定方法,详细阐述了面向复用的流程相似判定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利用该方法能够判定流程是否相似并根据相似的流程自动归纳生成工作流模板,实现流程定义的复用。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软件Agent的虚拟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基于活动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建立了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包括活动、意向、技能、自身能力、伙伴等模型的实现工作流运行的agent模型,构建了可嵌套的agent联邦结构,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并定义了基于工作流的共享领域本体论,支持agent间的语义互操作。  相似文献   

5.
领域分析是领域工程开展的第一步,是提取和开发可复用软件资产的重要环节.将介绍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方法(FODA),通过分析航天器控制软件开发的特点,将其引入到该领域可复用资产的标识和提取活动中.同时定义了一种二维图模型及其分析过程,用以改进原有领域分析中确定领域边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支持工作流动态变化的过程元模型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支持动态可变并具备灵活性是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对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已有的相关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对工作流中发生变化的某个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支持动态特性的工作流过程元模型,可以为动态过程模型的设计提供指导.从时间和工作流组成的过程级别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动态特性的表现,扩展了工作流管理联盟的工作流元模型.扩展后的过程元模型在工作流的建立阶段力求将动态特性进行描述和定义,在工作流执行阶段可以根据已定义的动态属性,处理过程的变化情况.基于该元模型,工作流管理系统既具有灵活性,又有利于变化控制操作.  相似文献   

7.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已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的最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以LotusDomino/Notes平台设计的一套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分析了工作流管理中工作流定义功能,以及工作流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已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的最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以Lotus Domino/Notes平台设计的一套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分析了工作流管理中工作流定义功能,以及工作流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工作流系统的构件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作流技术可以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为软件系统提供了很好的灵活性;软件构件技术通过封装一定的功能实现复用,被视为实现软件复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介绍,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业务相结合的“工作流业务构件”的概念,以及用工作流业务构件来开发工作流系统的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整体思路、特点、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分析并设计了一个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扩展Petri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流模型——基于着色工作流网的工作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设计。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实现了一个可视化的工作流建模工具,设计人员通过该工具建立业务过程,并根据模型的定义保存业务过程定义。  相似文献   

11.
In contrast to current practices where software reuse is applied recursively and reusable assets are tailored trough parameterization or specialization, existing reuse economic models assume that (i) the cost of reusing a software asset depends on its size and (ii) reusable assets are developed from scratch.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it provides modeling elements and an economic model that is better aligned with current practices.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odel is illustrated in an example. The example also shows how the model can support practitioners in deciding whether it is economically feasible to apply software reuse recursively.  相似文献   

12.
Towards a formal framework for software reu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the use of formal methods in software reuse will help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this discipline as well a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products and processes. We hav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activities that take place in software reuse as candidates for a formal modeling: representing reusable assets, representing reuse queries, defining matching criteria, defining a storage structure, deriving measures of distance and deriving a calculus of program modific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set theory and relation theory allows us to capture these activities in a unified, coherent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3.
Reuse of software assets i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has held promise but faced challenges. In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organizational- and project-level factors while neglecting grass-root level adoption of reusable assets. Our research investigat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software developers’ intention to reuse software assets and integrated them in TAM. Towards that end, 13 project managers were interviewed and 207 software developers were surveyed in India.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chnological-level (infrastructure), and individual-level factors (reuse-related experience and self-efficacy) were major determinant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Internet上出现了大量可以被利用的软件资源,如Web Services, JAR包等。但是,这些软件资源常常缺乏必要的描述信息和使用说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JAR包使用信息收集方法,以帮助用户检索并整理Internet上已经存在的JAR包描述信息和用户使用评论,辅助软件复用的成功进行。基于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北京大学软件资源库JAR包使用信息收集子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经为6000余个JAR包资源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描述和评论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一种面向复用的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泉  戎玫  陆明 《计算机科学》2006,33(10):252-255
以复用思想指导软件开发是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当前主要面向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没有考虑到我国软件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的现状,缺乏针对性,使得复用在我国软件开发中应用不够广泛。在基于构件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复用的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框架。该过程框架适于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采用了以体系结构为指导的增量开发模式,涵盖了可复用资产的生产过程和利用可复用资产的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述软件重用的概念和方法基础上,着重讨论了51系列单片机软件的重用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单片机软件重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项目为中心的面向对象复用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的软件复用技术通常是围绕着库来组织利用标准的和通用的可复用资源.例如,面向对象编程环境中的类库和通用构件库.然而,这种以库为中心的复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可复用资源的项目相关信息,而项目相关信息记录了可复用资源的应用语境(Application Context).应用语境有利于可复用资源的理解和使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围绕着一个项目的文档来组织和利用可复用资源的复用途径,即以项目为中心的文档复用,用以支持在相同应用领域中一族软件的开发.探讨了当前的面向对象方法在支持文档复用方面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一种  相似文献   

18.
Reusing software through software product line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useful. To improve reuse efficiency, retrieving proper systems or subsystems from software product lines for reus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chnique to retrieve reusable software systems/subsystems from software product lines.  相似文献   

19.
支持软件重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一种支持软件重用的程序语言并给出了重用描述语言翻译器的工作原理。该语言是在宿主语言C++中加入“重用描述”成分和“装配语句”而形成的。该文件以软件重用库为依托,重用描述用于表达用户在程序中对部件的要求,重用描述语言翻译器则分析这些需求,自动在库中查找提出部件来适应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