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开展中试研究,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龄(SRT)和回流比等运行参数对复合倒置A~2/O工艺处理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复合倒置A~2/O工艺所需泥龄较短,当SRT为12 d时,既可保证良好的硝化水平,又可提高除磷效果;当回流比为200%时,可获得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UCT工艺的复合式MBR(HMBR)系统进行污水脱氮除磷试验研究,探讨进水C/N比、系统内回流比r、硝化液回流比R和污泥停留时间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个因素对采用UCT工艺的HMB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均有影响,在C/N=5~8、r=200%、R=300%、SRT=28 d的条件下,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佳,TN平均去除率79.17%,膜出水平均浓度11.78 mg/L;TP平均去除率86.68%,膜出水平均浓度0.71 mg/L。  相似文献   

3.
CASS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ASS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温度和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曝气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30℃时系统脱氮效果最好,此时NH3-N去除率在80%左右,TN去除率在70%左右;污泥回流比为25%、50%、100%和200%时,TN去除率分别为50%、58%、62%和70%,增加回流比可以提高脱氮效率;好氧区DO维持在2mg/L和4 mg/L时,TP去除率分别为82%和37%。  相似文献   

4.
由于设计进水水质、水量与实际相差较大,重庆市万盛污水处理厂投产之后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在该污水处理厂前期运行过程中,SBR工艺脱氮效率低,能耗较高,处理效果不好.针对此情况,进行了3个月的现场试验,通过调整DO、MLSS、回流比、污泥龄等参数,解决了上述问题,调整后的曝气阶段DO为1~2 mg/L、MLSS为3 500~4 000 mg/L,相应的污泥龄约为15 d、硝化液回流比约为30%,在冬季运行时,使系统脱氮率从低于10%提高到50%左右,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5.
CASS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水的脱氮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介绍了改进的CASS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水的脱氮设计和运行参数,如C/N、回流比、DO、曝气时间和控制方式等的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随后的试验研究表明,改进的CASS工艺克服了传统设计的不足,在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脱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式CAST系统,可用于低碳源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分别考察了运行周期、污泥回流比和DO浓度对该系统处理有机物、氮、磷效能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提高污泥回流比能够有效提高该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而曝气时间过长将会提高系统出水悬浮物浓度,当该系统中DO浓度低于2mg/L时会降低有机物去除、生物硝化和生物除磷的效率,而系统中DO浓度高于3mg/L会抑制生物反硝化过程。复合型CAST系统处理低碳源市政污水的最佳运行工况为:进水1h、曝气1.5h、沉淀1h、滗水0.5h,污泥回流比20%,DO浓度为2~3mg/L。  相似文献   

7.
以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开展夏季高温条件下AAO、倒置AAO(RAAO)和厌氧/好氧(AO)3种运行模式优选与工况条件优化研究。对比多模式AAO系统夏季高温条件下3种运行模式,发现AAO模式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要明显高于RAAO和AO模式,特别是对于生物除磷而言。在运行模式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混合液回流比(MLR)和污泥回流比(RAS)优化确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和一级B约束条件下AAO工艺的达标运行区域,最佳运行工况为污泥龄(SRT)=8 d,MLR=175%,RAS=50%,优化工况能够显著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结合苏州娄江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实践,研究了改良型一体化交替反应池在实现良好反硝化除磷条件下的运行工况.实践表明,提高反硝化除磷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硝酸盐氮为反硝化聚磷菌(DPB)提供电子受体,当NO-2N浓度在5 mg/L以上时,可以实现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当SRT为12~14 d时,反硝化除磷和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生物除磷运行成本较低.此外,进水COD/TP、好氧池DO、厌氧池MLSS以及SRT也是影响一体化反应池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针对雨季低负荷运行除磷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工况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9.
A2/O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太原市北郊污水净化厂A2 /O工艺和水质特征的简要介绍 ,分析了影响该厂A2 /O工艺系统除磷脱氮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 ,并深入探讨了温度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实质性影响。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 ,应适当提高污泥回流比 ,以便更好地提高A2 /O工艺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ICEAS工艺在污水处理厂中的运行控制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第四污水处理厂采用ICEAS工艺,投产后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出现的排泥不畅而导致MLSS控制不良、脱泥量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污泥浓缩池不能进行有效浓缩等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对MLSS、剩余污泥排放、DO、水温等工艺参数的调控,对生产工艺过程的摸索调试,以及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使污水处理厂工艺不但能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满足除磷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昆明市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了影响生物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效果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条件的好坏决定了生物除磷效果,厌氧池末端NO-3-N越低,厌氧条件越好,生物除磷效果越好。影响厌氧条件的因素众多,包括厌氧池HRT、缺氧池HRT、污泥回流方式、污泥回流量等,通过优化技术参数,能够改善污水处理厂厌氧池的厌氧条件,从而提高生物除磷效果。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效果,不会对生物脱氮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污泥好氧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的利用速率 (OUR)或比污泥耗氧速率 (SOUR)是活性污泥工艺生化过程的重要指示参数。在重庆某污水处理厂进行间歇曝气的试验研究中 ,引入SOUR作为间歇曝气工艺可行性的判据 ,并对不同间歇工况污泥的SOUR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表明SOUR对污泥性能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并能反映间歇曝气运行中污泥的需氧特性。SOUR的研究为污水厂节能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A2/O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水排水》2003,29(4):12-14
通过对太原市北郊污水净化厂A2/O工艺和水质特征的简要介绍,分析了影响该厂A2/O工艺系统除磷脱氮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温度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实质性影响.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应适当提高污泥回流比,以便更好地提高A2/O工艺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实验室培养的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活性污泥在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不同MLSS条件下进行缺氧批式试验,研究了NO-2-N作为电子受体时对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影响,并与NO-3-N作为电子受体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MLSS对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NO-2-N可作为电子受体被DPAOs利用,但是过量的NO-2-N会对吸磷产生抑制作用;NO-2-N作为电子受体可能同时参与了反硝化除磷和常规的内源反硝化。此外,增加活性污泥浓度(MLSS)可提高缺氧吸磷速率,但过高的污泥浓度会导致单位污泥的吸磷速率降低,因此需合理控制反硝化除磷中的MLSS。  相似文献   

15.
溶解氧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溶解氧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很大,通过溶解氧对硝化、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详细论述了溶解氧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足够好氧泥龄的前提下,提高曝气池的溶解氧,可以改善硝化效果.在好氧段末端设置20~30 min的非曝气区,可以使内回流中的DO降低2~3 mg/L,当内回流比为400%时可节约碳源28~41 mg/L.曝气段中过度曝气会造成生物除磷能力下降.因此,必须通过自动控制维持好氧段的溶解氧在合理水平,并通过设立非曝气区和预缺氧区,消除内外回流中溶解氧过高造成的缺氧区和厌氧区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从而保证进水中碳源有效用于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16.
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污泥好氧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氧的利用速率(OUR)或比污泥耗氧速率(SOUR)是活性污泥工艺生化过程的重要指示参数.在重庆某污水处理厂进行间歇曝气的试验研究中,引入SOUR作为间歇曝气工艺可行性的判据,并对不同间歇工况污泥的SOUR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表明SOUR对污泥性能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并能反映间歇曝气运行中污泥的需氧特性.SOUR的研究为污水厂节能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良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A2 /O脱氮除磷工艺的机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对A2 /O工艺进行了取消混合液回流的改良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取消混合液回流后 ,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同传统型的相当 ,而在同样条件下除磷效果较优。这表明将A2 /O工艺污泥回流系统和内循环系统合并为一个回流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良A2/O+化学除磷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厂改造,研究各运行参数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和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T=8 h,污泥回流比为50%,硝化液回流比200%,填料的容积比为25%,投加PAC药剂为30 mg/L时,出水TP<0.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冬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是污水处理的一个难题,CAST工艺在我国的应用也尚处于摸索阶段.在重庆市李家沱污水处理厂经过约3个月的CAST工艺冬季运行探索,发现采用阶段限制曝气法,在污泥龄为15 d左右,相应的MLSS为3 000~3 500 mg/L,回流比为20%~25%时,主曝阶段控制DO为2~4 mg/L曝气2 h,微曝阶段控制DO mg/L为0.5 mg/L左右,可达到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实现CAST工艺冬季优质运行.  相似文献   

20.
SBR 工艺的设计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SBR工艺由于其除磷脱氮效果好、运行灵活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套除磷脱氮SBR工艺的设计方法,内容包括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的确定、SBR池贮水容积的确定、污泥沉降速度的计算和池子尺寸的确定、进水贮水池的设计、曝气系统和撇水系统的设计,并给出了这套设计方法的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