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化学机械浆中的胶体物质(DCS)会在造纸系统中持续地积累,对纸机的运行以及最终成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科学有效控制白水中的DCS对于造纸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纸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生物酶与化学控制剂相结合控制化机浆造纸中的DCS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白水封闭程度的提高,在造纸湿部化学中带负电荷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CS)的积累也越来越多.由于DCS具有比纤维和填料等造纸原料更小的体积和更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它们可以优先与加入系统中的各种阳离子型助剂发生反应,增加系统阳电荷需求量,从而使阳离子型助剂在低用量下失效[1].阴离子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聚半乳糖醛酸类物质(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酸等)、氧化木素以及脂肪酸和树脂酸等.  相似文献   

3.
王松林  胡惠仁 《中国造纸》2006,25(12):54-56
讨论了机械浆抄纸过程白水中的DCS成分的分析检测方法,准确地分析测定机械浆抄纸白水中的DCS对于更好地控制机械浆造纸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热磨机械浆(TMP)造纸循环白水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CS)中含有较多的树脂类物质,在造纸过程中会以多种形式沉积在设备表面,造成停机和纸质下降等树脂障碍问题.通过脂肪酶处理TMP模拟白水,利用甘油铜比色法和GC-MS分析等方法分析树脂类物质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脂肪酶处理后DCS的阳离子需求量(CD值)减少20%左右.GC-MS分析脂肪酶处理后产物检测出脂肪酸和醇类物质,表明脂肪酶对树脂类物质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含有机械浆或废纸浆的纸张过程中,浆料中含有的大量溶解物和胶体物质(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s,简称DCS)被带入纸机抄造系统。随着白水系统封闭循环程度增加引起DCS的积累,给纸张抄造和纸张质量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消除或减轻DCS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去除或控制系统中的DCS。本文主要论述了采用化学方法控制DCS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固着剂的使用,包括各种固着剂的作用效果、固着机理、影响因素和对纸张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造纸白水循环系统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CS)的富集会导致纸机运行异常,纸张性能下降。本研究以添加RAFT试剂的方式制备了三种不同粒径的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oly-MAC)表面接枝改性的阳离子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用于处理造纸白水中DCS物质。结果显示,当粒径为411μm的改性树脂微球添加量为5.0g/L时,处理60℃的造纸白水1h,白水中阳离子需求量下降59.2%,浊度下降18.9%,总DCS下降14.7%。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等对改性微球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7.
造纸白水中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DCS)会影响微粒及纤维的留着,延长网部的脱水时间,而且会影响化学助剂的应用效果和纸机的运行性能,进而影响成纸质量.综述了造纸白水中存在的主要物质及其来源、DCS的主要组成及影响以及DCS性质的常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热磨机械浆水抽出物中溶解和胶体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械浆造纸中对造纸湿部化学影响最大、最难处理的是白水中溶解物和胶体物质(DCS)。实验通过温水抽提热磨机械浆(TMP)得到白水并对DCS进行参数测定以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OD_(Cr)、浊度、阳离子需求和Zeta电位主要由胶体物(CS)产生。DCS物质粒径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0.1μm左右溶解粒子约占14%和0.3μm左右胶体粒子约占86%。采用内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DCS成分,其中松香酸系列含量较高,约占总组分的1/3。  相似文献   

9.
徐明  曹春昱 《中国造纸》2007,26(11):5-9
对OCC制浆造纸过程水封闭循环湿部系统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过程水系统物质的积累。结果表明,碎浆过程水封闭循环达35次以上时,以DCS为代表的物质含量还在升高,没有平衡的趋势,而模拟白水封闭循环抄纸过程中,白水系统内物质的积累趋势先快后慢,某些物质的量在接近全封闭时达到了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聚半乳糖醛酸的酶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氧化物漂白机械浆中,聚半乳糖醛酸约占其阴离子垃圾总量的50%(采用聚电解质滴定法测定)。采用果胶酶处理漂白浆悬浮液或滤液可使可溶性聚半乳糖醛酸降解为单半乳糖醛酸,有效降低由阴离子聚电解质所造成的阳离子需求量。果胶酶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聚半乳糖醛酸与造纸工业中所使用的阳离子聚合物间的络合作用,减少了聚半乳糖醛酸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纸厂过程用水DCS的来源与清除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对新闻纸厂过程用水溶解物和胶体物(DCS)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气浮池去除DCS的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2000r/min转速、离心20min和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可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DCS主要来源于DIP、GP和TMP,其含量可占总杂质的90%左右。但它们所含的DCS性质有所不同,DIP以非离子型为主,而GP和TMP以阴离子型为主。气浮池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但对DCS的去除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再生新闻纸生产过程中循环白水的DC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再生新闻纸生产过程循环白水中的溶解和胶体物质(DCS)进行了分析,并与未经循环的白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白水封闭循环使用,致使系统中的DCS不断积聚,使其溶解物质含量、灰分、电导率、浊度、CODCr都有所升高,而胶体物质含量、Zate电位、平均粒径、木素含量降低。白水循环使用后DCS中的Na+、K+含量大幅增加;而Ca2+、Mg2+、Fe3+、Al3+的含量则有所降低。GC-MS分析表明,循环白水DCS的成分更复杂,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树脂酸类物质。其中脱氢枞酸、邻苯二甲酸酯、胆甾醇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果胶酶处理BCTMP中DCS及其对阳离子助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BCTMP中DCS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助留效果的影响,并使用果胶酶处理DCS,比较了酶处理前后DCS对阳离子助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械浆中DCS特别是溶解物质DS能够明显降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助留效果,随着DCS浓度的增加,细小纤维的留着率降低。高电荷密度的聚乙烯亚胺的加入能够中和DCS中的阴离子垃圾,提高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助留效果。果胶酶能够降解DCS中产生阴离子垃圾的主要物质果胶酸。DCS经果胶酶处理后,阳电荷需要量明显降低。与不用果胶酶处理相比,果胶酶处理后的DCS对聚丙烯酰胺助留效果的有害影响减小,细小纤维的留着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4.
采用Fenton法处理模拟废旧箱纸板(OCC)造纸白水,分析了处理前后白水DCS性质和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Fenton法处理后DCS水的电导率由0.49 mS/cm升高到1.84 mS/cm,浊度由30.0 NTU下降到1.14 NTU,Zeta电位从-14.6 mV增大到-5.76 mV,DCS体系的平均粒径从429.5 nm减小到301.7 nm,金属离子浓度普遍下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Fenton法处理可以有效降解OCC白水中DCS的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以及脱氢枞酸等脂肪酸类物质,其中,棕榈酸含量减少得最为明显,减少40.3%。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三种电荷密度相同而分子量不同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考察了其作为固着剂控制碱性过氧化氢漂白机械浆(APMP)中溶解物与胶体物(DCS)时的湿部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分子量越大的PDADMAC越容易与浆料中悬浮细小物质(包括胶体物质)作用,使浆料的特性发生更大的变化;相反分子量越小的PDADMAC越容易与溶解物质作用,降低白水的COD含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3种典型的阳离子助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阳离子淀粉对杨木CTMP浆水体系中DCS的稳定性及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其影响效果不同;纤维的存在易使DCS失稳,更易被除去;体系中DCS浓度越高,需要的阳离子聚合物就越多,越有助于DCS的去除。  相似文献   

17.
在纸浆和纸张的各个生产阶段都会有溶解物和胶体物(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s,简称DCS)分散到过程水中.DCS的积累会造成许多问题,如纸机运行性能和成纸质量下降等.文中就几种酶对DCS的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就封闭循环白水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溶解物和胶体物(DCS)对过程操作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当前废水封闭循环体系中DCS的去除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旧报纸漂白中产生的阴离子杂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旧报纸漂白过程中溶解与胶体物质(DCS)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CS中DS(溶解物质)含量约占92%,而CS(胶体物质)仅占7.6%左右;DCS中灰分含量为63%;DS的电导率约占DCS电导率的90%;DS的阳电荷需求量占DCS电荷需求量的84%;DCS的浊度主要由CS贡献;DCS中的木素主要以溶解性木素存在;DCS中脂肪酸的含量较高;DCS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为木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