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综合利用古生物、钻井、地震及地球化学资料,开展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及烃源岩发育特征研究。研究表明,古、新南海构造演化控制了南海中南部盆地沉积充填,始新世—早渐新世扩张前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沉积体系,仅万安盆地发育湖相沉积;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扩张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半深海沉积体系,中—晚中新世碳酸盐岩台地大规模发育;晚中新世—现今扩张后期水体变深,以滨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三角洲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南海中南部盆地发育湖相、海陆过渡相和陆源海相烃源岩,以海陆过渡相和陆源海相烃源岩为主,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存在由陆向海降低的趋势,盆地或凹陷周缘的三角洲及其周边区域是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区。  相似文献   

2.
礼乐盆地是在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受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影响,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渐新世漂移前、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现今漂移后共3期区域演化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礼乐盆地以滨浅海沉积为主,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盆底扇-滨海-浅海沉积体系;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沉积物源供给缺乏,以滨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台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侧及内部火山,发育水下扇-浅海-半深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礼乐盆地具有相对较好的烃源岩、有利的储集相带和良好的区域盖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亚诺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哥伦比亚 亚诺斯盆地的地层与沉积、构造与演化以及石油地质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亚诺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瓜达卢佩组K2)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上白垩统至渐新统的滨浅海相和河流-三角洲相石英砂岩,区域性盖层为中新世莱昂组厚层页岩,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中新世以后,油气圈闭分为第三系圈闭群、白垩系圈闭群和逆掩前缘带第三系与白垩系复合圈闭群,圈闭形成期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早期。综合分析认为,亚诺斯逆掩前缘带为有利目标区,阿瑞阿培地堑与巴里纳斯地区为较为有利的目标区,亚诺斯坳陷与阿劳卡地堑为具备一定勘探潜力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以该盆地中心16区块为例,分析了其构造—沉积发育史及石油地质要素。研究表明该区前白垩系为断陷—裂陷盆地,白垩系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新生界为前陆盆地。将主要目的层白垩系划分析5个层序,主要是河流—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湾、三角洲—大陆架沉积,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进而决定生储盖配置。含油气系统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浅海相泥页及灰岩。产层为白垩系的河流相、海陆交替相和海相砂岩(NAPO组和HOLLIN组),其中,HOLLIN组和M段为低位期底积层,分布广泛,为主要侧向运移输导层。海陆交替相的潮汐水道砂—滨岸砂坝—障壁砂坝为主要储层,断层控制水道砂岩分布,来自断层的烃类与厚层优质砂岩及浅海泥岩、泥灰岩形成良好生储盖配置,斜坡带走滑断层和山前带逆冲断层为垂向输导层。盖层(亦为烃源岩层)为白垩系各旋回海侵期页岩或(泥)灰岩,稳定,封盖性好。晚白垩纪—渐新世(早安第斯期)为生排烃高峰期,中新世以后形成的圈闭不利于捕集油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磁、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并进一步开展了烃源岩综合评价与油气成藏研究。南海中南部9个盆地可划分出中部伸展-裂离型、西部伸展-走滑型和南部伸展-挤压型等3大盆地群。中部盆地群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漂移期和晚中新世—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以滨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要发育下生上储式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西部盆地群经历了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反转期、晚中新世—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呈"早湖晚海"的沉积充填特征,发育湖相烃源岩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南部盆地群经历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反转期、晚中新世—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西部盆地群和南部盆地群近岸发育自生自储式砂岩成藏组合,远岸发育下生上储式碳酸盐岩成藏组合。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了南海中南部盆地油气地质规律,可为下一步勘探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苏门答腊盆地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富油气区,但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成效越来越差,油气勘探进入瓶颈期.在盆地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研究的基础上,预判未来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新生代经历了中始新世—渐新世同生裂谷期、早—中中新世同生裂谷后期和晚中新世至今盆地挤压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3种类型烃源岩,湖相烃源岩发育于中苏门答...  相似文献   

7.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 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 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 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8.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9.
圣豪尔赫盆地是阿根廷重要的产油气盆地之一,其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三叠纪—早白垩世裂谷和早白垩世—新生代坳陷双层结构。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入手,结合最新钻井资料,对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后指出,烃源岩主要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Neocomian群和下白垩统D-129组湖相页岩;主要储层为白垩系Chubut群砂岩;Chubut群内的湖相泥页岩构成最重要的盖层;断、拗以及安第斯造山运动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成熟烃源岩的分布与断裂体系控制油气的富集;河流相砂体控制油气藏规模;油气主要围绕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白垩系Chubut群上部砂岩、白垩系D-129组与上侏罗统—下白垩统Neocomian群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海相烃源层的沉积形成环境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一个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上三叠统在南、北坳陷为次深海盆地相沉积,发育一套黑色页岩烃源层;下侏罗统和中侏罗统下部为半温暖半干热—温暖炎热气候,在南坳陷南部局部地区也发育了浅海—次深海盆地相黑色页岩烃源层;中侏罗统中部和上侏罗统下部海侵规模扩大,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台地凹陷是形成烃源岩的主要场所;中侏罗统上部是一套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泻湖亚相页岩和前三角洲亚相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沉积发育特征与国内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烃源岩发育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深海—次深海盆地相沉积的黑色页岩、台地凹陷沉积泥灰岩和页岩、泻湖亚相或前三角洲亚相等沉积的页岩(油页岩)和泥岩。   相似文献   

11.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的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中的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的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的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的塌积岩是有利的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的海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的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的盖层,其各阶段发育的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相似文献   

12.
沅江凹陷古近纪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洞庭湖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古新统桃源组及始新统沅江组、汉寿组及新河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首先可将古近纪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5个体系域,桃源组和沅江组构成层序I,汉寿组和新河口组构成层序Ⅱ。层序Ⅰ沉积于盆地断-坳期,与下伏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相沉积,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序Ⅱ形成于盆地坳陷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之后凹陷开始萎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层序Ⅰ中部的湖进体系域中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下部位置,并且集中在层序Ⅰ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和低水位体系域底部。凹陷深洼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及湖泊三角洲砂体储层,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东段大煤沟剖面侏罗系沉积层序发育完整。下侏罗统岩性以细砾岩、细—粉砂岩与炭质泥岩和页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其中大煤沟组一、二段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关的湖沼相炭质泥页岩较发育,多含叶肢介、双壳类和植物等静水环境生物化石,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体系;由3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中侏罗统厚层河流—冲积相砂砾岩较发育,化石面貌以介形虫和植物为主,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滨浅湖体系,中上部发育较深湖相沉积;由9个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构成1个长期旋回。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化石与岩相分布特征反映侏罗纪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构造活动和气候是沉积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前者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早侏罗世潮湿气候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柴北缘提供了重要的生烃母质,但中侏罗世中晚期半干旱气候更有利于形成高品质的烃源岩。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14.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厘定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地层层序发育演化的规律性与旋回性控制了烃源岩、疏导体系以及储集层、盖层发育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中的分布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集层展布、生储盖组合型式及疏导体系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发育3大类8亚类岩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盆地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图5参32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东非海上相继发现了多个巨型天然气田,使得东非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可能成为全球 新的天然气生产中心。查阅多项最新外文资料,认为东非的天然气来自同一个盆地---鲁武马(Ruvuma)盆地。该盆地为全球少数几个未开展大规模勘探的古近纪-新近纪三角洲沉积盆地之一,近期的天然气勘探发现证实该盆地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与良好的勘探前景,但该盆地勘探程度低,对天然气形成与聚集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推测烃源岩为4 套,天然气主要来源为中生代地层(以侏罗系为主)的热成因气,也可能存在古近系的生物成因气;主要储层为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新近系中新统的三角洲砂体,潜在储层包括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上、中侏罗统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白垩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全球海侵的背景下,上白垩统页岩为区域盖层,古近系和新近系的层间页岩为局部盖层,侏罗系和白垩系期间在局限海沉积环境下的页岩可作为潜在盖层。鲁武马盆地为下部裂谷沉积体系、上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模式,具有极佳的油气赋存条件。对该盆地资源潜力的认识将有助于指导我国在东非的油气合作与勘探目标优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诸多证据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对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相分析、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及生烃-成藏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是塔里木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岩。主要依据有:1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是塔里木盆地震旦系-奥陶系沉积水体最深的层位,沉积有机质相对平均含量最高;2北部坳陷区地震响应表明,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下部为一套弱反射或无反射区,具有以泥质岩为主的反射特征,推测为烃源岩,其地震反射特征与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反射特征相似;3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相分析表明,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的饥饿盆地—盆地边缘相环境,据推测分布于整个北部坳陷区;4生烃-成藏配置关系分析表明,塔中及塔北隆起的主要海相原生油藏的成藏期为晚海西-燕山期,与北部坳陷区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烃源岩的生油高峰期吻合,而与下寒武统源岩生油高峰期(晚奥陶世—石炭纪)及上奥陶统源岩生油高峰期(白垩纪以来)不配套;5目前在塔中及塔北隆起已发现的油气藏分布特点说明了油气主要来源于北部坳陷盆地相烃源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南苏门达腊盆地中国石油合同区块成藏组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苏门达腊盆地是典型的弧后裂谷盆地,其演化经历了4大构造期:始新世中期到渐新世早期为裂谷发育期;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初期为裂谷-坳陷过渡期;中新世早期到末期为坳陷期;上新世早期至今为盆地反转期。盆地形成以始新统湖相泥岩、生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构造风格与油气富集特点,可将其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深部组合、下部组合、中部组合和上部组合。深部组合以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为主;下部组合以自生自储式油气藏为主;中部组合以古生新储式油气藏为主;上部组合以与晚期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为主。3个中国石油合同区块发现的成藏组合各不相同,每一区块还具有发现其它成藏组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海相“有效烃源岩”定义及丰度下限问题讨论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根据南方海相地层构造复杂、寒武系页岩等生烃过程早的特点,提出“海相有效烃源岩必须对现有圈闭或晚期成藏有过实质性贡献”的补充定义。建议在烃源岩评价中加入“时效”概念和相关参数。碳酸盐沉积相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隐藻碳酸盐是碳酸盐中最主要的烃源岩,不同成熟度的海相烃源岩应有不同的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图2参12  相似文献   

19.
Termit盆地是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海相沉积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特征对于盆地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巨大。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是Termit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典型成功实例。受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控制,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混积陆棚及滨浅海等5种沉积相类型;凹陷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_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凹陷西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_混积陆棚沉积体系,凹陷中心则以浅海和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为主;Yogou组沉积相序演化垂向呈“浅海_远岸水下扇_三角洲”进积序列叠加的特点,平面具有“盆缘三角洲_盆内重力流_混积陆棚”多相匹配的特征,使烃源岩与储层呈“纵向叠置相邻、平面广泛分布”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多套“三明治”式优质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奠定坚实的基础;Yogou斜坡、Koulele帚状带及Trakes斜坡油气运聚条件优越,保存条件良好,是勘探重点区带;YSQ1、YSQ2高位域及YSQ3低位域生储盖组合条件好,是主要目的层段。在地质认识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多口井获工业油流,有力推动了盆地油气勘探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