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拉筒法研究了低NdF3浓度下NdF3-LiF体系的表面张力,采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出表面张力(σ)与NdF3含量(C)、温度(t) 的回归方程,讨论了NdF3含量、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并考察了加入Nd2O3对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稀土》2000,21(6):37-39
用拉筒法研究了NdF3-LiF体系的表面张力。采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出表面张力(σ)与NdF3含量(C)、温度(t)的回归方程,讨论了NdF3含量、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并考察了加入Nd2O3对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拉筒法研究了低NdF3 浓度下NdF3-LiF体系的表面张力 .采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得出表面张力 (σ)与NdF3 含量 (C)、温度 (t)的回归方程 ,讨论了NdF3含量、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并考察了加入Nd2 O3 对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钕电解阳极过电位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慢扫描示波法测定了钕电解的阳极过电位 .考察了温度、阳极电流密度、Nd2 O3添加量、电解质组成等因素对阳极过电位的影响 ,探讨了降低阳极过电位的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 ,阳极过电位随阳极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一定范围内 ,阳极过电位与阳极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满足塔菲尔方程 ;电解质中LiF和Nd2 O3浓度增加 ,阳极过电位降低 ;适当控制阳极电流密度、升高温度、增加电解质中LiF和Nd2 O3的浓度并尽可能减小极间距 ,均有利于降低阳极过电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10 kA电解槽电解生产Pr-Nd合金过程中,SiO2对合金含Si量、电流效率以及炉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中过量的SiO2导致产品中Si含量≥0.05%,电流效率最低下降至57.4%。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在1 300 K时,SiO2与C生成CO反应的理论分解电压为0.767 V,远低于Pr2O3、Nd2O3与C生成CO反应的1.368 V和1.310 V。因此当原料中SiO2含量过高时,应采取低温电解、减少电解质补加量、多捞渣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NdF3-LiF-Nd2O3体系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2000,21(6):33-36
采用坩埚扭摆法研究了NdF3-LiF熔盐体系的粘度,讨论了NdF3含量及温度对体系粘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加入Nd2O3对体系粘度的影响。合理地解释了个别组分熔盐粘度出现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Na2CO3和α-Al2O3为原料,Na2CO3与α-Al2O3的物质的量比为1:6,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β″/β-Al2O3粉末。通过热力学计算原料粉末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并结合Na2CO3/α-Al2O3混合粉末的DTA曲线,研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温度条件。同时,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固相合成粉末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2CO3/α-Al2O3混合粉末在1 150℃左右开始发生反应生成β″/β-Al2O3;最适宜的反应温度为1 250℃,α-Al2O3全部转化为β/β″-Al2O3,并且β″-Al2O3含量最高;当温度升高到1 400℃时,β/β″-Al2O3发生分解,生成α-Al2O3和Na2O,并且随温度升高,更多的β/β″-Al2O3发生分解,而Na2O在高温下挥发会促进β/β″-Al2O3的分解。当煅烧温度超过1 500℃时,β″-Al2O3分解还生成微量的Na Al O2。  相似文献   

8.
以碱式碳酸钕(Nd2(C2O4)3·10H2O)为原料,Nd2(C2O4)3·10H2O在空气中热重-热差(TG-DTA)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别表征了Nd2(C2O4)3·10H2O在空气中热分解产物的物相、形貌和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Nd2(C2O4)3·10H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室温至300℃,Nd2(C2O4)3·10H2O受热失去结晶水变为Nd2(C2O4)3;第二阶段是300~600℃,Nd2(C2O4)3受热分解为中间产物Nd2O2CO3;第三阶段是600~750℃,Nd2O2CO3受热分解为Nd2O3。在950℃时Nd2(C2O4)3·10H2O受热分解并保温15 min获得了Nd2O3纳米颗粒。随着Nd2(C2O4)3·10H2O热分解温度地升高,获得的Nd2O3颗粒越细,对光的吸收能力就越强。特别是Nd2O3纳米颗粒对光的吸收出现了一些较强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可以极大的拓展Nd2O3纳米颗粒的光学特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熔盐电解钕中金属的溶解和泥渣的形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金属质量差法,对金属钕在NdF3与LiF质量比为10∶1.2的NdF3-LiF电解质中的溶解度进行测定,分析了金属钕在电解质中溶解损失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溶解度实验后的金属外层包裹物以及钕电解槽中泥渣中的物相,对泥渣的成因和如何提高电流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钕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金属溶解后生成NdOF和NdF2,溶解产物参与了渣泥的生成;通过降低电解温度到1040±10℃,并以95 g.min^-1的加料速度控制好加料,可以提高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熔盐电阻,并通过CVCC法研究了在1 020~1 120℃的温度范围内NdF3-LiF-Nd2O3熔盐体系的电导率,确定了温度、Nd2O3含量与熔盐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温度和Nd2O3含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熔盐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增加、Nd2O3含量减少,则电导率增大;在温度为1 080℃,Nd2O3含量为1.5%、2%、3.5%时,熔盐电导率变化幅度小,体系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NdF3-LiF-Nd2O3系熔盐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阿基米德法研究了NdF3-LiF体系熔盐的密度。采用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出密度(ρ)与NdF3含量(c)、温度(t)的回归方程,讨论了NdF3含量及温度对熔体密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加入Nd2O3对体系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dF3-LiF-Nd2O3体系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坩埚扭摆法研究了 Nd F3- L i F熔盐体系的粘度 ,讨论了 Nd F3含量及温度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并考察了加入 Nd2 O3对体系粘度的影响。合理地解释了个别组分熔盐粘度出现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Nd2O3-NdF3-LiF熔盐体系中电导率及钕溶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Nd2O3-NdF3-LiF熔盐体系中电导率及钕的溶解度,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回归方程,分析TN度、LiF浓度、Nd2O3浓度对两种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提高LiF浓度以及降低Nd2O3浓度可以提高熔盐体系的电导率;而降低温度,降低LiF浓度以及提高Nd2O3浓度可以减少钕在熔盐中的溶解度。所得研究结果可为电解氟盐法生产钕选择合理的电解质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熔盐中CaO浓度对O~(2-)在石墨阳极放电过程的影响,以钛铁矿为电解阴极、石墨为阳极,以添加有摩尔百分数0~2%CaO的CaCl_2-NaCl熔盐为电解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试阳极气体成分。结果表明,当采用石墨为电解阳极时,阳极气体为CO和CO_2混合气。改变CaO的浓度对O~(2-)的放电路径影响显著,当CaO浓度为0~0.5%时,O~(2-)放电主要生成CO;当CaO浓度增加至1%时,O~(2-)放电主要生成CO_2;当继续增加CaO浓度至1.5%~2%时,O~(2-)放电主要生成CO。  相似文献   

15.
ThephotoacousticeffectwasfirstobservedaboutacenturyagobyBellAG .Itsapplica tionstogaseousanalysishavebeennumerous .Ausefullaboratoryinstrumentsuitablefortheinvestigationofspectralpropertiesofthermallythicksampleswas ,however ,onlydeviseddur ingthe 1 970′s .So…  相似文献   

16.
NdF3—NaF—LiF熔体电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三因子一次正交回归设计实验,研究了NdF3-NaF-LiF熔体的电导率,得出了该体系电导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温度、NdF3浓度、NaF与LiF的摩尔比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降低NdF3浓度、降低NaF与LiF的摩尔比均能提高电导率。所得研究结果可为稀土氟盐电解选择廉价电解质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energy storage devices with bothhigh energy and high power densities have been vigor-ously developed for an application to electric vehicles(EVs).The battery properties of ca.2kW·kg-1ofpower density and ca.15Wh·kg-1of energy densityare needed for the EV′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1].As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re basic elements for thebattery device,the cathode electrodes should have su-perior properties to above expected ones.One ap-proachto develop the cathod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