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5篇
矿业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3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世丞  朱晓飞  魏绪钧 《有色金属》2003,55(3):23-24,45
从表观质量、上锌量、电化学测试结果考察加入微量铝和钛对锌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和钛最佳加入量分别为O.05%以下和O.03%,得到的镀层耐蚀性强,表观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混合稀土金属(RE)在RECl_3-KCl熔体中的溶解损失及添加剂对稀土金属在该体系中溶解损失的影响,绘出了溶解损失曲线,讨论了溶解损失的机理,为工业电解制取稀土金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管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别介绍了玻璃钢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的各自特点、生产方法、优缺点等,并与其它管材作了比较,分析了复合材料管与普通金属管、塑料管的优势,得出各种复合材料管的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钕电解阳极过电位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慢扫描示波法测定了钕电解的阳极过电位 .考察了温度、阳极电流密度、Nd2 O3添加量、电解质组成等因素对阳极过电位的影响 ,探讨了降低阳极过电位的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 ,阳极过电位随阳极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一定范围内 ,阳极过电位与阳极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满足塔菲尔方程 ;电解质中LiF和Nd2 O3浓度增加 ,阳极过电位降低 ;适当控制阳极电流密度、升高温度、增加电解质中LiF和Nd2 O3的浓度并尽可能减小极间距 ,均有利于降低阳极过电位  相似文献   
5.
当前输油管道软管的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陆上石油开采日趋贫乏,海庆石油开采比重将越来越大,势必将对海洋用软管的需求不断加大。而对海洋软管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大多是针对软管内的增强层所提出的。论述了海洋软管增强层的结构形式、技术要求、材质选择等几方面内容,考察了不同增强层对海洋软管耐压性、耐蚀性、屈挠性、粘合性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了近期有机试剂中电沉积铝的有关文献,主要介绍了铝在AlCl3与乙醚、四氢呋喃(THF)、1-甲基-3乙基咪唑氯化物(MEIC)、N-(n-丁基)吡啶氯化物(BPC)等满替代的翁盐等组成的电解质中,电沉积的电极过程,以及在MEIC和BPC中得到的铝层组织和结构的研究成果,并举例了沉积铝层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添加富镧钕碳酸稀土(2wt%RE2O3)的REF3-LiF-BaF2体系的电导率,求出了电导率的回归方程,讨论了各因素对电导率的作用。实验结果可以为富镧钕稀土碳酸盐为原料,在氟盐体系中电解生产富镧钕合金的新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以铈富集物为原料制取稀土抛光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研究了以氟碳铈矿加碳酸钠焙烧-稀盐酸浸出工艺所得的铈富集物为原料,直接制取高效稀土抛光粉的适宜工艺,研究了焙烧条件对抛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所得铈富集物在800℃下焙烧3h制备的稀土抛光粉(简称L-2型),其抛蚀量为37.4mg/10min,比以上述原料在500℃下焙烧所得抛光粉(简称L-1型)的抛蚀量提高近一个数量级。用粒度仪、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得出L-2型抛光粉的d50=1.94μm,颗粒均匀,物相组成主要为面心立方CeO2。所得研究结果为采用该工艺制取稀土抛光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力学计算初步确定了Fe2+进入氧化铁硫杆菌生物呼吸链的位置,对生物合成的自由能利用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近期研究结果分析推测了铁硫蛋白和兰铜蛋白在细菌氧化Fe2+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热浸锌铝合金镀层表面纳米晶腐蚀产物共沉积机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XRD和TEM对热浸锌铝合金镀层在动态充气海水全浸试验时所形成的白色腐蚀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主要由典型的纳米级Zn4CO3(OH)6.H2O,Zn5(OH)8Cl2和Zn6Al2CO3(OH)16.4H2O微晶组成,而这种纳米晶的形成与由吸附引起的Zn^2 和Al^3 离子的共沉积有关,镀层表面腐蚀后首先生成Al(OH)3凝胶,当凝胶吸附的锌离子超过异相核的临界过饱和度时,发生锌、铝氢氧化物的共沉淀,生成双氢氧化物,由于晶体长大速度较慢不能与沉淀形核同步进行,导致镀层表面形成了微晶状态的腐蚀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