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实现XML数据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映射方案,可以将任何一个格式良好的XML文档存储到结构固定的关系模式中,实现结构互异的XML文档的固定关系模式存储,不受DTD变化的约束,同时在存储的过程中自动插入节点的Dewey编码及深度。利用JDOM提取XML文档信息数据,给出了附加Dewey编码的映射算法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28(3):128-130,142
目前的数据库多数是关系数据库,将关系型数据库同XML文档中的数据进行交换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二者本身数据结构不同,XML文档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需要将数据库中表的结构映射为标准的DTD或XML Schema文档,经过转化映射后XML文档就能够方便地访问、存储数据库并进行后续的处理,使XML文档和关系型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递更加灵活,便于有效的进行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3.
XML文档作为一种半结构化数据,与关系数据库中存储的结构化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XMLSchema的结构和语法,借鉴P-Schema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名为E-Schema方法用于XML模式到关系模式的映射,解决了多值元素、可选元素、组元素的映射问题,能够在关系数据库中完整的保存XML文档的结构信息和数据信息,并提高了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结构为中心的映射方法,抽取XML文档中每个节点的名称、类型、路径和取值等信息,并利用二叉树存储,在其后的遍历过程中,将每个节点的信息以记录的形式存储在表Document之中,从而实现了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该映射过程不依赖XML DTD或Schema,具有通用性,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XML文档的数据转换算法和模型分析一种基于元素树的数据转换方法,使用DTD元素树来刻画XML文档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XML文档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的结构映射关系,从而完成数据转换.基于元素树方法,在.NET开发环境中实现XML文档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相互转换的应用系统.该系统为用户指定的DTD自动生成其对应的元素树,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定义或系统自动生成的元素与数据库字段的映射关系,实现XML文档与关系型数据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一种XML文档存储和查询方法,解决XML文档有效的存储和查询,避免处理XML数据时进行多级复杂的转换.方法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成熟技术,有效实现大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采用SAX技术解析XML文档,并通过对现有哈夫曼编码进行扩展,实现将XML文档结点信息和属性以关系结构进行存储和查询.利用扩展后的哈夫曼编码来存储结点信息和结点之间关系.结果通过遍历XML文档生成了XML文档对应扩展哈夫曼编码,实现了XML文档信息以关系数据形式存储和查询,并实现了SQL语句与XML查询语句的转换.结论基于扩展哈夫曼编码结点映射的存储与查询方法能较好地实现结点信息与结点关系的存储,并有效地实现查询,在应用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DOM持久化的XML数据存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交换的国际标准,XML语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XML语言的广泛使用,XML文档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为了有效地存储这些文档,设计了一个XML数据存储模型.这个模型是以DOM模型为基础来存储和更新XML数据;以XPath语言为基础来检索XML数据;采用关系数据库作为其底层的数据存储方式;利用持久化DOM技术实现.此模型充分利用了关系数据库的成熟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原数据库正常使用的基础上,把普通关系数据库扩展成XML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XML和DTD的结构特征,并介绍了典型的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方法,对从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一种转换规则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该规则的缺陷性提出了修正方法,并通过一个示例来实现,修正方法为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转换提供了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XML和DTD的结构特征,并介绍了典型的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方法,对从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一种转换规则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该规则的缺陷性提出了修正方法,并通过一个示例来实现,修正方法为XML文档到关系数据库的转换提供了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网络上的数据实现有效的管理和交换,出现了以关系数据库作为存储载体,以XML为数据交换载体的管理模式.针对如何将关系数据库数据转换为XML文档的问题,利用JDOM技术实现数据库数据到XML文档数据转换的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