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科普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良 《科普研究》2009,4(1):30-35
围绕科技型企业及其科普与文化建设,研究了科普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联。提出科普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能够激发职工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尊重科学、崇尚理性、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科普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将日趋显现。  相似文献   

2.
李芳 《科普研究》2011,6(2):89-93
本文对昆虫文化所蕴含的深厚科学与人文意蕴进行了阐析,试图说明:昆虫文化具备丰厚科普资源;文理交融,多元立体,娱乐与教化兼容的现代科普符合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与科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定会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天地大美与科普大善。  相似文献   

3.
汤书昆 《科普研究》2017,12(6):10-15
中国社会已从急迫抓经济、抓物质供给的生存战略目标,转向抓结构失衡、抓文化与精神资源供给 不充分的美好生活战略目标。换言之,已从极典型的“快阶段”向抓平衡的“慢阶段”转型。回顾历史,新 中国由来已久的科普事业一直特别强调即时性和时效性,而当前发展阶段的新兴科学文化建设诉求则特别关 注价值观的养成与耐性坚持。在新的科学文化时代,突破科学共同体的内向主体性,打造因应“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理念与行动方案转型,是科普与科学文化的共同使命。据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科 学文化建设行动网络的五大工程:科学精神理念工程、科学文化传播工程、科学文化制度规范工程、科学文 化设施普惠工程、科学活动的全民参与工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农村科普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启 《科普研究》2017,12(6):32-39
农村科普对于提升农民科学生活、科学生产、科学发展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我国农村科普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机制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我国农村科普事 业的深入发展,农村科学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农村科普发展的新要求,应充分利用科普视觉化等机制,加强科 学与人文的融合,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科学,让科学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中。在农村科学文化建设中,应 进一步关注农民的深层需求,从工作方式上来说,应进一步减轻科普工作的行政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左翠霞 《科普研究》2011,6(7):98-103
转变科普教育的观念与提高科学传播素养是实施科技兴国的保障。陶瓷这种既古老又极具生命力的文化推动科学传播创新走向何方?国际科普教育正在为文化的传承努力着。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科普教育如何将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高科技陶瓷完美融合?陶瓷文化在科普实践教育中的探索与创新或许能为我们开辟新的科学传播创新的前景。结合现代科技的陶瓷科技工艺,将承载着华夏文化的陶瓷用到科普实践教育中,使其成为科学传播创新中科普实践新课题,让陶瓷文化成为传承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并引领科普实践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文件中提到,"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其中"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科学普及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科学文化进行传播,最终将科学理性、求真、批判、务实等科学文化要素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锻造优良的民族性格。科普图书、报刊、音像等科普出版物是科学文化传播的物质承载者,在科学普及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维运 《科普研究》2010,5(3):84-88
韩国科学文化事业相当于中国的科普工作,它经历了科技大众化、国民理解科学、科学文化兴隆这三个阶段。论文叙述分析了韩国科学文化事业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以期能对中国科普工作有所启发参考。  相似文献   

9.
6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强调,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据此,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传播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善衍教授发表文章强调"要重视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为此,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于7月15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与会的专家以"千字笔谈"方式就"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文件中提到,"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其中"培育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成为一个工作重点。因此,媒体的助动力必不可少,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无疑成为全民普及文化素养的最直观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尚严伟 《科普研究》2007,3(2):49-54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作为一名科学家,在我国气象学界和地理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还是身体力行的科普作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对科普有深刻的理解。他生前发表过的科普文章、所作科普讲演和报告的讲稿,以及未曾发表过的有关手稿和油印稿有160篇之多。内容更是涉及气象学、地理学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教育、科学家和科学史等众多领域,许多作品堪称中国科普作品的经典之作。另外他还曾经领导中国科普事业。学习和探讨他的科普思想和科普实践对我国现在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宗棕  刘兵 《科普研究》2012,7(6):40-45
对专业科学文本进行修辞分析和话语研究是科学修辞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高士其科普文本的隐喻,探寻其科普作品隐喻生成的原因,揭示出科普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意识形态的影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这些带有主观性的科普作品对于读者阅读、理解、接受和传播科学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伯宁 《科普研究》2012,7(6):11-14
在新媒体时代,"草根科普"成为一种独特的科学亚文化现象。笔者以一名"草根科普作者"的身份,介绍在新媒体时代从事科普创作的切身体会。并结合现代科学传播理论提出科普应"呼应时代要求、展示科学精神、承担公民责任"等观点,及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中西典型城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宏斌  张超  何薇 《科普研究》2008,3(6):65-80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列出了四大重点人群,其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四大重点人群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执政、科学管理,而且对全体公民提高科学素质也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影响.通过对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科普需求的典型研究,初步了解领导干部与分务员的科普需求,寻求对干领导干部与公务员有效的科技传播方式,从而保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本课题研究选定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城区(分别为成都市金牛区、武汉市武昌区、苏州市高新区与沧浪区)进行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需求问卷调查.本课题通过分析后得出我国东中西典型城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需求途径、内容和需求度的特点,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受北京市科委相关部门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对北京市基层科普队伍———包括科技场馆、社区和中小学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普队伍理解科普状况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表明,上述基层科普队伍中8成以上人员对科学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对科普及其作用、自身科普能力和影响科普的社会因素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判断能力。调查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基层科普队伍人员在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中,还未能完全摆脱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课题组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明确科普是基层单位(组织或机构)的重要职责的机制探索,以及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基层科普队伍中的作用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松鼠会是网络影响力最强的中国民间科普组织之一,通过对其微博粉丝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受众主体男女数量和文理科背景较为平均,趋于青年化、高学历化、较高收入化,职业较为稳定,且具备较充足的上网条件与时间。对性别、年龄、学历、专业等基本属性进行细致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1)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是受众选择不同科普知识的重要原因。(2)少年的主观辨识度低,针对少年的网络科普组织应更注重科普信息的简洁性、趣味性和引导性。(3)青年的主观辨识度高,针对18-39岁的青年网络科普组织更注重提高科普知识的专业性、精准度和互动性。(4)网络科普组织还存在较大数量的不稳定受众群体,有理科背景的年长男性较容易转化为稳定受众。(5)微博在网络科普传播中的缺陷逐渐暴露,其信息有效到达率较低且容易造成信息误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科普知识的广义理解,将科普知识分为核心层、中间层与外围层三个层面。核心层是在"学院科学"理念下的简化的科学知识,遵守默顿的CUDOS规范;中间层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后学院科学知识,遵守齐曼的PLACE规范;外围层是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生活科学知识,遵守BASIC规范,且各层次从目的、理念、内容、模式、物化表现等方面都各具特点。这三个层面的科普知识从核心到外围没有绝对界限,但从"纯净"的基础科学知识到社会、文化因素渗透的趋势越来越强。科普知识的细分与深层剖析为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公众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认为科学文化总体的不断发展,是整个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传统文化与科技普及,科技普及的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素质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得科学文化持续不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