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延光  王南生  章云  周英 《计算机工程》2009,35(23):144-145
针对现有RFID系统读写器和标签之间通信安全性低、易受到各种攻击的安全问题,介绍基于Logistic混沌序列的动态实时密钥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序列RFID的安全加密机制,采用动态实时密钥对RFID系统中的读写器与电子标签通信消息进行加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RFID系统中非法存取、伪造哄骗、数据泄露、位置跟踪等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混沌加密技术在RFID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低成本的RFID系统的安全性,利用混沌系统产生的混沌序列对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了加密。混沌序列的产生,采用了基于m-序列的参数变量可变的Logistic映射。另外,为了提高混沌序列的周期,用m-序列对由Logistic映射产生的序列进行扰动。加解密采用同样的机制,可以很好地实现数据的加解密,从而可以降低RFID系统的成本。进而建立了一个基于混沌加密技术的RFID系统安全模型,并对其工作流程及读写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RFID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轻量级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CELOTP)。采用实现代价低和随机性强的Arnold cat混沌映射产生密钥序列,提高加密的安全性。采用动态刷新随机函数来降低标签成本和保持通信过程的新鲜性。采用挑战响应机制,利用Flag标志位来表示所有权的归属,提高了协议通信的安全性。通过BAN逻辑形式化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不仅满足标签所有权转移的安全需要,而且成本较低,适用于低成本的RFID系统。  相似文献   

4.
面向物联网的RFID安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尤其在物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RFID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增强RFID的安全性能够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在讨论目前RFID的安全问题以及物理安全机制和加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加密机制的几种安全协议的特点,并对这些协议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的RFID安全策略,设计了一种混合方式的安全模型-Hybrid-Encryption.经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应用环境中的RFID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日益突出的RFID系统安全隐私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序列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生成混沌序列,对密钥进行加密。该协议引入标签密钥动态更新机制,并设计了自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标签的二次认证。采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证明,并与已有的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其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降低了标签成本,减少了标签和后端数据库的计算量,提高了后端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RFID协议认证的执行效率,更适合低成本的RF1D系统。  相似文献   

6.
RFID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军事、物流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RFID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这也对RFID系统的隐私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回顾已有的各种RFID安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别名的双向认证机制,在保持系统实现简单、成本低廉的基础上,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前向和后向安全性.通过对系统的安全性能、计算复杂度、资源占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这是一种可行的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RFID系统安全认证与授权通常假定所有的标签属于一个同域(单域)RFID系统,难以应用于跨越RFID系统应用中。提出一种基于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的多域安全认证与授权模型。该模型以EPC网络为基础,将RFID多域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机制分为三个概念性部分:RFID前端系统的安全性、RFID后端系统的安全性和RFID域间的系统安全,建立一个基于SAML的RFID系统跨域安全认证和授权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评估。该方案使得不同域RFID系统间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认证与授权。提出的模型和方案对跨越RFID系统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RFID安全是制约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描述了RFID安全现状及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RFID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剖析了RFID高中低级安全认证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口令加密算法的RFID安全认证机制,该认证方法利用随机数进行身份验证,利用公共密钥进行动态口令加密.针对RFID体系的安全认证,该算法在防窃听、防拒绝服务、防重写、防伪装、防位置定位上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RFID系统的混沌动态扰动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有  卢元元  张翌维 《计算机应用》2012,32(6):1643-1645
针对目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通信时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实现问题,分析了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与分段Logistic映射的混沌动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混沌动态扰动的RFID加密算法。混沌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密钥流将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后再传输,然后通过密文反馈和动态加扰生成下一轮密钥。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安全性高、加密速度快、易于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RFID系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FID技术的优点是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无需任何的物理接触或者其他任何可见的接触,缺点是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无线信道是不安全的。本文在分析了RFID系统的组成、通信模型以及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后,提出了解决RFID系统安全问题的机制,强调必须综合运用物理安全机制与密码安全机制,才能有效解决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军  潘郁 《自动化仪表》2012,33(6):49-52
针对目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散列函数和共享密钥设计了RFID安全协议。分析了RFID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安全和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论研究单元(NTRU)公钥密码系统和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NTRU公钥密码系统产生系统的共享公钥,并运用Hash函数对共享公钥进行Hash运算,保证了RFID系统信息安全性。理论分析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防止消息泄漏、伪装、定位跟踪等安全攻击。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成本RFID系统,其安全隐私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现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主要采用Hash函数、传统加密算法等来保证标签信息的安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安全,然而这些协议却忽略了对非授权标签信息的保护。为了弥补以上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引入RBAC机制,能够有效地确保非授权标签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抵抗重传攻击、内部阅读器攻击等攻击。同时,利用部分ID、位运算等方法降低系统对标签的硬件要求,更适合低成本RFID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后台数据库之间通过有线方式进行通信,一般认为安全,在设计双向认证协议过程中,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而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需要运用到移动的RFID系统,即读写器与后台数据库之间不再通过有线方式进行通信,而是通过无线方式通信,从而使得该通信信道不在安全可靠,故在设计认证协议中,不能再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因此传统的RFID系统无法很好的适用于移动支付过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超轻量的适用于移动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所提协议采用交叉位运算对所要传输信息进行加密,使得协议能够达到超轻量级别,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标签端的计算量;标签、读写器、后端数据库通信实体三方需通过认证,才可进行其他操作;加密过程中,随机数的引入,能够保障传输信息的新鲜性,同时增加攻击者的破解难度。安全性分析表明,协议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确保通信信息的安全;性能分析表明,所提协议具有较少的计算量,具备低成本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ecur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s. It contains four important parts: modulation, chaotic transmitter, chaotic receiver, and demodulation. The modulation mechanism is to modulate each of delivered bit information to be a carrier signal in the continuous form. Then this carrier signal is taken as a parameter of the chaotic system, called the unified chaotic system. Such a system possesse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haos characterizations depending on its system's parameter, and this guarantees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 more. In the public channel, only three chaotic state variables are delivered and this means that the important carrier information is efficiently screened. According to chaotic states received in the receiver terminal, the continuous carrier signal is decrypted using certain adaptation mechanisms. Finally, the proposed demodulation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recover the original bit information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Som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verify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secure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图像加密在当前信息安全堪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加密方法是利用整数阶混沌序列或者其它低维离散序列的一个或者多个系数作为密钥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密,由于加密序列相对简单且密钥空间较小,导致安全性不佳。本文提出基于分数阶Rossler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以分数阶Rossler混沌系统的阶次和系统参数作为密钥,增大了密钥空间,而分数阶混沌系统特有的记忆特性,有效地增加了混沌序列的复杂性,使其在图像加密上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级混沌同步理论的保密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多级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实现方案。在发射端,混沌信号首先与有用信号进行合成,然后将合成的混沌信号作用于另一个混沌系统,进而得到调制后的传输信号;在接收端,信道传输的混沌信号经过与发射端结构相同的混沌系统二级解调后恢复出有用信号。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多级混沌同步保密通信系统比原同步掩蔽通信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特性和更高的有效带宽,而且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像素值替代和图像位置置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图像信息的加解密,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在线混沌图像保密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和实时性。系统采用Lorenz和Logistic混沌系统,通过密钥同步方案,信息被实时加密后经TCP协议传输;由于混沌映射的初值敏感性和伪随机特性,传输的信息很难被破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本文对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通信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RFID应用系统中的Tag-reader安全通信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磊  盛焕烨 《计算机工程》2007,33(21):128-129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其缺乏安全机制,无法有效地保护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该文分析了RFID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提出了在RFID标签芯片计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安全通信协议。该协议利用Hash函数技术实现了防止消息泄漏、伪装、定位跟踪等安全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