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文中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新浪微博的信息转发与传播特征为研究目的,并对传播行为进行预测.在获取大量新浪微博在线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各种影响因素特征并进行建模.提出基于用户属性、社交关系和微博内容三类综合特征,使用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对给定微博的用户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基于微博网关注关系拓扑,利用概率级联模型对给定微博的转发路径进行预测,为预测微博的影响范围提供依据.文中通过实验分析了新浪微博符合复杂网络特征、社交类特征对转发行为有重要影响,并验证了传播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软件》2019,(1):127-131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掌握信息传播的规律,进行信息传播的管理越来越重要,而提取信息传播特点和建立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信息传播模型并未考虑易感染者的类型以及时间网络等行为因素,对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不够准确。针对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的分析,改进模型增加双重易感染者、潜伏者等传播个体和优化传播过程的微博网络传播算法(MDSLIR)。该算法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传播方式及时获取、传播和免疫信息,从而更好对社交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微博信息的演化规律,使用微博上的真实数据进行仿真测试,并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DSLIR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王振飞  张利莹  张行进  李伦 《计算机科学》2017,44(2):275-278, 289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提取信息传播特征和构建传播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传统微博网络传播模型未考虑用户的不完整阅读、潜伏期和直接免疫等行为难以准确识别免疫节点的缺陷,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提出增加传播的个体分类和完善传播途径的微博网络传播算法(MSILR)。该算法可以使用户根据微博信息的传播特性及时获得、传播和屏蔽信息,根据模型反映的社会关系和在线社会行为完善社交网络的功能。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微博网络的传播机理和网络参数对信息传播过程的影响,完善动力学演化方程组,刻画信息传播过程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在真实微博网络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了MSILR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路径包含着用户对内容、来源等的偏好信息,研究运用信息的传播路径来预测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方法。基于传播路径的信息过滤能力研究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和信息传播路径的转换方法。运用基于关联规则的分类算法对在线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分享行为进行预测。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在线社会网络中的活跃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文涛  刘锋  朱二周 《计算机科学》2016,43(9):66-70, 86
微博凭借其即时发布、实时传播、简便易用的特点逐渐成为最为主流的自媒体平台。用户影响力评价是微博社交网络中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它对于优化与推动社会信息传播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以新浪微博为实验对象,通过综合考虑微博用户关系网络特性和用户行为,结合MapReduce编程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新型用户影响力排名算法——QRank。在Hadoop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QRank算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有效结合微博用户关系网络与行为特性,从而更加真实与充分地反映用户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博平台上的垃圾用户甄别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微博重复发送行为的垃圾用户行为建模和甄别算法。在真实微博垃圾用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建模方法综合考虑了微博垃圾用户的行为信息、社交网络信息和文本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对垃圾用户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对模型中若干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也分析了垃圾用户行为信息、社交网络信息和文本信息对模型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数码时代》2013,(1):122-125
近日,一项有关社交网络中用户分享行为的调查显示,QQ空间、新浪微博以及腾讯微博继续稳坐用户分享平台的前三把交椅,其中QQ空间的分享率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7.72%。然而,就在人们痴迷于分享各类信息的同时,一些本应埋藏心底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络平台信息传播迅速,为了有效地进行舆情预警,定量地评估用户在消息传播网络中重要性,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用户影响力建模问题中. 通过对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行为分析,构造了包含用户活跃粉丝数以及平均转发数等五项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 并针对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在应用于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模糊合成算子的方法构建用户影响力评估模型. 利用新浪微博社交平台上的真实数据,结合对比实验和实际评估,改进的模糊合成算子能根据需求调整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该方法能较准确地反应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实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李晓丽  许可  宋俊德 《软件》2012,(11):228-230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多种多样的采样算法应用于在线社交网络结构和特性的建模和分析。本文首先对这些常用的在线社交网络采样算法做分类对比,然后对应用相对广泛的snow ball采样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在线社交网络新浪微博的数据进行采样分析,研究新浪微博网络结构的特点,验证得出数据量不足会导致在线社交网络的网络半径和度分布产生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
在线社交网络中,微博平台的便捷性和开放性,给信息的传播和爆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转发是微博平台上用户的重要行为,也是信息传播的关键机制。基于转发行为,分析一条推文是否被用户转发或者一段时间后的转发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信息的传播特性,探索用户的行为与兴趣,以此推进信息推荐、预防突发事件和舆情监控等应用发展。该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预测微博是否被转发及某段时间后的转发量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着重阐述了基于用户、社交和内容特征的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分析了微博转发行为的相关预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社交网络数据与抑郁症有关研究中往往需要采取人工方式标注抑郁症和非抑郁症用户,费时费力。通过高校大学生的微博社交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抑郁关键词与语义扩展的大学生疑似抑郁微博初步筛选算法——综合词法。该方法通过基础关键词表的构建和基于词嵌入学习模型WORD2VEC的语义扩展形成抑郁关键词表,最后利用该词表对被测微博进行语义相似度计算,进而识别其是否为疑似抑郁微博。在首都高校大学生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词法在筛选准确率上优于SDS问卷分词法和专家词法;综合词法能够快速地从海量大学生微博中自动筛选占比非常少的疑似抑郁微博,减少专家标注工作量,提高标注效率,并可进一步为后续抑郁症患者精确识别(分类问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微博逐渐成为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及信息收集的重要平台,微博转发是微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研究微博转发问题对微博信息传播、微博营销、舆情监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影响微博转发的主要因素有:粉丝兴趣与微博文本的相似度,微博营销策略及用户粉丝数量的变化.以往的预测模型没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来对微博转发量级进行预测,首先利用SIM-LSTM模型构建微博转发趋势度,然后再利用TF-IDF构建粉丝兴趣和微博文本的相似度,最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粉丝是否会转发该微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相对于其他预测算法F1评估值提高了近5%.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普及,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体平台。作为新兴的信息共享平台,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以微博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运用新媒体引领学生思想成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取得进展。根据我院微博平台的应用实践,结合微博教育平台在各高校的发展现状,对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官方信息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中的扩散对谣言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本文建立多层网络传播模型研究跨境电商新政策错误解读这一谣言传播问题,模型上层为虚拟网络传播层(虚拟层),下层为现实社会传播层(现实层),个体根据各自社交网络和行为习惯接收官方信息来控制多层网络谣言传播。文章根据平均场方法分析该模型的演化过程和传播阈值,采用无标度网络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传播动力学行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官方信息对虚拟层和社会层谣言的控制都具有积极作用,官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社会谣言传播有显著性影响,且当官方信息的网络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能够有效约束现实社会个体行为,进而达到虚拟层和现实层对谣言控制的同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博用户影响力分析作为社交网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现有研究工作分析用户行为时间性的不足和忽略用户与参与话题之间关联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微博话题的用户影响力分析算法——基于话题和传播能力的用户排序(TSRank)算法。首先,基于微博话题分析用户转发行为时间性,进一步构建用户转发和用户博文转发两种话题转发关系网络,预测用户话题信息传播能力;然后,分析用户个人历史微博和背景话题微博文本内容,挖掘用户与背景话题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综合考虑用户话题信息传播能力以及用户与背景话题间关联性计算微博用户影响力。爬取新浪微博真实话题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话题关联度更高用户的话题转发量明显大于关联度很低的用户,引入用户转发行为时间性相比无转发时间性,TSRank算法的捕获率(CR)提高了18.7%,进一步与典型影响力分析算法WBRank、TwitterRank和PageRank相比,TSRank算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分别提高了5.9%、8.7%、13.1%和6.7%、9.1%、14.2%,验证了TSRank算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属性、话题传播等理论研究以及好友推荐、舆情监控等应用研究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中华  张惠然  谢江 《计算机应用》2014,34(11):3131-3134
目前很多的社交网络研究都是采用国外的平台数据,而国内的新浪微博没有很好的接口方便研究人员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为了快速地获取到微博中的数据,开发了一款支持并行的微博数据抓取工具。该工具可以实时抓取微博中指定用户的粉丝信息、微博正文等内容;该工具利用关键字匹配技术,匹配符合规定条件的微博,并抓取相关内容;该工具支持并行抓取,可以同时抓取多个用户的信息。最后将串行微博爬虫工具和其并行版本进行对比,并使用该工具对部分微博数据作了一个关于流感问题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并行爬虫拥有较好的加速比,可以快速地获取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交网站的流行以及用户的大规模增加,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已经成为社交网站进行网站维护、性能优化和系统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网络知识挖掘和信息检索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用户添加个人标签的行为特征,该文基于大约263万个微博用户的真实数据,对用户标签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我们主要考察了用户标签的宏观分布特征,以及用户标签与关注对象的标签分布之间的联系,发现微博用户给自己添加标签时,在开始阶段倾向于使用反映个性的标签,之后会出于从众心理而选用大众化标签。我们将研究发现运用到基于关注关系的标签预测算法中,结果证实相关分析对于社交网站的标签推荐等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校园网多出现在高校中,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校园网是保障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基础。但是在校园网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人为原因或是设备原因出现一些故障,影响学生及教师的使用,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校方应建立一系列的预警机制,保障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与运行效果。本文基于校园网的运行特点,简单阐述了安全突发事件的特征,分析了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帮助优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9.
Very ofte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ehavioral patterns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 society suggests that people's behaviors in social network sites are independent from external influences. Recently, some research work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ssumptions are not always true.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hows an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 society. It utilized the D-Miner service framework in which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ols can be plugged-in and used. The framework is supported by multi-agents, which include crawlers for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 sites, schedulers to dispatch user requests, and analysis engines with different analytical algorithms. Two new ag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association identification. A crawler agent is to collect incidents in the society and an association agent is to identify which social media messages are correlated to corresponding incidents. These identified associations can be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uch as tracing th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 society; and indentifying whether the correlations of behavioral patterns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 society have been dominated by those incidents or not. The new agents have been test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identifying the number of connections which suppor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Today’s ubiquitous online social networks serve multiple purposes, includ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Facebook, Renren), and news dissemination (Twitter). But how does a social network’s design define its functionality? Answering this would need social network providers to take a proactive role in defining and guiding user behavior. In this paper, we first take a step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ith a data-driven approach, through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Sina Weibo microblogging service. Often compared to Twitter because of its format,Weibo is interesting for our analysis because it serves as a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and a platform for news dissemination, too. While similar to Twitter in functionality, Weibo provide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comments, allowing users to form threaded conversations around a single tweet. Our study focuses on this feature, and how it contributes to interactions and improves social engagement.We use analysis of comment interactions to uncover their role in social interactivity, and use comment graphs to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e of Weibo users interactions. Finally,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that shows the impact of comments in malicious user detection, a key application on microblogging systems. That is, using properties of comm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in both modeling and detection of malicious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