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到Cu-Zn-Al合金贝氏体的亚单元结构、其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与扫描隧道显微分析的结果一致,亚单元上有台阶存在,表明它们是通过台阶机制生长的。亚是通过激发形核的,观察到三种类型的激发方式;面-面激发、边-边激发及边-面激发。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相变为激发形核-台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表面浮突,发现贝氏体浮突是由许多亚单元组成的浮突群,单个亚单元浮突呈“V”型,不同于马氏体相变不变平面应变的“N”型浮突,从而说明贝氏体不可能切变形成。同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生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Fe-C-Si-Mn合金中的下贝氏体浮突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用透射显微镜观察到的最小结构单元--亚单元是由更小的超亚单元组成的。超亚单元的浮突为“帐篷”型,而非不变平观应变型,表明它不是切变形成;超亚单元的浮突高度为60-140nm,最大形状变型量约为0.23,贝氏体的多层次结构以及合金元素C和Si对它的影响可用激发形核-台阶生长机制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简要地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发现钢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2)贝氏体表面浮突完全由贝氏体铁索体长大过程中形变产生,单一超亚单元对应的浮突呈帐篷型;(3)贝氏体铁索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在近N—W关系下相变单元宽面接近(335)f,为扩散型界面;(4)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向奥氏体内生长;(5)建立了贝氏体激发形核一台阶长大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机制是合理的,它成功地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等。  相似文献   

5.
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总结了清华大学贝氏体相变研究组在贝氏体相变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①利用TEM、AFM、STM发现了钢及有色合金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 ;②利用STM发现贝氏体表面浮突大多是由与超亚单元相对应的“帐篷型”小浮突群组成的 ;③利用TEM和STM证实了三维巨型台阶存在的普遍性和可动性 ;④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向奥氏体内生长 ;⑤概述了贝氏体的激发形核 台阶长大机制及其理论计算 ;⑥用前述相变机制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 ,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中贝氏体精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学显微镜(OM)等分析手段对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中贝氏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氏碳锰硅钢中的贝氏体组织由亚片条、亚单元组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贝氏体单元中发现有以残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的精细结构的存在。观测结果可用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机制做合理解释,为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合金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u-Zn-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250,300,350℃)下形成的贝氏体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初生态的宽面及端面均存在三维形态的台阶,但无层错亚结构,表明台阶在Cu-Zn-Al合金贝氏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贝氏体的生长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8.
钢中贝氏体形核初期微观形貌及精细结构的TEM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EM研究了8Mn8SiMo钢贝氏体晶核初期篚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及精细结构。实验观察到初期贝氏体具有应力变促发亚单元形核特征,相变单元的三维形貌呈薄片状;贝氏体/奥氏体相界面可形成缺陷面,为母相奥氏体塑性协调变形亚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贝氏体的初期形成具有切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Cu-Zn-Al-Mn合金的贝氏体中脊和台阶SCIE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详细地研究了Cu-Zn-Al-Mn合金的贝氏体相变。观察结果表明:该合金中贝氏体在形成初期已存在层错。同时观察到贝氏体中脊,贝氏体内部的层错面能够连续地通过中脊。在贝氏体宽面及端部存在长大台阶,台阶的宽面和窄面分别平行于贝氏体层错面和惯习面,其晶面指数均属{110}_(B2)晶面族,长大台阶的推进方向平行于层错面。由此推测,Cu-Zn-Al-Mn合金贝氏体在相变初期首先以切变方式形成,而其长大过程是由其层错面的扩展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上贝氏体精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透射电镜研究上贝氏体铁素的形成,观察到贝氏体条由更小的薄片状亚单元组成。沿贝氏体铁素体受纵向靠近平直边的母相中存在间断的应变场,其间隔尺寸与薄片亚单元的厚度对应。由于亚单元的横向尺寸差构成边界轮廓台阶。相变弛豫使亚单元界和应变场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用透射电镜研究上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观察到贝氏体条由更小的薄片状亚单元组成。沿贝氏体铁素体条纵向靠近平直边的母相中存在间断的应变场,其间隔尺寸与薄片亚单元的厚度对应。由于亚单元的横向尺寸差构成边界轮廓台阶。相变弛豫使亚单元间界和应变场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贝氏体精细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TEM研究了钢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碳化物形貌及分布和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形貌。采用HRE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界面结构台阶和晶面晶格像。结果表明:加入微量元素可以使贝氏体铁素体组织明显细化。贝氏体铁素体由亚单元或亚块组成,碳化物形貌这五,分布在条间、片内和亚块边界。贝氏体铁素体内有大量的精细组织。Cu-Zn-Al合金初生贝氏体有台阶存在,界面结构台阶高度3-40nm,相当于1  相似文献   

13.
超级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超级钢的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脉冲焊三种焊接参数下的焊接接头粗晶区的精细结构,并测量了显微硬度沿焊缝的分布.结果表明:三种焊接参数下的热影响区中均未出现软化现象;随着热输入线能量的升高,粗晶区中的铁素体形态和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和取向也变得复杂多样.在线能量低的接头粗晶区中,铁素体以块状为主,碳化物数量较少,呈粒状;在线能量较高的接头粗晶区中,铁素体以板条状为主,并在其上分布大量等轴状的亚单元,碳化物分布在亚单元的边界上或亚单元内部;在线能量高的接头粗晶区中,铁素体为板条状、块状,碳化物呈粒状,棒状等平行地分布在铁素体上,并与板条长轴呈不同的夹角。  相似文献   

14.
ATP合酶,又称F1F0-ATP合成酶,是位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光合菌质膜上的参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的最后环节。其结构包含F1和F0两个亚单位,共同作用于ATP的分解和合成。ATP合酶β亚基是F1F0-ATP合成酶F1亚单位的重要组件,该亚基包含ATP合成和水解所需的催化位点,其功能好坏与疾病发生直接相关。本文就ATP合酶β亚基功能与糖尿病、肿瘤、肥胖症等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来艳萍  刘燕强 《金属学报》2008,13(2):208-212
γ-氨基丁酸(GABA)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介导抑制性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 通过GABAA、GABAB和GABAC三种亚型受体介导广泛的生理效应。GABAA受体亚型是GABA受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亚型, 可介导GABA的大部分功能, 由来自8个亚基族(α, β, γ, δ, θ, ε, ρ和π)的不同亚基组成,而最典型的GABAA受体结构是由5个异质性多肽亚基(两个α、两个β和一个γ)组成的五边形寡聚体。不同亚基尤其是不同α亚基组成的亚型介导的生理和药理学效应有所不同。GABAB受体对焦虑、抑郁、癫痫以及记忆障碍等不同的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可能是这些疾病防治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16.
钴含量对电沉积纳米晶镍钴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钴含量在2.4%~59.3%范围内的镍钴合金.利用XRD与TEM技术对纳米晶镍钴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成分的纳米晶镍钴合金均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为11~24 nm,且平均晶粒尺寸随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镍钴合金镀态下TEM组织中观察到的晶粒尺寸与XRD测量结果一致;纳米晶镍钴合金抗拉强度为1 300~1 650 MPa,断裂伸长率为10.5%~14.5%,镍钴合金的抗拉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随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钴含量的不断增加,镍钴合金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的应力诱发晶粒长大被逐渐抑制,提高加工硬化率,塑性失稳被延迟,从而提高塑性.  相似文献   

17.
《Acta Materialia》2008,56(19):5388-5394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poor stability in hydrogen storage, the cycling behavior of ANi3 intermetallics (A = La, Ce, Y) under hydrogen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tabil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ANi2 intermetallics. All cycled ANi3 intermetallics are subject to amorphization to some extent, similar to corresponding ANi2 intermetallics. Sinc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Ni3 intermetallics consists of an alternating stacking between the ANi5 subunit and the ANi2 subunit, the hydrogen-induced amorphization as observed in ANi3 intermetallics is assumed to associate with the ANi2 subunits in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This assump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work.  相似文献   

18.
王任甫  徐科  薛钢 《热加工工艺》2007,36(16):43-46
采用新型浸蚀剂725-6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80mm厚9Ni3CrMoV船体钢的显微组织,并与透射电镜下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光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低碳板条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的组织形貌,并能较准确地定量评定沿板厚方向不同位置处马氏体含量,与透射电镜下的观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