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分析“本位文化”论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渊源及其对待东西方文化之关系、传统与现代之关系的立场和态度,认为“本位文化”派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主张,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是出于反对当时的“西化”论调,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期中国知识精英阶层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和忧患意识。他们强调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反对盲目模仿外国,在固守民族本位的前提下审慎地承续和变革传统、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这在今天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隐逸风格的作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救国、强国之策,他认为知识分子是民族地灵魂,解决当时的教育、读书人的问题,是救国的根本。他反对黑暗的私塾教育,提倡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教育观念;反对八股式的为文方式,主张写实的国语教学;反对机械照搬西方教育,主张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些教育思想体现在废名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废名—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儒家匡世精神。  相似文献   

3.
影视传媒对"大义灭亲"的宣扬传达了国家本位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在中国,"亲亲相隐"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是司法对人性价值的理性回归,理应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影视传媒对主流文化的表达也应从"大义灭亲"过渡到"亲亲相隐",从而彰显法律与情理的交融与互动,推动中国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指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的民族宗教情结、"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生命价值追求、"形神统一"的审美情趣,以及重教化娱乐、轻竞争的思维价值取向。自然地理环境、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是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其发生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地域文化和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义和团运动的“仇教”、“反洋”意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本能抗拒和抵制;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留恋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恐惧的文化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反对一切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动思想文化。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导致了二千多年传统文化所构建的民族心理防线的解体。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及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梦,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文化战略迫在眉睫。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推广已经成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渠道。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校园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与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这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现代本土文化的变迁与外来强势或非强势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一些国人对传统文化日益忽视或遗忘甚至否定,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面临缺失的危机,对此,迫切要求时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精髓,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之源.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绘画及书法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为切入点,阐释了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所展示出的独特、深厚、富有感染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进而强调指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才能真正推进中国未来包装设计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中国文化、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分别为世界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文化发展截然不同的三个路向。人类社会在经历人与物关系为主导的时代之后,将逐步进入以人与人关系为主导的阶段。而以家族制度作为文化内核、以周孔教化作为文化营养的中国文化,通过理性的启发和"仁"心的推崇,突出了人伦关系的构建,用伦理本位取代个人本位,用人对人的态度代替人对物的态度。中国文化代表着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必将复兴。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在团体的生活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民族之魂。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优势、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厚植立德树人根基、进行“两创”,发挥文化示范引领作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高校学生教育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精神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适应。通过国学经典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等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崭新人格魅力的现代民族大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则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植根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的,那些长期影响中国人的生存模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是构成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养成和提高其人文精神,健全和完善其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国舞蹈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舞蹈形式具备着一定的地方民族特色和风格,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表演中大多借助于舞蹈道具进行表演。我国广东瑶族的长鼓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体育和民族舞蹈体系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广东瑶族最具代表的一支奇葩,长鼓舞的道具在表现广东瑶族人民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蕴含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性、民族情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下,如何巧妙绝伦的将舞蹈与道具结合起来,才能展现出更加和谐传神的展现民族舞蹈之魂。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进程步步加快,其对各民族的影响亦非常深远。本文拟聚焦全球化在文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即文化全球化,来探讨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各民族文化身处的状况以及中国文化该有的文化策略。具体来讲,本文反对文化同一论,主张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以及中国在输入文化产品的同时,应积极输出自己的特色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从文化发展方向和文化发展规律两个维度对文化发展进行了重要阐释。主要包括:提出文化发展的方向,阐释文化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化发展的态度,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周恩来文化发展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即文化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要有正确的文化发展态度,重视和培养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身特点和消极因素,中国必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的目标:从臣民的政治文化走向公民的政治文化,从民本的政治文化走向民主的政治文化,从人治的政治文化走向德法兼治的政治文化,从权力本位的政治文化到权利本位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换的途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开展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思维方式及人生价值观都能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得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表现出了历史性、融合性及中庸性等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来自西方竞技运动的冲击而面临的困境,指出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突出理论成果,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此文主要评述1921年至1993年间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共分四部分:一、评述21年至35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党在同复古主义斗争的同时,开始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民族传统文化,认为它是自然经济、宗法社会的反映物。(2)、党的过失在于过多地否定了民族传统文化。二、评述35年至63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党反省了以往自身的过失,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2)、党明确了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方针。(3)、改造民族传统文化是党此时态度的主要特征。三、评述63年至78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63年至66年,反对民族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上逐渐占了上风。(2)、66年至78年,摧残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党的主要态度。四、评述63年至78年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1)、拨乱反正,党重申了“古为今月”的原则。(2)、党作出了“复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道,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整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吸收其它国家和民放的先进文化;在辩证扬弃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文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型;在注重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体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