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变量选择与高斯过程回归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措施之一,通过选取影响负荷的最优输入变量集合,建立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负荷预测建模输入变量的选取对预测精度有很大影响,首先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给出输入变量重要性评分(variable importance measure,VIM),并对各输入变量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基于序列前向搜索策略确定最优输入变量集合,避免人工经验选取的不足。其次针对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CG)法求解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超参数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存在优化性能依赖于初值选取、迭代次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搜索模型超参数,形成优化高斯过程回归预测模型。最后,算例测试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的SVM模型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针对传统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在负荷预测中存在的参数的选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用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求SVM模型的最优参数.经典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粒子群算法(FAPSO)并对其进行收敛性测试,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FAPSO优化的SVM模型用于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高于传统SVM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精度,针对传统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在负荷预测中存在的参数的选取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用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求SVM模型的最优参数。经典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粒子群算法(FAPSO)并对其进行收敛性测试,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FAPSO优化的SVM模型用于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高于传统SVM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小波神经网络(WNN)综合能源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存在收敛速度、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IPSO)的WNN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Pearson系数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因素作为综合能源负荷预测的输入量;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在PSO中引入混沌算法并根据粒子适应度采用不同的粒子惯性权重选择策略;基于IPSO建立了WNN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通过案例验证,基于IPSO的WNN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WNN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QPSO参数优化的WLS-SVM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负荷非线性特性导致的预测模型难以准确建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参数选择的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LS-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和方法.首先,利用量子粒子群优化方法来对模型进行训练,从而选出最优超参数.其次,采用具有良好泛化性能的WLS-SVM回归模型弥补损失的鲁棒性.文中以黑龙江电网短期负荷预测为例,将该方法与一般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明显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混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四川全省电网小时负荷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量:饱和关联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v熵,论证了该小时负荷序列属于混沌时间序列。以负荷相空间重构为前提,分别应用混沌分析法的相似点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及Lyapunov指数模型对其短期负荷预测,并对比了三种模型预测的效果,预测结果表明了混沌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准确预测短期电力负荷在精细化电网规划、减少发电成本和提高用电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大幅度的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构建了一种新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IPSO-LSTM)。该模型采用能有效寻找全局最优解的IPSO,解决了LSTM预测电力负荷时超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考虑到粒子群算法(PSO)中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是固定不变的,这容易导致粒子群在前期掉入局部最优而错过全局最优,模型将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由固定值改为非线性变化,以平衡其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能力。通过实际案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粒子群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PSO-LSTM)、LSTM以及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预测效果更佳。实验表明,所提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基于提升小波和改进PSO-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针对负荷的波动性和趋势性,将提升小波算法用于分解原始负荷数据并提取其主要特征,然后,在蚁群算法改进粒子群算法(GPSO)中,采用混沌理论,对部分适应度值较差的粒子进行混沌扰动,提出CGPSO算法,改善细致搜索的准确性,并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将CGPSO算法用于Elman神经网络初始参数优化,最后建立负荷预测模型。本文采用我国北方某地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相比于传统ENN方法提高了2.3626%。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高斯局部吸引点量子粒子群(CGAQPS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混沌算法初始化粒子种群,提高初始粒子在搜寻空间遍历性,将局部吸引点改进为高斯分布局部吸引点,增强粒子全局搜索能力,从而得到混沌高斯局部吸引点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基于不同类型核函数(Linear、POLY、Sigmoid及RBF)进行比较,选择RBF核函数来构建LSSVM风电预测模型。最后,以安徽某风电场实测风电、温度及湿度的历史数据作为CGAQPSO-LSSVM(RBF)模型的训练数据。实验表明,与GA、PSO和QPSO优化LSSVM预测模型相比,所提出的CGAQPSO-LSSVM模型能够有效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BP神经网络对负荷高频分量预测精度不高、泛化能力弱的缺点以及粒子群算法(PSO)在解决高维、多模复杂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小波包变换和自适应交叉粒子群算法(ACPSO)优化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通过小波包变换对负荷样本进行多层序列分解,对单支重构所得的负荷子序列采用自适应交叉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最后叠加各子序列的预测值,得出实际预测结果。通过实际电网负荷预测表明,新模型能充分掌握负荷波动的变化规律,有效提高负荷波动大的地区的预测精度,且预测模型具有较强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短期负荷序列的非线性以提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段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PSO-SV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第1阶段采用VMD优化和预处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获得多个较为平稳的模态分量。第2阶段利用相空间重构优化重组各序列分量,并针对各分量分别建立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预测模型。第3阶段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用于优化SVR模型内部参数,便于更好地进行训练和预测。最后累加所有序列的预测值,实现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新型寻优策略,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高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模型,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改善神经网络的缺陷,将优化好的BP神经网络对某电力系统进行短期负荷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网络性能良好,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快速、高效地预测电网短期负荷,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训练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建立了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气象、天气、日期类型等影响负荷的因素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法和粒子群–径向基网络算法,克服了径向基网络和粒子群优化方法的缺点,改善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输出稳定,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平均百分比误差可控制在1.2%以内。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LS-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力负荷随机性强、稳定性差、预测精度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模型的输入因子是负荷数据和气象信息等。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实现支持向量机参数的自动优化,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前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的预测方法具有收敛性好、预测精度高、训练速度快的优点。本研究为我国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的PSO-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PSO-SVM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方法,在SVM学习过程中引入粒子群算法。通过选取组合核函数来改进SVM算法,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计算速度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利用吉林地区的历史负荷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通过与传统的SVM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对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证明基于组合核函数预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a new ARMAX model based 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is proposed. Auto-regressive (AR) and moving average (MA) with exogenous variables (ARMAX)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load forecasting area.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system loads, the forecasting function has many local optimal point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based on gradient searching may be trapped in local optimal points and lead to high error. While, the hybrid method based 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an solve this problem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traditional ways. It takes advantage of evolutionary strategy to speed up the convergence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nd applies the crossover oper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to enhance the global search ability. The new ARMAX model for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has been tested based on the load data of Eastern China location market,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achieved good accuracy.  相似文献   

17.
张林  刘继春 《中国电力》2021,54(3):132-140
准确的短期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短期负荷预测研究表明,与点预测相比,负荷的区间预测可以更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提出一种基于EEMD-SE和PSO-KELM的短期负荷区间预测方法。首先,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为一系列的子序列;然后,通过样本熵(SE)对各序列进行计算,量化序列的复杂程度,将SE值较小的序列进行重构;最后,通过粒子群(PSO)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输出层权重,建立预测模型,并对各序列进行区间构造。采用南方某市不同季节的实际负荷数据对所提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区间可靠性以及宽度上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精确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生产优化调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小波包回声状态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多分辨率小波包分解方法对负荷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建立小波包回声状态网预测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预测模型储备池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短期电力负荷动态时间序列数据,与BP、Elman、传统ESN等网络相比,PSO-WPESN网络的预测精度、稳定性和泛化能力都得到明显增强,尤其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输出矩阵过大造成ESN存在病态解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