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安庆地区早期矿冶遗址考察工作收获颇丰,新发现矿冶遗址20余处。科学分析显示,安庆地区早期合金体系有两种,分别为锡青铜和砷青铜,生产工序推测为先冶炼红铜,再添加锡料、砷料。铜、砷料推测来自当地,锡可能产自江西。安庆地区青铜冶金面貌具有地域性技术特征,相关工作是构筑皖西南早期冶金技术以及青铜文明的重要环节。安庆地区早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更为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在于将长江中下游的鄂东南、赣北、皖西南、皖南四大商周时期矿冶遗址群串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潘晖  孙计生  刘效方 《稀有金属》2001,25(3):195-198
为判断含锑钎料钎焊黄铜是否可行 ,研究了锡铅锑钎料钎焊H6 2黄铜时锑与锌的作用 ,并对其接头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锡铅锑钎料钎焊黄铜的接头组织中未发现锌锑化合物相 ,含锑量0 2 2 %~ 0 .8% (质量分数 )的锡铅锑钎料钎焊黄铜未引起接头性能下降 ,认为可以钎焊黄铜。  相似文献   

3.
在6-6-3青铜基含油轴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减锡加锑的试验,研制出了符合ZBW90002—88要求性能以锑部分代替锡的新合金,为节约锡资源、开辟锑的应用领域指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稀土铈对锡磷青铜QSn7-0.2合金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确定了肺在锡磷青铜中的最佳添加量ω为0.09-0.13,通过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和电镜分析发现,加有少量的锡磷青铜合金铸造组织枝晶网格变细小,变形退火后晶粒组织明显细化,添加少量可净化合金,消除其杂质的有害作用,并能与铜生成CuCeP金属间化合物,呈占状弥散分布在晶界或晶内细化了合金组织:加铈又显著提高了合金基体中的位错密度,这些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5.
应用粗铅碱性精练的基本原理 ,对高锑粗铅进行脱锑、砷、锡的实验研究和工业实践。结果表明 ,锑、砷、锡的脱除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铅直收率为 80 %~ 90 % ,锑渣率为 10 .2 3%~ 10 .6 4 % ,锑的脱除率为 98%。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力学计算、相图分析,对金属铝在粗锡精炼除砷、锑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与锑、铝与砷均极易反应而生成相应的难熔合金,但铝优先与砷反应,其次才与锑反应,此研究与生产实践较为吻合。金属铝与砷易生成熔点为1 740℃的AlAs合金,该合金含砷为73.4%、含金属铝为26.6%,折算为As∶Al=1∶0.36,即每1 kg砷需要加0.36 kg铝,方可达到预期的结果,该分析结果与生产实践也较为一致。铝与锑在较低温度下,极易生成熔点约为1 058±10℃的AlSb合金,该合金含铝为18.2%、含锑81.8%,即化学计量比为Sb∶Al=1∶0.22。然而,生产实践表明,Sb∶Al=1∶1计算铝的用量时,才能将锡液含锑降低至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新合金 (稀土锰黄铜ZHMn5 8- 3.5 - 2 - 0 .0 15 )代替锡青铜ZQSn6 - 6 - 3作轴承材料的可行性 ,以及新合金的性能测试 ,并与锡青铜作了比较 ,分析得出新合金在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都能代替锡青铜 ,仅在物理性能 (线膨胀系数 )方面不够理想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疆库车地区的苏巴什佛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节点,通过该遗址发现的遗物研究,对了解当时龟兹地区文化和与周边物质交流都有重要的意义。以该佛寺遗址最新发现的一批铜器为研究对象,根据铜器形制可分为兵器、饰品、生活实用器等种类,然后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这批样品进行了成分无损检测。结果显示,铜器材质有铅锡青铜、红铜、黄铜为主的多种类别。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这批铜器中的黄铜器物中的佛教饰品来自佛教文化传播,其余生活用具随内地贸易带入;含有砷、锑元素种类的器物可能来源于新疆本地的贸易交流;红铜、青铜类器物可能为本地生产。综合分析说明当时的苏巴什佛寺地区不仅本身有着金属冶炼的水平,而且作为唐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与周边文化交流和物质交换频繁。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铁精矿中铬、砷、锡、镉、锑、铅和铋等元素含量的方法。确定使用无水碳酸钠和硼酸的混合熔剂于950 ℃熔融样品,用盐酸浸取熔融物以测定锡、锑、铋,用硝酸溶液浸取熔融物以测定铬、砷、镉、铅。优化了仪器的工作参数;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同位素消除了可能存在的质谱干扰;测定铬、砷、镉、锡、锑时选用铑内标,测定铅、铋时选用铊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仪器信号漂移。采用本方法对铁精矿样品进行分析,测得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图计算和组织观察法,研究了在锡青铜添加Fe元素对半连续铸造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相图计算发现,FeCu与P的中间相抑制了Cu3Sn从基体中的析出;铁元素的加入起到了明显的细化晶粒的作用,柱状晶明显减少,降低了因柱状晶产生的组织应力,提高了后续的加工性能;低锡铁青铜的抗软化性能与高锡青铜的相当.  相似文献   

11.
河南驻马店正阳闰楼商代晚期墓地是商代南土的一处重要墓地,出土青铜器与殷墟铜器有着诸多相似特点。研究该批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矿料来源,对于探究商代晚期中原与周边地区青铜技术的关系、铜料的流通以及由此蕴含社会管理信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对闰楼墓地出土部分铜器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闰楼出土铜器中容器的锡含量明显较高。另外,闰楼墓地铜器多为高放射性铅同位素,这一结果也与商代晚期多地的高放射性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量青铜,铅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铅,其合金和铅同位素特征与中原殷墟二期铜器相同,结合器物纹饰,益阳青铜角形器应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殷墟二期铜器普遍具有高锡现象,表明商代晚期铸铜工匠对铜锡合金机械性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代晚期铜锡合金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锡高峰,反映了古代锡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质的提升,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principal physicomechanical and trib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materials based on tin bronze and aluminum-tin bronze have been studied over a wide range of velocities and friction loads. Aluminum-tin bronze which has slightly highe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is significantly harder than a similar tin bronze. This in turn affects th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increasing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4.
锡料是先秦高度发达的青铜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锡料来源及流通路径的探讨都是先秦历史考古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和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里耶秦简中新发现的史料,从文献角度总结了先秦青铜器锡料来源的几个可能产地,并介绍了先秦锡料来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钼铁作为冶炼过程中钼元素的加入剂,为保证冶炼质量,需对砷、锡、锑、铋含量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国标方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只能单个元素分别检测,分析速度慢,周期长。实验通过氢化物发生法使 砷、锡、锑、铋在0.264mol/L硼氢化钠-40%盐酸的酸还原体系下还原为挥发性共价氢化物,然后借助载气流将其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中进行测量,从而建立了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钼铁中砷、锡、锑、铋的方法。确定各元素的分析谱线为As 193.759nm、Sn 189.989nm、Sb 217.581nm、Bi 223.061nm;为了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体匹配法配制标准溶液系列绘制校准曲线,各元素的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砷、锡、锑、铋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0009%、0.0009%、0.0012%。方法应用于钼铁试样中砷、锡、锑、铋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1%~4.8%;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2%~110%。  相似文献   

16.
钼铁作为冶炼过程中钼元素的加入剂,为保证冶炼质量,需对砷、锡、锑、铋含量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国标方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只能单个元素分别检测,分析速度慢,周期长。实验通过氢化物发生法使 砷、锡、锑、铋在0.264mol/L硼氢化钠-40%盐酸的酸还原体系下还原为挥发性共价氢化物,然后借助载气流将其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中进行测量,从而建立了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钼铁中砷、锡、锑、铋的方法。确定各元素的分析谱线为As 193.759nm、Sn 189.989nm、Sb 217.581nm、Bi 223.061nm;为了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体匹配法配制标准溶液系列绘制校准曲线,各元素的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砷、锡、锑、铋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0009%、0.0009%、0.0012%。方法应用于钼铁试样中砷、锡、锑、铋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1%~4.8%;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2%~110%。  相似文献   

17.
通常锡矿石中砷、锑含量的检测方法都是以分光光度法为主,实验以盐酸-硝酸混合酸微波消解样品,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锡矿石中砷和锑的新方法。实验表明:以8 mL盐酸-硝酸(5+3)混酸为溶剂,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在盐酸浓度约为0.96 mol/L,硫脲和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均为10 g/L时,以HCl(1+9)作为载流液,20 g/L硼氢化钾溶液为上机还原剂进行测定,以砷和锑的荧光强度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绘制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8。砷和锑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44 2 μg/L和0.020 4 μg/L。干扰试验表明,锡矿石样品中的共存元素不干扰测定。采用实验方法对锡矿石实际样品中砷和锑进行测定,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1%~1.3%和0.99%~1.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04%和98%~104%。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锡矿石标准物质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mL硝酸和10.0mL盐酸溶解样品,选择As 188.979nm、Sn 189.927nm、Sb 206.836nm为分析线并采用两点校正法扣除背景,建立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船用钢中砷、锡和锑的分析方法。采用基体匹配法配制标准溶液系列并绘制校准曲线,方法中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方法中各元素的检出限不大于0.000 2%(质量分数)。按照实验方法测定低合金钢标准样品中砷、锡和锑,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38%~3.0%,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吻合;方法应用于船用钢样品中砷、锡、锑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不大于5%,测定结果与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