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RH-MFB二次精炼过程钢包钢水传热行为和钢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钢水温度预报模型,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对实际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9炉300 t钢水RH-MFB精炼时钢水温度的预测结果表 明,钢水温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误差小于±10℃。按目标温度要求,进行补偿措施,有效地控制钢水温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一种HRB400cE耐腐蚀钢的转炉冶炼工艺,包括检查转炉;向转炉内投入冶炼原料,加热以使转炉内冶炼原料液化成钢水;将氧枪插入至转炉内并在钢水上方通氧以对钢水脱碳;根据火焰亮度判定钢水脱碳进度并根据氧枪轮廓清晰度判定脱碳是否完成;向转炉内添加增碳剂以初步去除钢水内氧气;将钢水输送至钢包,添加硅锰合金以对钢水进行二次除氧;选取对应种类的金属以对钢水进行合金化处理。通过使用中控处理器建立预设的矩阵,根据钢水中的含碳量确定氧枪的通氧时长,使氧枪通入的氧气刚好与钢水内的碳元素反应从而保证使用指定量的氧气完成对钢水的脱碳,有效提高了工艺针对钢水的脱碳效率,从而提高了冶炼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唐钢RH精炼在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碳氧平衡条件,探索了进站钢水碳含量、终脱氧位对不同真空度下出站钢水碳含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终脱氧位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钢水的终脱氧位稳定不同真空度条件下RH出站钢水的碳含量。提高真空度,降低钢水终脱氧位可以降低RH精炼后期铝脱氧Al2O3夹杂物的生成,提高钢水洁净度。  相似文献   

4.
在感应炉中进行了多次的深脱硫实验,通过对钢水的初始硫含量,脱硫精炼渣,钢水氧含量以及渣量等等对钢水深脱硫的影响的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了实现感应炉钢水深脱硫的几个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特殊钢》1987,(1)
微处理机钢水测温仪,是炼钢和连铸生产上关键设备之一。在测量钢水温度的过程中,由微处理机控制程序对测量出来的钢水温度动态特性曲线,进行快速处理,求出钢水真实温度,以数字形式显示和打印出来。用微处理机钢水测温仪测量出来的钢水温度精度高,可靠性强。研制出来的微处理机钢水测温仪各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数学模拟研究了添加覆盖剂和保温层对钢包静置过程中钢水温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包静置过程中,钢水通过其上表面及钢包的包衬向外界传递热量,钢水温度下降。添加保温覆盖剂可使钢水上表面热损失大幅度下降,从而有效减小钢水温降。添加保温层可有效减小钢水通过钢包包衬向外界环境散失的热量,从而有效减小钢水温降。  相似文献   

7.
LF精炼工序在炼钢过程起着调节温度的关键作用,准确预报LF精炼终点钢水温度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传统的LF精炼预报模型包括机理模型与黑箱模型.机理预报模型能够体现各工艺因素对终点钢水温度的影响,但由于LF精炼传热机理研究尚不完善,依靠机理模型预报终点钢水温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黑箱预报模型能够准确预报终点钢水温度,但不能反映精炼过程各工艺因素对钢水温度的影响,尤其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改变时,黑箱模型在应用上会受到限制.本文以方大特钢LF精炼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机理预报模型与黑箱预报模型(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相结合的LF精炼终点钢水温度灰箱预报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各工艺因素对终点钢水温度的影响,又能准确预测终点钢水温度,其终点钢水温度预测误差在±5℃以内的命中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铁热轧连铸钢水增氮量过高的现象,通过对连铸浇注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了连铸工序钢水增氮量过高的原因.通过对连铸工序生产工艺、设备、耐材等方面进行改进,解决了钢水增氮量过大的问题,将连铸工序钢水增氮控制在5× 10-6以内,满足了高级别钢种对钢水质量的要求,为今后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涟钢CSP(compactstripproduction)生产线钢水脱氧和控制工艺。根据钢水从转炉—吹氩—LF精炼—连铸各工序中氧含量的变化情况,对现行铝脱氧工艺进行了改进。出钢后通过采取钢水全程吹氩,钢水浇铸时,在大包—中间包采用长水口 氩气密封,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 保护渣控制措施后,成品钢水中全氧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含量在35×10-6的水平,满足了CSP工艺对钢水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田建国 《炼钢》2006,22(6):31-33
采用多元回归建立了转炉出钢终点钢水温度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转炉出钢过程钢水温度的预测,并探讨了影响该过程钢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生产合格钢水及钢水温度的动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该过程的钢水温度变化,预测误差在±10℃以内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对现场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钢水在精炼、连铸工序中的夹杂物状况进行调查,对珠钢钢水的夹杂在各工序的变化情况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钢水夹杂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钢铁界为了既能减轻炼钢炉炉体的热负荷,又能适应连铸机对钢水温度的要求,研究成功了多种有效的炉外钢水加热技术,以弥补在炉外精炼过程中及在钢水传送过程中的温度损失,将钢水加热到连铸机浇铸所要求的温度。本文概述了炉外钢水加热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钢液凝固时其气泡和非金属夹杂的形成机理分析 ,以及中间包内钢水流动数学模型研究 ,发现中间包的结构与操作对 2 0 #连铸管坯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 ,对其结构与操作进行了改进 :改善结构 ,以减少钢水冲击 ,提高钢水滞留时间 ,均匀钢水质量 ;改进钢水流入、流出操作 ,避免钢流与空气的直接接触 ,减少二次氧化 ;降低连铸时的钢水过热度 ,通过这些措施 ,2 0 #钢管坯的质量取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永胜 《甘肃冶金》2002,123(1):6-10
介绍了钢水过滤器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阐述了钢水过滤器对去除夹杂物的影响 ,说明了钢水过滤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认为随着过滤器材质的提高 ,价格的降低。钢水过滤器将逐渐应用到各个钢铁企业 ,以提高其钢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间包的作用主要是稳定钢水流、减压、减小钢流对结晶器中坯壳的冲刷,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上浮,提高铸坯质量;对多流连铸机;中间包可起钢水分流作用;在多炉连浇时中间包存储的钢水可在换包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近来出现了在中间包处增设调控钢水温度的设备,实现了连铸机钢水的恒温浇注,减少了拉漏  相似文献   

16.
朱万军  区铁  李光强  王春锋  沈继胜 《炼钢》2012,28(2):48-51,64
为减少低碳低硅钢冶炼过程增硅,通过工业试验对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CSP流程精炼过程硅含量控制作了分析。结果发现:钢水增硅主要发生在LF精炼过程,除转炉下渣量和钢水AlS含量外,钙处理工艺也是影响钢水增硅的重要因素。热力学计算也表明:精炼结束时钢水中AlS与渣中SiO2反应未达到平衡,增硅还会继续进行;钢水中钙对渣中SiO2的还原能力远大于AlS;通过调整精炼渣中SiO2含量,可减缓钢水增硅。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热力学分析和热态实验研究了钢水温度及其碳质量分数对镁铝尖晶石质耐火材料侵蚀的影响,并探讨了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研究表明,提高温度将加剧钢水对耐火材料的侵蚀,随钢水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耐火材料的侵蚀指数先增加后减小。侵蚀机理包括:一是钢水中碳与耐火材料组分氧化镁反应化学侵蚀耐火材料;二是钢水向耐火材料内部的渗入以及低熔点物相在耐火材料颗粒界面的析出,降低了耐火材料颗粒间的结合力,加剧了钢水冲刷对耐火材料的损毁程度。  相似文献   

18.
渣对超低碳钢钢水氧含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桂华  栗红  陈本文  杨亮 《鞍钢技术》2008,(1):19-22,26
讨论了钢包渣、中间包渣对钢水中夹杂物的吸附和钢水的二次氧化作用的影响、OB处理对钢包渣的影响和保护浇铸对钢水的影响。研究表明,RH处理过程中,OB使渣的氧化性提高是造成钢水二次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RH精炼时应尽量减少OB处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碱度对LF炉钢水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碱度对钢水中氧化物含量、气体溶解度以及硫、磷等元素含量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碱度对钢水质量指标影响的分析方法及钢水中碱度的测定方法。实验验证发现,适当控制炉渣中的碱含量、选择合适的生料和加入剂,可有效提高LF炉钢水的质量,降低氧化物和硫、磷等元素含量,并提高气体溶解度,为生产优质钢材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LF炉冶炼过程中的钢水质量控制机制,提高钢铁冶炼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钢水快速结晶定碳测试时,要使定碳准确,必须考虑工艺条件变化对结晶温度的影响。在我厂,引起结晶温度变化的,主要是进入模子的钢水温度和钢水含磷量的变化。钢水入模温度的不同会使过冷度变化;含磷量的不同也会使结晶温度变化。钢水温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为了讨论含磷量不同对结晶温度的影响,必须使钢水温度基本上一致,为此,我们选择了入模钢水温度比结晶温度高40℃~50℃的测试点。同时为了避开0.51% C 附近 C—T 曲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