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引导与创新理念在“制图实践”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明了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我校"制图实践"课程建设为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阐述了基于引导与创新理念的"制图实践"课程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实践证明:将引导与创新理念渗透到课程建设中,调动了学生实践环节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建设经验对其他实践类或实验类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型设计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论文探讨了基于构型设计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体系,分析了课程中常用的构型设计训练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就工程制图课程小设计环节的布置、实施和检查进行了探索,指出了在工程制图课程中可以引入小设计环节。小设计的实践对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类工程图学实践创新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图学教育应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放在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地位。论文结合教学现状与实践,对建筑类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进行了根本性改革,提出了以构型设计和实践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新的教学、考核体系在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形体构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工业设计定义在2006年修改之后,其内涵发生了较大拓展。现阶段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很难与新的工业设计内涵相匹配。本文从教学的创新意识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与手段、服务意识等因素,探讨了工业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不良问题,加强了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以传授知识技能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将素质教育渗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创设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科学完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完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方法。《包装设计》课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团队参与,其课堂教学展现出平等课堂、主动参与、多向互动、开放发展的形态;通过团队协作、情境体验、问题探究、作品展示等教学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介入到包装设计课程之中,便于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本文结合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和要求,提出了对机械类学生进行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的做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设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线上教学与常规课堂讲授、辅导的线下教学相融合的高质量本科课程是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工作,是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围绕建环专业的工程热力学课程,基于线上线下模式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开课前、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分别开展线上线下闭环式教学设计,从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及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持续改进机制,旨在提供课程教学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教学环节的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牟信妮  孙诚  尹兴 《包装学报》2014,6(2):92-96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当抓住第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第一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创新平台,实现教学实训相结合。在课程评价环节,改变以往期末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分散评价权重。在大赛实践环节,以大赛引领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顶岗实习环节,利用企业真实环境创新平台,结合实际生产任务,鼓励学生针对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思考改进创新方案。在毕业设计环节,灵活选题,增强实用性,加强毕业设计的挑战性与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TRIZ教育理论改革工程制图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不足的问题,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以TRIZ教育理论为指导,分析工程制图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解决主要矛盾的科学解决理论,采用分割、组合和重力补偿原理等解决理论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体系等诸多不足之处,构建工程制图创新课程体系,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工程图学课中学生视觉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工程活动中的重要的基础能力,培养视觉力和创造力是延伸现代工程图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论述了视觉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概念及内容.然后基于脑生理和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学生的视觉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特征,并详细分析了视觉力和创造力在图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表现.最后,结合工程图学教学环节提出了培养视觉力和创造力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工程图学课程是面向工科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最具体、最迫切、也是最突出的矛盾是: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加和课时减少的矛盾;以及引入计算机绘图以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传统的以图板、尺规绘图为特点、注重图面质量的手工绘图的矛盾."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工程设计对图学教育的需求与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现代工程设计的迅速发展及对图学教育的需求,并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这一基点出发。立足本校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际,小结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健  姜杉  杨林  徐慧 《工程图学学报》2006,27(1):134-137
从培养现代工程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出发,基于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对目前条件下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工程制图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模式的选择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初步探索出在工程制图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并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合作者在企业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对强化工程意识与工程图样绘制能力的工程图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化整为零、见缝插针的教学方式,将与工程图样绘制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作为补充内容,安插在相应的章节,以开拓知识面的形式进行介绍,然后在装配图绘制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工程实践知识运用到零件构型设计与工程图样绘制之中,培养学生工程图样绘制的工程背景意识,为将来绘制出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工程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程哲学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工程哲学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对加强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工程哲学的包装人才培养理念要求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包装业对包装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体现“大包装工程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湖南工业大学顺应这一潮流,提出了大包装工程教育观,经过10a教学实践,为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工程制图课程的工程性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内容上,分析了现代工程图学的教学要求,提出了工程制图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在教材上,以贯彻国家标准为出发点,重新组织了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制图课程的工程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工程知识和进行工程实践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引入三维几何建模后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内涵。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工程图学的教学实践,对三维几何建模引入工程图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工程图学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经济意识是新世纪工业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因此,把现代经济学教育有机地结合在现代工业培训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工业培训所发生的变革之一,就是从过去只注重技术性因素的训练发展到强调技术性因素与非技术性因素并重的大工程意识的训练。属于现代经济学范畴的市场、质量、成本、效益、管理、创新、环保等意识的培养,构成了上述非技术性因素训练的重要内容。从培训模式、训练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和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化的视角构建工程制图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沿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但该教学模式不适应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其不良后果直接体现在缺乏对工程师工程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工程制图的教学目的,从工程化的视角出发,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框架,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适合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