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在硫酸盐(KP)法、碱性亚硫酸钠(AS)法、中性亚硫酸钠(NS)法和亚硫酸氢镁(HS)法蒸煮中纸浆主要化学组分和蒸煮液中化学药品含量的变化,着重论述了在蒸煮过程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规律,并对这四种蒸煮方法作了比较。文内进而阐明了荻用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的优点:其脱木素速率比较高(高于NS法和HS法,低于KP法);在蒸煮化学浆的条件下,对碳水化合物的破坏较小(比KP法和HS法小,与NS法相近);纸浆得率较高;纸浆的平均聚合度高,本文指出,碱性亚硫酸钠法对于荻原料是比较适宜的制浆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草类原料最适宜的制浆方法,国内已有一些文章作了论述。我们曾以荻为原料,对其在碱性亚硫酸钠法、中性亚硫酸钠法和亚硫酸氢镁法三种不同的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木素的磺化与溶出,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溶出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与硫酸盐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荻用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其脱木素  相似文献   

3.
四种阔叶木的制浆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硫酸盐(KP)和碱性亚硫酸钠-蒽醌(ASA)两种制浆方法对四种阔叶木(榉木、桦木、杨木和桉木)进行制浆,所有蒸煮进行到浆的卡伯值相同,比较纸浆的质量,结果是:杨木纸浆得率最高,随后是桉木和桦木浆,榉木纸浆得率最低;ASA浆得率比KP浆高,这是由于在整个蒸煮过程中pH值在较低的碱性溶液中进行的。采用全无氯(TCF)漂白纸浆,ASA纸浆仍能保持得率较高的优势;桦木浆抗张强度最高,随后是杨木和榉木浆,桉木浆抗张强度最低,但是桉木浆的撕裂强度比其它浆高;由于ASA浆中含半纤维素较高,因此,抗张强度较高,但是撕裂强度比KP浆低。另外还研究了这些阔叶木的不同纤维形态对纸浆具有不同容积和光散射系数。  相似文献   

4.
蔗渣碱性亚硫酸钠法高得率化学浆的制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港  余家鸾 《中国造纸》1994,13(2):46-50
探讨了蔗渣碱性亚硫酸钠法高得率化学浆的蒸煮工艺条件;当Na2SO3用量为18%,NaOH用量为3%,160℃时保温60分钟,其得率为63.87%,KMnO4值为9.74,未漂浆白度为52.63%ISO;还分析了蒸煮过程木素的磺化和溶出特点及测定了碳水化合物的糖类组分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的蒸煮最佳工艺条件及在蒸煮过程中木素、碳水化合物的溶出情况。通过采用化学分析及各种现代测试手段对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蒸煮所具有的高得率、高白度及低硬度未漂浆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亚硫酸钠法制浆中,添加具有分散性能好的A_5高效蒸煮助剂,能促进蒸煮液对纤维原料的渗透,加速树脂和木素的脱除,降低筛渣量,改善纸浆的洗涤和漂白,从而提高纸浆的白度和得率。 1.ASP-A_5助剂法蒸煮过程的反应机理在碱性亚硫酸钠蒸煮液里,存在着SO_3~(2-)和OH~-离子,由于这两种离子的作用,蒸煮过程中木素  相似文献   

7.
我厂用硫酸盐法蒸煮麦草浆,长期存在碱耗高、臭味大、粗浆得率低、漂率高等问题,为此,我们改用碱性亚硫酸钠添加蒽醌进行蒸煮,其工艺为:NaOH用量9%,Na_2SO_3用量3%,AQ用量0.03%(绝干草),蒸煮有效时间3小时,压力控制在6.5~7kgf/cm~2。与硫酸盐法相比,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得率高,吨纸耗碱由320kg降到300kg,粗浆得率提高2.5~4%,未漂浆的白度高,纸浆  相似文献   

8.
前言 碱性亚硫酸钠(AS)和碱性亚硫酸钠加蒽醌(AS-AQ)蒸煮的方法,在国外,正在逐步取代硫酸盐法制漂白浆的地位;在国内,少数造纸厂已经用于麦草、高粱秆和稻草等草类原料制化学浆。这些浆的特点是色浅、易洗、易漂和得率高,添加蒽醌后更有加快脱木素速率和提高纸浆强度的效果。但是,这些原料用AS法和AS-AQ法的蒸煮历程不很清楚,因而无法判明目前的蒸煮条件是否恰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桉木制化学浆及化机浆的几种制浆方法及其纸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法蒸煮的基础上,用亚硫酸钠代替部分Na_2S及NaOH,或用碱性亚硫酸钠——AQ法蒸煮桉木,可使纸浆得率提高2—3%,浆的KMnO_4值下降,纸浆的强度保持相同水平,桉木碱性亚钠化学浆与蔗渣CMP配抄,可以提高纸的强度和不透明度。桉木硫酸盐浆经C/D—E_0—D短序漂白,白度达90%ISO。桉木碱性亚钠预处理化机浆的强度与蔗渣CMP相当,但纸的不透明度高,在预处理时添加甲醛,有提高浆的得率、白度和强度的效果。对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桉木化机浆的研究表明,预处理浆的白度达72%ISO,用少量H_2O_2漂白,浆的白度提高到78%ISO以上,APMP生产流程简单,废液BOD_5及COD含量低,能耗比CMP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中木素、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中木素、碳水化合物溶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升温到140℃以前为初始脱木素及碳水化合物少量溶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总木素的溶出量为24.33%,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仅为3.22%;由140℃到最高温度165℃下保温了1h之间为磺化木素的大量溶出阶段及碳水化合物大量溶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木素的溶出量为61.65%,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为1337%;在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到3h为残余木素脱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木素溶出量仅为7.63%,碳水化合物的溶出量为3.01%。在蒸煮结束后,纸浆中残留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这是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制浆得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甲醛在高得率制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陈嘉翔 《中国造纸》1990,9(4):43-49
本文研究了甲醛在桉木高得率制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对桉木木片进行碱性亚硫酸钠化学预处理时,添加甲醛有一定效果,而且甲醛加入的次序不同所得结果也不同。甲醛与碱性亚硫酸钠同时加入,制浆得率比通常仅用碱性亚硫酸钠处理稍有下降,且浆中磺酸基含量没有增加,使纸浆强度提高不明显,但白度增加很多:先甲醛处理随后进行碱性亚硫酸钠蒸煮,浆料得率提高明显,且浆的手感较软,颜色也较浅;而先碱性亚硫酸钠蒸煮后进行甲醛处理,浆料得率提高不多,浆的手感和颜色反而比单独使用碱性亚硫酸钠的差,研究还发现,甲醛预处理后不经洗涤直接进行亚硫酸钠蒸煮有利于提高得率;甲醛预处理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比在碱性条件对得率稍有利些,但酸性条件下处理所得浆颜色较深,手感较硬,对制浆造纸不利。  相似文献   

12.
对柞木的硫酸盐浆 (KP)、碱性亚硫酸盐 -蒽醌浆 (AS -AQ)及中性亚硫酸盐 -蒽醌浆 (NS -AQ)的强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AS -AQ的抗张、耐破、撕裂及耐折强度均高于KP及NS -AQ ,而NS -AQ的抗张及耐破强度与KP相当 ,耐折强度优于KP ,但撕裂强度低于KP  相似文献   

13.
利用120℃预汽蒸、120℃黑液预浸以及120℃黑液预浸与螺旋挤压相结合三种预处理技术对三倍体毛白杨NaOH-AQ法和KP法进行改良蒸煮,纸浆卡伯值降至1 5以下,达到了深度脱木素的目的.与常规的NaOHAQ法蒸煮相比,120℃汽蒸预处理三倍体毛白杨NaOH-AQ法蒸煮,在相同用碱量和相近细浆得率下,纸浆卡伯值从16.7降至14.3;高温黑液预浸与挤压预处理三倍体毛白杨NaOH-AQ法蒸煮,在相近细浆得率和纸浆强度下,用碱量降低4%,纸浆卡伯值降至15.0.与常规KP法蒸煮细浆得率相近的情况下,高温黑液预浸处理三倍体毛白杨KP法蒸煮,用碱量降低2%,纸浆卡伯值降至14.1.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硫酸盐法一级与二级蒸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广东湿地松硫酸盐法一级与二级蒸煮的研究,对两种蒸煮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湿地松的化学成份与马尾松相似,但其纤维平均长度比马尾松小;硫酸盐法蒸煮过程脱木素的规律与马尾松相同。采用活性碱浓度为139/l(Na_20计)的黑液进行第一级蒸煮后,加入低碱量白液进行第二级蒸煮的二级蒸煮法,可以提高纸浆的得率;第一级蒸煮采用高硫化度的黑液,可以提高木素的溶出率,降低纸浆的高锰酸钾值,若蒸煮到纸浆的高锰酸钾值相同,则用高硫化度黑液预蒸煮的纸浆得率比较高。广东湿地松纤维平均长度为2.96mm,浆张裂断长为6000米左右,耐破指数4.9—5.3kPa·m~2/g,撕裂指数19—22mN·m~2/g。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到140℃前,纤维细胞的三个部位(细胞角、复合胞间层、次生壁)的木素的溶出速率的顺序为:次生壁>复合胞间层>细胞角。此阶段为木素磺化为主的阶段;由140℃到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时,三个部位磺化木素都大量溶出。木素的溶出速率的顺序为细胞角>复合胞间层>次生壁;由最高温度165℃下保温1h到保温2h,木素的溶出速率的顺序为细胞角>复合胞间层>次生壁。在纤维分散成浆的情况下,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蒸煮所得纸浆细胞壁仍含有较多的木素,这正是甘蔗渣中性亚硫酸钠蒸煮的得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龙须草为原料,用八罐甘油浴加热蒸煮器进行烧碱亚钠-AQ蒸煮,研究了龙须草在该蒸煮过程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等的溶出规律,以及纸浆得率、硬度及蒸煮液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对龙须草烧碱亚钠-AQ法蒸煮的纤维分离点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研究表明:龙须草烧碱亚钠-AQ法蒸煮脱木素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大量脱木素阶段(140℃以前)和补充脱木素阶段(150℃或保温20分钟)。其纤维分离点为升温至135℃,粗浆得率47.7%。龙须草易于蒸煮成浆。  相似文献   

17.
以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硫酸盐法蒸煮。采用酶-弱酸解两段法分别从原料和KP纸浆中分离出原料木素和纸浆残余木素。采用酸析法从KP蒸煮黑液中分离出溶出木素样品,经过弱酸水解得到纯木素试样。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对所有试样分别进行了分子质量的检测,得出各种木素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木素溶出过程中的分子质量的变化。通过磷谱核磁共振31P-NMR技术得出木素结构谱图,对原料木素、纸浆残余木素和黑液溶出木素结构中各官能团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研究了木素结构在KP蒸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麦草原料的烧碱—亚硫酸钠—蒽醌(AS—AQ)法、硫化钠—亚硫酸钠—蒽醌(SS—AQ)法蒸煮反应历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AS—AQ法及SS—AQ法蒸煮过程中,木素的溶出、聚戊糖的降解、纸浆得率及废液性质等的变化,均具有与碱法制浆不同的特点。与国内各种碱法麦草浆相比,在硬度相似的情况下,AS—AQ浆及SS—AQ浆的得率提高了6~10%,白度提高了近一倍,强度则与硫酸盐浆相似,具有得率高、强度好、白度高等优点。AS—AQ法及SS—AQ法制浆,可用于麦草原料的深度脱木素蒸煮,以制取高白度化学浆,为简化漂白过程,减少漂白废水的毒性提供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杨木甲酸法制浆,研究了甲酸-水共沸体系下杨木半纤维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废液中的木糖和低聚木糖源于半纤维素的水解,占废液中总碳水化合物的73%~77%,废液中低聚木糖的比例由70%(1.5 h)降低至13%(4 h),说明随蒸煮的进行,低聚木糖逐步水解为木糖。半纤维素的阿拉伯聚糖在甲酸-水共沸体系下较易水解,主要以单糖形式存在于废液中,相对原料质量其溶出率低于0.37%。甘露聚糖在蒸煮2 h内以低聚糖形式溶出,在蒸煮4 h时废液中低聚甘露糖和甘露单糖各占58%和42%。废液中低聚葡萄糖和葡萄糖的总量低于原料质量的0.7%,说明蒸煮过程中纤维素水解微弱。物料平衡分析表明:纸浆得率随蒸煮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废液中可溶性固形物逐渐上升并于3 h后趋于平衡,过程物料损失低于3%。废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由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组成,分别占70%和30%,且碳水化合物93%源于半纤维素,这说明甲酸-水体系对原料中木素的溶出较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强烈,且具有保留纤维素的脱木素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麦草碱性亚硫酸钠法制浆中加入化学助剂蒽醌衍生物的正交试验,观察和分析对纸浆的得率、硬度、成纸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蒽醌衍生物作为蒸煮助剂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