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对烷基糖苷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可以分离烷基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及四糖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将烷基单糖苷、烷基多糖苷分离,并计算烷基糖苷各组分的含量;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是分析烷基糖苷组成最有效的方法,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相似文献   

2.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蕤 《化学工程师》2009,23(4):15-17
用转糖苷法合成了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糖苷,癸基糖苷、十二烷基糖苷和十四烷基糖苷。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探索了制备烷基糖苷的影响因素,得出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正丁醇:高碳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4:2:0.02;合成丁苷的反应温度为95~114℃反应时间为45min;合成辛基糖苷,癸基糖苷、十二烷基糖苷和十四烷基糖苷的转苷化温度分别是90~110%、100~115℃、110-120℃、115—125℃,时间均为60~80min。采用减压蒸馏以除去过量的高碳醇并经活性炭提纯处理最终制得质量较好的烷基糖苷。  相似文献   

3.
以一水葡萄糖、月桂醇为原料 ,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经直接苷化法合成了月桂基葡糖苷 ,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计算了烷基多苷的平均聚合度、α 吡喃糖苷和 β 吡喃糖苷的比例。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平均聚合度、α 和 β 吡喃糖苷比例及吡喃糖苷与呋喃糖苷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醇糖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可有效控制平均聚合度、α 和 β 吡喃糖苷比例及呋喃糖苷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刘艳蕊  王春利 《辽宁化工》2014,(9):1119-1121
利用转糖苷化法合成烷基糖苷,对合成烷基糖苷的催化剂体系做了一定改进,并对催化剂的用量做了研究,确定了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烷基糖苷钻井液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井壁失稳情况,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开展了新型页岩抑制剂阳离子烷基糖苷的研制。对阳离子烷基糖苷合成过程中醚化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考察了环氧氯丙烷与烷基糖苷物质的量比、醚化反应时间、醚化反应温度、烷基糖苷加料方式等对合成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醚化反应最优化反应条件为:环氧氯丙烷与烷基糖苷物质的量比为1:1.5、醚化反应时间2.Oh、醚化反应温度86℃、烷基糖苷0.5h内分2次加入。本研究为得到抑制性能优良的钻井液用阳离子烷基糖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先用低级醇和葡萄糖反应生成低级烷基糖苷,然后与高级醇交换得到高级烷基糖苷。实验中对影响烷基糖苷产品质量的温度、催化剂、时间等因素进行了选择。并介绍了烷基糖苷在日用化工、化妆品、生化、塑料、建材、农药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来源于植物组织中的两种活性不同的糖苷,即甜糖苷和抑甜糖苷的特性以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0):1916-1920
烷基糖苷以其天然来源及可降解性等各项优越性能被誉为世界级绿色表面活性剂,其衍生物不仅保留了烷基糖苷的诸多优点,而且克服了烷基糖苷水溶性、抗硬水能力差等不足,论述了近几十年烷基糖苷衍生物的合成、应用及前景,并指出了烷基糖苷衍生物合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5,(10):1916-1920
烷基糖苷以其天然来源及可降解性等各项优越性能被誉为世界级绿色表面活性剂,其衍生物不仅保留了烷基糖苷的诸多优点,而且克服了烷基糖苷水溶性、抗硬水能力差等不足,论述了近几十年烷基糖苷衍生物的合成、应用及前景,并指出了烷基糖苷衍生物合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烷基糖苷是新一代温和、绿色、环保型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烷基糖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直接糖苷化法、转糖苷化法两种合成方法以及其在洗涤剂、化妆品、食品乳化剂、农药增效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香味成分分析法研究烟用香精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烟用香精进行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气相色谱仪(GC)定量分析,建立了分离分析烟用香精香味成分的方法,选择十几种香味成分作为特征峰,用以监控香精的质量波动情况。对选择的香味成分特征峰进行了重复性实验以及不同批次香精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不同批次香精的质量波动;经过对烟用香精进行不同温度的耐热性实验,经相似度检验,进一步确认了通过分析香精中的香味成分,可达到监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烟用香料研究进展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十多年来国外烟用香料的研究作一简介 ,内容包括烟叶中香味成分研究 ,烟用香原料合成 ,二萜化合物的开发 ,Maillard反应产物 ,释放型香料及其它。  相似文献   

13.
糖苷类香料前驱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糖苷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香料前驱体的基本原理、其天然存在形式和转化途径。指出了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意义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发趋势 ,展望了它在食品风味化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铁观音茶梗颗粒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建荣  李桂珍  龚安达  张毅立  沈靖轩  马涛  尧珍玉 《应用化工》2011,40(7):1232-1234,1253
通过SEM和顶空-SPME-GC-MS方法对铁观音茶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卷烟感官质量评价对铁观音茶梗颗粒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铁观音茶梗颗粒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利于截留烟气中的气溶胶粒子;②铁观音茶梗颗粒中含有与烟草致香成分相同的物质;③铁观音茶梗颗粒能够与烟草自身的香味协调,具有增补烟香、改善卷烟抽吸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Smoking food tobacco material include flue-cured tobacco leaves, expanded stems, and reconstituted tobacco sheets.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in the cigarette industry, the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v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smoking food produc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ed moistening and redrying treatment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changes of flue-cured tobacco leaves have been systemically studied. This work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eam moistening and low-temperature slow redrying (SM–LTSR) processes can improve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color uniformity of tobacco leaves (p?相似文献   

16.
烟用添加剂,尤其是香精香料的添加对卷烟的吃味起着重要作用,卷烟中使用添加剂会影响一些与吸烟相关疾病的烟气成分,由此卷烟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关注,香精香料对卷烟的安全性研究越来越多。从化学和生物两方面,主要针对香精香料的添加对烟气中霍夫曼分析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烟用香精的超高压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烟用香精质量,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建立了香精的UPLC指纹图谱,并应用夹角余弦和欧式距离法计算香精的相似度。结果表明:6批次的香精指纹图谱稳定性好,相似度高,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和唯一性,夹角余弦法和欧氏距离法计算简单,二者结合能够全面考察香精的质量。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建立的色谱指纹图谱能快速、全面、综合、准确地反映烟用香精的质量状况,可以成为烟用香精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蚕沙叶绿素废液,并寻找一种新的天然卷烟香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提取叶绿素后的蚕沙废液中提取卷烟香料,并对提取得到的香料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2种成分,主要为酮类和萜烯类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对提高卷烟香气质、增加烟气甜润度和回甜生津感、柔和烟气、减少杂气、改善余味有明显效果。蚕沙叶绿素废液提取物可作为一种新型天然香料用于卷烟加香。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适合烟用的地黄天然香料,采用膜技术分离纯化了熟地黄提取物。实验表明,膜技术能有效去除天然植物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过膜前后的熟地黄提取物无论是在嗅觉还是感官评吸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其"一定纯度"的滤液才适合用作烟用香料。膜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烟草香料行业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Two-stage dehydration method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rotary dryer was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o the single-stage dehydratio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nents in dried cut tobacco, including major Maillard reaction compounds and carotenoid degradation products, as well as drying rate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two-stage dehydration oper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pre-drying temperature and intermediate moisture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verall drying rate of cut tobacco during two-stage dry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tention of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nents in tobacco, especially Maillard reaction compounds retention,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final drying temperature as well as intermediate moisture content. The 10°C increase in the final drying temperature from 100 to 110°C reduced the retentions of Maillard reaction compounds and carotenoid degradation products by 14.5 and 9.4%, respectively. Change of intermediate moisture contents from 19 to 15% reduced the Maillard reaction compounds retention by 14.7%. Given the conside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nents’ retention and drying process efficiency, two-stage dehydration of cut tobacco in rotary dryer could reach a better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stage dehydration. The cylinder-wall temperature combination of 140/100°C with the 17% intermediate moisture content could be used as the optimal two-stage condition for the investigated flue-cured tobac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