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聚丙烯(PP)、丙烯基弹性体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改性方法制备PP/丙烯基弹性体和PP/丙烯基弹性体/SEBS两种热塑性弹性体。采用转矩流变仪、拉伸试验机、硬度计和雾度计分别对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拉伸性能、硬度和透光率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P/丙烯基弹性体配比的增加,二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降低、硬度(邵A)提高、透光率变好、断裂伸长率增加,当其配比为1∶1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34.2 MPa);当PP与丙烯基弹性体配比为1:1不变时,随着SEBS含量增加,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增大、硬度(邵A)减小、透光率变差、断裂伸长率提高;当PP、丙烯基弹性体和SEBS配比为47.5∶47.5∶5时,共混体系的透光率可达87%,硬度(邵A)为87,拉伸强度为35.2 MPa,断裂伸长率为750%,100%定伸强度为11.8 MPa,可满足医疗输液器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HYBRAR7311)/丙烯酸酯热塑性弹性体(LA4285)共混物。对不同配比的HYBRAR7311/LA4285/SEBS-g-MAH三元共混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BS-g-MAH对HYBRAR7311/LA4285共混体系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当SEBS-g-MAH用量为1.5%时,HYBRAR7311/LA4285/SEBS-g-MAH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8.5%、13.4%;随SEBS-g-MAH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降低,亲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废旧丁苯胶粉(废旧SBR胶粉)复合体系,通过在基体HIPS中填加芳烃油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S),研究了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相态结构。结果表明,HIPS/废旧SBR胶粉复合体系中填充10份以上的芳烃油,可获得热塑性弹性体(TPE);在HIPS/废旧SBR胶粉/芳烃油体系中加入SBS进行增容,拉断伸长率有较大提高。拉伸断面形貌研究表明,基体中填充芳烃油和SBS,基体无明显塑性变形和撕裂带,断面平坦,体系具有良好的高弹形变回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硅灰石共混体系,并对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口形貌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在共混体系中加入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以增加体系的韧性;添加马来酸酐(MAH),以提高组分间的界面结合力。结果表明:EVA对共混体系增韧效果不明显,SBS能够增加体系韧性,MAH能够提高体系强度;当硅灰石质量分数为30%,SBS和PP-g-MAH的质量分数均为15%时,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用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开环反应合成了含顺丁烯二酸钾基的SBS离聚体,考察了离子基团不同含量对含顺丁烯二酸钾基的SBS离聚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离聚体/聚丙烯(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以及离聚体对氯醇橡胶(CHR)/SBS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该离聚体呈现热塑性弹性体行为;随着离子基团含量的增加,离聚体的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增大,但当离子基团含量超过1.69mmol/g时,离聚体的力学性能又有所下降,离子基团最佳含量为1.23~1.69mmol/g;该离聚体与PP共混,在拉伸强度方面呈现协同效应;离聚体作为增容剂提高了SBS与CHR的相容性,当离聚体质量分数为3%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共混物的耐溶剂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PP/间同1,2-聚丁二烯的物理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间同1,2-聚丁二烯(sPB)热塑性弹性体对聚丙烯(PP)共混改性,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PP与sPB结构相似,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w(sPB)从0增至40%,共混体系的屈服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及耐热性有所降低;悬臂梁冲击强度增加,且常温悬臂梁冲击强度增幅较大,但低温悬臂梁冲击强度增加较少;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7.
SBS/L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体(SBS)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体材料,采用部分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一类性能良好的材料———SBS L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E),具有力学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大,可重复加工等特点,并研究了共混方法、硫化温度、硫化时间等工艺方面因素对动态硫化SBS LDPE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聚苯乙烯(PS)、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以改善聚丙烯(PP)的性能。先采用熔融法制备PP/PS共混物,在确定PP,PS最佳配比的基础上,再添加SBS制备PP/PS/SBS共混物,确定了PP,PS及SBS的最佳配比。研究了PP/PS,PP/PS/S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熔体流动行为。结果表明,当PP与PS的质量比为70∶30时,PP/PS共混物的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28.5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1 214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 752 MPa,冲击强度为14.0 kJ/m2,断裂应变为130%,维卡软化温度为143.9℃。当PP,PS及SBS的质量比为70∶30∶10时,PP/PS/SBS共混物的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23.2 MPa,拉伸弹性模量1 040 MPa,断裂应变为260%,冲击强度为18.0 kJ/m2,弯曲强度为36.5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 297 MPa,定挠度弯曲应力为36.1 MPa,弯曲破坏应力为36.5 MPa,熔体流动速率为8.94 g/(10 min),维卡软化温度为139.0℃。  相似文献   

9.
以线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废旧轮胎胶粉(WGRT)热塑性弹性体(TPE),并系统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压缩应力松弛和可逆回复行为。结果表明,SBS用量为12份时TPE综合性能较好,弹性回复能力获增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TPE压缩应力松弛可逆回复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废胶粉(WR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研究了WRP用量及粒径对WRP/SBS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范围内,随着WRP用量的增加,WRP/SBS的流动性、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硬度、弹性和压缩永久变形逐渐降低,而300%定伸应力逐渐增大。在WRP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有420μm WRP比加有840μm WRP的WRP/SBS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硬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1.
《弹性体》2015,(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基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废旧轮胎胶粉(WGRT)的热塑性弹性体(TPE),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增容剂改善其界面相容性,并对其微观结构、Mullins效应及其可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容TPE的断面形貌较为平整,增容后形变恢复能力获得改善;在TPE的单轴循环压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且同一压缩应变下,最大压缩应力、内耗和tanδ均在第一次加载-卸载循环中达到最大值,在第二次循环压缩时即发生显著下降,但之后趋于缓慢下降;提高压缩后样品的热处理温度,二次循环压缩时的压缩永久形变及最大压缩应力的恢复程度增大,且110℃热处理时压缩Mullins效应的恢复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负载钛催化剂[TiCl4/MgCl2-Al(i-Bu)3]体系,成功地合成了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PBt-TPE)及1-丁烯-1-己烯共聚物(PBH),并采用上述两种热塑性弹性体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Bt-TPE及PB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都有增大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和耐热温度等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抗氧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10)的加入对动态硫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采用抽提法测试了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凝胶含量,通过热空气老化实验研究了抗氧剂1010对EPDM/PP拉伸性能老化保持率的影响,并通过对热油溶胀率的测试研究了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耐热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剂的加入使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凝胶含量降低,力学性能下降,耐油溶胀率增加,耐热油性能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老化保持率升高,耐热氧老化性能提高,当抗氧剂用量为0.9份时,EPDM/PP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老化保持率分别可达95%和88%。  相似文献   

14.
张艺馨  王兆波 《塑料制造》2011,(11):57-59,63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顺丁橡胶(B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热塑性弹性体(TPE),通过在BR中充填炭黑的方式对复合体系进行增强,对其力学性能及断面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动态硫化BR/EVA/SBS/HIPS共混型TPE,当BR相中炭黑填充量在0~80phr的范围内,其动态硫化产物均表现出TPE的特征;随着炭黑用量的提高,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邵氏硬度趋于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趋于下降,而扯断永久形变则趋于不变;未填充炭黑TPE的拉伸断面上两相界面结合良好;炭黑填充后的TPE的断面起伏较大但平滑,表明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由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NaHSO3开环反应合成了磺酸钠基SBS离聚体。研究了离聚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离聚体对SBS/氯醇橡胶(CHR)的增容作用、质量比对离聚体/聚丙烯(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锌能提高离聚体的力学性能;随着离聚体离子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增加。加入少量离聚体,使离聚体/CH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提高,扫描电镜显示两者的相容性增加;离聚体与PP共混,在拉伸强度方面呈现协同效应。质量比各为1/1的离聚体增容SBS/CHR和离聚体/PP共混物的耐油性均较SBS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6.
SIS/SBS/PP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苗青  陈桂兰 《塑料工业》2006,34(Z1):124-126
研究了新型聚丙烯(PP)合金材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及性能。分别讨论了不同用量的三元乙丙橡胶 (EPDM)、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及苯乙烯与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与PP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S为PP较好的增韧剂,PP/SIS/SBS三元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EPDM改性PP,共混改性后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等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丁烯-1与己烯-1共聚物(PBH)热塑性弹性体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B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熔融指数都有增大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和耐热温度均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弹性体》2015,(5)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硫化体系、硫化剂含量和橡塑比对SBS/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热稳定性、耐溶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黄硫化体系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要优于采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酚醛树脂硫化体系的弹性体,且最佳硫化剂用量为1.5份;SBS/PP弹性体的最佳橡塑质量比为80/20;动态硫化使SBS/PP弹性体的结晶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增强,耐溶剂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体系和PP/POE/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体系,研究了POE用量及nano-CaCO3对PP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用量的增加,PP/POE共混体系及PP/POE/nano-CaCO3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加;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均减小;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度亦减小。此外,与PP/POE共混体系相比,PP/POE/nano-CaCO3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均优于PP/POE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CaCO3改性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研究了CaCO3添加量对热塑性弹性体拉伸性能、流动性能和邵氏A硬度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CaCO3对TPV有增强的作用,随着CaCO3含量的增加,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很大提高,当CaCO3质量分数为9%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100%定伸应力与邵氏A硬度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CaCO3的加入增加了TPV的流动性,使其热稳定性提高,结晶温度降低,使PP的β(300)晶面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