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火花熄灭器检测中人工称量活性炭效率低、无法在线称量等问题,基于国家标准GB13365-2005,提出了一种机动车火花熄灭器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系统设计了自动称重装置,可实现检测过程中活性炭重量的自动实时称重。对于称重过程中气流造成的误差,采用软件方式进行实时自动校准,首先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去噪,然后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对降噪后数据进行拟合,构造误差补偿模型。实际在线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补偿后的称重误差可控制在1 g以内,满足了实际使用场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电子分析天平称量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稳定度和灵敏度一直是电子分析天平的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电子分析天平的称重原理,构建了一种称量数据自适应滤波方法,以提高天平称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依据电磁力平衡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利用设定的多个阈值对连续称量数据单元进行多级判别,建立了一种称量数据多阈值判别方法,提高了天平的响应速度。计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称量数据预处理方法研制的量程210g、分辨率0.1 mg的电子分析天平响应时间0.3s,稳定时间≤4s,称量的最大允许误差MPE≤±0.3mg,优于国家标准《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规定的一级天平示值误差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原水电部颁布的“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中规定,对于酸性水和游离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水,宜于采用固定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碳含量。但固定法的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误差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固定法本身存在着缺点和不足:首先是取样采用直放方式,水样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被逸出,使分析结果偏低;其次是水样的计量用的是锥形瓶,其液面太宽、计量难以准确;而且同一试验又使用了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两次滴定中由观察颜色而引起的误差也不容忽视,等等。根据我厂经验,采用直接法对上述水进行二氧化碳测定,则可避免固定法的缺点,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准确性较高、速度快、节约试剂等优点。我厂曾对氢离子交换器出口水用直接法和固定法进行游离二氧化碳的比较试验,其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动配料称量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结构,为了提高系统的生产速度和配料精度,设计了高/低速下料+点动下料的两级下料控制方式,并采用点动下料方式对低速下料进行误差精确补偿。针对物料在空中的"落差"不易控制,容易产生超差的问题,每次下料结束后,对两级下料模型和提前量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动态修正,并采用二阶预估器对目标值进行预估。既提高了下料速度,又保证了称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刊于84年第6期发表了“不同结线方式时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一文后,一些从事电能计量工作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又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由“单相法”和“三相法”试验电流互感器得出的合成误差非常接近,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可否用“单相法”代替“三相法”试验合成误差?这两种方法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写成此文,供从事电能计量的同志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利用耦合变在6—10千伏电网中引进“人为”中性点的方法,将测量电容电流的“中性点外加电容法”推广应用于上述网络中。文中除介绍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以外,还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便、安全(不变更系统正常运行方式)、准确,便于现场试验中采用。  相似文献   

7.
颗粒状物料自动精确称量设备采用先粗称量再分粒精称量的新型控制方法,以保证对物料的高精度称量,其中粗称量控制精度与稳定性对整体控制精度及合格率有很大影响,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满足控制要求。在粗称量控制系统中,利用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器相结合,可在线调节PID参数,提高称量系统控制的精度与稳定性,达到粗称量要求。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整定收敛速度快,超调量小,跟踪误差小,控制效果良好,能够达到称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电力设备绝缘结构电压分布状况是衡量绝缘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定电压分布方法的误差较大,我们提出的等效电源法(文献[1])比目前常用的方法要准确且简便。象大型发电机线棒一类绝缘结构电压分布可以用单电源等效电源法测定,单电源法比较简单。象绝缘子串一类绝缘结构电压分布必须采用双电源等效电源法测定,双电源法比单电源法稍复杂一些。为了正确地采用双电源法,本文在理论方面和模拟试验方面分析了双电源法的测定误差。为了在理论上能定量地分析测定误差,  相似文献   

9.
1000kV GIS中TA误差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合特高压封闭式气体绝缘开关组合电器(GIS)中电流互感器(TA)误差现场试验方案,在借鉴500kV以及750kVGIS变电站中的TA误差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特高压GIS站的独特结构以及TA的特性,在特高压TA的误差现场试验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接线和无功补偿方式。为了寻求最合理的方式搭配,结合晋东南、南阳、荆门3个站的具体特征对于上述几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接线方式和无功补偿方式对于试验设备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差异。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00kV GIS中TA准确度试验中,采用两相串联施加电流组成试验回路加上并联补偿的组合方式在现场检测GIS中TA误差试验中可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尤其是磁传感器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很多武器炮弹在进行远程打击时,会通过自身内部的传感器测定周围环境变量,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以进行更为精确的打击,而在测定环境变量的过程中传感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误差,影响打击的精确度,因而提出了基于磁传感器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先通过对传感器的温度误差的研究分析设计出温度误差漂移模型,然后由温度传感器和地磁传感器来测得不同温度下地磁在两个敏感轴上的分量数据,在拟合出温度漂移系数之后结合模型得出在温度补偿后的各敏感轴数据。仿真分析温度补偿前后磁传感器的输出对比,验证该方法能有效对温度误差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1.
新型数字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中的数据采样同步和通信方式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本文介绍了数字电流差动保护所采用的一种新颖的采样同步控制技术、SDLC数据通信格式及数字复接时钟方式,这些技术都用于最新开发的LFP—931型数字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中。上述技术的采用,使得整机装置能稳定采样同步且误差小;对通道的误码率要求低;并能满足在内时钟方式下,复接PCM“同向接口”的运行要求。工业样机的试验和测试证明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数字电流差动保护所采用的一种新颖的采样同步控制技术、SDLD数据通信格式及数字复接时钟方式,这些技术都用于最新开发的LFP-931型数字电流差动保护装置中。上述技术的采用,使得整机装置能稳定采样同步且误差小;对通道的误码率要求低;并能满足在内时钟方式下,复接PCM“同向接口”的运行要求。工业样机的试验和测试证明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王欢  项琼  冯宇  尹志荣  朱凯 《高压电器》2019,(8):230-236
特高压用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在安装之后开展误差交接试验时需要通过GIS两个出线套管,在外侧接入标准CT和大功率升流器等设备,形成闭合大电流试验回路,该方法不仅实施困难,且由于借助于接地开关因此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要求按照大电流回路构成进行设计,对设备制造提出更高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安培环路定理提出CT二次采用双绕组设计,使得线圈电流形成1:1自校准方式,试验时仅需在该CT其中一个二次绕组通入额定二次电流即可。为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首先,介绍该CT的设计原理及运行方式;然后,建立该CT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对自校准CT误差开展矢量分析,通过对自校准CT与运行状态时原理电路的区别的比对,分析两种运行状态下同一CT所呈现的误差特性偏差来源;最后结合皖电东送工程用CT典型参数研制样机一台,对样机开展绝缘试验和误差试验,数据显示所研制的CT绝缘满足特高压工程要求,在运与自校准误差均在0.2S级误差限值以内,且两种状态下误差随额定电流变化趋势一致,偏差在0.1级误差限值以内。理论分析及实测值均证明自校准数据可以反映在运时误差情况,该设计方法为简化特高压用CT现场误差交接试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我省电力工业飞跃发展的要求,最近,我们在我局所属电力系统的一些变电站,对用GW4—110双柱式隔离开关分、合20000千伏安空载变压器的能力进行了试验,测定了一些数据,取得良好的效果。 试验时接线图,见图1。 试验过程中,第一回线供给110千伏系统电源,P_2、B_2均处于断开位置。W、R回路为  相似文献   

15.
我厂原使用的是捷克水平型(多组托辊)的机械式皮带秤,共甲、乙侧两台,运行已廿多年,误差较大,通过实物校验,误差有时达4%左右。为提高皮带秤的精度,我们首先对秤体结构的机械性能对误差的影响作了分析研究,并作了适当的调整,然后,我们采用了DDZ—Ⅱ型仪表代替了机械式皮带秤。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载流量试验中环境温度和热电偶探头设置这两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的方法明确了这两个因素对载流量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和误差量级,并对误差下载流量试验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进而提出了不同的载流量试验对于这两个因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GB6913.3-8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总磷酸盐》测定阻垢缓蚀剂中总磷酸盐误差大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试验认为加热分解时间短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找出了消除误差的方法,从而拓展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当前飞行试验中所需测试的应变量不断增大,而应变量越大由校准方式引入的系统误差越大,目前校准系统误差已逐渐无法满足机载测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从理论上分别分析了机上现场校准和实验室校准过程中由当前的校准方式和导线电阻导致的系统误差,定量分析了误差大小,并提出了通过对校准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以消除误差的方法。经试验验证,所推导的误差公式与实际误差大小相一致,且经补偿处理后系统误差基本消除,因此该方法切实有效,确保了飞行试验中应变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硅在硅钢中主要以Fe_2Si、FeSi或FeMnSi的形态存在,另外有少部分生成硅酸盐状态的夹杂物存在于硅钢中。 测定硅最通用的方法有重量法和比色法,为了快速准确起见,我们采用了硅钼兰比色法进行测定,此法灵敏度为0.005毫克/50毫升,硅含量在0.01%以上均可获得可靠的数据,为摸清各种试剂的加入量对测定硅时的影响大小,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从试验数据中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对嘉兴绝缘材料厂J—2449 F级环氧玻璃坯布进行可溶树脂含量测定,按JB3332—83标准所规定的方法(嘉绝厂提出按此方法),却得出可溶树脂含量>100%的谎谬结果。其原因是什么呢?经对标准试验方法仔细研究后,我们认为是“试验方法”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所造成的。为了便于讨论,将标准“2、6可溶树脂含量的测定”的计算公式例出: S_3=g_1-g_4-g_1S_1/g_1S_2×100%式中: S_3—绑扎带可溶树脂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