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常温下,在乙腈/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7.665(3)(A),b=23.661 (5)(A),c =7.473 7(15)(A),β=96.62(3)°,V=3 103.0(10) (A)3,Z=4,Dc=1.599 g/cm3,μ=1.02 mm-1,F(000)=1 520,最终偏离因子R=0.052 3,wR=0.135 9.结构表明Zn(Ⅱ)配合物通过配体的桥联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大孔洞的三维超分子结构.除此之外,还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乙醇溶剂中,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在马尿酸和2,2′-联吡啶两种配体共存的情况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为C2/c,晶胞参数:a=1.543 04(14) nm,b=1.271 50(11) nm,c=0.670 68(5) nm,V=1.286 61(19) nm3,Z=4,Mr=353.65,Dc=1.826 g/cm3,T=298(2) K,F(000)=720,μ(MoKα)=2.098 cm-1,R=0.022 9,ωR=0.061 5,化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和吡啶环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水杨醛缩对甲苯胺(HL)为配体合成了单核水杨醛缩对甲苯胺钴(Ⅲ)配合物CoL2C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62 8(6)nm,b=0.180 35(11)nm,c=0.164 30(11)nm,α=γ=90°,β=103.593(13)°,V=2.485(3)nm3,Z=4,Dc=1.376 Mg/m3,F(000)=1 064,μ=0.826mm-1,并得到了CoL2Cl的原子坐标、等效温度因子、键长、键角和扭转角等数据。根据测试数据,分析了CoL2Cl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机理。钴离子位于变形四面体的中心,分别与2个席夫碱、1个N原子和2个氧原子、1个Cl-形成配位键。配合物分子通过π-π堆积构成了三维网状结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离子对配体π-π*跃迁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维链状配合物Bi(S2COC2H5)3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汉东  李考贞  王仪洁 《化学试剂》2004,26(5):263-265,282
合成了O-乙基二硫代碳酸铋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ī,a=1.0551(3)nm,b=1.933(3)nm,c=1.4153(3)nm,α=92.077(3)°,β=90.451(4)°, γ=100.537(3)°,Z=4,V=1.7505(7)nm3,Dc=2.173g/cm3,μ(MoKα)=10.786mm-1,F(000)=1088,R1=0.0500,wR2=0.0718.在晶体中,配合物分子间通过Bi...O和Bi...S弱相互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Cd(CH3COO)2、5-羟基间苯二甲酸(H3L)和新型多齿含氮配体2,4,6-三甲基-1,3-(二亚甲基苯)二(1,2,4-三氮唑)(tbb)为原料,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法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33 74(5)nm,b=2.936 73(16)nm,c=0.843 23(5)nm,β=104.206(5)°,V=2.481 6(2)nm3,Z=4,F(000)=1 280,D c=1.683 g/cm3,R1=0.040 5,wR2=0.043 0[I2σ(I)]。配合物中Cd(Ⅱ)离子被HL2-阴离子和tbb中性配体连接成一个二维的网状结构,相邻的网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个双层结构,最终这些双层通过π…π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室温下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三维网状结构钠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甲酰基苯磺酸钠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带磺酸基团的配体,并得到了其钠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为P2(1)/c,晶胞参数:a=0.740 65(5)nm,b=0.873 59(6)nm,c=2.521 00(18)nm,β=98.292 0(10)°,V=1.614 10(19)nm3,Z=4,Mr=388.80,Dc=1.600 g/cm3,T=273(2)K,F(000)=804,μ(MoKa)=0.055 7 cm-1,R=0.054 5,wR=0.158 8,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新配体2,5-二(吡啶-4-基)苯甲醛,由其与铜离子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12.5H12N10.5Cu1(1),其结构经红外,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单晶射线衍射表征。(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88655(9)nm,b=1.27183(3)nm,c=0.86750(3)nm,β=92.986(2)°,V=3.18044(17)nm3,Z=8,Mr=319.77,Dc=1.336g/cm3,F(000)=1304,μ=1.387mm-1,GOF=0.973,R1=0.0491and wR2=0.1356。配合物中铜离子被配体和乙酸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相邻配体芳环间π-π作用力扩展为二维的超分子结构。并初步对配位聚合物进行后修饰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水醇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Cu(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138(2)nm,b=1.2455(8)nm,c=0.7001(8)nm,β=106.013(3)°,V=1.2690(0)nm3,Z=4,Dc=1.841 g/cm3,μ=1.913 mm-1,F(000)=716。配合物中的金属铜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边形结构。配合物通过O-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9.
以5-甲基间苯二甲酸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锌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手性链配合物5-甲基间苯二甲酸吡啶锌(Ⅱ),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0.839 34(9)nm,b=1.294 86(15)nm,c=1.760 2(2)nm,Z=4,V=1.913 1(4)nm3,μ=1.315 mm-1,Dc=1.457 mg/m3,F(000)=864,R1=0.022 7[I>2sigma(I)],wR2=0.059 0(all data),GOF=1.053。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锌原子处于四配位的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甲基间苯二甲酸中的2个O原子和2个吡啶环上的N原子。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具有二维链结构的手性化合物。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381.0~386.0 nm处的荧光强度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4,4′-bipy)(H2O)4]n·(Paba)2n(1)(4,4′-bipy=4,4′-联吡啶,PabaH=对氨基苯磺酸),并通过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73(4)nm,b=0.8306(3)nm,c=1.4380(5)nm,β=90.430(4)°,V=1.3464(8)nm-3,Z=2,Dc=1.574g.cm-3,μ=1.129mm-1,F(000)=660,R1=0.0382,wR2=0.0954,S=1.048。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17,(4):34-37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4-(1-亚甲基咪唑基)苯甲酸(L1)作为主配体,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L2)为副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Cd(Ⅱ)组装,得到了一例未见报道的配合物:{[Cd(L1)2(L2)H2O]·H2O}n(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6.533(13)nm,b=94.143(10)nm,c=181.654(13)nm;α=90°,β=111.0310(10)°,γ=90°。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2,2′-联吡啶和硝酸根为混合配体,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钴(Ⅱ)配合物[Co(2,2′-bipy)2(NO3)]2SO4·(H2O)5,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标题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709 32(9) nm,b=1.952 8(2) nm,c=1.684 1(2) nm,β=96.835(2)°,V=2.316 1(5) nm3,Z=2,D=1.495 g/cm3.配合物中每个钴(Ⅱ)离子与两个2,2′-联吡啶分子中的4个N原子、1个硝酸根的两个O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试剂》2021,43(8):1124-1129
以3-(2-羧苯基)-7-甲基-2-丙基-3H-苯并[d]咪唑-5-羧酸(MZ)为配体,与六水合硫酸锌通过溶剂加热回流后常温静置挥发制备了化合物1(MZ·1.5H_2O)和配合物2({[Zn(MZ)_2]·H_2O}_n),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1由一个MZ配体和1.5个水分子组成,通过氢键连接R_3~3(10)单元(水分子与羰基间)形成一维锯齿链,进一步通过氢键连接C_2~2(4)单元(水分子与咪唑环氮上氢原子间)形成二维结构,之后通过π-π堆积作用有序堆积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由两个独立的分子Zn1和Zn2组成,Zn1和Zn2均由一个Zn(Ⅱ)原子,两个MZ配体分子和一个配位水分子组成,通过MZ配体连接中心Zn(Ⅱ)原子形成了独特的二维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此外,还研究了化合物1、2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5-氟水杨酸和邻菲罗啉为定向配体,与乙酸铜反应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fiac)(1,10-phen)]·H2O(1)(Hfiac=5-氟水杨酸,1,10-phen=邻菲罗啉),并对结构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401(6)nm,b=1.20947(10)nm,c=1.40478(17)nm;α=7.2680(11)°,β=75.090(9)°,γ=76.300(6)°,V=1719.6(3),Z=2,Dc=2.425g·cm-3,R1=0.0411,wR2=0.1108,S=1.110。配合物1中的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二齿配体Hfiac上的两个O原子和来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两个N原子配位,形成平面构型。通过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由Ag2CO3、2,5-二氯-4-氨基苯磺酸(HL)和2-甲基吡嗪(2-Pyr)反应,得了一种新型磺酸银配合物[Ag2(2-Pyr)(H2O)4]L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2748(19),b=0.77156(15),c=2.0044(4)nm,β=91.34(3)°,V=1.4340(5)nm3,Z=2,F(000)=850,Dc=1.999g/cm3,R1=0.0867,wR2=0.1717[I>2σ(I)]。配合物中银离子被2-Pyr配体和配位水分子连接成一维的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扩展为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并且得出了第二配体(2-Pyr)的存在使磺酸银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新型三元铜配合物[Cu(pht)(Bapo)]·(pht)CH3OH(Hpht=苯妥英,Bapo=3-(二(3-氨基丙基)-氨基丙醇).产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晶胞参散为a=8.526(2),b=14.153(2),c=17.168(3)A,口α=67.464(2)*,β=87.522(3)·,γ=77.039(3)·,V=1862.6(6)A3,Z=2,Dc=1.379 g·cm-3.μ(Mo Ka)=0.643 mm-1,F(000)=814,R1=0.0600,wR2=0.1393.在配合物中,中心铜原子的配位环境为变形三角双锥,其中有机多胺配体Bapo表现为|N,N,N,O|四齿配体.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O-H…N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结构.通过单片滤纸法测定了产物抑菌功能,该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4,4'-联吡啶和Ni(SO4)2·6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六方晶系,P6(5)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8 56(10)nm,b=1.118 56(10)nm,c=2.157 2(4)nm,α=90.00°,β=90.00°,γ=120.00°。标题配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链状[Ni(C10H8N2)-(H2O)3]2n+n、SO2-4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上述部分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此外,相邻链的吡啶环间存在面对面的π…π堆积作用。通过热重分析研究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报道[Ni(H2O)6](ClO4)2·2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单核镍(Ⅱ)配合物[Ni(IDB)2][C6H4(OH)COO]·ClO4·CH3CH2OH·H2O[配体IDB为N,N 二(2 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的电化学性质,探讨标题配合物催化尿素水解的机理。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Ni(H2O)6](ClO4)2·2H2O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学式:Cl2H16O16Ni,Mr=401.74,晶胞参数:a=0.62383(12)nm,b=1.2464(3)nm,c=0.91845(18)nm,α=90°,β=106.93(3)°,γ=90°,V=0.6832(2)nm3,Z=2,F(000)=412,S=1.079,DC=1.953g/cm3,μ=1.890mm-1。最终因子R[I>2σ(I)]:R1=0.0423,wR2=0.1155;R(全部数据)∶R1=0.0506,wR2=0.1180。结构分析表明,[Ni(H2O)6](ClO4)2·2H2O的镍(Ⅱ)分别与6个H2O配位形成对称的正八面体构型。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标题配合物在DMF溶液中在E1/2=0.884V处经历了一个准可逆的一电子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4-Me-SA)(Phen)]·2H2O(Phen=1,10-邻菲啰啉,4-Me-SA=4-甲基水杨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分析(DSC-TGA)和荧光光谱(FS)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24(3)nm,b=1.2644(5)nm,c=1.7493(7)nm,α=90.00°,β=100.404(7)°,γ=90.00°,V=1 810.8(12)nm3,Z=4。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1个4-甲基水杨酸配体的2个氧原子和1个邻菲啰啉配体的2个氮原子,形成配位数为4的稳定结构。配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其自组装成1个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二丁基氧化锡与对甲苯磺酰甘氨酸反应,合成了二聚体有机锡化合物{[n-Bu2Sn(tsglyO)]2O}2.CHCl3(tsglyO=对甲苯磺酰甘氨酸根)。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分子轨道组成。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01 6(13)nm,b=1.453 7(14)nm,c=2.233 3(2)nm,β=97.62(2),°Z=4,Mr=1 002.50,Dc=1.476 g/cm3,mμ=1.337 mm-1,F(000)=2 038,R1=0.043 7,wR2=0.096 6。化合物是以Sn2O2四面体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