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智能电网是我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手段。智能电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各专业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也要逐步构建与其发展水平相配套的标准化治理体系。先进科学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是我国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本文重点调研国内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研究现状,创新设计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分层架构,按照公共基础类、数据类、传输类、平台类、应用类5大方向全面梳理标准体系架构,并根据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提出标准体系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为促进智能电网发展,2015年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发展智能电网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全面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亟需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智能电网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以便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为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文章系统研究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应用能力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从5个层次构建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中随机成对比较矩阵生成的一个抽样方法,最后,给出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评估算法。  相似文献   

4.
<正>"十三五"时期电网投资仍会保持在高位。随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互联网智慧能源路线图浮现。本刊讯2015年7月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全面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带动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4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发布《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问,智能电网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国内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智能电网发展需要对六大产业进行布局:清洁能源发电产业;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电网设备制造产业;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传感、软件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还提出要加紧研制和开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运行控制技术、主动配电网技术和智能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实现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智能电网上下游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配电网是实现智能电网  相似文献   

7.
考虑先进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的构态与作用,设计了以技术成熟度为特征的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是从建设等级、规划目标和发展环节形成的三维评价结构,对结构空间中每一子空间模块设计相适应类型的评价指标,用来表征智能电网的阶段性建设成效。结合中国南方电网的发展规划,构建了适应区域及时间特性发展的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坚强智能电网是构建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目标的重要基础。特高压与智能输变电技术是实现电网网架坚强和运行智能的重要体现。随着特高压、无线输电、智能变电站等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智能输电和智能变电技术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期输变电建设的要求,需对原有标准体系进行优化补充和修改完善。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智能输变电专业方向中特高压输电、智慧输电线路、灵活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智能变电站和新型输电6个技术领域的标准现状,设计了新的智能输变电标准体系分层结构,构建了智能输变电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按照近期、中长期、远期3个阶段,制定了智能输变电6个技术领域的标准规划。最后,提出智能输变电技术标准体系的3年重点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智能电网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可对智能电网的整体特性进行全面评估,其评估结果可反映当前的发展水平,发现电网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找出与目标的差距。文中详细分析了国际上已经提出的IBM智能电网成熟度模型、美国能源部(DOE)智能电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美国电力科学院(EPRI)智能电网建设评估指标、欧盟智能电网收益评估体系等,从发展水平、评价对像、指标范围、应用情况等方面与国内的"两型"电网指标体系、电网发展指标体系、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路、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器工业》2012,(3):8
日前,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科技暨智能电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在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实现大容量高电压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完全自主化,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对能源需求如饥似渴,接纳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目前智能电网在全世界远处于起步阶段,着力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与规划,必须把握好智能用电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定义、智能电网互动系统性质特征以及智能电网互动系统实际操作的分析,对电力工程系统中智能电网互动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能源资讯     
<正>NY150901我国到2020年初步建成智能电网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意见明确了10项主要任务:(1)建立健全网源协调发展和运营机制,全面提升电源侧智能化水平;(2)增强服务和技术支撑,积极接纳新能源;(3)加强能源互联,促进多种能源优化互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世界面临能源转型、国家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能源大力发展及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而发展具有清洁化、柔性化、多元化、互动化特征的智能电网更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智能电网是集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备资源配置能力强和开放互动等特征,可以支撑大规模可再生能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标准的支撑,IEEE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其标准协会IEEE-SA已经着手规划和推动智能电网标准的研究和实践,颁布了一系列智能电网新技术标准,初步形成了智能电网标准体系。以IEEE智能电网标准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IEEE智能电网标准的发展历史、标准框架、专业分布、智能电网标准远景规划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以期为我国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岛作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由于远离大陆,受到资源补给的限制而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其中能源供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目前近海岛屿的供电主要是依靠海底电缆输电线路和备用柴油发电机,存在设备投资多、故障查找修复时间长、运行维护成本高等不足,并且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因而急需更为环保高效可靠的供能方式来支撑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另外国家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战略也要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这种形势下,本文以浙江台州大陈岛为例,开展基于智能电网与电力物联网融合发展的绿色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和实践,深入分析其规划思路、方法,针对岛上资源和电网现状,考虑储能配置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结合电网规划和电力物联网规划,以100%绿色供电为目标,开展大陈岛能源互联网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众多海岛区域的电力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耕绪 《电工技术》2023,(S1):256-258
电网企业正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大趋势,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平台,强化网络互联互通和 先进信息、通信、控制技术应用,全面建设能源网架体系、信息支撑体系、价值创造体系,构建具有绿色安全、泛在 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电力市场化营销业务向更深入发展,守住电网安全“生命线”,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抓好应急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成了现今备受瞩目的焦点,不仅 要做好安全管理的管控,还要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尤其是电力业扩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为此,研究了电 力销售领域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和隐蔽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以及有限空间工作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解 决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冯庆东,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为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智能电网、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EMS)、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体系研究》、《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框架研究》、《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智能能源体系研究》、《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研究》、《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战略研究》等项目及  相似文献   

18.
智能配电网是以配电网为中心来对电网进行实施建设、运行、维护,以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为目标,实现电网安全稳定发展。智能电网具有可靠、优质、高效、兼容、互动等特点,是未来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我国配网自动化发展较快,在城区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满足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也推动了我国智能电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盛鵾  张禄澳  周斌 《电工技术》2023,(8):222-225
“双碳”目标下,为加速推进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通过全面总结湘西凤凰县域的电网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十四五”时期凤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形势,提出了湘西凤凰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建设规划思路和目标,通过源端清洁化和终端电气化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以新型配电网工程建设、配电网灵活性资源建设和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工程的有机结合,打造凤凰县域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并进行了预期成效分析,为湘西公司编制计划和制定措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凤凰电网向能源互联互通、共享互济转型发展,打造凤凰能源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智能电网区别于传统常规电网的主要特征包括自愈、供需互动、推动发展节能减排、协调与自适应控制和资产优化管理等。美国和欧洲最早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开始智能电网的研发工作;我国也已开始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工作,总体而言,尚处于规划阶段。我国智能电网的研发路线需考虑结合具体国情,参考国外经验,达到“性价比”最优。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环境和能源挑战、电网安全自愈和高效低耗运行以及供需双向互动服务方面,需要重点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