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蓖麻油快速甲酯化方法及其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0份蓖麻品种蓖麻籽的百粒重、出仁率、含油率、不同脂肪酸含量及蓖麻油快速甲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蓖麻籽的百粒重、含油率及主要脂肪酸蓖麻油酸的含量差别较大,百粒重变化范围为:21.42~86.77 g,出仁率较为集中,均在72.61%~79.48%之间,含油率变化范围为:45.72%~57.48%;蓖麻油主要含有蓖麻油酸、油酸、亚油酸及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蓖麻油酸、油酸、亚油酸的变化范围依次为:81.46%~90.24%、2.83%~6.13%、4.29%~7.82%,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均为1%左右;蓖麻油快速甲酯化条件为:蓖麻油用量(<70 mg),KOH-CH3OH浓度0.5 mol/L,用量0.2 mL,室温下甲酯化2 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索氏提取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首次对内蒙古地区8个品种、4个品系共12个蓖麻材料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用IMB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内蒙古地区蓖麻高油品质育种研究及化工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12个蓖麻材料的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种仁率、百粒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种仁中粗脂肪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蓖麻油酸是蓖麻粗脂肪的主要成分;12个材料的粗脂肪中8种脂肪酸含量、种子中8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基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和种子中8种脂肪酸含量进行聚类的结果不相同,基于种子中8种脂肪酸含量和种子中蓖麻油酸含量进行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对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和8种脂肪酸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与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蓖麻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棕榈酸、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蓖麻籽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甲酯化衍生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对蓖麻籽的脂质提取和衍生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氯甲烷-甲醇法的脂质提取率为58.25%,且具有低毒、溶解性强和提取完全的优点,是蓖麻籽脂质提取的有效方法;酸碱结合法具有衍生完全且副反应少等优点,能更好地反映蓖麻籽脂肪酸的真实组成,是蓖麻籽脂质甲酯化衍生的理想方法.同时蓖麻籽脂肪酸以蓖麻油酸(76.43%~86.50%)、亚油酸(4.88%~6.27%)和油酸(2.70%~4.18%)为主,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  相似文献   

4.
乌仁核桃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品种,为筛选出优质乌仁核桃品种,对贵州11种乌仁核桃果实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主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WR03号符合一级核桃要求;脂肪酸气质分析检测出22种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辛酸、壬酸、葵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碳二烯酸、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棕榈酸(软脂酸)、十七烷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十九烷酸、二十碳烯酸、二十碳烷酸、山嵛酸,其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乌仁核桃油中的主要成分。通过分析发现本次所采乌仁核桃品质一般,未发现较优质乌仁单株。  相似文献   

5.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中期是油份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开花后40d种子含油率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72.89%。94.73%,籽粒成熟时油份含量达到最大值。果皮的油份积累与种子相反,随角果发育油份含量依次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种子和果皮的二十碳烯酸、芥酸合成规律明显不同。种子的7种主要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和二十碳烯酸与16碳、18碳脂肪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亚麻酸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H2和H27为正相关,H1和H28为负相关。而油酸与其它脂肪酸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可见油酸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棕榈酸、硬脂酸有关,还会影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这是创新油菜高油酸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 脂肪酸天然起始原料有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两大类。动物脂肪中牛油和猪油内脂肪酸组分以棕榈酸(十六碳烷酸)和硬脂酸(十八碳烷酸)含量较高(参见表1和表2)。植物油脂中菜籽油含有较多量芥酸而棕榈油含棕榈酸占40%以上(参见表3)。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低与品种有关,如甘兰型油菜,泵高芥酸品种,芥酸含量高达57.2%(参见表4)。上述四种油脂脂肪酸组分中部含有一定量油酸和亚油酸以及少量或微量其他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不同大小蓖麻籽中脂肪酸组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个品种不同大小的蓖麻籽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提取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籽中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籽的大小与含油量之间的关系,为蓖麻高油品质育种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2个品种的籽在长、体积、容重、百粒质量方面差异均极显著;籽中的粗脂肪、蓖麻油酸含量差异极显著。籽中粗脂肪含量和大小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y_1=(-5.156x_1-8.747x_2+1.977x_3+0.324x_4+44.462)×100%;籽中蓖麻油酸含量和大小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_2=(2.282x_1-19.553x_2+2.448x_3+0.286x_4+32.147)×100%。  相似文献   

8.
江西地区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等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酸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法)分析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脂肪酸组成,样品用正己烷提取,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归一化法计算含量。结果显示,干红葡萄酒中主要含有己酸、辛酸、十一烷酸、月桂酸、肉豆蔻酸、肉豆蔻烯酸、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反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神经酸、木焦油酸等23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澳洲坚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油有10种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和11-二十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77.23%)以及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22.39%),其中油酸相对含量达58.60%.  相似文献   

11.
以蓖麻油为原料,经臭氧氧化法制备甘油三酸酯多元酸.考察了溶剂、臭氧化反应温度及时间,氧化裂解温度及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甘油三酸酯多元酸的最佳条件为:m(蓖麻油):m(乙酸) 为1:4,臭氧化反应温度10~15 ℃,时间2 h;氧化裂解温度90~95 ℃,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收率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12.
空气氛中蓖麻油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福泉 《中国油脂》2006,31(5):32-34
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分别在减压、液封常压、非液封常压的条件下,对蓖麻油稳定性进行了考察。讨论了温度、空气量对蓖麻油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得出:在空气氛中,蓖麻油中的双键较为稳定,羟基易被氧化。温度越高,空气量越多,蓖麻油羟基氧化、酯基水解酸败程度越大。当空气量很少时,即使在较高温度下,蓖麻油羟基氧化、酯基水解酸败程度也很小。  相似文献   

13.
蓖麻中含有丰富的蓖麻油酸、蛋白质及一些功能成分,因此其衍生制品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从蓖麻油、蓖麻饼粕蛋白及其他成分的利用等几个方面,对蓖麻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减压、电加热的方式对蓖麻油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真空度、温度对蓖麻油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增大真空度,升高温度均会使蓖麻油的裂解速率增大.当温度高于310℃时,蓖麻油容易生成黄色黏稠的高聚物;当真空度为0.089 MPa时,蓖麻油的裂解温度为265℃;在常压下,蓖麻油的裂解温度为285℃.  相似文献   

15.
对一级蓖麻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蓖麻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带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的微型直筒式压榨试验装置,研究了压榨压力、压榨速度和保压时间对蓖麻籽冷态压榨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缓压和适度重压能实现油料破碎建立必要的出油孔道,并使油路处于持续张开的状态,合理控制保压时间能保障油从榨料孔隙中迁移析出,进而最终协同实现高出油率。综合高效制油和经济可行等因素,优化得到较佳的操作条件为:压榨压力25 MPa、压榨速度2.2 mm/s和保压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蓖麻籽冷态压榨出油率大于60%。  相似文献   

17.
尼龙11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工程塑料。综述了尼龙11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介绍了其以蓖麻油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并概述了其在汽车、电子电器、军工等领域的应用,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湘蓖一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得到了蓖麻蒴果基本形态结构的数值;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蓖麻蒴果有限元模型,对蓖麻蒴果顶压和中压2种方式进行过程描述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能很好地描述蓖麻蒴果破壳时的受力状态及破裂状态,可作为研究蓖麻蒴果剥壳的一种科学手段;在顶压或中压条件下,蓖麻蒴果破壳时的形变量均远远小于相应蒴果壳体与蓖麻籽之间的空腔距离,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来实现蓖麻蒴果剥壳后蓖麻籽的完整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产纤维素酶菌株T1-2和产蛋白酶菌株P3-2进行固态发酵蓖麻饼粕,降解其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水分含量40%,发酵时间5d,菌种比例为1∶1,接种量14%,发酵温度30℃,pH值为4,麸皮含量20%。以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经正交试验得优化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50%、接种量15%、36℃、发酵7d,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游离氨基酸含量达1.68%。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乳化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乙胺(TEA)为原料制备蓖麻油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溶剂丙酮的加入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TDI和C.O.的摩尔比选择2.5~4.0,DMPA的用量选择10.0%~12.1%,可制得性能良好的乳液。将制得的产品用于静电复印纸原纸的表面增强,可以将纸张的干拉毛速度从原来的0.81m/s提高到2.86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