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为了研究纳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膜污染问题,中试以太湖水为原水,经过超滤预处理后,再进行纳滤,在超过运行通量22 L/(m~2·h)的条件下,纳滤膜污染迅速;采用EEM、SEM、ICP和LC-OCD等多种手段对膜污染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纳滤膜污染的无机物为Al、Si、Fe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主要是生物聚合物、聚羧基类腐殖酸和不吸收UV的小分子质量中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纳滤膜处理饮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活性炭为预处理的纳滤工艺处理自来水的试验表明活性炭预处理能够较大程度地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有利于保证后续纳滤膜的运行可靠性;纳滤对预处理难以去除的剩余微量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性能.由于纳滤膜脱盐率较低,其净化出水中可部分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使得净化后的出水成为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纳滤膜处理受污染地下水的运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预处理、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地下水,分析了操作压力、运行时间、水温及预处理等因素对终端纳滤膜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活性炭为预处理的纳滤膜通量衰减速率最小,说明由有机物造成的纳滤膜污染作用明显大于铁、锰及硬度等引起的无机污染;当膜进水操作压力由0.3 MPa增至0.8 MPa时,膜通量由8.7 L/(m2.h)线性增至19.1 L/(m2.h),而离子截留率、硬度及碱度去除率却呈线性降低;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在80 h内降幅达12.5%,而总硬度的去除率则随运行时间变化不明显;当水温在5~25℃变化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则膜通量增加,但对盐的截留率减小,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硬度的截留率在22℃以前变化不大,当温度>22℃后会有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无机离子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纳滤作为主体工艺生产直饮水,考察了两组标准脱盐率不同的纳滤膜对各种无机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纳滤膜可以确保直饮水中总溶解性固体(TDS)、SO24-、F-的含量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同时纳滤膜对自来水中的NH4+、NO2-、Cl-等离子的去除效果良好;标准脱盐率高的纳滤膜对无机离子的去除率较高,反之则较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直饮水工程中选用标准脱盐率为80%-85%的纳滤膜.  相似文献   

5.
原水性质对纳滤膜透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间歇和半连续运行装置的纳滤试验结果表明,原水pH值、离子强度、有机物的亲水性的憎水性以及分子质量分布是影响纳滤膜性能的重要因素,原水中分子质量为(1~10)×104u有机物的多少决定着纳滤膜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纳滤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NF)膜孔径小,能截留较低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同时表面带电,对水中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探讨了纳滤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机理及效果。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纳滤膜的特性及分离机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纳滤膜对典型和新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纳滤膜元件性能的给水温度、膜通量及含盐量3项重要因素进行的正交设计试验,分析了不同脱盐率纳滤膜元件的工作压力和透盐率的给水温度、给水含盐量及膜元件通量的特性,并明确了不同脱盐率纳滤膜元件工作压力及透盐率的回收率特性,从而为建立特定系列纳滤膜元件的连续运行特性图谱提供了一个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抗生素制药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DK纳滤膜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优化了操作压力、pH值、进水流量、温度等操作参数,并考察了增加活性炭预处理对产水水质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为1 000 kPa、pH值为6. 0、进水流量为8. 0 L/min是纳滤的最佳操作条件,在此操作条件下,采用纳滤膜深度处理经活性炭预处理后的抗生素制药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TOC基本降至零左右,色度降至零,脱盐率达到31. 51%,产水可回用于原厂生产过程。活性炭预处理可提高膜通量,改善产水水质,有效降低膜污染,运行216 h后,膜通量衰减率可由14. 87%降至10. 30%。  相似文献   

9.
NOM的亲疏水性及分子质量分布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AD-8/XAD-4型树脂将松花江水中的有机物分离出强疏水性、弱疏水性和亲水性三种有机组分,分别研究了其对PVDF超滤膜和改性PVDF超滤膜的污染性能。分别过滤强疏水、弱疏水和亲水性有机组分时,PVDF原膜的比通量分别为60.6%、70.8%和82.0%,而改性PVDF膜的比通量为75.1%、77.6%和86.0%。表明有机物的疏水性越强则对膜的污染能力越大;而膜的污染程度与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非呈正相关。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组分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子质量相对较大的亲水性天然有机物相比,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疏水性天然有机物产生的膜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10.
臭氧活性炭与纳滤联用对受污染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中试研究表明,臭氧活性炭预处理能够去除原水中大量的污染物,并可保证纳滤运行的可靠性;纳滤对臭氧活性炭预处理难以去除的剩余有机物的净化效果良好,其部分脱盐特性可保留水中部分矿物质,提高了水质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同时分析了纳滤膜污染和劣化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