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瑞华  翁庆迎  蔡燕佳 《广州化工》2011,39(17):40-42,4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柏树叶中叶绿素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经过皂化、酸化、锌代及其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树叶叶绿素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100%,浸提时间70 min,料液比为1∶20,温度控制在60℃。而其制备的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性较好,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较好,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和一些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几乎没什么影响,Cu2+、Fe3+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番薯叶为原料,通过浸提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结果表明,该产品水溶性好,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较好,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小,但Cu2+、Fe3+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直接用碱液抽提水葫芦叶中的叶绿素,生成叶绿素盐,再经酸化,锌代,成盐等工艺制得叶绿素锌钠。本文不但研究了制备叶绿素锌钠的各个工艺的最佳条件,还对叶绿素锌钠的稳定性以及一些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蚕沙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锌钠盐的方法,所得成品为墨绿色结晶,易溶于水,消光比值为3.03。并探讨了叶绿素锌钠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锌钠盐的方法;所得成品为墨绿色结晶,易溶于水,消光比值(E_405/E_630)为3.03。并探讨了叶绿素锌钠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培尊 《广东化工》2012,39(7):58-59
以蚕沙为原料,利用溶剂从中提取得到叶绿素,经过皂化、酸化、锰代及成盐等过程,制备得到叶绿素锰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叶绿素锰钠盐易溶于水,在温度低于80℃,pH为8.0~10.0范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蚕沙制备叶绿素锌钾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蚕沙为原料,经皂化、锌代、成盐等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钾盐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k9(3^4)正交试验考察了溶剂、温度、粒度和软化水用量等因素对蚕沙中叶绿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45目蚕沙加入0.5倍软化水软化后,用丙酮-乙醇(1:1,体积比)在50℃浸提2h,叶绿素提取效果好,叶绿素锌钾盐的产率达到0.93%。  相似文献   

8.
苦瓜叶绿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苦瓜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温度、pH、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取丙酮:无水乙醇=1:1的混合溶剂为提取剂,浸提时间3h,液料比12:1,温度50℃作为苦瓜叶绿素的优化提取条件.该叶绿素具有较好的耐还原性,在pH=6~8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对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性质稳定,但热稳定性较差,只能在95℃范围内稳定,且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光降解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钝顶螺旋藻提取色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研究了从螺旋藻中提取藻蓝素、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并将叶绿素a制成它的铜钠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方法,分析了白菜种子和幼苗在不同Hg2+处理条件下的富集能力与耐受性,研究表明:白菜对Hg2+的富集能力呈显著差异性.根是主要的富集器官,白菜根和茎的富集量均随着Hg2+浓度增加而增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g2+对白菜种子和茎的最高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2.11%、90.54%,白菜根的耐性指数随Hg2+浓度升高而减小.Hg2+抑制白菜体内叶绿素a、叶绿索b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Hg2+对叶绿素a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药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混乱,其生产的废水特性为水量小、COD浓度高、色度高,且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的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流域将受到严重的污染。因此需寻找一种中药废水处理工艺,即能够达标排放又能够节省投资、占地及运行成本的方法。根据多年的污水处理经验,介绍了一种节能环保的处理工艺技术:物化+高级氧化+A/O法处理中药生产废水,本方法处理后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以供中药生产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铅锌矿废石和尾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危害,采用静态浸出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和温度对铅锌重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采用模拟降水动态淋滤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酸度下,铅锌重金属离子随时间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降水动态淋溶条件下,铅、锌离子都有一定的溶出浓度,离子溶出浓度随淋溶时间延长而降低;与Pb2+相比较,Zn2+的溶出受淋溶液pH值及淋溶时间的影响更大,对强酸性淋溶很敏感。  相似文献   

13.
回收含锌催化剂废料中的锌来制备氧化锌粉体。先用氯化铵浸取含锌催化剂,经过滤得到氯化锌溶液;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经过滤煅烧滤饼得到氧化锌粉体。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氧化锌粉体的适宜工艺条件:浸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原料配比n(Zn2+)∶n(NH4+)=1∶2.2。滤液中加入的碳酸氢铵配料比n(Zn2+)∶n(NH4HCO3)=1∶2.3,反应时间1 h,抽滤得中间产物。中间产物煅烧温度为300℃,煅烧时间1 h。样品进行XRD表征,杂质峰比较少,与标准卡片参数基本一致,晶体结构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叶萱  冯化成 《世界农药》2013,35(4):27-29,39
除草剂的药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作为溶剂水的质量就是一要素,如硬水中钙、镁等金属阳离子,而含有锰、锌等金属阳离子的叶肥也会有影响,它们会对一些除草剂的防效有一定的减弱作用。硫酸铵是传统化肥,它可以增加一些除草剂的防除效果,而且可以减弱金属阳离子和锰、锌叶肥对除草剂除草活性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条件下用巯基乙酸使头发表面角蛋白质胱氨酸转为半胱氨酸残基,再以荧光试剂NBD-Cl着色处理头发。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衰减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头发表面半胱氨酸残基与NBD-Cl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相互作用受处理溶液介质pH的影响,随溶液pH2~5改变λem-max发生红移。介质pH3处理的发样NBD-Cl取代位点可能为半胱氨酸上巯基。介质pH3处理的发样表面衰减式全反射红外光谱结果出现硝基对称伸缩振动峰,进一步支持NBD-Cl与头发表面半胱氨酸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论。NBD-Cl浓度改变对NBD-Cl与头发表面基团(巯基或胺基)反应的选择性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2+、Pb2+、Fe3+减弱NBD-Cl与头发表面半胱氨酸残基的相互作用,Ni2+的存在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亚纳米级Zn2SiO4:Pr3+发光材料,探讨了Pr3+掺杂浓度及保温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及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保温温度在1 000℃基本形成Zn2SiO4晶体,颗粒尺寸大约2μm;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激发及发光光谱均为Pr3+的发光,激发峰λmax为353 nm,发射峰λmax为610 nm,是典型的Pr3+的1D2-3H4跃迁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使用电化学方法对2种不同的醇溶型无机锌车间底漆进行了研究,结合浸泡以及盐雾的实验结果,发现2种车间底漆中锌含量对阴极保护时效有影响,但不是决定车间底漆防锈能力的唯一因素,锌含量与防锈颜料对于车间底漆的防锈性能有协同效果。其中,锌粉在早期提供阴极保护的作用,而防锈颜料在后期对基底提供防锈保护。对于锌粉含量相对较高的车间底漆,锌粉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全部参加阴极保护作用,而是一部分具有激活潜力的锌粉在另一部分锌粉率先反应之后才由“未激活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进而提供阴极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含铜/铬电镀废水的处理与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镀废水中含有铬铜锌镍等金属离子,其中铬存在的形式有C r(Ⅲ)和C r(Ⅵ)两种,C r(Ⅵ)的毒性最大。本文介绍了以N a2CO3为沉淀剂,去除电镀废水中除C r(Ⅵ)以外的金属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将滤渣用双氧水氧化,将C r(Ⅲ)氧化为C r(Ⅵ),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铅沉淀C r(Ⅵ)离子,再以N aOH为沉淀剂去除电镀废液中铜镍锌三种金属离子,使净化后的电镀废液达到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从而进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李兰扣 《辽宁化工》2011,40(3):241-242
应用方波溶出伏安法,玻炭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对铜、锌测定进行了研究。在NH3-NH4Cl体系中,得出铜对锌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6 mol/L,低于此浓度时,适合单一锌离子标准曲线ip(10^-6A)=0.609 1 c(10^-5 mol/L)+4.1495,r=0.995 4;锌对铜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3mol/L,铜在含锌5×10^-5 mol/L时适用标准曲线ip(10^-5A)=0.662 2 c(10^-5 mol/L)+0.966 5,r=0.995 2,铜在含锌低于10^-7 mol/L时适用单一铜离子的标准曲线ip(10^-5A)=0.891 2 c(10^-5mol/L)+0.848 5,r=0.992 0,同时测得回收率为94%~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